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溶液论文_孙彤,朱燕

导读:本文包含了稀溶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溶液,氯仿,多维,传感器,凝固点,络合物,基团。

稀溶液论文文献综述

孙彤,朱燕[1](2019)在《利用传感器技术探究电解氯化钠稀溶液的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定性、定量结合的方法与数字化传感器技术,改进电解氯化钠稀溶液实验,让学生直观清晰地认识实验事实,以提升学生的证据推理意识。(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期刊2019年14期)

严平,曹小华,黄华南,占昌朝,周影[2](2019)在《“稀溶液的依数性”多维互动教学模式的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稀溶液的依数性"是化学化工及生物医学类专业必修的教学内容。多维互动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通过师生、生生、小组与小组之间的多维互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介绍了"稀溶液依数性"多维互动教学模式实施过程,包括明确互动目的、构建学习小组、提出互动问题、开展互动活动及实施互动评价等环节,通过小组探索、小组汇报、小组讨论等形式组织教学,达成多维教学目标。(本文来源于《大学化学》期刊2019年07期)

高静,邱运仁,李茂林,乐恢赏[3](2019)在《络合-超滤处理含钴稀溶液及PAA-Co络合物的剪切稳定性(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聚丙烯酸钠(PAAS)作络合剂,研究旋转盘膜络合-超滤处理含钴稀溶液及PAA-Co络合物的剪切稳定性。研究聚合物/金属离子质量比(P/M)及pH对钴截留率的影响,并得到较佳的P/M及pH条件为P/M=8和pH=7。在此条件下,当旋转盘转速小于710r/min时,PAA-Co络合物的截留率达97%以上。采用络合-解离分区模型研究钴在膜面的存在形态,并得到PAA-Co络合物解络的临界剪切速率(PAA-Co络合物解络的最小剪切速率)。在pH=7条件下,PAA-Co络合物的临界剪切速率为1.4×10~4 s~(-1),对应的旋转盘临界转速为710 r/min。当剪切速率大于1.4×104s~(-1)时,PAA-Co络合物解络,可通过剪切诱导解络-超滤实现络合剂和Co(Ⅱ)的分别回收。(本文来源于《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期刊2019年06期)

刘春辉[4](2019)在《功能化离子液体[COC_2MIM][Ala]和[G_nMIM][OAc](n=3,5)稀溶液的热力学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离子液体的高粘度限制了其在化工方面的应用,因此将其配制成稀溶液可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这一缺陷,扩大其应用范围。离子液体稀溶液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基础数据是其研究和应用的重要依据,所以有效测量其物理化学性质也成为必要和关键。基于功能化离子液体是一种新型的绿色溶剂,醚基和羧基功能基团的引入可以改变咪唑离子液体的疏水性质。本文选择了醚基和羧基功能化离子液体的稀溶液作为研究对象,在给定的温度变化范围288.15-318.15 K内和0.0100-0.500 mol·kg~(-1)浓度下,每间隔5 K分别测定了1-甲氧基乙基-3-甲基咪唑丙氨酸([COC_2MIM][Ala])、1-丙基-3-甲基咪唑乙酸([C_3MIM][OAc])和1-戊基-3-甲基咪唑乙酸([C_5MIM][OAc])离子液体稀溶液的表面张力和密度。我们对李以圭传统的模型理论做了进一步改进,而且在原有的基础上推导出一个新的物理函数—摩尔表面Gibbs自由能(g_s)。计算了1-甲氧基乙基-3-甲基咪唑丙氨酸、1-丙基-3-甲基咪唑乙酸和1-戊基-3-甲基咪唑乙酸离子液体稀溶液的摩尔表面Gibbs自由能,建立并得出了稀溶液的摩尔浓度与摩尔表面Gibbs能之间的线性经验方程;通过使用经验方程预测了1-甲氧基乙基-3-甲基咪唑丙氨酸、1-丙基-3-甲基咪唑乙酸和1-戊基-3-甲基咪唑乙酸离子液体稀溶液的表面张力值,获得的预测值与实验值高度相关并且非常相似。因此,摩尔表面Gibbs自由能可以用作一种新的半经验手段来预测离子液体稀溶液的一些物理化学性质。根据摩尔表面Gibbs自由能,得到了一个新的改进的E?tv?s方程,其中每个参数都有更清晰的物理意义。根据新得出的E?tv?s方程,我们可以清晰看出:摩尔表面熵是决定液体极性的主要因素,其值越大,说明液体极性越小。(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期刊2019-06-01)

陈美婷,顾聪,姚喆,陈飞武,张恒建[5](2019)在《强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公式导出及实验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讨论了强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即凝固点降低、沸点升高和渗透压。以稀溶液的凝固点降低为例,利用Gibbs-Duhem公式,推导了强电解质稀溶液的凝固点降低公式,并利用Na Cl水溶液的凝固点降低实验验证了该公式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大学化学》期刊2019年01期)

