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转换波反射系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系数,反射,方程,属性,极值,砂岩,地层。
转换波反射系数论文文献综述
屈建余,蔡伟涛,李录明[1](2012)在《转换波反射系数近似公式的比较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分量地震资料解释的首要问题就是多分量的标定和对比,其中最关键的是转换波反射系数的求取及子波的选取,然而Zoeppritz方程在数学表达上极其复杂,在物理意义上也不直观,因此很难得到直接的应用。为此,在详细介绍五种近似公式的基础上,利用六种模型分析了随入射角的变化各公式的适应性,最后得出结论,Aki和Richard的近似公式适应性普遍比较好。(本文来源于《物探与化探》期刊2012年04期)
王筱,李宁,曲洁[2](2011)在《薄储层中转换波反射系数影响因素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薄储层地震反射模型,讨论了薄层介质中弹性波的简化公式适用范围,并分析了薄层厚度、地层吸收的品质因子对转换波反射系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简化公式适用于薄层厚度小于1/4波长的情况,当薄层厚度小于1/4波长时,转换波的反射系数随薄层厚度增加而增加,在1/4波长处达到最大值。品质因子越小,转换波反射系数曲线越平滑。当中间层厚度比较大的时候,品质因子越大,转换波反射系数曲线波动越大。(本文来源于《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1年09期)
唐旭东,甘利灯,李凌高[3](2008)在《转换波反射系数近似公式及精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便于研究,在转换波AVO分析和迭前反演中经常用到由Zoeppritz方程衍生出的各种转换波(PS波)反射系数近似公式,但对这些研究结果尚没有进行过系统的分析和归纳,应用时存在着适用性问题。为此,在详细推导各种近似公式的基础上,对其假设条件、参数类型、适用范围进行了总结,并利用Ostrander和Goodway含气砂岩模型,分别对各近似公式的相对误差随入射角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近似公式在入射角较小时普遍适用,在大角度入射时,各近似公式的精度与上、下界面弹性参数的组合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石油物探》期刊2008年02期)
魏修成,陈天胜,季玉新[4](2008)在《转换波AVO反演速度比和横波反射系数(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了转换波AVO极值属性,并在储层密度和纵波速度满足Gardner公式的基础上,推导了极值位置和极值振幅与界面两侧速度比平均值和横波反射系数的关系。极值点位置是速度比平均值的函数,且随速度比的增加而减小,转换波AVO曲线的极值是速度比平均值和横波反射系数的函数。针对理论模型,利用幂函数拟合得到较高精度的AVO曲线极值位置和极值振幅,反演得到比较准确的速度比和横波反射系数。得到的横波反射系数剖面比常规转换波迭加剖面更有明确的物理意义,为地质构造解释和转换波层位标定奠定了理论基础。最后把转换波AVO曲线幂函数拟合和极值属性反演纵横波速度比、横波反射系数的方法应用于某地区实际转换波共转换点道集,反演的速度比与纵横波测井计算的速度比较吻合。(本文来源于《Applied Geophysics》期刊2008年01期)
陈天胜,魏修成,季玉新,贾丽华[5](2007)在《转换波AVO反演速度比和横波反射系数》一文中研究指出速度比是油藏描述和储层预测的重要属性,但是目前的纵波和转换波AVO反演不能直接得到储层速度比参数。为此,通过研究转换波AVO曲线极值点位置与界面两侧速度比平均值的关系,在忽略密度项的前提下,极值点位置只是速度比平均值的函数,且随速度比的增加而减小。另外,转换波AVO曲线的极值和极值点曲率是速度比平均值和横波反射系数Rss0的函数。利用提出的叁个转换波新属性可以很容易地反演速度和横波反射系数,从而得到泊松比等其它储层弹性参数。(本文来源于《天然气工业》期刊2007年S1期)
陈天胜,刘洋,魏修成[6](2005)在《几种P-SV转换波反射系数近似公式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多波多分量勘探利用了纵波和转换波的AVO属性来了解复杂的构造、岩性、裂隙裂缝的情况,以及确定地下流体的性质等。影响AVO属性的因素有很多,其反演的多解性很强,将纵波和转换波的AVO属性综合起来应用,就会大大减少多解性,还可以得到更多的岩石物理参数,并能提高一些参数的精度。AVO近似方程可以对单一的纵波、转换波,或纵、横波联合进行AVO岩性参数拟合反演。为此,对P-SV转换波反射系数近似公式进行了讨论和总结,并用理论模型对近似公式的特点和精度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石油物探》期刊2005年01期)
徐仲达,孙波,唐宗璜[7](1996)在《P-SV转换波反射系数与野外采集观测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用Zoeppritz方程对不同类型界面计算P波入射时P波与SV波的反射系数。通过分析,总结了P波与SV波位移反射系数随入射角的变化规律,用以指导P-SV转换波地震勘探的野外采集观测系统设计,并结合大庆某工区转换波勘探试验得出相应的结论。(本文来源于《石油物探》期刊1996年01期)
转换波反射系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薄储层地震反射模型,讨论了薄层介质中弹性波的简化公式适用范围,并分析了薄层厚度、地层吸收的品质因子对转换波反射系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简化公式适用于薄层厚度小于1/4波长的情况,当薄层厚度小于1/4波长时,转换波的反射系数随薄层厚度增加而增加,在1/4波长处达到最大值。品质因子越小,转换波反射系数曲线越平滑。当中间层厚度比较大的时候,品质因子越大,转换波反射系数曲线波动越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转换波反射系数论文参考文献
[1].屈建余,蔡伟涛,李录明.转换波反射系数近似公式的比较及分析[J].物探与化探.2012
[2].王筱,李宁,曲洁.薄储层中转换波反射系数影响因素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3].唐旭东,甘利灯,李凌高.转换波反射系数近似公式及精度分析[J].石油物探.2008
[4].魏修成,陈天胜,季玉新.转换波AVO反演速度比和横波反射系数(英文)[J].AppliedGeophysics.2008
[5].陈天胜,魏修成,季玉新,贾丽华.转换波AVO反演速度比和横波反射系数[J].天然气工业.2007
[6].陈天胜,刘洋,魏修成.几种P-SV转换波反射系数近似公式的比较[J].石油物探.2005
[7].徐仲达,孙波,唐宗璜.P-SV转换波反射系数与野外采集观测系统设计[J].石油物探.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