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人口职业学院247100
摘要: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基础护理学教学中存在的忽视学生差异、偏重于应试教育等问题,我们提出了有关“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改革与思考:一是开展多样的人文教育活动,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二是将人文素质教育渗透于基础护理教育;三是改革考核方法,建立“两结合”考核模式;四是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护理操作技能。
关键词:基础护理学;教学改革
引言
关于《基础护理学》课程的教学,我院仍旧采用的是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教学模式[1]。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讲课本知识,按照已编好的内容和顺序,通过课堂传输给学生,而学生仍然是不假思索的照单全收,无论是否理解,也无关是否有所疑问[2]。为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质性研究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护理研究中,现象学研究法是护理研究中最常用的质性研究方法之一[3]。本文通过调查、访问的方法,以《基础护理学》的教师和学生为主要的访谈对象,针对引进质性研究法后,有关该课程的教学和学习进行询问和访谈。希望通过这一调查研究,能够对该课程教学方法的现状进行总结和分析,对不足之处提出相关的应对之法,以期为该课程的教学提供高有效、更科学的教学方法,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1高专院校关于《基础护理学》教学的不足
1.1教学方式千篇一律
从本质上而言,护理工作是一项服务性的工作,既然是服务性质的工作,就需要护理人员具有一定的应变能力,针对不同的护理对象采用不同的护理方式,。然而,在基础护理学教学实践中,我们着重于基础护理理论方法的教学,对于如何在实践中对不同护理对象进行差异化服务方面所花的教学课时较少[4]。与此同时,不同的学生无论在性格方面,还是在能力方面,都是具有不同特征的[5]。一种类型的学生他们可能存在某些方面的不足,但却可能在其他方面具有优势,而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并没有根据学生的性格、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性,进行因材施教。
1.2教学目的脱离实践
对于刚入学的学生而言,对于《基础护理学》他们基本上可以说是一无所知,基础护理学的主要任务应该是让学生对本专业有初步的了解,逐步达到深入认识的程度。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是按照所谓的教学大纲要求,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教育,着重应付教学进度和期末考试,有的是针对考取证书进行教育培训[6]。这种按部就班、严格遵循教学大纲的教学方式,看上去似乎是按教学计划在实施,实际上就是一种偏重于应试的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方式对学生引导(导向)不是应用实践和满足护理实际需求,而是一种以考试、考证书、就业为目的。当前的应试教育与以往我们所说的应试教育相比呈现了新的特征,不再是我们初等教育阶段的应试教育模式,而是由于就业压力带来的一种新的应试教育模式[7-8]。为了改变这种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的新型应试教育,我们必须提高对护理专业本身的认识,在基础护理教育阶段和基础护理学教学课程中,明确方向和重点,在教学改革中不断进行新的探索。
2“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改革与思考
2.1开展人文活动,提高职业素养
在护士节举通过开展护理技能竞赛拼技能,护士节文艺汇演现才艺,形象设计大赛秀美丽秀创意,礼仪大赛亮优雅,“南丁格尔在我心中”演讲比赛展风采,拜望护理老前辈、开办临床护理讲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讲坛、为毕业生举行授帽典礼等特色活动,激发学生提高责任感、使命感,继承和发扬“南丁格尔”精神[9]。此外,通过开展“学习护理条例、践行护士职责”“争做‘精诚是新’优秀大学生”等主题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
2.2寓人文于教学,开展素质教育
将提高护理人员的人文素养融入护理学教授的过程中十分重要,通过寓人文于教学,让授课教师充分发掘基础护理学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将人文素质教育寓教于专业知识的传授之[10]中。在实验教学中加强护理礼仪、护士行为规范和人文关怀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亲和力和主动关心他人的能力。开展“现代护士应具备的素质”“如何提升自己的亲和力”等主题讨论[11]。此外,作为一名教师还要时刻注意自身“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巨大影响,教师用对护理事业的热爱和奉献之心感染和影响每一名学生。中医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仁”,即“仁爱”,是对患者的恻隐之心、怜爱之情,是人道主义精神的体现[12]。实验课练习时要求由学生相互扮演患者和护士,使其既能深深体会到护士肩上的责任,又能亲身体验到患者的感受,真正懂得如何去关心和体贴患者。部分护理操作,如各种注射法、静脉输液、搬运患者等,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坚持真人实做,学生亲身感受插胃管的痛苦和注射时的痛感,使其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更加体恤患者的痛苦,从而苦练基本功,将“大医精诚”的理念———精湛的技术和仁爱之心发扬光大[13]。
2.3改革考核方法,建立“两结合”考核模式
