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固定化海藻糖合成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海藻,麦芽糖,聚丙烯,球菌,糖水,细胞,玫瑰。
固定化海藻糖合成酶论文文献综述
娄倩芳,李由然,石贵阳[1](2019)在《聚丙烯腈膜固定化海藻糖合成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聚丙烯腈膜(PAN)为载体,采用吸附法固定化海藻糖合成酶粗酶液。通过单因素法探讨最佳固定化条件,并分析固定化酶酶学性质。结果表明,最佳固定化条件为:pH 7.6、30℃、加酶量0.1 mg/cm~2条件下震荡吸附3 h;该条件下制备的固定化酶最适反应条件为:温度40℃、pH 7.4、初始麦芽糖底物浓度200 g/L。与游离酶相比,固定化酶热稳定性提高10℃、酸碱稳定性由pH 6.6~7.4扩展至pH 5.4~8.0;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液中海藻糖含量为50.9%,副产物葡萄糖含量为9.1%,较游离酶降低6个百分点,在目前已报道的固定化海藻糖合成酶催化反应中副产物含量最低;在40℃、pH 7.4、麦芽糖底物浓度200 g/L条件下,重复使用累计72 h后,固定化酶活仍保留在初始酶活的64.4%。(本文来源于《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娄倩芳[2](2016)在《海藻糖合成酶的固定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海藻糖是一种非还原性二糖,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质以及特殊的生物学特性,在众多领域日益发挥重要作用。海藻糖合成酶是一种分子内转糖基酶,能以麦芽糖为底物,通过转糖基作用一步法生成海藻糖,工艺简单、易于调控、底物价廉,是工业化生产海藻糖一条重要途径。酶作为生物催化剂,具有高效、专一的催化特性,广泛应用于诸多领域。但游离酶易失活、纯化困难、难以重复利用等,增加了工业化应用难度和成本。固定化酶的应用提高了酶稳定性、可重复利用、易于底物分离等特性,为生物酶制剂的应用提供了更广泛的应用。固定化海藻糖合成酶生产海藻糖,结合海藻糖合成酶的简易工艺与固定化技术的优良特性,为工业化生产海藻糖提供新的途径。本文目的在于寻找一种固定化酶制备简易、固定化酶学性质良好的固定化方法,为海藻糖生产提供有效可行方案。通过分析固定化缓冲液体系以及固定化酶操作稳定性等因素,选择适宜的缓冲液和载体;通过考察载体制备工艺、固定化条件、固定化酶酶学性质,分析固定化酶可使用性。结论如下:(1)分别以多孔氧化铝(A1203)、氧化钛(Ti02)、凹凸棒土、聚丙烯腈膜(PAN)四种不同孔径大小的多孔材料为载体,以磷酸氢二钠-柠檬酸、柠檬酸-柠檬酸钠、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钾缓冲液为缓冲体系,采用吸附法固定化海藻糖合成酶;结果表明,以磷酸氢二钠-柠檬酸溶液为酶制备缓冲液时,四种载体固定化酶均表现较好的酶活、比酶活;以聚丙烯腈膜为载体,重复操作十次仍保留初始酶活的78%,其余叁种载体五次后均仅保留初始酶活的40%以下,因此,选择PAN膜为载体、磷酸氢二钠-柠檬酸为缓冲液。(2)采用相转化法制备聚丙烯腈膜,相转化制备工艺中聚合物浓度、蒸发时间、凝固浴温度、凝固浴浓度、制膜厚度等因素决定着膜材料孔径大小、空系数、机械性能等,材料孔径、孔隙数决定固定化效果,因此通过逐步改善制模工艺,分析对固定化效果的影响以及膜机械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制模工艺对固定化效果影响较小,综合固定化效果及膜机械性能,膜制备工艺为:聚丙烯腈质量分数15%、蒸发时间90 s、凝固浴温度25℃、凝固浴浓度10%、玻璃槽深度0.1 mm,此时,聚丙烯腈膜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固定化效果。