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囊膜基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基因,病毒,腺瘤,内皮,蛋鸡,转录,网状。
囊膜基因论文文献综述
冯敏,王雄,任菲菲,张楠,周耀红[1](2018)在《全基因组范围内家蚕内源性逆转录病毒特征揭示其囊膜基因的亲缘关系及其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内源性逆转录病毒(Endogenous retroviruses,ERVs)是永久定植在宿主基因组的逆转录病毒片段。它们可能在宿主基因组内发挥重要功能。已经有一些昆虫ERVs被鉴定出来,并被证明具有传染性。然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家蚕ERVs的相关信息。本研究中,我们在家蚕的基因组中系统地鉴定出256个家蚕ERVs。家蚕ERVs在家蚕各染色体中分布相对平均。所有的家蚕ERVs都属于年轻的ERVs,插入基因组的时间预估不超过1千万年。所有的家蚕ERVs中鉴定出7个具有囊膜基因的家蚕ERVs。这些家蚕ERVs的囊膜基因与I型和II型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囊膜蛋白编码基因的亲缘关系较远。然而,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的Orf133基因却与家蚕ERVs的囊膜基因位于一个进化分支上。此外,7个具有囊膜基因的家蚕ERVs中只有BmE RV-21的囊膜蛋白氨基酸序列具有与II型杆状病毒类似的弗林蛋白水解酶位点和融合肽段。进一步检测发现,生物信息学鉴定的家蚕ERVs的囊膜基因在家蚕中肠和脂肪体中都存在,并且有表达。这个结果暗示家蚕ERVs可能在宿主生物学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来源于《中国蚕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8-10-11)
徐先达[2](2018)在《绵羊肺腺瘤病毒囊膜基因原核表达质粒构建及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绵羊肺腺瘤病(Ovine Pulmonary Adenocarc-inoma,OPA)是由绵羊肺腺瘤病毒(jaagsiekte sheep retrovirus,JSRV)引起的一种慢性、渐进式、传染性羊肿瘤疾病。这种普遍的羊肺肿瘤疾病已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出现,几乎所有养羊业发达的国家,包括我国黑龙江、内蒙古、新疆、山东都有该病的报道,严重影响世界范围内养羊业的发展~([74])。因此确诊该病对于控制和了解其分布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由于OPA病羊体内检测不到循环抗体以及无法在体外建立病原的培养体系~([74]),常规的免疫学方法、病毒分离鉴定无法诊断。目前,实验室确诊该病主要利用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本实验为实现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诊断该病进行了基础研究。首先根据Gen Bank上发表的绵羊肺腺瘤囊膜基因序列(登录号JQ837489.1)设计引物,对p EGFP-C1/ex JSRV-env质粒(ex JSRV-env与真核表达载体p EGFP-C1的重组质粒)进行PCR、酶切、测序比对,确定该重组质粒含有完整ex JSRV-env基因;然后以p EGFP-C1/ex JSRV-env质粒为模板扩增ex JSRV-env基因,构建绵羊肺腺瘤囊膜基因原核表达重组质粒命名为p ET-32a/ex JSRV-env,并对质粒双酶切鉴定和测序鉴定;将p ET-32a/ex JSRV-env重组质粒转化到E.coli Transetta(DE3),用IPTG诱导表达,并对IPTG诱导融合蛋白表达的浓度进行了优化,SDS-PAGE分析表达蛋白的可溶性情况;最后用Western Blot对融合蛋白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双酶切p EGFP-C1/ex JSRV-env质粒出现约5500bp和2000bp大小的条带,p EGFP-C1/ex JSRV-env质粒测序结果与NCBI数据库比对序列一致,表明该质粒含有ex JSRV-env基因;双酶切p ET-32a/ex JSRV-env质粒出现约5900bp和1862bp大小的条带,p ET-32a/ex JSRV-env质粒测序结果与NCBI数据库比对序列一致,表明成功构建了p ET-32a/ex JSRV-env原核表达质粒;在IPTG诱导下p ET-32a/ex JSRV-env重组质粒在E.coli Transetta(DE3)中表达出89k Da大小蛋白,最优IPTG诱导浓度为0.5mmol/L;SDS-PAGE电泳显示融合蛋白主要出现在菌液破碎的沉淀中,以包涵体的形式表达;Western Blot鉴定证明IPTG诱导表达蛋白。