儿茶素类论文_韩焕美,张爱霞,闫荣军,郑新华,陈晞

导读:本文包含了儿茶素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儿茶素,高效,茶叶,咖啡因,液相,福鼎,茶油。

儿茶素类论文文献综述

韩焕美,张爱霞,闫荣军,郑新华,陈晞[1](2019)在《食用植物油中5种儿茶素类抗氧化剂的检测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食用植物油中5种儿茶素类抗氧化剂的HPLC检测方法。样品经正己烷溶解,再用饱和正己烷的乙腈萃取,振荡,超声25 min,离心后取乙腈层,定容,过0. 45μm滤膜。然后采用Waters XTerra RP-C18色谱柱(4. 6 mm×250 mm,5μm),选择甲醇-水(体积比1∶9)+乙腈作为流动相,流速为1 mL/min,梯度洗脱。综合分析各化合物吸收光谱,选择216、230、280 nm作为检测波长。结果表明:建立的HPLC检测橄榄油中5种儿茶素类化合物的检测方法,化合物分离度好,峰型尖锐,加标回收率在80%~101. 3%之间;方法通用性和精密度实验数据均表明该方法满足检测需要。(本文来源于《中国油脂》期刊2019年10期)

邵建群,李青原,王玉记,张枫[2](2019)在《茶叶中咖啡因和儿茶素类物质的提取及含量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加热和超声法同时提取茶叶中的咖啡因(caffeine,CAF)、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catechin gallate,ECG)、表儿茶素(epicatechin,EC)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为检测手段,分别研究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对用加热法和超声法提取茶叶4种有效成分的影响。结果加热浸提法的工艺是乙醇体积分数为65%,料液比为1∶25,加热85℃搅拌提取30 min;超声波浸提的工艺是乙醇体积分数为65%,料液比为1∶25,室温超声提取60 min。结论两种提取工艺提取效率相当,4种有效成分在提取液中的含量从高到底的顺序为EC、EGCG、CAF、ECG;儿茶素类物质EC、EGCG、ECG在绿茶、花茶中的含量显着高于红茶和普洱茶。(本文来源于《首都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徐惠群,魏蔚[3](2019)在《关于茶叶中儿茶素类提取方法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年新颁布的GB/T 8313-2018《茶叶中茶多酚和儿茶素类含量的检测方法》规定,一般茶叶中儿茶素类的测定采用HPLC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样品提取的条件进行改进。采用甲醇溶解标准品,同时改进提取方法,采用加盖密封、增加提取次数、超声提取等方法对样品进行提取,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在波长278 nm处进行检测。流动相采用国家标准方法,分离度> 1.5。实验结果表明:水浴提取3次,其相对标准偏差为0.06%~1.24%,方法的回收率为83.01%~119.9%,其相对标准偏差均在0.65%~1.76%;采用超声提取的方法,其相对标准偏差为0.60%~1.61%,方法的回收率为83.00%~116.80%,相对标准偏差均在0.57%~4.08%。(本文来源于《现代食品》期刊2019年19期)

杨秀群,刘永祺,刘燕,罗菊[4](2019)在《HPLC对比分析福鼎大白茶绿茶、红茶中的茶多酚儿茶素类物质》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一种检测茶叶中茶多酚儿茶素含量的方法。对比研究超声提取和冷凝回流提取方法处理样品,结果表明,提取温度50℃,时间70 min,样品与溶剂料液比为1∶20时效果最佳。经孔径0.22μm有机相滤头过滤,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结果显示目标物在20 min内出峰,在浓度20~1 600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达0.998 7以上,精密度RSD(n=5)在1.04%~1.28%,日内重现性好,回收率在81.7%~83.6%。应用该方法检测福鼎大白茶绿茶、红茶中的茶多酚,发现两种加工工艺处理的福鼎大白茶儿茶素的含量有差异,该研究结果可以用于指导消费者依据自身需要选取茶叶,同时为茶叶功能食品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南方农业》期刊2019年28期)

