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离线放射性核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离线,放射性,论文,Cu。
离线放射性核束论文文献综述
郭刚[1](2001)在《~(64)Cu离线放射性核束的产生及库仑激发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放射性核束开展物理实验,是当今核物理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除了利用我院现有的次级束流线来开展核天体物理感兴趣的一些研究工作之外,还可以利用101#重水反应堆和Cyclone 30强流质子回旋加速器,在HI-13串列加速器上开展离线放射性核束方面的研究工作,为今后在将建成的北京放射性核束装置上开展放射性核束物理实验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所谓离线放射性核束就是利用反应堆或加速器产生放射性核素,然后经简单地处理后注入到加速器离子源,从中引出放射性核离子,经加速器加速而产生的放射性束流。按照离线放射性核束对放射性同位素的要求,我们把堆照放射性同位素样品~(64)Cu作为首选核素来开展离线放射性核束的实验研究工作。 放射性核素~(64)Cu是奇奇核,属于1f、2p壳层,而在原子核壳模型中,第一个需要引入强自旋-轨道藕合才能出现的幻数就在1f、2p — —壳层,因此 If、Zp壳层一直是核物理领域的研究热点,近叁、四十年来使用了各种不同类型核反应例如‘4Ni…,fly)等反应,对‘*ll激发态性质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其激发能级已到了SMeV左右。 但直到现在,有关‘℃ll第一激发态 Ba)值无直接的实验测量结果,仅有一个实验测量了刷Cll第一激发态的能级寿命,该实验通过‘\i…,ny)反应布居‘℃u的激发态,通过脉冲质子束流(脉冲宽度0.sns)与Ge(L)探测器测量退激Y射线延迟符合的方法,由时间谱TOF峰的中值移动的方法来确定激发态寿命。该项实验工作的结果先后发表了两篇文章,在这两篇文章中,分别给出了MCU第一激发态寿命值:,=22士19ps 和,=29.8士5.4ps。至于多极混合比,在 1976 年P W Green等人同样利用以NiO,fly)反应,通过退激Y射线角分布测量,给出了时Cll第一激发态的多极混合比为:6二0l士0刀4。但是,回顾比Green吏早的工作,他们所给出的相应值远小于在 Green作给出的结果 (5=0*1士0*2)。在1991 年NuclearDatasheets 中所给出的“Cu第-激发态的约化跃迁几率: B(EZ)二250土170Wll· B(MI)=0.26士0*SWll·就是按能级半寿命 T卜。(ZI t4 ps)禾多极混合比6(0* 2士0*4)所导出来的,由此得到的B田)值的不确定度很大。 而测量原子核激发态Bo)值是最直接、最可靠的方法就是通过低能库仑激发实验,几乎所有稳定核素低能激发态Bo)值都使用库仑激发办法测量过。因此利用原子能院101‘重水反应堆,首次用低能库仑激发实验方法对‘tll第一激发态B田)值进行直接测量。 实验是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HIl 串列加速器加速器质谱(AMS)管道上完成的,利用 AMS静电偏转技术来分析鉴别束流成份,但是受AMS管道静电分析器偏转能力的限制,在离线放射性核束中最高只能使用入射能量为 80MeV的的Cu束。 2 一 利用*‘重水反应堆辐照43.5x3.5大然铜靶锥,在3xlo”n/(cm’.s)的热中于通量下,经过34个半衰期辐照,通过‘℃u…,Y)生成放射性l司位素‘#Cll,然后将放射性铜靶锥注入串列加速器强流溅射离于源中,引出MCll负离于,经*刁 串列加速器加速而得到能量为 80MCV的离线放射性核束“Cll叭。山于大然铜样品本身就含有一定量的稳定同位素‘\i以及‘\i本身就是‘tll的衰变于体,因此在 HI 13串列加速器得到放射性束流是‘tll和‘wi混合弱束流,其纯度不高,流强比通常的稳定束低48个量级。 在离线放射性核柬卯Cll出柬实验过程中,主要解决了下面的一些问题:在强放射性辐射剂量下将放射靶锥安装到负离于源并进行准确对中;利用串列加速器叁大磁铁和 AMS静电偏转器进行同位素分离,使得柬流纯度大大地提高:采用模拟离子磁刚度线性内插方法解决了弱柬流束流调试;使用入射离子的特征X射线分析方法实现了束流成份鉴别;通过放射性活度的在线监测确定了放射性混合弱柬流的束流注量。通过这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最后在串列加速器实验终端上获得了纯度约 50%、束流强度接近 10’离子/秒适用于库仑激发实验要求的时Cll离线放射性核束。 根据 1991年 NDS数据,使用库仑激发截面对称化半经典理论对放射性核柬MCU轰击不同靶核的退激Y射线产额进行了估算,据此斓定了‘丫ll库仑激发实验方案。此方法的基本思路是:使用微通道板(MCP)探测入射离于、HPGe探测库仑激发退激Y射线,采用入射束流、退激Y射线符合测量技术来降低测量系统的本底,提高信号本底比;用与柬流方向成450的金硅面垒半导体探测器All(S)探测在靶卜的弹性散射离子,据此确定入射在靶上的重离子注量并通过它和**P之间的符合来在线监测**P探测效率一);用硅理探测器出仁)探测柬流打到Y靶产生的特征X射线,由此确定混合束流中的Cll/Ni比例关系;通过探测穿过 Y靶沉积在收集片上的放射性核素(本文来源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期刊2001-07-01)
离线放射性核束论文开题报告
离线放射性核束论文参考文献
[1].郭刚.~(64)Cu离线放射性核束的产生及库仑激发实验研究[D].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