该蛋白可以用于制备JSRV Env多克隆抗体,为实现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诊断OPA奠定了实验基础。(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张念,马玉媛,向思龙,贾俊婷,吴健敏[3](2013)在《五指山小型猪内源性反转录病毒囊膜基因变异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分析近交系连续3代次五指山小型猪内源性反转录病毒囊膜基因(PERV-env)变异特征,本研究采用PCR方法对该基因进行扩增、克隆和序列测定,将其与参考序列比对和遗传进化分析。序列分析显示:PERV-env核苷酸序列与参考序列之间的同源性为98.3%~99.3%,具有明显G→A突变,并且偏好发生于GA、GG。进一步分析表明,在PERV-env序列190 bp和1 875 bp位置均有G→A突变发生。PERV-env基因遗传进化树分析表明,五指山来源的PERV与国外小型猪PERV-A亲缘关系较近,但仍存在差异。本实验将有助于PERV分子特性的研究,为进一步开展异种移植中PERV的安全性评价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预防兽医学报》期刊2013年03期)
欧阳金旭[4](2012)在《ALV-J动物疾病模型的建立及囊膜基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2009年湖北省荆州地区产蛋鸡群发生了J亚群禽白血病流行,为探讨该病毒的生物学特性,本研究利用ALV-J HB2009株采用12日龄土鸡胚血管接种,实验感染了地方土鸡,建立了ALV-J蛋鸡的动物疾病模型。ALV-J HB2009接种鸡胚孵化后饲养至14周龄时采血进行特异性PCR检测和病理学观察。至16周龄时出现了ALV-J典型的髓细胞性白血病病例。病理学观察表明ALV-J HB2009株诱发了髓细胞性白血病和血管肉瘤。利用ADOL设计的位于pol基因终止密码上游和长末端重复序列3’末端的特异性引物对HB2009的env基因进行了PCR扩增,结果呈现阳性,获得大小约为2.2kb的特异性片段。将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并对其DNA核酸序列进行了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扩增产物与J亚群毒株间有85.5%~98.0%的同源性,与原型株HPRS-103同源性达92.5%,与美国毒株同源性为85.5%-95.1%。将ALV-J HB2009株与国内其他6个毒株(IMC10200、SDC2000、SD9901、YZ9901、SD071LK1、SDo001)进行比较分析,扩增区域病毒的前DNA同源性除了与SD071LK1仅为89.8%以外,与其他5个国内毒株病毒同源性达93.4%以上。对HB2009病毒囊膜蛋白氨基酸序列与其他已发表的ALV-J的囊膜蛋白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与分析,结果显示HB2009株预测的env编码氨基酸序列与其它ALV-J毒株相应序列的同源性达87.5%~96.3%,与IMC10200株和SDC2000株同源性较高,达96.3%,与原型株HPRS-103的同源性达90.5%,与美国的1696株、6803株、6827株和AF88株同源性相对较低,分别为87.5%、88.5%、87.9%和89.1%。其生物进化树分析显示,在已发表ALV-J毒株里中,HB2009株变异幅度位于AF88株和IMC10200之间。将HB2009株的囊膜基因翻译的氨基酸序列与所选ALV-J对应的序列进行分析。从预测的蛋白质序列来看,HB2009株在整个env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变异现象,且这些变异现象所在的基因位点与其它选取的毒株变异的位置规律基本一致,主要集中在env基因SU区的vr3、hrl和hr2区。多数氨基酸位点的变异是由于碱基置换所引起。碱基插入性突变仅为2处,在位于高变区hrl的第114-115氨基酸位和高变区hr2的第194~196氨基酸位分别发生了ES(色氨酸、丝氨酸)氨基酸残基的“插入性”突变和NLS(天冬酰胺、亮氨酸、丝氨酸)氨基酸残基的“插入性”突变。对产蛋鸡群ALV-J流行株进行致病性和毒株变异性等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尤其是地方土鸡不断出现ALV-J的流行表明,ALV-J对土鸡的致病性在不断增强。(本文来源于《长江大学》期刊2012-05-01)