吴梦琦,秦菲,张宣,马思源,赵一飞[5](2019)在《儿茶素类物质生物利用度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儿茶素类物质在自然界广泛存在,且具有多种生理功能,但其较低的生物利用度成为制约其开发利用的重要因素。本文对影响儿茶素类物质生物利用度的因素与提高儿茶素类物质生物利用度所采取的措施进行综述,以期为儿茶素类物质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19年21期)

黄彪,刘文静,吴建鸿,艾宇真,潘葳[6](2019)在《UPLC-MS-MS同时测定茶油中8种儿茶素类物质》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建立了一种可以同时检测茶油8种儿茶素类物质的分析方法。使用Waters T3 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以0.1%(V/V)甲酸水溶液和甲醇和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正扫描方式下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测定。在优化的条件下,8种儿茶素类物质线性关系良好(r~2=0.9966~0.9995),方法检出限为0.2~1.1μg/L。在不同浓度水平的添加平均加标回收率为76.4.%~93.4%之间,相对标准偏差3.0%~8.9%。应用本方法可以检测出茶油中儿茶素(C)、表儿茶素表儿茶素(EC)、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等的含量。结果表明,茶油中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的含量相对较高。本方法结果准确可靠,方法快速,简单易行,可为茶油中儿茶素类物质的检测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现代食品科技》期刊2019年03期)

周利,李佳兴,余意,马方励,杨健[7](2018)在《UPLC-MS/MS法测定不同产地何首乌中儿茶素类成分的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叁重四极杆质谱联用技术(UPLC-MS/MS)测定不同产地何首乌中儿茶素类成分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将粉碎后的何首乌样品用70%的甲醇超声提取后,经ACQUITY UPLC BEH C_(18)色谱柱(100 mm×2.1 mm,1.8μm)分离并在动态多反应监测模式(MRM)下检测,得到相应的提取离子流图,以峰面积进行定量。结果:各产地何首乌中儿茶素类成分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儿茶素(C)平均含量最高,达到2 282.23μg/g,其次为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和表儿茶素(EC),平均含量分别为813.03μg/g和156.96μg/g,其余儿茶素类含量较低。结论:该法简单快速,结果准确、可靠,重复性好,为何首乌中儿茶素类成分的深入研究、质量控制及保健食品的开发提供了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中药材》期刊2018年07期)

胡立文,周晓晴,张彬,李晴[8](2018)在《茶叶籽油中儿茶素类和咖啡因含量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江西产茶叶籽为原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得茶叶籽仁中儿茶素类和咖啡因含量分别为1182.522~1302.189mg·kg~(-1)和1270.364~1305.180mg·kg~(-1);采用压榨法和浸出法制得茶叶籽毛油,测得压榨毛油中儿茶素类含量为1.380mg·kg~(-1),咖啡因含量为43.482mg·kg~(-1);浸出毛油儿茶素类含量为0.637mg·kg~(-1),咖啡因含量为36.393mg·kg~(-1),该方法回收率为90.3%~106.7%,相对标准偏差为0.52%~2.89%。探讨了精炼过程对茶叶籽油中儿茶素类和咖啡因含量的影响。茶叶籽精炼油中儿茶素类和咖啡因含量很低,食用茶叶籽精炼油不会造成人体咖啡因摄入过量风险。(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期刊2018年02期)

