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福生[1]2004年在《复方苦荞麦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病变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文中认为目的 通过研究复方苦荞麦煎剂对链尿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的血糖、血脂水平以及体重、心重指数的影响;检测心脏血流动力学(心功能)和心肌组织内的糖原沉积及GLUT4的表达等,探讨复方苦荞麦煎剂对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早期心肌病变的防治作用的可能机理,深化对糖尿病性心肌病的中医病机和其现代发病机制的认识,为临床用药和进一步开发提供依据。 方法 以动物实验为主。选取健康雄性Wistar大鼠61只,随机选11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50只均一次性空腹腹腔注射STZ50mg/kg,72小时后测血糖,以血糖>16.7mmol/L者作为糖尿病模型成功。将44只成模大鼠按体重和血糖水平随机分为五组。各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高、低剂量的复方苦荞麦煎剂,消渴丸混悬液灌胃治疗,每日一次,连续治疗8周。治疗期间观察大鼠的进食、饮水、毛色等一般情况。治疗8周后,检测大鼠的体重、血糖水平,测血清甘油叁酯(TG)、总胆固醇(TC)水平,称大鼠的左心室重量,测大鼠的心脏血流动力学,观察心肌组织内的糖原沉积及GLUT4的表达情况。每组各选取1只大鼠,取心室肌组织,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 结果 1 体重 造模前各组大鼠体重无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8周后,模型组大鼠体重明显下降,各治疗组体重显着高于模型组,P<0.01,而以高剂量组的疗效为优。 2 血糖 治疗前模型组与各治疗组大鼠血糖均较正常组显着升高,P<0.01;8周后,各治疗组血糖与治疗前以及模型组血糖相比均显着下降,P<0.05或P<0.01,其中高剂量组降血糖的效果最好。 3 血脂 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血清TC、TG、LDL均显着降低,P<0.01;且HDL显着升高,P<0.01;与低剂量组、消渴丸组相比,在升高HDL、降低TC方面,高剂量组疗效明显占优,P<0.05。 4 心重指数 治疗8周后,模型组大鼠心重指数(左心室重/体重)比正常组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心重指数均有显着性下降P<0.01,以高剂量组与消渴丸组疗效为优。 5 心功能 治疗8周后,模型组大鼠心功能比正常组显着下降,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心功能均有显着性增强,P<0.05,以高剂量组与消渴丸组疗效为优。 6 GLUT4的表达 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能显着降低心肌组织内GLUT4的表达障碍,增强其在心肌组织内的表达,其中以高剂量组与消渴丸组疗效为优。 7 超微结构 正常组大鼠心肌细胞内肌丝结构清晰,肌节排列整齐,肌丝间线粒体结构清晰、边缘清楚,线粒体内嵴结构整齐,排列密集。模型组大鼠出现心肌细胞内肌丝灶性溶解、明带增宽,甚至肌丝片状坏死、溶解,肌节失去正常结构,线粒体水肿、空泡样变甚至破裂,线粒体内嵴机构排列稀疏、减少 湖此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毕必论久或消失,可见较多的脂滴。各治疗组均出现了细胞内超微结构的改变,但以高剂量组与消渴丸组的病理改变最轻。8 HE及PAS染色通过HE染色及PAs染色观察心肌组织发现,模型组大鼠的心肌组织中有明显的纤维溶解、断裂及变性,有明显的糖原沉积。高剂量组和消渴丸组能明显地预防和降低心肌组织的上述改变。结论 复方苦荞麦煎剂对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早期的心肌病变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与消渴丸组的防治作用相当,且有剂量依赖性。其具体的作用机理可能是:(l)复方苦荞麦煎剂通过增强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敏感性、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从而降低大鼠的血糖、血脂水平,纠正大鼠能量代谢紊乱,且对大鼠心肌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起防治作用;(2)通过改善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心肌组织内的糖原沉积和GLUI禅的表达障碍;(3)通过减轻心肌细胞的钙离子超载,增加心肌酶的活性等多方面因素,而最终改善糖尿病大鼠的心功能,并能有效地预防心肌组织的重构和肥厚。
黄蓉[2]2003年在《复方苦荞麦对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并发症早期防治作用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目的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病,其周围神经并发症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复方苦荞麦以补脾益气、活血化瘀立法,临床治疗本病每获良效,可部分减少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和发展,具有中医独特的优势。为了进一步研究和阐明复方苦荞麦的降糖效果、机制及对周围神经并发症的早期防治作用。本实验观察了复方苦荞麦对STZ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 方法 普通级Wistar大鼠56只,体重180~220g。先随机取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NC组),46只造模。