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花栽培供水方式改进试验

盆花栽培供水方式改进试验

一、盆花栽培给水方式的改良试验(论文文献综述)

李保奇[1](2020)在《基于田间表型和表型组平台图像指标解析棉花响应干旱的遗传基础》文中研究表明抗旱性是复杂的数量性状,受到遗传和环境的共同调控。棉花是一种相对耐旱的经济作物,但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及我国种植结构的变化,棉花种植区逐渐向西北部干旱地区转移,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棉花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开展棉花抗旱机制研究、克隆抗旱基因并应用于棉花育种是解决棉田缺水的有效途径。目前,棉花抗旱基因的发掘进展缓慢,虽有一些调控基因及功能基因的研究报道,但相对于玉米、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的抗旱研究仍有些滞后。由于棉花的生育期长,棉花抗旱性的评价指标一直是研究者们思考和尝试解决的难题。本研究利用陆地棉栽培种组成的自然群体,一方面在新疆大田进行控水处理,获取田间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等18个性状,另一方面在温室进行干旱处理,通过表型平台采集获取大量数字化表型指标,结合基因组重测序和转录组测序,运用关联分析鉴定棉花抗旱性相关重要位点和重要候选基因。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大田棉花抗旱性状综合研究及抗旱性状的关联分析本研究利用517份棉花种质组成的自然群体为研究对象,在新疆南北地区进行两年两点的大田控水试验,采用全生育期灌水量为对照组灌水量50%作为水分限制处理,考察了包含农艺性状、纤维品质、产量指标在内的共18个性状,分析了不同性状的广义遗传力和变异系数。根据不同性状与控水处理的关系,描绘了各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网络。结果表明,群体内不同品种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差异明显,除铃重和纤维整齐度受水分影响不显着外,其他16个性状在对照和限水处理间表现极显着差异;一方面,50%限水处理使纤维品质降低,表现在纤维长度降低和马克隆值增加;另一个方面,50%限水处理使棉田实收籽棉产量提高8.46%,同时促进相关优良农艺性状的建成,使生育期普遍缩短、株高普遍降低,有利于集中吐絮和合理密植。研究进一步对314个棉花种质进行重测序,结合前期203份种质的重测序结果,我们共获得2564238个SNP用于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利用不同表型性状的抗旱系数(DRC)和综合抗旱指数(CIDT)进行关联分析,分别检测到33个和6个与水分胁迫相关的QTL,其中包含两个新的QTL热点区域。结合转录组测序和q RT-PCR,在这两个热点区域内鉴定到6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本研究不仅为新疆棉田的节水灌溉提供了新思路,也为棉花的抗旱性改良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候选基因。2.基于表型组学图像指标的关联分析解析棉花苗期响应干旱的遗传基础棉花中开展抗旱鉴定的主要方法是建立旱池、苗期水培实验或盆栽处理,相关指标的采集主要限于株高等人工可采集指标。为了获取抗旱性评价指标,我们利用表型组平台在温室对苗期干旱处理下的200份棉花种质资源进行了动态的RGB图像采集。通过人工测量和无损图像提取进行建模,分析人工采集数据与图像特征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共获取了119个基于棉花图像的数字化特征(i-traits),包括56个形态特征,63个纹理特征。研究验证了株高、株宽、生物量等用于干旱评价的传统指标,并进一步鉴定到了能准确反映棉花苗期响应干旱的多个非人工获得性i-traits:形态特征植株密度(PD)、相对频数(RF)和纹理特征G分量熵值(ET_G)等。通过综合各棉花形态特征的表现,我们将200个棉花种质的抗旱性分为高抗、中抗、敏感3个等级。本研究表明,表型组学技术突破了人工检测指标少、误差大及通量小的瓶颈,为棉花抗旱性研究提供了优良的技术平台。研究进一步结合基因组重测序数据,通过不同i-traits抗旱系数的GWAS,鉴定到390个与干旱相关的QTL,包括前人在棉花中报道过的抗旱相关基因Gh RD2、Gh NAC4、Gh HAT22和Gh DREB2。