叶小丽,吕茂民,颜奇坡,郭逸,吴健敏[5](2011)在《猪内源性反转录病毒囊膜基因env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构建猪内源性反转录病毒(PERV)囊膜基因env的真核表达质粒pHCMV-env并加以鉴定,为研究PERV的细胞嗜性和宿主范围奠定基础。方法:用RT-PCR方法扩增五指山猪来源PERV的env基因,将其插入pGEM-T easy载体中,构建重组质粒pGEM-T-env,酶切鉴定正确后,将pGEM-T-env与pHCMV-VSV-G表达质粒同时经EcoRⅠ酶切消化后连接,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HCMV-env,并进行酶切、测序鉴定;将鉴定正确的质粒pHCMV-env转染HEK293T细胞,采用PCR、RT-PCR检测转染后env基因的整合和转录情况。结果:扩增得到五指山猪来源PERV的env基因,并构建了pHCMV-env真核表达质粒,转染HEK293T细胞系后,该细胞系中有目的基因的整合和转录。结论:构建了真核表达质粒pHCMV-env,并且在HEK293T细胞中能够整合并转录,为研究PERV的细胞嗜性和宿主范围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通讯》期刊2011年05期)
余冲,黄勇,田明星,石敏,李敏[6](2011)在《禽网状内皮增生病毒囊膜基因gp90的克隆表达及ELISA方法的初步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ticuloendotheliosis virus,REV)SNV株前基因组cDNA序列,经生物信息学分析,设计并合成引物,以四川分离株REV-SC1为模板,扩增囊膜基因gp90抗原性、亲水性较高的121~1 023 bp基因片段;将目的基因克隆至pMD-19T载体,进行测序和比对;将基因片段按正确的阅读框架定向克隆至pET-32a(+),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以IPTG诱导表达,包涵体洗涤纯化,探讨以重组gp90蛋白为包被抗原初步建立检测REV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结果表明:1)REV-SC1株gp90核苷酸序列与在GenBank上已发表序列的同源性最高为99%,于231位、870位发生了2个碱基突变;2)SDS-PAGE分析表明表达蛋白分子质量约为45 ku,与预期分子质量大小相符;免疫印迹(Western-blot)结果表明重组蛋白具有生物学活性;3)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最佳抗原包被质量浓度为1.5 mg·mL-1,一抗稀释度为1∶320,临界值为0.126;特异性、敏感性试验结果良好.综上,本试验成功表达了REVgp90蛋白,并对其在ELISA检测方面的应用作了初步探讨.(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期刊2011年04期)
余冲[7](2011)在《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囊膜基因gp90的克隆表达及间接ELISA方法的初步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是一种由反转录病毒科的禽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reticuloendotheliosis virus, REV)引起的鸡、鸭、鹅及其他禽类发生的病理综合征,REV感染可引起肿瘤、生长矮小综合征、腺胃炎,更重要的是其感染胸腺和腔上囊等主要免疫器官,引起组织器官萎缩,降低家禽的免疫能力甚至导致免疫抑制,极大的为病毒和细菌的继发感染提供了便利。据报道RE在我国流行趋势有扩大的倾向,其在我国家禽的感染率已达20%~30%,对REV检测预防意义重大。通过克隆、表达REV免疫显性蛋白,本实验旨在建立一种具有快速、准确的ELISA检测方法。