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建筑生态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建筑,生态,建筑设计,民居,彝族,环境,凤凰。
建筑生态观论文文献综述
陈苏[1](2019)在《建筑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观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的主要内容是围绕建筑内外空间,引入艺术设计方式方法来满足人的审美诉求。生态观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环境和谐共生发展的一种理念,在于体现环保、节能、舒适、循环等特征。随着现代建筑技术及新材料的发展与利用,如何运用生态观来展现建筑环境特色?应回归自然、构建生态环境长效机制。(本文来源于《艺术科技》期刊2019年06期)
钱龙,张倩,孙梦媛[2](2018)在《浅析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对中国现代绿色建筑发展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正确揭示了人、自然和社会之间的辩证关系,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使其作为发展绿色建筑的有力支撑。十九大以来,我国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立美丽中国"的方针,更要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指导,继续培育建筑业产业新增长点,推动绿色建筑平稳健康发展,更好地形成新动力。(本文来源于《2018年9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期刊2018-09-20)
李楠,包蓉[3](2018)在《自然生态观在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民居建筑中的体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民居建筑从最初的圈地盖房到建筑落成处处体现着其独特的自然生态观。这一生态观反映了云南少数民族顺应自然,追求建筑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传统民居建造观念。在这一观念的指导下,分别从规划选址、空间布局、构造方式和就地取材四个方面探索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民居建筑中自然生态观的表现方式,并以云南哈尼族、彝族、藏族等11个少数民族为例,详细阐述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民居建筑的生态特征,为当代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美与时代(城市版)》期刊2018年08期)
尹睿婷[4](2018)在《井干式建筑的生态观与可持续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井干式建筑是我国远古时期便出现的一种修建方式,蕴含着远古的居住文明,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融合民族习俗而构建的建筑生态观,深刻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但现代化进程中,传统井干式建筑在逐渐减少的情况下形式也不断的与现代建筑趋同,亟须寻求有效的途径对其保护。本文从建筑设计的生态观与民居的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探讨井干式建筑生态化设计的途径与思路。(本文来源于《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S1期)
袁晨,赵琳[5](2016)在《积聚·在地·匠意·新生——即墨凤凰村乡土建筑的朴素生态观》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青岛即墨凤凰村传统民居为例,从整体规划、院落布局、单体建筑、建造技术等方面,对其所呈现的朴素生态观做出浅显的分析,通过详细剖析其在生态节能及气候适应性方面所采用的建造手法进行总结,以期能为青岛地区现代居民普适性房屋建设提供更加环保绿色的营造手法参照。(本文来源于《2016年中国建筑史学会年会论文集》期刊2016-09-23)
徐云祥[6](2016)在《自然生态观下的度假村建筑设计探究——以扬州“水云间”度假村实践项目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扬州"水云间"度假村项目的实践,对度假村建筑设计在如何取得与当地自然环境相协调、如何取得生态效应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总结,特别对被动式生态技术的运用进行了归纳,以期在度假村建设中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起到积极的理论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美术大观》期刊2016年09期)
刘樾[7](2016)在《浅析生态观下的凉山彝族建筑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凉山地区的经济发展不断加强,文化交流不断增加,加强对彝族民居的保护,政府着重改善彝族人民的居住环境。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适合的,能够实现彝族民居设计的思路,是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的。本文旨在以生态观的角度浅析凉山彝族建筑设计的特点,为其良好发展提出一种可能性思考。(本文来源于《艺术科技》期刊2016年06期)
李海彪[8](2013)在《生态观在建筑给排水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筑给排水系统在现代化建筑中是非常必要的工程,近年来随着生态观念的普及,人们在普通的正常生活的过程中也越来越注重生态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生态观在建筑给排水中的应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态建筑的建造模式能够更好的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并且能够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的办公和生活环境。生态观在建筑给排水中的应用是以生态有限的原则来进行的,在建筑给排水工程中通过生态化的设计,能够优化场地的规划,更好的改善给排水环境。本文则主要介绍了生态观的意义以及生态观在建筑给排水的实际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建筑金属结构》期刊2013年12期)
李宏[9](2012)在《论广西壮侗民族干栏建筑的生态观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广西壮侗民族的传统民居干栏建筑,始终遵循"便生、适形"的构建理念,在注重村寨居民生存实际需要的基础上,合理利用自然山川的地形地貌,构建适宜人们居住和生产的干栏建筑与村寨,构建出人、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持续发展的生态体系。这一生态建筑理念和生态体系将为当今生态建筑的构建产生积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艺术探索》期刊2012年06期)
李涛,张凌龙[10](2012)在《校园建筑之景观生态观》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校园建筑与自然环境的结合可能成为现代校园设计的一个发展方向。绿色植物作为自然环境的代表,其生态效应、视觉感受和人文景观渗透和影响着人类生活和建筑环境的方方面面。建筑与环境的互动成为现在建筑设计思想的新探索和新方向。(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应用》期刊2012年19期)
建筑生态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正确揭示了人、自然和社会之间的辩证关系,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使其作为发展绿色建筑的有力支撑。十九大以来,我国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立美丽中国"的方针,更要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指导,继续培育建筑业产业新增长点,推动绿色建筑平稳健康发展,更好地形成新动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建筑生态观论文参考文献
[1].陈苏.建筑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观探究[J].艺术科技.2019
[2].钱龙,张倩,孙梦媛.浅析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对中国现代绿色建筑发展的影响[C].2018年9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8
[3].李楠,包蓉.自然生态观在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民居建筑中的体现[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8
[4].尹睿婷.井干式建筑的生态观与可持续发展[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5].袁晨,赵琳.积聚·在地·匠意·新生——即墨凤凰村乡土建筑的朴素生态观[C].2016年中国建筑史学会年会论文集.2016
[6].徐云祥.自然生态观下的度假村建筑设计探究——以扬州“水云间”度假村实践项目为例[J].美术大观.2016
[7].刘樾.浅析生态观下的凉山彝族建筑设计[J].艺术科技.2016
[8].李海彪.生态观在建筑给排水的应用[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
[9].李宏.论广西壮侗民族干栏建筑的生态观及意义[J].艺术探索.2012
[10].李涛,张凌龙.校园建筑之景观生态观[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