结合抗旱种质ZY168和敏旱种质ZY7的转录组数据,我们在一个QTL热点区间内鉴定到此前未报道的两个串联重复基因Gh DNRs(Gh_A04G0377、Gh_A04G0378)。病毒介导的基因沉默(VIGS)实验表明,沉默两个基因的表达使棉花植株在干旱处理下表现更抗旱,沉默植株生物量(SA)和株高显着高于对照植株、子叶脱落晚于对照植株、叶片内的可溶性糖含量高于对照植株,证明Gh DNRs是棉花抗旱的负调控因子。本研究结合表型组、基因组和转录组等多组学,不仅为棉花抗旱鉴定提出了新的方法,也为深入解析棉花抗旱机制及棉花抗旱性状的遗传改良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和技术支撑。

钟姝[2](2020)在《基于地域性特征的植物园规划设计研究 ——以邢台植物园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无休止的利用与索取给自然环境带来了严重危害,造成了生态系统失衡、资源紧张、生物多样性减少的严重后果。植物园作为物种保护的阵地逐步发展起来,为人类可持续发展做着突出贡献。由于资源危机意识与环境保护意识与日俱增,人们越来越重视植物园的建设,加之社会审美标准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当代植物园承担着更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与此同时,我国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令大部分城市风貌逐渐雷同,科技的进步使地域间的距离减少,文化传播速度加快,界限逐渐模糊,各个地域的特征趋于一致,越来越多的城市希望走出标准化的建设模式,开始关注自身地域性特征的营建,希望打造出具有代表性的形象特征。植物园的建设目标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转变为区域性的生境和植物群落保护,并关注地域文化和精神的展现。如今,我国提出要建设美丽中国,“公园城市”成为新时代城市绿色发展的新主题,植物园作为城市中重要的公园绿地,其建设也迎来了新的契机。我国植物园在过去70年中以惊人的建设速度取得了优异成绩,然而与发达国家的植物园规划设计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本文以地域性特征和植物园规划设计两大领域为基本单位,重点关注地域性特征在植物园规划设计中的应用价值和意义。首先对国内外植物园的发展历程和研究趋势进行了归纳总结。其次对植物园相关概念、功能、类型和地域性相关概念进行详细阐述。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植物园规划设计优秀案例,总结其规划设计特色及可借鉴之处。进而,提出基于地域性特征的植物园规划设计策略,分别从地域性自然特征、人文特征、社会和经济特征、景观特征的表达和地域性特征的综合表达共五个方面作出系统性详细论述。通过对邢台植物园总体规划设计实践,将上述研究成果进行针对性应用,探索出基于地域性特征的植物园规划设计具体操作方法。最后对于未来植物园和地域性特征发展趋势提出一些思考及展望,力求为我国植物园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颜意蓉[3](2020)在《田园综合体模式下的桂阳县莲花谷农场规划设计研究》文中认为田园综合体是依托乡村当地自然资源,进行农业资源建设发展的多功能复合模式。本文以桂阳县莲花谷农场为例,运用农用地适宜性评价基本理论,对农场进行农用地适宜性评价,将适宜性评价结果与实践相结合,并对莲花谷农场田园综合体模式的构建进行策略分析,最后进行了莲花谷农场的规划设计实践,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从构建田园综合体模式理论体系的角度出发,讨论分析“三生”、田园综合体三大板块、特征及运行模式,为莲花谷农场规划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2)构建农场农用地适宜性评价数据库,在评价数据库的基础上结合GIS空间分析功能与农用地适宜性评价,得到适宜性评价结果图,对农场规划设计中主导产业的确定、功能区划等具有重要意义。(3)农用地适宜性评价的综合模型将五个评价因子高程、坡度、坡向、水源灌溉率和道路通达度专题数据进行叠加,得出现有的耕地资源94.30%是适宜耕作的,仅5.7%耕地资源不太适宜,且主要分布在丘陵地。95.57%的园地均适宜,只有4.43%的园地需要进行调整,林地中无有条件适宜的林地,从总体上看莲花谷农场的农用地适宜性相对较好。(4)构建策略阐述了田园综合体模式规划设计的理念和原则,从“三生”及田园综合体三大板块提出了规划建设策略,并论述了农场规划设计内容,从而指导莲花谷农场田园综合体模式的建设。(5)以农用地适宜性评价分析以及田园综合体模式构建策略为结论,从结构、功能、交通以及基础设施等方面将莲花谷农场划分为农业产业发展区、田园生态体验区、养生休闲游赏区、特色文化生活区、综合服务管理区五大功能区。并对主要项目、基础设施和项目专项等进行规划,进一步完善了莲花谷农场规划。

