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生化组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组分,生化,光谱,马尾藻,小球藻,表型,成分。
生化组分论文文献综述
舒方,袁金国[1](2019)在《基于模型模拟的NDVI对叶片生化组分参数的敏感性及叶绿素估算》一文中研究指出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能够反映绿色植物的生长状况、监测作物长势,并与叶片尺度和冠层尺度的植被生化参数密切相关。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PROSAIL模型来分析NDVI的敏感性。在叶片尺度上,对NDVI变化的敏感性最高的参数是叶绿素含量(Cab),其次是叶肉结构参数(N);而干物质含量(Cm)和含水量(Cw)变化的敏感性较弱。在冠层尺度,NDVI对叶面积指数(LAI)的敏感性最高,其次是观测天顶角(VZA);叶倾角分布(LAD)和太阳高度角对NDVI的敏感性也较大。2017年5月16~18日野外实验采集数据及冬小麦叶片,通过实验室测得叶绿素浓度,结合2017年5月15日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Landsat OLI影像,计算出采样点小麦的NDVI,建立叶绿素含量估算模型,生成栾城区冬小麦叶绿素含量分布图,得到研究区叶绿素浓度大部分在30~70μg·cm~(-2)。(本文来源于《科技通报》期刊2019年04期)
赵艳,汪成[2](2019)在《低氮胁迫对蛋白核小球藻生化组分和絮凝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蛋白含量高,富含各种必需氨基酸和多种营养保健因子,2012年被我国增列为新资源食品。本文以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为材料,研究低氮胁迫对自养和兼养来源的藻细胞生化组分和絮凝性能的影响,为开发应用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分别以BG11基本培养基和BG11添加10 g/L葡萄糖接种培养蛋白核小球藻,获得自养和兼养来源的种子藻细胞。以BG11基本培养基中18 mmol/L硝酸钠为正常供氮对照,设置硝酸钠水平为3、6、9 mmol/L的低氮胁迫培养基。种子藻细胞培养14天后,分别采用干重法、脂染色法测定藻细胞干重生物量和总脂含量;蛋白和淀粉含量的测定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用叁维荧光光谱分析藻细胞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组分和含量。【结果】1)自养与兼养来源的蛋白核小球藻在低氮胁迫处理下均能生长,自养来源藻细胞更能迅速感应低氮胁迫的条件变化,转接后第1天即开始快速生长。四个胁迫处理中,以硝酸钠6 mmol/L组藻细胞干重和油脂含量最高。该低氮胁迫培养4天后,所有藻细胞样品生长到达稳定期,此时自养与兼养来源的藻细胞干重分别为2.56 g/L和4.62 g/L,藻细胞油脂含量分别为15.5%和39.3%,与正常对照组(硝酸钠18 mmol/L)相比均显着增加。2)低氮胁迫处理能提高蛋白核小球藻的油脂产率。其中6 mmol/L胁迫处理4天后,兼养藻细胞油脂产率最高,达到129.56 mg/(L·d),同比是自养来源藻细胞的7.95倍。3)兼养组藻细胞胞内外蛋白、淀粉(多糖)初始含量显着高于自养组。藻细胞油脂、蛋白、淀粉含量在低氮胁迫处理培养2天或3天内均显着下降,之后低氮胁迫组藻细胞胞内外蛋白含量持续下降,细胞油脂与胞内淀粉含量开始回升,在第4天出现明显的拐点。4) 6 mmol/L低氮胁迫处理4天后,自养来源藻细胞中,对藻细胞絮凝有促进作用的蛋白类色氨酸物质含量比对照组增加40.3%,兼养来源藻细胞蛋白类色氨酸物质和对藻细胞絮凝有抑制作用的胡敏酸和富里酸类腐殖酸物质的含量分别为对照组的83.6%、74.8%和54.8%。兼养和自养组藻细胞自絮凝率分别为78.5%和80.3%,均比对照组显着提高。【结论】自养与兼养来源的蛋白核小球藻对低氮胁迫处理的响应存在差异,藻细胞生化组分含量变化受培养基供氮水平和培养时间的影响。低氮胁迫通过影响藻细胞促进和抑制藻细胞自絮凝的生化组分的比例,显着提高其收获期的自絮凝率。针对供试藻种,以硝酸钠6 mmol/L低氮胁迫处理4天对蛋白核小球藻的油脂产率和絮凝性能的提升效果最佳。