根据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ticuloendotheliosis virus, REV) SNV株前基因组cDNA序列,经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发现gp90基因两端抗原活性不高且疏水性强,不利于原核表达的顺利进行。自行设计并合成引物,两端添加限制性内切酶位点EcoRⅠ、HindⅢ,以四川分离株REV-SC1为模板,扩增REV囊膜基因gp90抗原性、亲水性较高的121~1023 bp基因片段,避开两端抗原性低、疏水性强区域;纯化回收目的基因片段,将目的基因克隆至pMD-19T载体,构建重组克隆载体pMD-19T-gp90,转化至大肠杆菌工程菌DH5α,对重组克隆质粒进行PCR鉴定和双酶切鉴定,将阳性克隆重组子送往生物公司测序,对反馈序列进行拼接、比对和分析;使用限制性内切酶位点EcoRⅠ、HindⅢ对重组克隆载体pMD-19T-gp90和原核表达载体pET-32a(+)进行双酶切,纯化回收gp90基因片段和线性质粒pET-32a(+),将基因片段按正确的阅读框架定向克隆至pET-32a (+),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ET-32a(+)-gp90,转化大肠杆菌BL21 (DE3),使用PCR方法和双酶切方法鉴定阳性重组子,鉴定无误后送往生物公司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仔细验证,对比克隆测序结果,重点检查是否有基因突变情况;以IPTG对重组大肠杆菌进行诱导表达,使用SDS-PAGE方法和Western-blot方法分别鉴定表达产物大小和抗原性,对表达产物在细菌中的主要存在形式进行鉴定。对包涵体洗涤、纯化、复性,探讨以重组gp90蛋白为包被抗原初步建立检测REV的间接ELISA方法。结果表明:1)成功扩增gp90基因,重组克隆载体pMD-19T-gp90测序结果表明,REV-SC1株gp90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已发表序列同源性最高为99%,于231位、870位发生了2个碱基突变,进化树分析表明,其与黑龙江分离毒株ZD0708、JLR0903亲缘关系最近;2) SDS-PAGE电泳鉴定表达蛋白约为45 Kd,与预期分子量大小相符,Western-blot结果表明重组蛋白具有生物学活性,表达产物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于细菌内部,对包涵体进行变性、洗涤、复性操作,获得了较纯的目的蛋白;3) ELISA检测方法:最佳抗原稀释度为1:20(包被浓度约为1.5 mg/ml),一抗稀释度为1:320,阳性血清判定临界值为0.126,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试验结果良好。本试验探讨克隆表达REV免疫显性gp90蛋白,并对其在ELISA检测方面的应用作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为其商品化、大规模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大学》期刊2011-06-01)
石敏,田明星,王远萍,邹年莉,林艳[8](2011)在《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四川株SCMS1的分离及其囊膜基因序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四川首例分离株SCMS1株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囊膜(env)基因是否产生新的变异,本实验通过将病毒接种鸡胚成纤维细胞、RT-PCR及PCR检测技术,对包括env基因和部分3'UTR在内的片段进行PCR扩增、克隆和序列测定。结果发现该病毒gp85基因出现6个碱基的缺失,与HPRS-103原型株6995位~7242位对应的核酸序列也发生248个碱基的缺失,包括整个rTM区域。这些碱基的缺失在病毒致病性变化中可能具有潜在的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预防兽医学报》期刊2011年01期)