大鼠禁食不禁水12h后一次性腹腔注射0.5%STZ溶液50mg/kg体重,正常对照组注射等量柠檬酸钠-柠檬酸缓冲液。72h后测定空腹血糖,以血糖>16.65mmol/L者为成模鼠,共成模44只。将成模鼠按血糖、体重随机分为4组:复方苦荞麦高剂量组(FG组)11只,复方苦荞麦低剂量组(FD组)11只,消渴丸组(X组)11只,糖尿病对照组(DM组)11只,加上正常对照组(NC组)10只,共五组54只。上述五组分别以生理盐水、复方苦荞麦高剂量药液、复方苦荞麦低剂量药液、消渴丸混悬液、生理盐水灌胃,每日一次。治疗4周后,大鼠禁食不禁水12h取材。摘除眼球采血,测血糖、血浆胰岛素、血栓素B_2、6-酮-前列腺素F_(1α),并做腓肠神经病理学检查。 结果 1 复方苦荞麦能明显改善糖尿病大鼠症状。与DM组相比,各治疗组进食、饮水、尿量明显减少,精神状态较好,但体重无显着差异。从症状改善方面看,FG组与X组相当,均优于FD组。 2 复方苦荞麦能降低糖尿病大鼠空腹血糖,提高糖尿病大鼠血浆胰岛素水平。与DM组相比,治疗各组血糖水平显着下降(P<0.01),胰岛素水平显着上升(P<0.01)。FC组与X组对血糖及胰岛素的水平无显着性差异,而复方苦荞麦的疗效具有剂量的依从性,FC组优于FD组。 3 复方苦荞麦能降低糖尿病大鼠血浆血栓素B_2水平,提高血浆6-酮-前列腺素F_(1α)水平。与DM组相比,FG组TXB_2显着下降(P<0.01),6-Keto-PGF_(1α)显着上升(P<0.01),作用明显优于X组(P<0.01)。FC组与FD组相比,均能降低TXB_2,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但对6-Keto-PGF_(1α)的影响明显优于FD组(P<0.05)。 4 复方苦荞麦能减轻腓肠神经的病理改变。DM组可见节段性脱髓鞘和轴索变性,而FG组未见明显的髓鞘分离,仅见部分轴索膜与髓鞘板层的最内层发生分离,疗效优于FD组和X组。 结论 复方苦荞麦能明显地改善STZ大鼠症状,有效地降低空腹血糖,其机制可能与促进胰岛素分泌有关。并且能明显地减轻神经的病理改变,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TXB_2,升高6-Keto-PGF_(1α),调节前列腺PG代谢,从而改善神经缺血,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早期防治作用。
王飞[3]2017年在《化瘀祛浊法对糖尿病大鼠大血管病炎性因子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化瘀祛浊法对糖尿病大鼠大血管病变炎性因子的影响,进一步明确化瘀祛浊中药复方对糖尿病大血管保护的作用机制。材料与方法:取SPF级、Wistar大鼠、雄性80只,依据体重随机选取10只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饲养;随机选取10只作为AS组,给予高脂饲料饲养;再随机选取12只作为中药预防组,给予高糖高脂饲料饲养;余下的43只通过高糖高脂饲料的方法进行饲养。饲养30天后,经腹腔一次性小剂量注射链脲佐菌素复制糖尿病大血管病大鼠的病理模型,然后依据血糖水平分层进行随机分组,分为6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组、中药预防组、中药治疗组和AS组,每组10只,共计60只大鼠列入实验观察。给药和喂养方法:中药预防组在给予中药灌胃的同时还要给予高糖高脂饮食;阳性药组给予福辛普利钠片进行灌胃;中药治疗组给予中药灌胃;AS组、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剂量的生理盐水灌胃;其他各组均给予普通饲料饲养,但中药预防组给予高糖高脂饲料,实验大鼠每日灌药一次,持续8周。实验期间大鼠自由摄食饮水。观察各组大鼠治疗前、后的一般状态,以及治疗后测定各组大鼠血清TNF-a、IL-6含量,观察本实验中药对血糖、血脂的影响,并通过光镜观察动脉血管内皮,血管平滑肌的增生情况。结果:DM大鼠的血糖造模前预防组大鼠的血糖值与其他各组无明显差异;DM大鼠造模模型成功后与治疗前(除AS组外)各组血糖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余各组大鼠的血糖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以模型空白组血糖值最高;经中药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大鼠的血糖值明显降低(P<0.01),但是并未降到正常范围,对比之后得出中药预防组降血糖值效果最佳;阳性药组无明显降糖作用(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正常组与AS组比较,AS组大鼠的血糖值略微升高,但差异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中药预防组和中药治疗组均使TG、TC和LDL-C值下降;中药预防组与模型组相比较,中药预防组能够降低TNF-a、IL-6的含量、抑制TNF-a、IL-6的表达;光镜显示:中药预防组能够保护动脉血管内皮的完整和抑制血管平滑肌的增生。结论:1.化瘀祛浊中药复方可以改善糖尿病大血管病大鼠的一般状态。2.化瘀祛浊中药复方可以改善糖尿病大血管病的血糖、血脂紊乱。3.化瘀祛浊中药复方可以抑制TNF-a、IL-6的表达。4.化瘀祛浊中药复方可以保护血管内皮的完整性,而且抑制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血管平滑肌增生。5.化瘀祛浊中药复方对DM大鼠血管有保护作用,并且能够预防和延缓DM大鼠大血管病的发生发展。
