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形射流论文_李哲然,樊越胜,王欢,张鑫,苏凯

导读:本文包含了环形射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射流,环形,数值,模型,结构,测温,雷诺。

环形射流论文文献综述

李哲然,樊越胜,王欢,张鑫,苏凯[1](2019)在《有限空间环形射流流场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验证方法,对有限空间环形射流流场特性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环形射流能诱导卷吸大量周围气流向有限空间流动,有限空间中的流线几乎呈规则分布的直线。此外,对不同环缝出口速度下的有限空间环形射流的流场特性,中心轴线速度分布和引射系数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环形射流流场可以分为非交汇区和交汇区,在x=0.35 m处中心轴线速度最小为0.08 m/s,且在该点开始交汇逐渐转变成单股射流,汇聚点位置不受环缝出口速度影响。随着环缝出口速度的增加,引射系数先迅速增加后缓慢减小,当环缝出口速度为16.4 m/s时,引射系数达到最大值5.19。(本文来源于《建筑热能通风空调》期刊2019年11期)

董梦雪,赵帅帅,章璐瑜,徐茂森[2](2019)在《控比环结构对环形射流泵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环形射流泵为研究对象,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进行稳态计算,研究了不同工况下矩形、梯形和叁角形等3种控比环结构对环形射流泵效率及泵内流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具有叁角形控比环结构的环形射流泵效率最高,其在泵最高效率流量比工况下比具有矩形和梯形控比环结构的环形射流泵效率分别高2.57%和1.64%;在流量比较小的工况中,不同控比环结构的环形射流泵效率相差较小,而随着流量比的增加,不同控比环结构的环形射流泵效率之间的差异也逐渐扩大;在3种控比环结构中,叁角形控比环结构对泵内流体轴向流动的阻碍作用最小,工作流体的动能损失也最小.(本文来源于《河南科学》期刊2019年10期)

罗伟[3](2019)在《环形逆向射流流场结构特性的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逆向射流是火焰稳定的重要技术手段,为探究环形逆向射流结构对煤粉逆喷式旋流燃烧器稳燃特性的影响,构建了不同尺寸圆形与环形射流管的逆向射流模型,以Fluent软件为计算平台,采用"可实现"的k-ε模型对流场结构进行模拟研究。通过计算不同流速比下各射流管的无量纲贯入深度变化,发现环形射流的贯入深度大于圆形射流,且随内径的增大而增大,其射流在环境流中的渗透能力增强,这有利于增加煤粉的逆向传播距离,增加停留时间,提高燃烧稳定性。与圆形射流不同,环形射流的贯入深度与流速比并不是单调的线性关系,在流速比7.5~12.5存在一个平缓的过渡段,表明在一定区间内,流速比的减少不会引起贯入深度的明显减小,对现有燃烧器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通过计算不同流速比下各射流管的最大零流速半宽,发现环形射流在逆流中的最大零流速半宽大于圆形射流,并随射流管内径增大而增大,表明环形逆向射流在径向的扩展宽度更大,卷吸能力更强。环形逆向射流的最大零流速半宽随流速比呈线性增大,斜率随内径增大而增加,高流速比的环形逆向射流径向扩展能力强于低流速比的环形逆向射流。根据计算结果绘制分界流线,发现在较低速度比时,射流的分界流线与圆形射流相似;在较高速度比时,虽然射流的轴线速度在滞点减少为零,但轴线附近的一定区域,流体依然向下游传播渗透,经过一段距离后速度才降至零并转向,分界流线也变得不规则。环境逆流在轴向上对环形射流有一定程度的压缩和阻碍作用,使得射流在径向的扩展宽度增大,增强了射流的卷吸能力,有助于促进燃烧器内煤粉与助燃风的混合。通过研究不同射流管逆向射流轴线上轴向流速的沿程变化,发现环形射流轴线上的流速衰减较圆形射流更为平缓,表明其与环境流的掺混不如圆形射流强烈。随着内径不断减小,环形射流轴向速度峰值增大且位置提前,衰减速度增强,逐渐接近圆形射流中轴线上的衰减情况。(本文来源于《洁净煤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张钟毓,吴雪松[4](2019)在《亚音速环形湍射流中轴对称相干结构的非线性演化和声辐射研究:基于强非线性临界层的多重尺度渐近分析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射流噪声是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中的常见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难题。其中,混合是超、亚音速流动中都存在的重要噪声源。另一方面,因为广义拐点的存在,混合是一种典型的无粘不稳定流动,容易失稳转捩呈现湍流流态,其间存在可以被检测的大尺度涡结构,被称为"相干结构"或"拟序结构"。相较于小尺度脉动,相干结构是混合声的主要来源,表现为低频噪声,是一种非线性现象。从流动稳定性的观点看,相干结构与层流中的不稳定波或波包在产生和演化方面都有极高的相似性。在环射流问题中,存在有轴对称模态和螺旋模态,其演化和辐射的机理是不同的。为找到轴对称模态辐射噪声的物理声源,并考虑到流动的非平行性和湍流小尺度脉动的影响,本文采用强非线性临界层理论来刻画轴对称相干结构的非线性演化,进而分析流场近场的动力学性质,这是研究其声辐射的前提。区别于经典声学理论,亚音速气动噪声的声场会对其声源产生反作用,导致其物理声源不能在求解声场之前确定,只能同声场联合求解。本文采用多重尺度方法,利用喷流的近场动力学性质识别其物理声源,并推演其声辐射。这个过程自然地需要考虑声场对声源的反作用。考虑到混合层厚度与临界层位置之比r_c~(-1)是一个描述喷流混合的重要无量纲参数,控制着相干结构不同的演化和辐射过程,通过对r_x~(-1)的跨量级分析,推导出一套适用于各类射流的演化、辐射理论。计算结果可以清晰地描述流场中低频分量的激发与演化、流场中频谱展宽等现象,这是非线性作用的结果。特别地,本理论可以描述轴对称相干结构的卷起、演化与破碎,这是流场中高阶谐波的激发与演化的结果,是典型的强非线性现象。在声场计算中考察了一些重要因素的影响,其结果能够捕捉到射流低频噪声的指向性特性与频谱分布。需要强调的是,这套理论用来描述轴对称相干结构的演化和辐射,同样可以退化到平面混合湍流中的二维相干结构。换言之,这是一个普遍适用的二维无粘模态或结构的强非线性动力学和声辐射理论。(本文来源于《中国力学大会论文集(CCTAM 2019)》期刊2019-08-25)