韦杰文[4](2020)在《给水厂铝污泥用于配制屋顶绿化基质的研究》文中指出我国给水厂每年产生的污泥数量庞大,处置方式仍以填埋为主,处理成本高,侵占土地资源,与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相悖。另外,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城市人口数量剧增,生态环境形势严峻,鉴于建筑物“灰色”屋顶面积约占城市建成区面积的五分之一,可利用这部分闲置区域通过屋顶绿化技术对雨洪进行管理,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由于屋顶绿化建设需要大量基质材料,给水厂铝污泥也亟须寻求低成本、无害化、资源化的处置方式,若将铝污泥用于屋顶绿化基质的配制,可同时解决两者矛盾,符合“变废为宝、循环利用”的循环治污理念。本试验针对屋顶绿化基质的各项指标要求,以资源化利用的理念为引导。选取3种可资源化利用的材料(铝污泥、椰糠、园林绿化废弃物),在分析各个材料理化性质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将上述3种材料按照一定的体积比例混合配制成基质,对基质试样进行理化性状(水饱和容重、非毛管孔隙度、p H值、EC值)、渗蓄性能(渗透系数、吸水量、失水率)和植物生理状态(丙二醛含量、总叶绿素含量)9个指标的测定,分清各因素水平对各个指标的影响规律,并搭建模块化屋顶绿化设施,填充10cm铝污泥(33%,体积分数)配制的基质,研究设施的景观、滞蓄、净化和降温效果,为屋顶绿化的建设提供参考。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铝污泥的理化性质。铝污泥在主要无机元素成分上与自然土壤大体一致,但Al含量是自然土壤的3~4倍,含有亲水性黏土矿物,具有显着的吸水膨胀和失水收缩特性。在p H约为7的条件下,污泥中铝和重金属的浸出量极少,在相关规定的安全浓度范围内,可视为安全的土壤加以资源化利用。植物在未经处理的铝污泥上可生根发芽,表明铝污泥中铝和重金属对植物生长无毒害作用。但污泥干燥破碎后,粘聚性不良,不适宜植物长期生长,为满足屋顶绿化规范要求,还应搭配其他轻质透气、保水保肥材料使用(如泥炭、椰糠、腐殖土、珍珠岩等)。(2)屋顶绿化种植基质的配比试验。铝污泥、椰糠和园林绿化废弃物3种材料配制的基质,水饱和容重均小于1300kg/m3,非毛管孔隙度均大于10%,p H值均在7.3左右,为中性土壤,EC值均小于2.0m S/cm,满足屋顶绿化规范相应要求。除T4、T8、T7组的基质渗透系数超过1.5mm/min,其余各组均在0.7~1.5mm/min的最适范围内,吸水量平均值为56.70g/100cm3,5d失水率平均值为78.97%。基质上植物细胞的丙二醛含量平均值为1.36μmol/g,总叶绿素含量平均值为0.516mg/L,生长状况良好。配制屋顶绿化基质时,南方地区平均降水量一般在1200~2000mm,集中在4~10月份,强度大,可适量增加铝污泥的比例,建议在50%以上,以增加基质渗水性;北方地区平均降水量一般小于800mm,多集中在6~9月,强度小,可增加椰糠的比例,在30%~60%均可,以增加基质吸水保水性。为满足屋顶绿化设计中快速成坪的要求,可增加园林绿化废弃物等有机质的比例(不宜超过35%),以改善基质营养状况。(3)屋顶绿化设施的生态效果。以33%铝污泥配制的基质填充屋顶绿化设施的基质层,厚度10cm,植物生长状况良好,覆盖率长期维持70%以上。设施在大雨标准(43.70mm)和暴雨标准(79.22mm)的人工降雨模拟中,雨水持蓄率分别为78.26%和40.67%,径流延滞时间分别为46.96min和24.40min,降温效率达20%以上。对SS、COD、TP的去除率分别在10.67%~18.26%、-2.46%~14.67%、8.33%~13.19%之间。设施在增加城市绿化率、滞水蓄水、降温等方面效果显着,但净化效果并不稳定,建议进行周期性监测。