(本文来源于《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杨娟,王杰,李中林,袁林颖,钟应富[3](2019)在《重庆工夫红茶加工过程中生化成分及香气组分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重庆工夫红茶的品质特性,本实验以四川群体品种的一芽二叶鲜叶为原料,并按照重庆工夫红茶的制茶工艺进行加工,检测分析了其加工过程中主要生化成分和香气组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水浸出物和茶多酚含量总体上呈降低趋势,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和咖啡碱含量则是先升后降,最终趋于稳定,茶色素含量从萎凋至发酵结束均显着上升(p<0.05),此后也逐渐保持稳定。经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分析,重庆工夫红茶加工过程中共检测到58种香气组分,其中醇类15种、酯类12种、萜烯类16种、醛类5种、酮类5种、其它组分5种,且醇类(23.52%~52.08%)和酯类(29.29%~61.73%)的相对含量均远高于其他类型组分;此外相对含量较高的香气成分主要有芳樟醇及其氧化物(2.87%~21.36%)、香叶醇(1.92%~15.14%)、苯乙醇(4.83%~7.11%)、脱氢芳樟醇(0.24%~5.16%)、水杨酸甲酯(11.44%~56.25%)、δ-杜松烯(0.62%~4.56%)等,且重庆工夫红茶的香型可能属于芳樟醇及其氧化物占优势型。(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19年13期)
陈方圆,周鑫,陈奕云,王奕涵,刘会增[4](2019)在《不同核函数支持向量机和可见-近红外光谱的多种植被叶片生化组分估算》一文中研究指出氮、磷、钾元素是植物有机质的重要生化组分,准确估算其含量对监测管理植被的新陈代谢和健康状况具有重要意义。可见-近红外光谱结合多种建模方法已被用于植被生化参数的监测,其中支持向量机回归方法被证明能够较好拟合反射光谱和植被生化参数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而选取适当的核函数是其成功的关键。以宜兴地区水稻、玉米、芝麻、大豆、茶叶、草地、乔木和灌木等八种植被叶片样本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基于径向基核函数、多项式核函数和S形核函数的支持向量回归模型估算叶片氮、磷、钾元素含量的能力。利用一阶微分变换、标准正态变量变换和反对数变换对叶片可见-近红外光谱进行预处理,运用bootstrapping法生成1 000组校正集和验证集,分别建立基于叁种核函数的支持向量回归估算模型,以决定系数(R2)和相对分析误差(RPD)的均值作为评价指标。结果显示,结合一阶微分和反对数变换光谱,采用径向基核函数模型对氮、钾元素估算精度最高(氮:平均R2=0.64,平均RPD=1.67;钾:平均R2=0.56,平均RPD=1.48),结合一阶微分变换光谱,采用径向基核函数模型对磷元素估算精度最高(磷:平均R2=0.68,平均RPD=1.73)。研究表明,结合不同预处理的可见-近红外光谱,基于径向基核函数的支持向量回归模型具有较好的估算多种植被叶片生化组分含量的潜力。(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9年02期)
高帅,牛铮,孙刚,覃驭楚,李旺[5](2018)在《高光谱激光雷达提取植被生化组分垂直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地高光谱激光雷达可以获得观测对象含有高光谱属性的全波形激光雷达回波,为探测植被生化特征的立体分布提供了新的遥感探测手段。基于此仪器开展室内试验,提出了植被生化组分垂直分布提取方法。首先,针对仪器的特点,提出了高光谱激光雷达全波形数据处理的方法;其次,以火炬花为例开展了室内扫描,并对获取的高光谱激光雷达数据进行了处理,获得带有高光谱属性的激光雷达点云数据;最后,根据植被指数与生化组分的关系,提取了叶绿素和胡萝卜素的生化组分垂直分布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在植被顶部生化组分含量较低,叶绿素a普遍低于0.5 mg/g,胡萝卜素低于0.2 mg/g,而在中部叶片处,生化组分含量明显较高,与红色(顶部)和绿色叶片(中部)在植被垂直方向的分布一致,这表明基于仪器开展植被生理生化参数垂直分布遥感反演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本文来源于《遥感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王旭平,杨胜林,陆曼,柳诚刚,杨汝才[6](2018)在《不同组分中草药添加剂对叁穗鸭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营养成分的中草药添加剂对叁穗鸭的血清中生化指标的影响。本研究选择健康1日龄叁穗鸭30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0只鸭。