饶开晴[9](2009)在《Leptin对鸡胚卵黄膜和尿囊膜基因表达及血管形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首先发现狼山母鸡蛋白限饲导致子代胚胎发育迟缓,出雏重降低,同时种蛋中瘦素(leptin)沉积减少,卵黄膜上与激素信号传递相关的基因表达模式发生改变,因此推测1eptin可能作为一种母源性信号物质,通过改变卵黄膜、尿囊膜激素信号传递和血管形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和尿囊膜血管的形成,影响鸡胚胎发育。为验证这一假说,我们分别在肉鸡和蛋鸡种蛋内注射leptin,观察其对不同品种的鸡胚重和出雏重的影响,同时检测卵黄膜和尿囊膜上相关基因的表达以及尿囊膜血管形成的变化;为进一步研究leptin对尿囊膜血管形成的影响,我们通过在尿囊膜上直接滴加leptin,以及在蛋鸡鸡胚尿囊膜上皮细胞体外培养体系中加入leptin,来深入研究leptin对尿囊膜血管形成相关基因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为揭示母源性leptin影响禽类胚胎生长发育的机制提供实验证据。1狼山母鸡蛋白限饲对蛋内激素沉积和卵黄膜基因表达以及子代出雏重的影响选取44周龄狼山鸡种母鸡(扬州家禽研究所)120羽,随机分成两个组,对照组饲喂粗蛋白水平为15%的日粮,试验组(低蛋白组)饲喂粗蛋白水平为10%的日粮。收集种蛋,部分用于测定卵黄中leptin和皮质酮水平,其余在相同的标准条件下孵化,在14胚龄时各组选取10只鸡胚称重并采样,其余鸡胚继续孵化,记录出雏重。采用实时荧光RT-PCR定量卵黄膜、尿囊膜相关基因表达。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低蛋白组母鸡种蛋中沉积的leptin含量显着减少(P<0.05),而皮质酮含量没有显着变化(P>0.05);低蛋白组14胚龄胚重差异不显着(P>0.05),但出雏重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卵黄膜上与皮质酮代谢相关的酶20-羟类固醇脱氢酶(20-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20HSD)及血管发生相关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 FGF2) mRNA表达显着下调(P<0.0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mRNA的表达明显下调(P=0.052),与瘦素转运相关的瘦素受体(leptin receptor, LepR)、甲状腺素转运相关的甲状腺素运载蛋白(transthyretin, TTR) mRNA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着差异(P>0.05);尿囊膜上的20HSD、VEGF、FGF2、LepR mRNA表达也无显着变化(P>0.05)。以上结果提示:leptin可能作为种蛋中的信号物质改变胚膜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影响鸡胚胎发育。2蛋内注射leptin对蛋鸡和肉鸡出雏重、尿囊膜血管形成以及胚外膜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为研究leptin对不同品种鸡胚胎发育和尿囊膜血管形成的影响,本实验分别将莱航蛋鸡和罗斯肉鸡种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于入孵前在蛋清内注射100μL溶剂(PBS),试验组注射相同体积的0.5 pg重组小鼠leptin。于12胚龄称重、测量胚长,同时采样用于mRNA的测定,出雏当天(0日龄)称重。在13胚龄时开窗,用等量的甲醇和丙酮固定尿囊膜,将尿囊膜置于显微镜下(×40)观察,随机选取相同面积的十个区域,观察拍照,用专业图象分析软件(Image-pro plus 4.5)计算血管的面积。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leptin处理组蛋鸡和肉鸡12胚龄胚重、胚长和肉鸡的出雏重都无显着差异(P>0.05),但蛋鸡出雏重显着降低(P<0.05),且只表现在雌性;同时雌性蛋鸡的尿囊膜血管面积显着减少(P=0.037,P<0.05),而对雄性无显着影响;肉鸡不论性别尿囊膜血管面积都无显着变化(P>0.05)。与对照组相比,leptin处理显着上调雌性蛋鸡尿囊膜VEGF、LepR和20HSD的mRNA表达,FGF2 mRNA表达有上调趋势(P=0.071),而雄性尿囊膜只有20HSD mRNA表达显着上调(P<0.05);雌性蛋鸡卵黄膜VEGF mRNA表达显着上调(P<0.05),雄性的基因表达均无显着变化(P>0.05)。与对照组相比,肉鸡尿囊膜LepR、20HSD、VEGF、FGF2 mRNA表达均无显着差异(P>0.05);leptin处理显着上调了雄性肉鸡卵黄膜的LepR、VEGF mRNA表达,对20HSD、FGF2 mRNA表达无显着影响(P>0.05),雌性卵黄膜基因表达均无显着变化。