赵鲁梅,郝良焕[6](2018)在《毛细管两端不同压强差对稀溶液粘度测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当前稀溶液流经毛细管使溶液中分子吸附在管壁上,导致稀溶液粘度测量准确度不高,从而影响毛细管两端不同压强差对稀溶液粘度测量影响分析准确性,提出一种基于哈根-泊肃叶定律的毛细管两端不同压强差对稀溶液粘度测量的影响分析方法,以毛细管粘度计非计时刻度线区的液位检测信息为先验知识,利用罗曼诺夫斯基准则,确定毛细管粘度计非计时刻度线区向计时刻度线区过渡的特征点,并利用模糊判决调整液位检测电压的采样时间间隔,并以此特征点作为拟合起点,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预处理,保证分析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利用哈根-泊肃叶定律,根据稀溶液流过时间测定之前和之后纯溶剂在乌氏粘度计中流过的时间,证明稀溶液粘度测量过程中,分子会吸附在毛细管的管壁上,吸附层厚度与分子量无关,从而对稀溶液粘度进行计算,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准确对稀溶液粘度进行测量,测量的精确度较高,能够准确分析出毛细管两端不同压强差与稀溶液粘度之间关系。(本文来源于《科技通报》期刊2018年09期)

张叁丰,王一非,冯涛,庄海宁,宋诗清[7](2019)在《猴头菇β-葡聚糖的结构表征及其稀溶液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猴头菇子实体为原料,通过水提醇沉法提取得到猴头菇β-葡聚糖(Hericium erinaceusβ-glucan,HEBG)。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高碘酸氧化、Smith降解、甲基化分析和核磁共振分析对HEBG的一级结构进行表征;通过特性黏度测定实验和刚果红实验对HEBG溶液性质进行探究,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对HEBG进行显微结构的观察。结果表明:HEBG是由β-D-葡萄糖组成的均一性多糖;高碘酸氧化、Smith降解、甲基化分析和核磁共振分析结果表明HEBG主链由1,3-β-D-葡萄糖残基组成,支链是由1,6-β-D-葡萄糖残基组成,且1,3-β-D-葡萄糖与1,6-β-D-葡萄糖的物质的量比为1∶1。特性黏度和刚果红实验表明,HEBG稀溶液中不仅存在无规线团结构,还存在叁股螺旋结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更加清晰地观察到多糖的无规线团结构、分子链的分支状结构,分子链直径为(0.55±0.11)nm,宽度为1.9 nm。该实验为深入研究HEBG的生物活性以及构效关系提供一定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9年12期)

赵昕[8](2018)在《分子动力学模拟环肽纳米管吸附分离稀溶液中的氯仿》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多种分子动力学(MD)模拟技术,首次研究了纯氯仿分子在五种α-CPNTs内的微观传输机制;探究了氯仿/水溶液中氯仿组份在四个疏水性的α-CPNTs管内及管外的传输性质及其吸附特征。模拟发现CHC13分子很难自发地从纯氯仿体相进入到五种α-肽管一8×((?))4,5、8×(A(?))4,5和8×(Q(?))4内,但一旦进入,会受限在midplane区域。平均约有7和13个氯仿分子分别进入octa-和deca-CPNTs内形成单分子链和双分子链,在环十肽管内氯仿分子间偶尔出现替换和交叉现象。不同浓度的氯仿/水溶液中CHCl3均以绝对优势吸附在四个疏水性α-CPNTs—8×((?))4,5和8×(A(?))4,5的外壁,并沿管轴呈中心对称分布,氯仿分子与各CPNTs的结合常数为1.87~4.42。只有零星的CHC13分子会自发地进入到四个α-CPNTs内,并受限在管内的midplane区域。octa-CPNTs中CHC13分子倾向于靠近管轴分布,在deca-CPNTs内径向分布出现双峰。管内外的氯仿分子均倾向于保持其偶极垂直于肽管管轴的状态。四个疏水性α-CPNTs都对氯仿稀溶液中的氯仿组份有极好的吸附特性。当氯仿稀溶液中氯仿分子数目较多(≥60)时,四个肽管对氯仿的吸附效率都达到95%以上,当氯仿分子数目非常少(如:10个)时,肽管对氯仿的吸附效率受CPNT管径和侧链结构的影响,相对而言,8×((?))4对氯仿分子具有较好的吸附特性。(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8-06-01)

