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贝拉唑与替普瑞酮联合应用于慢性胃炎患者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雷贝拉唑与替普瑞酮联合应用于慢性胃炎患者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人民医院317100)

【摘要】目的:探析雷贝拉唑与替普瑞酮联合应用于慢性胃炎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慢性胃炎患者为研究资料,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替普瑞酮治疗,观察组给予雷贝拉唑与替普瑞酮联合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5.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复发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贝拉唑与替普瑞酮联合应用于慢性胃炎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且副作用小,治疗后复发率较低,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雷贝拉唑;替普瑞酮;慢性胃炎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3-0079-02

慢性胃炎是指由多种病因导致的胃粘膜发生慢性炎症病变,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1]。慢性胃炎的发病人群分布在各年龄段,对不同年龄阶段患者的身体健康均造成严重影响。因此,选择适宜的临床治疗方案是提高慢性胃炎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健康的根本和关键。本文选取2014年2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慢性胃炎患者为研究资料,对雷贝拉唑与替普瑞酮联合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慢性胃炎患者为研究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区间为34~74岁,平均年龄为(54.14±4.23)岁;病程为1~7年,平均病程为(3.24±2.11)年。患者的疾病分型情况如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21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3例,慢性糜烂性胃炎11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区间为33~73岁,平均年龄为(53.04±4.12)岁;病程为1~8年,平均病程为(3.56±2.37)年。患者的疾病分型情况如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2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1例,慢性糜烂性胃炎1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以及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替普瑞酮治疗,具体治疗如下:给予患者替普瑞酮胶囊口服(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H20093656,规格50mg/粒),每次1粒,每日3次。

观察组患者给予雷贝拉唑与替普瑞酮联合治疗,具体治疗如下:给予患者替普瑞酮胶囊口服,同时给予患者雷贝拉唑口服(海南中化联合制药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H20110160,规格10mg/片),每次2片,每日2次。

服药1周为1疗程,两组患者的治疗周期均为2周。

1.3疗效评定标准

依据慢性胃炎的相关诊断标准对本研究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2],具体如下:显效:经胃镜检查后,患者的胃粘膜修复程度均为正常,且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有效:经胃镜检查后,患者的胃粘膜修复较好,且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好转;无效:经胃镜检查后,患者的胃粘膜修复程度不显著,或无改善,且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甚至病情加重。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一年的治疗后随访,对两组患者的病情复发情况进行统计和对比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用(x-±s)进行表示,采用t进行检验,技术资料用%表示,采用x2进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如下:显效26例,有效17例,无效2例,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如下:显效18例,有效16例,无效11例,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5.56%。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比较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无药物副作用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一年的治疗后随访,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中,复发3例,复发率为6.67%;对照组患者中,复发10例,复发率为22.22%。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慢性胃炎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上腹疼痛、食欲减退、胃部反酸、贫血、舌炎以及腹泻等。现阶段临床上主要采用抗幽门螺杆菌感染药物治疗,随着临床医学的不断发展,雷贝拉唑与替普瑞酮也逐渐成为慢性胃炎的有效治疗药物。雷贝拉唑是第二代质子泵抑制剂,可在胃壁细胞表面起到一定的依附作用,并抑制胃酸分泌,从而减轻胃酸对胃粘膜的侵蚀。替普瑞酮属萜类物质,其修复作用及抗溃疡作用较为显著,可促进高分子糖蛋白物质的有效合成。因此,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可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复发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结果与相关研究结果相符[3],从结果中可以看出,雷贝拉唑与替普瑞酮联合用药可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雷贝拉唑与替普瑞酮联合应用于慢性胃炎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药物产生的副作用小,且治疗后患者的病情复发率较低,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吴冀川,龙恩武,陈子洋等.奥美拉唑与替普瑞酮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疗效比较研究[J].四川医学,2014,35(3):331-333.

[2]何善明,何蓉,张冬生等.愈疡1号对胃溃疡患者胃黏膜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的影响[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0(6):815-819.

[3]王权华,王蔚,唐梅文等.养真颗粒结合替普瑞酮对慢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保护[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4,22(6):337-338,340.

标签:;  ;  ;  

雷贝拉唑与替普瑞酮联合应用于慢性胃炎患者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