苏江硕[5](2019)在《菊花耐涝性遗传机制解析与候选基因挖掘》文中研究指明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原产我国,为菊科菊属多年生宿根花卉,具有极高的观赏、经济和文化价值,在花卉产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菊花对涝渍敏感,涝渍胁迫是制约菊花产业健康发展的要因之一。因此,培育耐涝性菊花新品种是菊花育种工作的主要目标之一。目前,菊花耐涝性的遗传机制尚不明确,缺乏可利用的优异种质(基因)资源,严重阻碍了相关工作的开展。鉴于此,本研究对具有代表性的88份菊花品种资源进行多个环境下的耐涝性鉴定,利用筛选出的稳定耐涝性差异种质,采用4×3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NCII)配置了 12个杂交组合,对菊花耐涝性进行了配合力分析;并通过连锁分析、全基因关联分析和混池转录组测序三种基因定位手段挖掘与菊花耐涝性紧密关联的QTLs、优异等位变异位点以及候选基因。本研究从经典数量遗传学和分子数量遗传学角度揭示了菊花耐涝性的遗传机制,获得了优异耐涝资源和育种中间材料,对菊花传统杂交育种及现代分子育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盆栽模拟淹水法对88个代表性菊花品种在三个不同环境下进行耐涝性鉴定,根据淹水后植株叶片萎蔫指数、叶色、叶形态、茎色、茎形态等外观形态得分以及死叶率计算的耐涝性隶属函数值(MFVW)对菊花耐涝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菊花品种耐涝性差异明显,其中切花大菊品种的耐涝性隶属函数值(MFVW;0.65)显着高于切花小菊(0.55;P<0.05),亚洲菊花品种的MFVW(0.65)极显着高于欧洲菊花品种(0.48;P<0.01)。菊花耐涝性具有显着的基因型(G)×环境(E)互作效应。根据MFVW的大小,将供试群体分为耐涝、较耐涝、较不耐涝、不耐涝和极不耐涝五个等级,分别包含9个、31个、34个、11个和3个品种。其中,‘火焰’、‘南农雪峰’、‘QX097’、‘寒小白’、‘小丽’和‘希望之光’具有稳定的耐涝性,而‘清露’、‘蒙白’、‘绿心小菊’和‘云南采5’在各个环境下均表现为不耐涝。2.分析了菊花不完全双列杂交群体耐涝性的配合力、杂种优势及其与遗传距离的相关性。研究发现,7个耐涝性状的中亲优势和超亲分离现象普遍存在。MFVW的广义和狭义遗传力分别为97.5%和51.5%,可能受加性和非加性基因效应的共同控制,而其他6个生物量指标胁迫系数的狭义遗传力较小,可能主要受非加性基因效应控制。‘南农雪峰’在大部分性状上表现出正向较大的一般配合力(GCA)效应,有较高的育种价值;特殊配合力(SCA)分析发现‘南农雪峰’ב蒙白’、’QX097’ × ’QX096’、‘小丽’בQX098’杂交组合综合表现较好。相关性分析表明,与基于形态学标记(PD)以及全基因组随机分布的分子标记位点(GD)估算的遗传距离相比,基于耐涝性分子标记位点估算的亲本遗传距离(QTL-GD)能更好地预测菊花耐涝性的杂种优势。另外,SCA与杂种优势在大部分性状上均存在显着较强的正相关(0.51≤r≤0.80),也可以有效地预测杂种优势,而遗传距离与配合力效应之间的相关性较弱。3.以菊花’南农雪峰’ב蒙白’的162 个F1代单株为作图群体,采用“双-假测交”作图策略和SRAP、gSSR分子标记分别构建亲本遗传图谱。母本’南农雪峰’遗传图谱含有268个标记位点,由31个连锁群组成,平均图距为9.93 cM,累积图谱长度为1420.4 cM,基因组覆盖率约为69.8%。父本‘蒙白’遗传图谱含有234个标记位点,由52个连锁群组成,平均图距为11.2 cM,累积图谱长度为1669.4 cM,基因组覆盖率约为58.9%。对该群体在两个环境四个不同淹水时期进行了耐涝性鉴定,基于上述图谱对菊花耐涝性进行动态和上位QTL分析。研究发现该群体耐涝性遗传变异广泛且存在双向超亲分离现象,表型变异系数范围为14.12%~124.30%,广义遗传力介于47.97%~65.18%之间。动态QTL分析检测出37个非条件consensus QTLs和51个条件consensus QTLs,分别可以解释5.81%~18.21%和5.90%~24.56%的表型变异。其中三个非条件consensus QTLs在不同淹水时期均能检测到,但是没有发现所有淹水阶段均表达的条件consensus QTLs。上位性QTL分析检测出56个非条件互作对以及13个条件互作对,表型变异解释率介于0.02%~8.87%之间。因此,菊花耐涝性受加性和非加性基因的共同控制,且菊花耐涝性QTLs或基因表达具有时空特异性,受环境影响。4.基于92,811个SNP标记和上述88个菊花品种的耐涝性表型数据,通过全基因关联分析挖掘了菊花耐涝性相关优异SNP位点。结果表明,GLM和MLM两种模型分别检测到137和14个与菊花耐涝性显着关联的SNP位点,其中两者共有11个SNP位点。根据表型效应值的大小,筛选出6个优异等位变异位点,表型变异解释率在12.85%~21.85%之间。进一步分析发现这些优异SNP位点之间具有显着的聚合效应(r2=0.45;P<0.01),’QX097’和‘南农雪峰’两个品种分别携带了 5个和6个有利等位基因,具有较大的育种潜力。