祝培源,陶志,姚韵嘉,宋立明,李军[5](2019)在《槽缝射流对环形叶栅端壁气膜冷却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槽缝射流对环形叶栅端壁气膜冷却性能的影响,建立了考虑槽缝射流的环形叶栅端壁气膜冷却实验平台。在不同质量流量比条件下,利用红外测温技术研究了槽缝结构形式(均匀槽缝、收缩槽缝)对不同射流角下端壁气膜冷却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槽缝射流的质量流量比,可增强对叶栅端壁的气膜冷却效果。与原始均匀槽缝相比,收缩槽缝由于提高了槽缝射流出口的动量,能够显着提高不同射流角下的端壁气膜冷却性能,且明显扩展了气膜覆盖范围。与45°射流角相比,90°射流角时由于前缘涡系增强,槽缝射流所产生的端壁气膜冷却效果有所减弱。90°射流角时,采用收缩槽缝所带来的气膜冷却性能提升比45°射流角时更显着。(本文来源于《西安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彭莘仔,贺益英,赵懿珺,罗奇蔚[6](2019)在《基于环形旋转射流的预掺混扩散器水力特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预掺混扩散器在污水出流前掺入其周围的水进行预先稀释,可增强初始稀释度,减小混合区范围。为进一步提高扩散器的稀释水平,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环形旋转射流的新型预掺混扩散器,在进流方式以及排放形式方面另辟蹊径,并系统地研究了该扩散器射流的温度场、流场和内部压力分布。研究结果表明:该预掺混扩散器稀释性能稳定,流量放大倍比约为2.5,排口处温升极值可降低约50%,1.2倍排口直径处可降低约80%;排口后环形旋转射流无速度核心区,存在内掺混机制,极值温升及流速沿喷距呈幂函数衰减规律,具有更短的射程和更强的掺混稀释能力,对迅速缩减污染带十分有利;水头损失系数较小,约为2.4。采用该预掺混扩散器,可在离岸较近的浅水区域获得较常规扩散器深排的稀释效果,进而缩短排污输水管道、降低工程投资。(本文来源于《水利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彭莘仔[7](2019)在《基于环形旋转射流的新型预掺混扩散器水力与稀释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污水及电厂温排水排放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一直是环境保护领域的重要问题。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满足混合区的环保要求,实现污水、热水排放的尽快达标是该问题研究的重点。扩散器常用于污水或温排水排放,其结构型式决定了射流的初始稀释度,进而决定了混合区的范围及边缘温升或浓度。随着水环境保护力度加大,对污水、热水排放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因此,开展新型预掺混扩散器的深入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而且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提出了基于环形射流原理的新型预掺混扩散器,不仅实现了排放前的预稀释,而且形成区别于传统中心直射流结构的环形射流,对于降低排口浓度(温度)、提高初始稀释度具有显着效果。采用水槽实验与叁维数学模型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开展了扩散器的水力特性及稀释扩散规律研究。在对比分析径向进流和切向进流两种预掺混扩散器初始稀释效果的基础上,针对效果占优的切向进流扩散器,深入研究了环形旋转射流的流动结构、掺混稀释规律及阻力特性。研究成果将环形射流及旋转射流理论引入扩散器研究,不仅为污水及电厂温排水排放提供了一种高效能的扩散器选择型式,而且可为污水处置工程设计与环境影响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所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研发了基于环形射流原理的新型预掺混扩散器,提出从“增加预掺混”以及“改变射流流动结构”两方面增强扩散器初始稀释能力的设计思路。径向进流时,扩散器产生环形直射流;切向进流时,扩散器产生环形旋转射流,有助于进一步改善掺混稀释效果。(2)开展了径向进流与切向进流两种预掺混扩散器的初始稀释效果比较研究。给出了两种扩散器的流量放大倍比、流线、温度及湍动能分布,对比分析了两种扩散器的抽吸能力及掺混稀释特性,结果表明切向进流方式稀释效果更优。(3)系统研究了同流环境中切向进流预掺混扩散器的稀释特性及阻力特性。展示了环形旋转射流的形态,分析了环境流条件下扩散器的流量放大倍比,给出了排口及其下游不同断面温度与流速分布以及扩散器局部阻力系数,提出了射流横断面最大温升、轴向速度、切向速度沿程衰减计算公式,探讨了环形旋转射流的掺混稀释机理。(4)采用雷诺应力模型,进一步深入研究了切向进流预掺混扩散器的水力稀释扩散过程,揭示了同流与逆流条件下环形旋转射流的典型流动结构与温度分布特征,分析了逆流条件对流量放大倍比、流速分布、温升分布以及稀释特性的影响规律。(本文来源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期刊2019-05-01)