(3)以PAN膜为载体、磷酸氢二钠-柠檬酸为缓冲液,采用吸附法固定化海藻糖合成酶,对固定化酶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固定化条件为pH 7.6、温度35℃、给酶量0.1 mg·cm-2(游离酶含量:1.85 mg·mL-1、比酶活:1.19 U·mg-1)、时间3 h,固定化偶联率70.9%、酶活回收率50.21%,表现出良好的固定化效果;(4)固定化酶最适反应温度40℃,较游离酶提高10℃;固定化酶最适反应pH初始底物浓分别为7.4、200 g·L-1,在pH 5.4~8.0、20~50℃范围内均具有良好的酶活性;Ca2+、Zn2+、Fe2+、Mn2+等对酶活有激活作用,Cu2+具有轻微的抑制作用,Co2+、Al3+、 Ba2+、Mg2+、Ni2+对酶活基本无影响,较游离酶对金属离子耐受性增强;海藻糖最高含量为50.9%,副产物葡萄糖含量为9.1%;在最适条件下反应12 h为一批次反应,重复操作6次后仍保留初始酶活的64.4%,具有良好的操作稳定性。采用聚丙烯腈膜固定化海藻糖合成酶,具有以下优良特性:①相转化膜制备工艺简单、载体制备成本低,载体可重复利用;②采用粗酶液固定化,无需纯化,极大的降低酶成本;固定化酶制备只需要吸附3 h,方法简便、固定化成本低;③以膜材料为载体,载体形状可调,反应器设计灵活,对设备要求低,降低生产设备成本;④固定化酶副产物葡萄糖含量9.1%,在目前已报道的固定化酶研究中副产物含量最低。(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6-06-01)
张欣,袁其朋,蒋利伟,许雅琴[3](2007)在《固定化玫瑰微球菌发酵产海藻糖合成酶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聚氨酯为载体固定化培养玫瑰微球菌,发酵生产海藻糖合成酶系麦芽糖苷基海藻糖合成酶MTSase和麦芽糖苷基海藻糖水解酶MTHase。考察了细胞固定化对菌体生长及产酶的影响,对固定化细胞重复批次发酵换液条件进行了初探。固定化细胞发酵40 h,酶活达到最大值,产酶周期缩短了56 h,细胞干质量和酶活分别达到12g/L和52 u/mL,比游离细胞发酵提高了12%和33%。重复批次发酵最佳的换液条件为发酵40 h后,以40%的换液量每隔24 h以等量新鲜培养基替换发酵液。在此条件下,重复发酵9批,连续230 h菌体生物量及酶活无明显下降。在10 L发酵罐中进行放大实验,酶活最高达到80 u/mL,重复发酵7批,连续180 h菌体生物量及酶活无明显下降,酶的时空产率达到56.9 u/(L.h),比单批发酵提高了42.5%。(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7年01期)
王俊[4](2004)在《以壳聚糖为载体固定化海藻糖合成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壳聚糖为载体 ,采用戊二醛为交联剂的方法来固定海藻糖合成酶。研究结果表明 :在戊二醛质量分数为 0 5 %、液态酶与壳聚糖凝胶的配比为 1∶1、交联pH值为 8 0、交联温度为 15℃、交联时间为 12h条件下 ,固定化海藻糖合成酶的活性最高 ,生成的海藻糖量最多 ,海藻糖的最高含量能达到 4 0 %左右。另外 ,固定化酶转化麦芽糖为海藻糖的最佳反应时间为 18h ,这时可以获得最高含量的海藻糖(本文来源于《化工进展》期刊2004年10期)
冯金虎,袁其朋,周延,钱忠明[5](2003)在《海藻糖合成酶活性受固定化处理过程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麦芽糖苷基海藻糖合成酶(MTSase)和麦芽糖苷基海藻糖水解酶(MTHase)双酶的作用下,淀粉可转化为海藻糖,但是其转化率较低。文中采用多种固定化载体进行酶固定化研究,发现通过经戊二醛与壳聚糖交联后的载体与酶液作用,可吸附与海藻糖合成无关的杂酶和杂质,从而提高海藻糖合成酶的活性。通过比较固定化过程中与反应条件中多个因素的影响,得到了如下最佳作用条件:将酶液与经3%戊二醛交联18h后的滤纸作用18h,再与10%的淀粉溶液反应9h,与未经固定化作用比较,海藻糖的产率提高10倍,达到27.22g/L,转化率从5.33%提升到54.43%。(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通报》期刊2003年06期)