以上结果提示:leptin对鸡胚发育、尿囊膜血管形成以及胚外膜基因表达的影响具有品种和性别特异性。蛋鸡尿囊膜基因表达模式的改变和血管生成的变化与蛋鸡出雏重降低相关联。3 Leptin对鸡胚尿囊膜血管形成的影响及其机制为了进一步研究leptin对鸡胚尿囊膜血管形成的影响,在7胚龄时给鸡胚开窗,第8天在开窗处尿囊膜上放置一个3~4mm直径的明胶海绵,上面分别滴加2.5μL含0、10、100 ng leptin的PBS溶液,2天后观察载体周围血管生成的数量变化情况。同时挑选12胚龄莱航蛋鸡鸡胚,分离尿囊膜,培养尿囊膜上皮细胞,分为四组:对照组(PBS)和leptin处理组(1 ng/mL、10ng/mL、100ng/mL)。每天换液给予leptin处理,于72 h收集细胞,提取细胞RNA和蛋白。实时荧光RT-PCR定量尿囊膜细胞上LepR、20HSD、VEGF、FGF2mRNA基因表达,用Western blot测定LepR、VEGF的蛋白含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滴加10 ng leptin,蛋鸡尿囊膜中血管及血管总数明显减少(P=0.054,P=0.064),而小血管和大血管数无显着变化;雌性蛋鸡的中血管、大血管与血管总数均显着下降(P=0.011,P=0.014,P=0.044),对雄性来说不论大、中、小血管及血管总数均无显着变化;100 ng leptin处理蛋鸡尿囊膜和10 ng leptin处理肉鸡尿囊膜,不论性别,对各类血管均无显着影响。体外培养结果显示,叁个剂量的1eptin处理24 h和48 h均不影响细胞的相对活性,但处理72 h显着抑制细胞的相对活性,并且浓度越高抑制效果越强,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10、100 ng/mL leptin显着上调尿囊膜上皮细胞LepR mRNA表达(P<0.05),但LepR蛋白水平反而出现显着下降(10 ng/mL,P=0.029)或下降趋势(100 ng/mL,P=0.078)。叁个剂量的1eptin处理均显着上调VEGF、FGF2 mRNA表达(P<0.05),但10和100 ng/mL leptin处理的细胞VEGF蛋白水平呈现下调的趋势(P=0.065,P=0.07)以上结果提示:胚胎期开窗直接给予10 ng leptin,主要影响雌性蛋鸡尿囊膜上血管的形成,其机制可能与leptin显着抑制体外培养的尿囊膜细胞的活性,降低VEGF蛋白水平有关。(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09-10-01)
韩秀娥,张萍,王雪峰,孔宪刚,周建华[10](2009)在《马传染性贫血病毒囊膜基因gp90 V4区糖基化回复突变感染性克隆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阐明我国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IAV)弱毒疫苗致弱及免疫保护的分子机制,本研究分析了疫苗株及其亲本强毒株共34个囊膜基因序列。结果发现疫苗株在膜基因gp90V4区潜在的N-连接糖基化位点出现了稳定的碱基替换,使该位点消失。为研究囊膜糖基化的作用,以疫苗株全长感染性克隆pLGFD3-8为亲本,利用反向遗传技术对该突变位点进行了糖基化序列回复突变操作,构建了全基因感染性克隆pLGFDg9。将其转染驴胎皮肤细胞(FDD),通过用逆转录酶活性、间接免疫荧光和RT-PCR方法检测而确定其感染性。结果表明,在FDD细胞中盲传3代后,在细胞培养物中可检测到逆转录酶活性,RT-PCR和间接免疫荧光检测均呈阳性,电镜下见到典型的EIAV颗粒。(本文来源于《中国预防兽医学报》期刊2009年03期)
囊膜基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绵羊肺腺瘤病(Ovine Pulmonary Adenocarc-inoma,OPA)是由绵羊肺腺瘤病毒(jaagsiekte sheep retrovirus,JSRV)引起的一种慢性、渐进式、传染性羊肿瘤疾病。这种普遍的羊肺肿瘤疾病已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出现,几乎所有养羊业发达的国家,包括我国黑龙江、内蒙古、新疆、山东都有该病的报道,严重影响世界范围内养羊业的发展~([74])。因此确诊该病对于控制和了解其分布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由于OPA病羊体内检测不到循环抗体以及无法在体外建立病原的培养体系~([74]),常规的免疫学方法、病毒分离鉴定无法诊断。