考试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基础护理学成绩的评定由理论和技能操作两部分组成,比例各占一半。“两结合”是指笔试与口试相结合,平时成绩、阶段性考核和期末考试相结合。一是采取笔试与口试相结合。笔试重点考查基础护理学中基本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口试则要求学生在技能操作考试时对所操作的主要内容和环节、注意事项等进行口述。二是平时成绩、阶段性考核和期末考试相结合。为了改变学生的考前突击复习为平时的积极主动学习和练习,我们将平时成绩、阶段性考核成绩也纳入课程的形成性评价,注重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动态评价。
2.4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护理操作技能
一是全程开放实验室,增加临床见习环节。增加实验课学时,实验课比例从1/3增至1/2。同时延长实验室开放时间,以时间换空间,增加周末、晚自习、中午等休息时间,随时方便学生练习,并安排授课教师和实验室管理人员值班辅导,以进一步巩固和熟练每一项护理操作,有效缓解生均实验室面积严重不足的矛盾。为了使学生早日熟悉病房环境,对临床护理工作有更感性的认识,同时也为学生提供验证和应用书本所学的机会,安排学生课间到附属医院临床各科进行部分内容的见习。实践证明,临床见习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过程和手段,有助于学生巩固和实践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是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基础护理学教材中各项操作的步骤性强,为了避免学生刻板、僵化的程序性作业,培养其评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多动脑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并进行实践验证。同时要求学生在不违反操作目的和原则的基础上灵活掌握各项操作步骤,不拘泥于课本,不死记硬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毋庸置疑。针对我院生均实验室面积严重不足、师资队伍薄弱的现状,我们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如“示错法”提高学生对自身操作的识错能力,避免重复错误练习,提高其技能学习的效果。“反思性学习模式”鼓励学生主动思考,亲身实践,在探索中发现事实与规律,通过自我提问和反思以达到对知识点的深层次理解。“自评式学习性评价”是学生对自身学习和所做的价值判断,可及早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从而进行有效学习。教学中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至关重要,为了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学习兴趣,举办全年级的护理知识竞赛、护理技能操作大赛、选拔操作“小老师”等活动。
3结论
综上所述,高专院校在进行护理教学时,首先要明确,开展护理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塑造一批具有专业技能强和服务质量高的护理人员。并以此为准则,规范学校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对专业技能和服务技巧,要做到双重重视,不偏不倚,专业技能是基础,服务态度是要求。通过教学模式的改变,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护理观念,引导和教育学生成长为优秀的护理人员,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陶巍巍,丁淑贞,孙雪洁等.以基础护理学课程改革为切入点探讨提高护生职业胜任力的培养[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14):1043-1046.
[2]李华伟,董海静,孙晓燕等.行动导向教学在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3,(9):49-52.
[3]兰华,章志红,何琴等.CDIO模式用于本科护生基础护理学教学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2,27(17):62-64.
[4]练正梅,朱亚丽,徐佳敏等.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改革中本科《基础护理学》教学思考[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3):1195-1197.
[5]钟亚萍,季吉.S-P表在“基础护理学”试卷客观题分析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19):69-72.
[6]柳丰萍,邹叶青,徐志平等.全程工学结合式《基础护理学》精品课程的建设[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1):994-996.
[7]邓道维,潘红平,罗祎等.体验式教学在《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4,(8):702-703.
[8]李红梅,田朝霞,张红等.虚拟仿真训练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7,52(3):275-279.
[9]周虹.情境教学法在基础护理学操作教学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4,(19):2532-2534.
[10]梁春光,仝慧娟.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在护理专业《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3,27(16):1638-1639.
[11]陈向阳,徐欢,何燕等.《基础护理学》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护理研究,2013,27(35):4084-4086.
[12]王桂敏.《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中应用情景模拟教学法对本科护生自主学习能力影响的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3.
[13]李玉红,赵梅,章新琼等.以病例为导向的情景考核模式在《基础护理学》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5):424-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