郭瑞卿[4]2010年在《益气养阴化瘀通脉法对糖尿病大鼠大血管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益气养阴化瘀通脉方(由黄芪、白芍、山萸肉、茯苓、白术、葛根、生地、玄参、麦冬、当归、川芎、丹参、桃仁、红花、木香组成)具有益气养阴、活血化瘀、通脉止痛的作用。导师张庚良教授经多年临床实践发现,在糖尿病早期应用益气养阴化瘀通脉法能够起到防治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效果。本实验通过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施予药物干预,观察益气养阴化瘀通脉法对糖尿病大鼠大血管内皮组织形态学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讨论本方保护大血管内皮的作用机制。方法: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46只,200~220g,自由饮水进食,饲养于18℃~22℃明暗各12小时的清洁级动物实验室内。正常喂养1周后,随机分出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大鼠用于造模,参照相关文献,给予1%的链脲佐菌素枸橼酸缓冲液(枸橼酸缓冲液为0.1mmol/L,pH4.5)55mg/kg体重单次腹腔注射,正常组给予相应的1%柠檬酸-柠檬酸钠溶液注射。72h后尾静脉采血,测定血糖浓度≥16.7mmol/L,大鼠尿量及饮水量明显增多,则造模成功。将成模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益气养阴化瘀通脉组(简称中药组),辛伐他汀组(简称西药组),每组12只。分组后各治疗组按成人剂量的10倍开始灌胃,每日一次。中药组给予益气养阴化瘀通脉方每日10ml/kg体重(相当于3.6g/ml生药),西药组给予辛伐他汀溶液每日5ml/kg体重(相当于0.4mg/ml原药),正常对照组与模型对照组每日给予相应中药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共灌胃12周。于末次灌胃后禁食不禁水12h,2%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麻醉后取材制作标本,用于光镜下观察大血管内皮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测定大血管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表达情况。结果:1一般行为观察实验期间,正常组的大鼠精神状态良好,饮食、饮水正常,体重增长明显,皮毛光滑,行动敏捷。模型组的大鼠则表现精神萎靡,多饮、多食、多尿,并逐渐出现形体消瘦,毛色枯黄、蓬松,反应迟钝等情况。有些大鼠出现半身不遂,头部震颤,白内障等症状。中药组和西药组大鼠表现均较模型组为轻。模型组和西药组各死亡2只,1只死于灌胃,2只死于互相撕咬、感染,另1只考虑死于偏瘫不能进食。2各组大鼠血糖以及体重的变化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及两个治疗组血糖明显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西药组与模型组之间比较血糖变化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与模型组比较血糖明显下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及两个治疗组体重明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与两个治疗组之间比较,体重明显下降(P<0.01)。两治疗组之间相比较,中药组体重有所增加,但是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3各组大鼠血脂的变化模型组、中药组及西药组的甘油叁酯(TG)和胆固醇(TC)都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与模型组相比,两个治疗组明显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个治疗组之间比较,西药组的血脂比中药组降低,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4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大血管内皮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正常组细胞的纹理清晰,走形正常,胞浆的着色均匀,动脉的内皮细胞扁平,内膜平坦,中膜的平滑肌细胞(smooth muscle cell, SMC)与弹力板近似平行相间排列。模型组的大鼠胸主动脉壁出现局限性的内膜增厚,中膜浅层的平滑肌细胞(SMC)可见增生、紊乱,病灶处的弹力板呈不规则波浪状排列,偶见断裂分离现象。中药组及西药组的组织形态变化均比模型组有明显减轻。5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大血管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及两个治疗组的大鼠胸主动脉内皮细胞中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经药物干预后,两个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ICAM-1表达均明显减少(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中药组与西药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益气养阴化瘀通脉方可以明显改善糖尿病大鼠大血管内皮组织的病变程度,说明本方对大血管内皮具有保护作用。2益气养阴化瘀通脉方对大血管病变的防治作用可能与其降低血糖,改善脂代谢,抑制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表达有关。
参考文献:
[1]. 复方苦荞麦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病变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D]. 张福生. 湖北中医学院. 2004
[2]. 复方苦荞麦对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并发症早期防治作用的实验研究[D]. 黄蓉. 湖北中医学院. 2003
[3]. 化瘀祛浊法对糖尿病大鼠大血管病炎性因子影响的实验研究[D]. 王飞.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7
[4]. 益气养阴化瘀通脉法对糖尿病大鼠大血管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D]. 郭瑞卿. 河北医科大学.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