杨志君[8](2019)在《煤矿井下环形射流泵提液能力分析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环形射流泵的结构组成和结构特点,比对环形射流泵与中心射流泵的不同和优势,随着流量比的增大,压力比逐渐变小,效率逐渐变大,流量比在0. 4~0. 6之间时效率为最大值。(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煤炭经济》期刊2019年07期)

于治宇[9](2019)在《基于CFD的环形射流泵内部流动状态模型分析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建立环形射流泵叁维物理模型进行网格划分,然后进行数值模拟计算,最后在计算结果上加入液滴离散相,对比加入液滴离散相前后结果发现,少量液滴离散相不会对环形射流泵内部流场有明显影响,从而确定工作喷嘴单相进气,吸入口通道同样也是单相进气。(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煤炭经济》期刊2019年05期)

王爱军[10](2019)在《叁种模型下的煤矿环形射流泵数值模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CFD软件对环形射流泵的内部流场进行叁维数值模拟。首先确定了环形射流泵基本模型尺寸和数值模拟所用的边界条件,然后进行叁种模型的试验对比,确定最佳湍流k-ε模型,探索环形射流泵内部的湍流流场特性。(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煤炭经济》期刊2019年05期)

环形射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环形射流泵为研究对象,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进行稳态计算,研究了不同工况下矩形、梯形和叁角形等3种控比环结构对环形射流泵效率及泵内流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具有叁角形控比环结构的环形射流泵效率最高,其在泵最高效率流量比工况下比具有矩形和梯形控比环结构的环形射流泵效率分别高2.57%和1.64%;在流量比较小的工况中,不同控比环结构的环形射流泵效率相差较小,而随着流量比的增加,不同控比环结构的环形射流泵效率之间的差异也逐渐扩大;在3种控比环结构中,叁角形控比环结构对泵内流体轴向流动的阻碍作用最小,工作流体的动能损失也最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环形射流论文参考文献

[1].李哲然,樊越胜,王欢,张鑫,苏凯.有限空间环形射流流场特性研究[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19

[2].董梦雪,赵帅帅,章璐瑜,徐茂森.控比环结构对环形射流泵性能的影响[J].河南科学.2019

[3].罗伟.环形逆向射流流场结构特性的模拟研究[J].洁净煤技术.2019

[4].张钟毓,吴雪松.亚音速环形湍射流中轴对称相干结构的非线性演化和声辐射研究:基于强非线性临界层的多重尺度渐近分析理论[C].中国力学大会论文集(CCTAM2019).2019

[5].祝培源,陶志,姚韵嘉,宋立明,李军.槽缝射流对环形叶栅端壁气膜冷却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9

[6].彭莘仔,贺益英,赵懿珺,罗奇蔚.基于环形旋转射流的预掺混扩散器水力特性试验研究[J].水利学报.2019

[7].彭莘仔.基于环形旋转射流的新型预掺混扩散器水力与稀释特性研究[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19

[8].杨志君.煤矿井下环形射流泵提液能力分析与研究[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9

[9].于治宇.基于CFD的环形射流泵内部流动状态模型分析与研究[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9

[10].王爱军.叁种模型下的煤矿环形射流泵数值模拟分析[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9

论文知识图

反压对环形射流核形态的影响反压对环形射流核形态的影响环形射流泵结构示意图环形射流泵的特性曲线混合器环形射流口剖面图射流最大速度(60°)90°所

标签:;  ;  ;  ;  ;  ;  ;  

环形射流论文_李哲然,樊越胜,王欢,张鑫,苏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