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学诠释论文-白虹

人学诠释论文-白虹

导读:本文包含了人学诠释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利玛窦,阿奎那,人学思想,《天主实义》

人学诠释论文文献综述

白虹[1](2018)在《利玛窦对阿奎那人学思想的中国化诠释——以《天主实义》“论人魂不灭大异禽兽”篇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位既接受过西方正规化神学教育,同时又通晓中国文化的传教士,利玛窦在《天主实义》"论人魂不灭大异禽兽"篇中,以中世纪着名经院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的人学思想为武器,对"中士"悲观主义的生命观和灵魂观予以修正。不仅论证了基督宗教灵魂不灭信仰的基本内容,同时也将西方经院哲学的方法、气质带入中国,为中国哲学的丰富和发展做出了贡献。在此过程中,利玛窦运用中国人熟悉的语言和论证方式对阿奎那的灵魂—身体关系学说、理智学说以及实体类型学说加以阐释,为阿奎那人学思想的中国化诠释做出了典范性的贡献。(本文来源于《北京行政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沙原[2](2017)在《《西西里的美丽传说》的人学精神诠释》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学在理论上的界定有两个:一是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二是文学是人学。一部好的电影作品,会大大增强人们对于文学作品中人文精神的关注。电影是如何通过光影艺术将文学中的人文维度表现出来,进而通过这种表现方式唤醒、提高人们对于人文精神的强烈认知感的呢?本文通过对表现坚强人性的影片《西西里的美丽传说》的解读,从而更好地理解人学精神的主题内涵。(本文来源于《电影文学》期刊2017年09期)

贾玉峧[3](2012)在《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及当代诠释》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十分丰富,其中对人的起源、人的本质、人的价值、人的地位和人的未来等问题所作的系统论述是其主要内容。人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核心。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实现了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并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以人为本是对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当代诠释,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理论。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以及她与以人为本的关系,有助于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髓,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造条件。本文运用文献法、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以及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阐述学习思考的结果。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研究此问题的背景、意义和与此问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等。并对此问题研究相关概念进行了解读,如人学、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以人为本等,以使读者对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以及本论文的研究课题产生一个总体的了解。第二部分介绍了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阐述了其形成的客观条件、主观原因,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基本内容和特征等。这一部分是我在研读大量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和思考的总结,同时也为下一部分的研究提供理论前提。第叁部分为了阐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当代诠释,先对发展观的内涵和演变过程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内容进行了分析,说明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着重指出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和核心。第四部分要说明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与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关系。研究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内在联系,将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与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指出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之一(本文来源于《河北经贸大学》期刊2012-03-01)

崔赟[4](2010)在《以马克思的人学思想诠释当代的“以人为本”》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人为本"是我党立足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世界、分析我国发展状况得出的科学结论,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治国的重要理念,是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支撑。将马克思主义的人本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相结合,使"以人为本"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指导方针,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平顶山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4期)

曾凡跃[5](2010)在《人的实践性诠释的限度性——兼从马克思权利人学视角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的人学诠释是多向度的。实践的诠释视域是马克思人学诠释的根本维度,但应当是有限度的诠释。从权利人学的视角看,权利的视域也是马克思诠释人的重要维度;人的实践活动受权利的制约。以抽象的实践观理解人,忽视实践诠释人的限度性是国内马克思人学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来源于《探索》期刊2010年04期)

朱荣英[6](2010)在《现代诠释学的主体性特征及其人学语义透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诠释学认为,无论从认识论上抑或从存在论上来看,对理解的界定,都内在地蕴涵着特定的人学语义,都在某种程度上凸显了现代哲学的主体性特征。作为对自我的积极筹划,文本理解具有主体性,它是人对未来各种可能性的善的选择和自觉运用,并使之不断从当下的可能性向着未来推进。一个文本有否及有何意义完全取决于理解者对它的意义期待,而它在何种层次上的哪些意义又能在何种方式上得以实现,则完全取决于理解者对它的实践筹划。任何具有主体性的理解的目的都在于把人生语义从遮蔽状态中阐释出来,实现对人的生存本质还原和对人的生命意识解蔽。可见,文本理解是人对存在的领会和本质的把握,是实现自己并超越自己的特殊的生存方式。(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0年02期)

王新超[7](2009)在《马克思人学思想的时代诠释》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人本学说揭示了人的本质,在此基础上延伸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人的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人学思想的精华。中国共产党在世纪之初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及社会主义荣辱观等新思想是马克思人学思想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在理论上和实践中,把马克思人学思想提高到了新的境界。(本文来源于《湘潮(下半月)(理论)》期刊2009年04期)