冯金虎[6](2003)在《海藻糖合成酶体系受固定化过程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以淀粉为原料酶法制备海藻糖的过程进行了进一步研究,优化了细胞破碎方法并通过酶固定化进一步提高酶的利用率和海藻糖的产量。由于通过发酵得到的低聚麦芽糖苷基海藻糖合成酶(MTSase)和低聚麦芽糖苷基海藻糖水解酶(MTHase)均属于胞内酶,必须通过细胞破碎释放出来。通过比较各种破碎方法,确定了甲苯破碎法为实验室破碎方法,得到最优的破碎处理条件:甲苯用量5%,处理时间45min,处理温度30℃。本文对利用固定化方法纯化海藻糖合成酶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经壳聚糖涂层的滤纸可选择性地固定化麦芽糖合成酶,并可使残酶液的海藻糖合成能力异常提高,在各优化条件下,海藻糖最终质量分数达到了22.72g/L,转化率达到了54%,且反应时间缩短为9hr。据初步分析,可能是戊二醛对酶有保护作用并促进了酶的释放,而壳聚糖载体则可能吸附了一些酶的抑制剂,从而起到了增强酶活的作用。此外,本文还研究MTSase和MTHase此双酶系统的固定化过程。通过比较多种载体的固定化效果,最后选定了60~80目的6201型担体作为固定化载体,并对此固定化过程中的各个条件进行了优化,最终得到的固定化比酶活为27.32U/克载体,酶回收率为79%。同时发现经过固定化载体处理后的残酶液还表现出较高的酶活,说明固定化尚不完全,需要进一步优化固定化条件或者进行二次固定化。(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03-06-20)
王俊[7](2003)在《海藻糖合成酶的固定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海藻糖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于低等植物、细菌、真菌、酵母、昆虫及无脊椎动物中,在许多情况下,该糖是昆虫血糖的主要成分。海藻糖是一种非特异性的保护剂,似乎对所有的生物分子都具有一定的保护功能。它可以保护生物膜、蛋白质、脂质体及敏感细胞壁免受干旱、冷冻、渗透压的变化等造成的伤害,由于这些独特的生物学功能,海藻糖在工业上可用于不稳定食品、化妆品和医药的保存。 本课题目的在于寻找一条可行的海藻糖生产途径—固定化酶法。具体的步骤包括:1、从土壤中分离获得菌株GX—0012,产生一种海藻糖合成酶,能转化麦芽糖合成海藻糖,进一步研究表明该酶是一种胞内酶。2、将菌株GX—0012进行大量的培养,富集发酵菌丝体,经超声破碎、浸提、离心后获得粗酶液。3、粗酶液经硫酸铵分级沉淀后,收集相应的活性部分,用葡聚糖凝胶进一步纯化,通过电泳来测定海藻糖合成酶的纯度和分子量。4、将粗酶液用壳聚糖凝胶固定化,制得固定化酶,固定化酶的活性分析是通过测定固定化酶与麦芽糖反应后混合物中的海藻糖含量来实现的。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结果显示,该海藻糖合成酶有两条亚基带,测定它们的分子量分别为55000Da和50000Da。 研究表明制备固定化酶最佳的条件是:戊二醛的浓度为0.5%;交联的PH值为8.0;交联的温度为15℃;交联的最佳时间为12小时;液态酶与壳聚糖凝胶的质量比为1∶1,按此条件制备的固定化酶反应的活性最高,生成的海藻糖量最多,海藻糖的最高含量能达到40%左右。另外,固定化酶转化麦芽糖为海藻糖的最佳反应时间为18小时,这时可以获得最高含量的海藻糖。 另外通过高效阴离子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旋光仪、傅立叶红外光谱仪、液质联用仪几种测试手段,最终可以确认:海藻糖合成酶能够将麦芽糖转化为D—(+)—海藻糖,即自然界中存在最多的(α,α)型海藻糖。(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03-05-01)
固定化海藻糖合成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海藻糖是一种非还原性二糖,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质以及特殊的生物学特性,在众多领域日益发挥重要作用。海藻糖合成酶是一种分子内转糖基酶,能以麦芽糖为底物,通过转糖基作用一步法生成海藻糖,工艺简单、易于调控、底物价廉,是工业化生产海藻糖一条重要途径。酶作为生物催化剂,具有高效、专一的催化特性,广泛应用于诸多领域。但游离酶易失活、纯化困难、难以重复利用等,增加了工业化应用难度和成本。固定化酶的应用提高了酶稳定性、可重复利用、易于底物分离等特性,为生物酶制剂的应用提供了更广泛的应用。