目前,实验室确诊该病主要利用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本实验为实现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诊断该病进行了基础研究。首先根据Gen Bank上发表的绵羊肺腺瘤囊膜基因序列(登录号JQ837489.1)设计引物,对p EGFP-C1/ex JSRV-env质粒(ex JSRV-env与真核表达载体p EGFP-C1的重组质粒)进行PCR、酶切、测序比对,确定该重组质粒含有完整ex JSRV-env基因;然后以p EGFP-C1/ex JSRV-env质粒为模板扩增ex JSRV-env基因,构建绵羊肺腺瘤囊膜基因原核表达重组质粒命名为p ET-32a/ex JSRV-env,并对质粒双酶切鉴定和测序鉴定;将p ET-32a/ex JSRV-env重组质粒转化到E.coli Transetta(DE3),用IPTG诱导表达,并对IPTG诱导融合蛋白表达的浓度进行了优化,SDS-PAGE分析表达蛋白的可溶性情况;最后用Western Blot对融合蛋白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双酶切p EGFP-C1/ex JSRV-env质粒出现约5500bp和2000bp大小的条带,p EGFP-C1/ex JSRV-env质粒测序结果与NCBI数据库比对序列一致,表明该质粒含有ex JSRV-env基因;双酶切p ET-32a/ex JSRV-env质粒出现约5900bp和1862bp大小的条带,p ET-32a/ex JSRV-env质粒测序结果与NCBI数据库比对序列一致,表明成功构建了p ET-32a/ex JSRV-env原核表达质粒;在IPTG诱导下p ET-32a/ex JSRV-env重组质粒在E.coli Transetta(DE3)中表达出89k Da大小蛋白,最优IPTG诱导浓度为0.5mmol/L;SDS-PAGE电泳显示融合蛋白主要出现在菌液破碎的沉淀中,以包涵体的形式表达;Western Blot鉴定证明IPTG诱导表达蛋白。该蛋白可以用于制备JSRV Env多克隆抗体,为实现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诊断OPA奠定了实验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囊膜基因论文参考文献
[1].冯敏,王雄,任菲菲,张楠,周耀红.全基因组范围内家蚕内源性逆转录病毒特征揭示其囊膜基因的亲缘关系及其活性[C].中国蚕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8
[2].徐先达.绵羊肺腺瘤病毒囊膜基因原核表达质粒构建及表达[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8
[3].张念,马玉媛,向思龙,贾俊婷,吴健敏.五指山小型猪内源性反转录病毒囊膜基因变异特征研究[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13
[4].欧阳金旭.ALV-J动物疾病模型的建立及囊膜基因分析[D].长江大学.2012
[5].叶小丽,吕茂民,颜奇坡,郭逸,吴健敏.猪内源性反转录病毒囊膜基因env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鉴定[J].生物技术通讯.2011
[6].余冲,黄勇,田明星,石敏,李敏.禽网状内皮增生病毒囊膜基因gp90的克隆表达及ELISA方法的初步建立[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11
[7].余冲.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囊膜基因gp90的克隆表达及间接ELISA方法的初步建立[D].四川农业大学.2011
[8].石敏,田明星,王远萍,邹年莉,林艳.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四川株SCMS1的分离及其囊膜基因序列分析[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11
[9].饶开晴.Leptin对鸡胚卵黄膜和尿囊膜基因表达及血管形成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09
[10].韩秀娥,张萍,王雪峰,孔宪刚,周建华.马传染性贫血病毒囊膜基因gp90V4区糖基化回复突变感染性克隆的构建[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