段汉一[9](2018)在《主链含DA与四氮唑的聚合物稀溶液超声力化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经过从“破坏”到“产生”研究理念的转变,高分子力化学在近年来得到了蓬勃的发展,而推动力化学发展的核心则是对力敏基团的研究。本论文基于稀溶液超声力化学体系,对链中央含有DA基团与2,5-二芳基四氮唑基团的聚合物进行了力化学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主链含DA基团大分子的选择性断裂及功率对选择性的影响:合成了主链含有DA基团的聚合物,并分别在高功率与低功率下研究其断裂行为。通过对动力学数据与核磁结果的对比与分析,我们的研究结果发现:较大的功率不利于主链含有弱键的大分子链的选择性断裂;在较短的时间内,大分子链的断裂以选择性断裂为主,但随着时间的增加大分子非选择性断裂逐渐占据较大比例;大分子链在机械力作用下的断裂往往同时包含选择性断裂与非选择性断裂,100%选择性断裂在目前条件下难以实现。(2)2,5-二芳基四氮唑基团的超声稳定性研究:将2,5-二芳基四氮唑基团引入大分子链中央,并在超声下研究其是否能够发生断裂。经过与两种对照分子的结果进行对比,发现主链含有四氮唑基团聚合物的断裂速率与含有中心对照分子聚合物的断裂速率几乎相同,且其超声处理之后的核磁与末端对照聚合物的核磁谱图相同。我们得到的动力学结果与核磁结果互相验证,均表明含有2,5-二芳基四氮唑基团的聚合物在超声的作用下不会在四氮唑基团处发生断裂,故其具有一定的超声稳定性。综上所述,本文对DA基团与2,5-二芳基四氮唑基团的力致响应性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我们的研究方法与结论对于以后大分子选择性响应方面的研究具有的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8-05-07)

修明明[10](2018)在《温度响应性AIE超分子复合物的合成及稀溶液中相转变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开发了一种利用荧光技术灵敏探测温度响应性聚集诱导发光(AIE)超分子体系稀溶液中相转变的方法。在含氨基的温度响应性超支化聚合物(HPEI-IBAm)和含羧基的AIE分子(TPE~COOH)的氢键、静电、疏水-疏水相互作用的推动下,制备了温度响应性AIE超分子复合物。并利用~1H NMR、2D~1H NOESY谱、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动态光散射(DLS),对制备的超分子复合物进行了表征。与其他温度响应性AIE体系不同的是,配制的温度响应性AIE超分子复合物溶液显示出两种不同的温度依赖性荧光发射响应:在相转变温度(PTT)附近,一种信号显示随温度升高,荧光发射明显增强;另一信号显示随温度升高,荧光发射单调下降,伴随着PTT附近斜率增加的变化。进一步研究发现,即使在传统比浊技术失去效力的稀溶液中,PTT也可以很容易地从这两种不同的温度依赖性发射响应的荧光光谱图中读出。同时采用荧光技术,从溶剂组成、复合物浓度、复合物组成、无机阴、阳离子这几个影响因素出发对制备的超分子复合物在稀溶液中的相转变行为进行了详细地研究。(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8-05-01)

稀溶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稀溶液的依数性"是化学化工及生物医学类专业必修的教学内容。多维互动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通过师生、生生、小组与小组之间的多维互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介绍了"稀溶液依数性"多维互动教学模式实施过程,包括明确互动目的、构建学习小组、提出互动问题、开展互动活动及实施互动评价等环节,通过小组探索、小组汇报、小组讨论等形式组织教学,达成多维教学目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稀溶液论文参考文献

[1].孙彤,朱燕.利用传感器技术探究电解氯化钠稀溶液的实验[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9

[2].严平,曹小华,黄华南,占昌朝,周影.“稀溶液的依数性”多维互动教学模式的探索[J].大学化学.2019

[3].高静,邱运仁,李茂林,乐恢赏.络合-超滤处理含钴稀溶液及PAA-Co络合物的剪切稳定性(英文)[J].TransactionsofNonferrousMetalsSocietyofChina.2019

[4].刘春辉.功能化离子液体[COC_2MIM][Ala]和[G_nMIM][OAc](n=3,5)稀溶液的热力学性质研究[D].辽宁大学.2019

[5].陈美婷,顾聪,姚喆,陈飞武,张恒建.强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公式导出及实验验证[J].大学化学.2019

[6].赵鲁梅,郝良焕.毛细管两端不同压强差对稀溶液粘度测量的影响[J].科技通报.2018

[7].张叁丰,王一非,冯涛,庄海宁,宋诗清.猴头菇β-葡聚糖的结构表征及其稀溶液性质[J].食品科学.2019

[8].赵昕.分子动力学模拟环肽纳米管吸附分离稀溶液中的氯仿[D].苏州大学.2018

[9].段汉一.主链含DA与四氮唑的聚合物稀溶液超声力化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8

[10].修明明.温度响应性AIE超分子复合物的合成及稀溶液中相转变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8

论文知识图

嵌段共聚物的结构示意图腐蚀液浓度对于脱合金表面微纳米结构...的GPC图醋酸浓度对微球制备的影响(a:1%;b:3...羧甲基纤维素混合溶液(聚合物浓度为1...在溶液中自组装形成的胶束[3...

标签:;  ;  ;  ;  ;  ;  ;  

稀溶液论文_孙彤,朱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