冯雪[8](2008)在《马克思哲学实践观内涵的人学诠释——兼与李凌云硕士商榷》一文中研究指出诠释马克思哲学实践观所依据的文本应当包括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全部着作,最主要的应当是《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等哲学着作。如果只依据马克思的早期哲学着作来理解他的实践观,就很难摆脱从认识论和人本主义视角解读马克思哲学实践观的偏狭性。从马克思主义人学视角诠释实践观点,认为马克思哲学语境中的实践是指人的自我生成活动,能变为全面诠释实践的内涵。(本文来源于《商丘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08年05期)

吴蓁蓁[9](2008)在《荣辱观教育的人学诠释——兼谈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思想具有深刻的内在一致性,它通过提倡辛勤劳动、崇尚科学和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全面丰富和发展人的本质和人的社会关系,来实现对人性的现实关怀和终极关怀,是人对"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自觉追求。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必须从现实的人及其人的主体性出发,遵循人类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荣辱观教育固有的规律,才能取得最佳成效。(本文来源于《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08年06期)

范蓉[10](2006)在《女性主义的人学诠释》一文中研究指出男性与女性在人类社会中是两个对立的性别群体,从人学的角度分析这两个性别群体,他们就是两种大写的人——男人和女人。在上百万年漫长的原始社会,女性曾经是社会的统治者,随着私有制的出现,才开始了男性对女性的统治。数千年的文明社会所产生的男权文化,是笼罩在女性身上的一张巨大无比的网,直到今天,人类仍处在男权社会,女性的解放也就成为人类解放的重要任务。 传统社会中由于社会分化的原因将两性的自然差别扩大为社会差别,从而导致了男性对女性的社会统治,无论西方还是中国,男尊女卑都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女性的社会文化地位沦落到最底层,长期被多重精神枷锁所奴役。从启蒙时代开始,人类进入了一段属于个人解放的历史中,自由、平等的观念深入人心,个性的张扬成为时代的特征,女性也作为人被解放了。女权运动就是女性争取解放的直接体现,它表明女性人格意识的觉醒,女性在这个解放运动中一直处于主体地位,发轫于西方的女性主义就成为女性争取解放的先声,从此后妇女开始更充分的表现出其性别本身独具的魅力,为争取自己应有的自由独立而奋斗。 西方女性主义包括女权运动的政治实践和女性主义的理论探讨。它起初是指一种以争取妇女获得与男人在政治、经济和人权等方面的完全平等地位为目标的政治运动及意识形态;随后意识到了性别所蕴含的权力关系与知识的构成基础之间的内在关联,逐渐扩展成为一种文化和学术思潮;当前女性主义已不再局限于只关注性别问题和妇女状况,而是对整个西方文化进行重新审视。因此从更广阔的背景上说,女性主义是作为西方非主流文化中的一个分支出现的,它渗透在整个文化领域并以其独特的方式开启了人类前所未有的性别革命。 女性主义经历了叁个时期的发展阶段,涌现出多种理论流派,为女权运动设定了两个妇女权利和妇女解放两个主要目标。然而,女性的解放是一个极其艰难的过程,女性所处的境地也是极其复杂的,要实现妇女的真正解放不是几次女权运动或者一些理论原则所能实现的。由于制度上的缺陷、世界观上的局限以及女性自身认识上的不足等多方面的原因,女性主义作为一种新的理论视角尽管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但是对女性解放所起的作用都是有限的,仍然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人是社会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除了生产力标准之外,人的自由解放也是(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06-04-01)

人学诠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学在理论上的界定有两个:一是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二是文学是人学。一部好的电影作品,会大大增强人们对于文学作品中人文精神的关注。电影是如何通过光影艺术将文学中的人文维度表现出来,进而通过这种表现方式唤醒、提高人们对于人文精神的强烈认知感的呢?本文通过对表现坚强人性的影片《西西里的美丽传说》的解读,从而更好地理解人学精神的主题内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人学诠释论文参考文献

[1].白虹.利玛窦对阿奎那人学思想的中国化诠释——以《天主实义》“论人魂不灭大异禽兽”篇为例[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8

[2].沙原.《西西里的美丽传说》的人学精神诠释[J].电影文学.2017

[3].贾玉峧.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及当代诠释[D].河北经贸大学.2012

[4].崔赟.以马克思的人学思想诠释当代的“以人为本”[J].平顶山学院学报.2010

[5].曾凡跃.人的实践性诠释的限度性——兼从马克思权利人学视角的思考[J].探索.2010

[6].朱荣英.现代诠释学的主体性特征及其人学语义透析[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7].王新超.马克思人学思想的时代诠释[J].湘潮(下半月)(理论).2009

[8].冯雪.马克思哲学实践观内涵的人学诠释——兼与李凌云硕士商榷[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8

[9].吴蓁蓁.荣辱观教育的人学诠释——兼谈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规律[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

[10].范蓉.女性主义的人学诠释[D].陕西师范大学.2006

标签:;  ;  ;  ;  

人学诠释论文-白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