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递推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相位,干涉仪,模型,逐次,基线,稳态,随机性。
递推解论文文献综述
韩月涛,吴嗣亮,王堃[1](2011)在《一种改进的逐次递推解模糊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通道相位噪声较大条件下干涉仪测角算法存在解模糊出错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相位差矢量平均的逐次递推解模糊改进方法.该方法通过对多次测量的各级相位差测量值进行矢量平均,利用矢量平均后的相位差估计值进行逐次递推解模糊测角运算.通过矢量平均降低通道间相位噪声的影响,提高解模糊过程中各级相位差的估计精度,从而达到即使在通道相位噪声较高的条件下也能够正确解模糊.计算机仿真结果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北京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1年09期)
唐应辉,黄蜀娟,余妙妙,云曦[2](2009)在《推广的(t,T)策略下M/G/1排队系统队长分布的递推解及最优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考虑当系统变空后的延迟关闭时间为一般概率分布的(t,T)策略下的M/G/1/排队系统。通过引进"服务员忙期"和使用全概率分解技术,首次研究了系统在任意时刻队长的瞬态性质,导出了队长瞬态分布的L变换的递推表达式和稳态分布的递推表达式,进一步得出了系统稳态队长的随机分解结果。最后,建立系统的费用结构模型,讨论了系统变空后的最优关闭时间,并给出了具体数值计算例子。(本文来源于《工程数学学报》期刊2009年02期)
汤薇薇,王汉兴[3](2005)在《离散经典风险模型破产概率的递推解及算法实现与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重点研究完全离散经典风险模型任意初始盈余下最终破产概率的递推解,并结合中国保险业具体数据加以分析,在Matlab中实现了算法的应用和数据比较.(本文来源于《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5年01期)
仵彦卿[4](1994)在《地下水流系统确定──随机性数值模型模拟递推解的灵敏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地下水流系统确定─—随机性数值模型的模拟递推解的灵敏度进行分析;探讨初始估计方差、缺失值、测量误差方差、随机性和确定性参数对估计误差标准差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工程勘察》期刊1994年01期)
陈伟钟[5](1986)在《Toeplitz矩阵方程的格点法递推解》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应用格点滤波理论导出了一种新的Toeplitz矩阵方程的递推解法。这种解法不能直接由Toeplitz矩阵方程导出,但可以用来研究格点滤波的抗噪声问题。文中还给出了一种控制格点滤波输出噪声的方法,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这种方法既有效又简单。(本文来源于《华东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86年03期)
递推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考虑当系统变空后的延迟关闭时间为一般概率分布的(t,T)策略下的M/G/1/排队系统。通过引进"服务员忙期"和使用全概率分解技术,首次研究了系统在任意时刻队长的瞬态性质,导出了队长瞬态分布的L变换的递推表达式和稳态分布的递推表达式,进一步得出了系统稳态队长的随机分解结果。最后,建立系统的费用结构模型,讨论了系统变空后的最优关闭时间,并给出了具体数值计算例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递推解论文参考文献
[1].韩月涛,吴嗣亮,王堃.一种改进的逐次递推解模糊方法[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1
[2].唐应辉,黄蜀娟,余妙妙,云曦.推广的(t,T)策略下M/G/1排队系统队长分布的递推解及最优策略[J].工程数学学报.2009
[3].汤薇薇,王汉兴.离散经典风险模型破产概率的递推解及算法实现与比较[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
[4].仵彦卿.地下水流系统确定──随机性数值模型模拟递推解的灵敏度分析[J].工程勘察.1994
[5].陈伟钟.Toeplitz矩阵方程的格点法递推解[J].华东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