固定化海藻糖合成酶生产海藻糖,结合海藻糖合成酶的简易工艺与固定化技术的优良特性,为工业化生产海藻糖提供新的途径。本文目的在于寻找一种固定化酶制备简易、固定化酶学性质良好的固定化方法,为海藻糖生产提供有效可行方案。通过分析固定化缓冲液体系以及固定化酶操作稳定性等因素,选择适宜的缓冲液和载体;通过考察载体制备工艺、固定化条件、固定化酶酶学性质,分析固定化酶可使用性。结论如下:(1)分别以多孔氧化铝(A1203)、氧化钛(Ti02)、凹凸棒土、聚丙烯腈膜(PAN)四种不同孔径大小的多孔材料为载体,以磷酸氢二钠-柠檬酸、柠檬酸-柠檬酸钠、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钾缓冲液为缓冲体系,采用吸附法固定化海藻糖合成酶;结果表明,以磷酸氢二钠-柠檬酸溶液为酶制备缓冲液时,四种载体固定化酶均表现较好的酶活、比酶活;以聚丙烯腈膜为载体,重复操作十次仍保留初始酶活的78%,其余叁种载体五次后均仅保留初始酶活的40%以下,因此,选择PAN膜为载体、磷酸氢二钠-柠檬酸为缓冲液。(2)采用相转化法制备聚丙烯腈膜,相转化制备工艺中聚合物浓度、蒸发时间、凝固浴温度、凝固浴浓度、制膜厚度等因素决定着膜材料孔径大小、空系数、机械性能等,材料孔径、孔隙数决定固定化效果,因此通过逐步改善制模工艺,分析对固定化效果的影响以及膜机械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制模工艺对固定化效果影响较小,综合固定化效果及膜机械性能,膜制备工艺为:聚丙烯腈质量分数15%、蒸发时间90 s、凝固浴温度25℃、凝固浴浓度10%、玻璃槽深度0.1 mm,此时,聚丙烯腈膜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固定化效果。(3)以PAN膜为载体、磷酸氢二钠-柠檬酸为缓冲液,采用吸附法固定化海藻糖合成酶,对固定化酶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固定化条件为pH 7.6、温度35℃、给酶量0.1 mg·cm-2(游离酶含量:1.85 mg·mL-1、比酶活:1.19 U·mg-1)、时间3 h,固定化偶联率70.9%、酶活回收率50.21%,表现出良好的固定化效果;(4)固定化酶最适反应温度40℃,较游离酶提高10℃;固定化酶最适反应pH初始底物浓分别为7.4、200 g·L-1,在pH 5.4~8.0、20~50℃范围内均具有良好的酶活性;Ca2+、Zn2+、Fe2+、Mn2+等对酶活有激活作用,Cu2+具有轻微的抑制作用,Co2+、Al3+、 Ba2+、Mg2+、Ni2+对酶活基本无影响,较游离酶对金属离子耐受性增强;海藻糖最高含量为50.9%,副产物葡萄糖含量为9.1%;在最适条件下反应12 h为一批次反应,重复操作6次后仍保留初始酶活的64.4%,具有良好的操作稳定性。采用聚丙烯腈膜固定化海藻糖合成酶,具有以下优良特性:①相转化膜制备工艺简单、载体制备成本低,载体可重复利用;②采用粗酶液固定化,无需纯化,极大的降低酶成本;固定化酶制备只需要吸附3 h,方法简便、固定化成本低;③以膜材料为载体,载体形状可调,反应器设计灵活,对设备要求低,降低生产设备成本;④固定化酶副产物葡萄糖含量9.1%,在目前已报道的固定化酶研究中副产物含量最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固定化海藻糖合成酶论文参考文献
[1].娄倩芳,李由然,石贵阳.聚丙烯腈膜固定化海藻糖合成酶的研究[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9
[2].娄倩芳.海藻糖合成酶的固定化研究[D].江南大学.2016
[3].张欣,袁其朋,蒋利伟,许雅琴.固定化玫瑰微球菌发酵产海藻糖合成酶系[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
[4].王俊.以壳聚糖为载体固定化海藻糖合成酶[J].化工进展.2004
[5].冯金虎,袁其朋,周延,钱忠明.海藻糖合成酶活性受固定化处理过程影响的研究[J].微生物学通报.2003
[6].冯金虎.海藻糖合成酶体系受固定化过程影响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3
[7].王俊.海藻糖合成酶的固定化研究[D].广西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