对照空白组饲喂普通日粮,试验组分别饲喂普通日粮+1%中草药组分1,普通日粮+1.5%中草药组分1,普通日粮+1%中草药组分2,普通日粮+1.5%中草药组分2。结果表明:对甘油叁酯的影响,60日龄和120日龄时试验组C对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对总胆固醇的影响,60日龄和120日龄时实验组C和实验组D对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但相比之下试验组C更显着;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影响,试验组对对照组的差异不显着(p>0.05);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影响,60日龄和120日龄时试验组A和试验B对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但相比之下试验组B更为显着。(本文来源于《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期刊2018年07期)
姜丽楠,闫红伟,罗明正,崔鑫,沈旭芳[7](2018)在《眼柄切除对口虾蛄卵巢、肝胰脏和肌肉生化组分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镊烫法切除体长10.20~15.20cm雌性口虾蛄单侧眼柄,测量性腺指数和肝胰腺指数,测定卵巢、肝胰脏和肌肉中的生化组分含量的变化,以探讨眼柄切除对口虾蛄卵巢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切除单侧眼柄后,口虾蛄性腺指数上升,切除后第5、10、15d极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和对照组口虾蛄的肝胰腺指数在试验后期均显着下降(P<0.05)。试验组卵巢中的糖原含量高于对照组,在第5、15d分别与对照组间具有显着(P<0.05)和极显着差异(P<0.01);肝胰脏中的糖原含量也显着或极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和P<0.01);而肌肉中的糖原含量自第5d开始下降,早于对照组。切除单侧眼柄第10d后,肝胰脏中蛋白含量开始显着上升(P<0.05),之后均高于对照组;试验组卵巢中蛋白含量也高于对照组,第15d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试验组与对照组肌肉中的蛋白含量均表现出先升后降趋势,二者间差异不显着(P>0.05)。试验结果表明,眼柄切除可以促进口虾蛄体内营养物质积累和转移,有助于卵巢发育。(本文来源于《水产科学》期刊2018年04期)
曹雨,乔大河,赵华富,王家伦,陈娟[8](2018)在《25份贵州镇宁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的表型及生化组分多样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挖掘特异茶树种质资源,以贵州镇宁新发现的25株野生茶树资源为材料,运用统计分析、遗传多样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26个表型性状和12个主要生化组分进行研究,进而对这25份资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这25份种质的表型性状和生化组分变异类型丰富,其中26个表型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29.26%,平均多样性指数0.87;12个生化组分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25.21%,平均多样性指数2.78;25份种质资源的酚氨比在6.12~20.09之间。聚类分析将其分为3个类群,其中类群一全部为小乔木,类群二、叁全为灌木;类群叁中资源的生化组分含量最为丰富。从中初步筛选出了3份生化组分丰富的潜在优异种质资源,为后续资源保护、开发和育种应用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8年14期)