陈林,项丽慧,王丽丽,陈键,宋振硕[9](2018)在《乌龙茶和绿茶品种茶鲜叶儿茶素类和嘌呤碱HPLC指纹图谱特征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揭示适制乌龙茶和绿茶品种鲜叶的基本生化特性,对集中种植的10个乌龙茶品种和10个绿茶品种春季和秋季鲜叶(一芽二、叁叶)进行儿茶素类和嘌呤碱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构建,并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等方法进行可视化模式识别。结果表明,乌龙茶品种与绿茶品种鲜叶样存在良好的类群区分。乌龙茶品种鲜叶样的儿茶素类和嘌呤碱指纹图谱的模式分布较为离散,且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差异。乌龙茶品种相较绿茶品种鲜叶样拥有更丰富的儿茶素类和嘌呤碱组分。咖啡碱(CAF)、可可碱(TB)、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儿茶素(C)、表没食子儿茶素(EGC)和1种未知化合物为鉴别乌龙茶品种与绿茶品种鲜叶样的主要差异标志物,而7种未知化合物和表没食子儿茶素(EGC)则可视为鉴别乌龙茶品种春季鲜叶样与秋季鲜叶样的重要差异标志物。该研究结果可为适制乌龙茶和绿茶品种的选育与鉴定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福建农业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陈思元,张文宏,王菲菲[10](2017)在《儿茶素类化合物的抗结核活性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耐多药结核病(multi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MDR-TB)的出现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与结核分枝杆菌合并感染日益增多,使结核病的防治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人们急需开发新型抗结核药物及天然低毒的辅助治疗药物。绿茶中的儿茶素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对多种疾病有一定的辅助疗效。多项研究显示,儿茶素类化合物也具有抗结核活性,其机制包括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活性、影响分枝菌酸及细胞壁的合成、下调富含色氨酸天冬氨酸的膜蛋白(tryptophanaspartate containing coat protein,TACO)基因表达以抑制结核分枝杆菌的胞内寄生,降低氧化应激水平,下调结核分枝杆菌85B蛋白和宿主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表达,从而改善炎症水平。有研究显示,喝绿茶可降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风险,儿茶素类化合物可辅助治疗结核病并与抗结核药物有协同治疗作用,但目前对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还不够深入,需进一步探讨。(本文来源于《微生物与感染》期刊2017年06期)

儿茶素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加热和超声法同时提取茶叶中的咖啡因(caffeine,CAF)、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catechin gallate,ECG)、表儿茶素(epicatechin,EC)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为检测手段,分别研究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对用加热法和超声法提取茶叶4种有效成分的影响。结果加热浸提法的工艺是乙醇体积分数为65%,料液比为1∶25,加热85℃搅拌提取30 min;超声波浸提的工艺是乙醇体积分数为65%,料液比为1∶25,室温超声提取60 min。结论两种提取工艺提取效率相当,4种有效成分在提取液中的含量从高到底的顺序为EC、EGCG、CAF、ECG;儿茶素类物质EC、EGCG、ECG在绿茶、花茶中的含量显着高于红茶和普洱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儿茶素类论文参考文献

[1].韩焕美,张爱霞,闫荣军,郑新华,陈晞.食用植物油中5种儿茶素类抗氧化剂的检测方法研究[J].中国油脂.2019

[2].邵建群,李青原,王玉记,张枫.茶叶中咖啡因和儿茶素类物质的提取及含量测定[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9

[3].徐惠群,魏蔚.关于茶叶中儿茶素类提取方法的探讨[J].现代食品.2019

[4].杨秀群,刘永祺,刘燕,罗菊.HPLC对比分析福鼎大白茶绿茶、红茶中的茶多酚儿茶素类物质[J].南方农业.2019

[5].吴梦琦,秦菲,张宣,马思源,赵一飞.儿茶素类物质生物利用度研究进展[J].食品工业科技.2019

[6].黄彪,刘文静,吴建鸿,艾宇真,潘葳.UPLC-MS-MS同时测定茶油中8种儿茶素类物质[J].现代食品科技.2019

[7].周利,李佳兴,余意,马方励,杨健.UPLC-MS/MS法测定不同产地何首乌中儿茶素类成分的含量[J].中药材.2018

[8].胡立文,周晓晴,张彬,李晴.茶叶籽油中儿茶素类和咖啡因含量测定[J].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18

[9].陈林,项丽慧,王丽丽,陈键,宋振硕.乌龙茶和绿茶品种茶鲜叶儿茶素类和嘌呤碱HPLC指纹图谱特征比较[J].福建农业学报.2018

[10].陈思元,张文宏,王菲菲.儿茶素类化合物的抗结核活性研究进展[J].微生物与感染.2017

论文知识图

儿茶素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茶黄素化学结构式Fig.1-1Thechemical...“NKZ79”愈伤组织的香草醛盐酸显色A...一295℃加热下表型儿茶素类总量和...茶多酚酶促氧化反应过程中儿茶素类茶样中儿茶素类和咖啡碱含量比较

标签:;  ;  ;  ;  ;  ;  ;  

儿茶素类论文_韩焕美,张爱霞,闫荣军,郑新华,陈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