李慧[9](2018)在《环境因子对铜藻生长、生化组分和氮吸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日益频繁以及工业废水的大量排放,海洋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海藻场大面积衰退,铜藻自然资源不断减少。铜藻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不断被开发,导致铜藻供不应求。此外,铜藻作为一种大型海藻对富营养化水体有生物净化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海水富营养化和赤潮频发等环境问题。因此,亟需开展铜藻的增养殖研究。本文主要通过研究铜藻在不同生长阶段适宜的环境条件、生化组分累积的最佳盐度以及营养限制胁迫后铜藻对氮的吸收,旨在为铜藻的大规模养殖和生态应用提供理论指导。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测量铜藻生殖托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和色素含量,发现(1)温度为20-25℃、光照为100μmol/(m~2·s)、盐度为25‰、N/P为50:1时,有利于铜藻生殖托增长。氮磷比为1:1时,铜藻生殖托宽度的相对生长速率最大。(2)温度为15-20℃、盐度30‰-35‰有利于铜藻生殖托色素含量的积累,而较高温度(如25℃)不利于其色素的累积。光照度为50μmol/(m2·s)时,光合色素含量最高,较弱光有助于铜藻生殖托色素含量的累积。保持氮浓度为8mg/L时,N/P为1:1时,铜藻生殖托色素含量较多;当磷浓度恒定为0.4mg/L时,氮浓度越高越有利于色素积累,说明富氮、富磷培养液有利于色素的积累。2、以NaNO_3和KH_2PO_4为氮源和磷源,研究不同氮磷质量浓度及氮磷配比对铜藻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氮和磷对铜藻幼苗生长影响极显着(P<0.01),且当氮、磷的质量浓度分别为8mg/L、0.4mg/L时,铜藻幼苗的相对生长速率最大;交互作用影响不显着(P>0.05),不同质量浓度的氮为主效应;不同氮磷质量浓度比影响极显着(P<0.01),且当氮磷比为10:1时,铜藻幼苗的相对生长速率最大。3、测定铜藻在不同盐度下的生长和部分生化组分的含量,发现盐度为25‰-30‰范围内,铜藻均有较好的生长,与其余各组差异明显(P<0.05)。当盐度为35‰时,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1.3mg/g),低于或超过35‰可溶性蛋白含量均降低。盐度为30‰时,叶绿素a和叶绿素c含量最高。盐度为35‰时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且与30‰和40‰组无显着差异(P>0.05)。在盐度为30‰时,铜藻藻体内的可溶性糖大量积累,含量达到3.163mg/g,与盐度为0‰组相比增加了3倍。分析生长和生化组分的变化趋势发现,存在一个临界盐度值,大于或者小于这个值呈降低趋势。4、铜藻在营养限制胁迫10天后,测定其在恢复营养盐培养3天内对NH_4-N和NO_3-N的吸收速率。结果表明,铜藻对NH_4-N表现出较强的超补偿吸收能力,在恢复营养培养第一天时,饥饿处理组对NH_4-N的吸收速率最高为14.94μmol/(g·h),与正常对照组及饱和处理组间差异显着。随着时间的推移,对照组与处理组之间的差异逐渐减小,培养到第叁天时吸收速率趋于一致。而各组对NO_3-N的吸收速率相对较小,最高为6.15μmol/(g·h)。氮源包括NH_4-N和NO_3-N时,铜藻优先选择吸收NH_4-N。实验后测算的相对生长速率证实了铜藻也存在超补偿生长的现象。(本文来源于《温州大学》期刊2018-05-01)
李爵乾,廖嘉欣,谢恩义[10](2018)在《温度对半叶马尾藻生长及生化组分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温度对半叶马尾藻(Sargassum hemiphyllum)的生长及生化组分的影响,在光照强度为6 000 lx,光照周期为L(光照)∶D(黑暗)=12 h∶12 h,温度分别为20、23、26、29℃和32℃的条件下,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不同温度对半叶马尾藻生长及生理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设定的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上升,藻体相对生长速率(RGR)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温度为23℃组不同时间所测的RGR最高,藻体SOD、CAT活性最低,丙二醛MDA含量最少。藻体的各项生理生化指标随着高温组(26、29、32℃)胁迫时间的变化呈波动变化趋势;29℃和32℃条件下,藻体的SOD、CAT活性和丙二醛(MDA)水平显着高于低温组(20、23℃),温度为32℃时,半叶马尾藻的生长因温度过高而出现腐烂现象。在本试验条件下,半叶马尾藻的生长适宜温度范围为20~26℃,最适温度为23℃。(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期刊2018年05期)
生化组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蛋白含量高,富含各种必需氨基酸和多种营养保健因子,2012年被我国增列为新资源食品。本文以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为材料,研究低氮胁迫对自养和兼养来源的藻细胞生化组分和絮凝性能的影响,为开发应用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分别以BG11基本培养基和BG11添加10 g/L葡萄糖接种培养蛋白核小球藻,获得自养和兼养来源的种子藻细胞。以BG11基本培养基中18 mmol/L硝酸钠为正常供氮对照,设置硝酸钠水平为3、6、9 mmol/L的低氮胁迫培养基。种子藻细胞培养14天后,分别采用干重法、脂染色法测定藻细胞干重生物量和总脂含量;蛋白和淀粉含量的测定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用叁维荧光光谱分析藻细胞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组分和含量。【结果】1)自养与兼养来源的蛋白核小球藻在低氮胁迫处理下均能生长,自养来源藻细胞更能迅速感应低氮胁迫的条件变化,转接后第1天即开始快速生长。四个胁迫处理中,以硝酸钠6 mmol/L组藻细胞干重和油脂含量最高。该低氮胁迫培养4天后,所有藻细胞样品生长到达稳定期,此时自养与兼养来源的藻细胞干重分别为2.56 g/L和4.62 g/L,藻细胞油脂含量分别为15.5%和39.3%,与正常对照组(硝酸钠18 mmol/L)相比均显着增加。2)低氮胁迫处理能提高蛋白核小球藻的油脂产率。其中6 mmol/L胁迫处理4天后,兼养藻细胞油脂产率最高,达到129.56 mg/(L·d),同比是自养来源藻细胞的7.95倍。3)兼养组藻细胞胞内外蛋白、淀粉(多糖)初始含量显着高于自养组。藻细胞油脂、蛋白、淀粉含量在低氮胁迫处理培养2天或3天内均显着下降,之后低氮胁迫组藻细胞胞内外蛋白含量持续下降,细胞油脂与胞内淀粉含量开始回升,在第4天出现明显的拐点。4) 6 mmol/L低氮胁迫处理4天后,自养来源藻细胞中,对藻细胞絮凝有促进作用的蛋白类色氨酸物质含量比对照组增加40.3%,兼养来源藻细胞蛋白类色氨酸物质和对藻细胞絮凝有抑制作用的胡敏酸和富里酸类腐殖酸物质的含量分别为对照组的83.6%、74.8%和54.8%。兼养和自养组藻细胞自絮凝率分别为78.5%和80.3%,均比对照组显着提高。【结论】自养与兼养来源的蛋白核小球藻对低氮胁迫处理的响应存在差异,藻细胞生化组分含量变化受培养基供氮水平和培养时间的影响。低氮胁迫通过影响藻细胞促进和抑制藻细胞自絮凝的生化组分的比例,显着提高其收获期的自絮凝率。针对供试藻种,以硝酸钠6 mmol/L低氮胁迫处理4天对蛋白核小球藻的油脂产率和絮凝性能的提升效果最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化组分论文参考文献
[1].舒方,袁金国.基于模型模拟的NDVI对叶片生化组分参数的敏感性及叶绿素估算[J].科技通报.2019
[2].赵艳,汪成.低氮胁迫对蛋白核小球藻生化组分和絮凝性能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9
[3].杨娟,王杰,李中林,袁林颖,钟应富.重庆工夫红茶加工过程中生化成分及香气组分变化[J].食品工业科技.2019
[4].陈方圆,周鑫,陈奕云,王奕涵,刘会增.不同核函数支持向量机和可见-近红外光谱的多种植被叶片生化组分估算[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9
[5].高帅,牛铮,孙刚,覃驭楚,李旺.高光谱激光雷达提取植被生化组分垂直分布[J].遥感学报.2018
[6].王旭平,杨胜林,陆曼,柳诚刚,杨汝才.不同组分中草药添加剂对叁穗鸭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8
[7].姜丽楠,闫红伟,罗明正,崔鑫,沈旭芳.眼柄切除对口虾蛄卵巢、肝胰脏和肌肉生化组分的影响[J].水产科学.2018
[8].曹雨,乔大河,赵华富,王家伦,陈娟.25份贵州镇宁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的表型及生化组分多样性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8
[9].李慧.环境因子对铜藻生长、生化组分和氮吸收的影响[D].温州大学.2018
[10].李爵乾,廖嘉欣,谢恩义.温度对半叶马尾藻生长及生化组分的影响[J].河南农业.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