成功将关联位点Marker6619-75转化为基于PCR的dCAPS标记,平均准确率在78.9%。此外,挖掘并初步验证了 4个耐涝候选基因。5.在‘南农雪峰’(XF)和‘蒙白’(MB)杂交F1群体中筛选出稳定耐涝株系和涝敏感株系各16个,构建耐涝池(BR)和涝敏感池(BS),利用混池转录组测序(BSR-seq)分析菊花耐涝性。结果表明,两个混池的|ΔSNP-index|在大于0.5的阈值下,共检测出125个SNP标记与菊花耐涝性显着关联,|ΔSNP-index|最大值为0.70,平均值为0.55。进一步对这些位点所在的48个Unigenes基因进行差异表达分析和功能注释,挖掘了一个属于AP2/ERF转录因子家族的拟南芥ERF026同源基因TRINITYDN60519c3g1。该基因的表达量在XF vs MB中表现为显着下调,在BR中稍低于BS,但没有达到显着差异水平。ERF基因已被证实在调节植物低氧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推测TRINITYDN60519c3g1可能参与菊花耐涝性的调控。此外,基因差异表达分析在XF vs MB中获得1377个差异表达基因,在BR vs BS中获得6个差异表达基因,这些基因主要与植物代谢和氧化还原过程相关。

程仁武[6](2019)在《广州市区建构筑物立体绿化新技术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广州市区人口多、建筑密集,市民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渴望与用地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如何在有限的城市空间里扩大绿化面积、增加绿量、营造良好的城市生态,解决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立体绿化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城市空间,提高城市绿量,对广州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选取广州市区建构筑物立体绿化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文献检索和研究,梳理了立体绿化的概念、特点、分类与作用。结合对广州市区屋顶、墙面、阳台、桥梁等不同类型建构筑物立体绿化现状的实地调研,分析了广州市区建构筑物立体绿化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而论述了立体绿化新技术应用相关要点。本文核心内容是从植物筛选、种植基质、种植容器、灌溉系统、养护管理等方面探索立体绿化新技术研发应用。具体包括:(1)植物筛选技术,要点是须注重选择抗寒性强、耐旱、耐瘠薄、抗风、生长适中、病虫害少、易维护的乡土常绿植物,推荐适合广州立体绿化常用植物133种,其中屋顶绿化植物115种、墙面绿化植物25种、桥梁绿化植物13种、窗阳台绿化植物15种。(2)种植基质应用,要点是筛选应用具有轻质、洁净、养分释放持久、排水通透等优良特性的种植基质,其理化性质要符合园林种植土的相关规定,即p H值5.5-7.5,EC值0.16-0.60 m S/cm,有机质含量≥24.6 g/kg,容重≤1.0 g/cm3;逐步推广玻璃轻石、一体化有机基质、无土栽培等新材料、新技术。(3)种植容器制造,主要形式包括屋顶绿化的砖砌花池、非蓄水容器、地毯植被卷、装配式种植容器等,墙面绿化的藤蔓式、种植槽式、模块式、铺贴式、布袋式、板槽式种植箱;桥梁绿化的以片状模塑料为原材料的分体式和一体式压制容器等。(4)灌溉系统设计,包括滴灌、微喷、渗灌、痕量灌溉、智能喷灌等目前立体绿化常用的灌溉技术。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倡导引入风能、太阳能、雨水回收系统等以节约能源。(5)养护管理措施,主要有苗木修剪、水肥管理、防风防寒等。(6)病虫害防治技术,包括人工防治、生物防治及物理防治等三种。本文以广州市区建构筑物为研究对象,围绕立体绿化新技术应用开展研究,探索适合广州城市发展的立体绿化技术应用模式并有所创新,研究成果对促进广州市区建构筑物绿化建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张春华[7](2019)在《节水盆栽模式下瓜叶菊对不同基质的响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瓜叶菊(Pericallis hybrida)系菊科瓜叶菊属,多年生草本,常作1-2年生栽培。瓜叶菊作为冬、春季节的高级盆栽花卉,是近些年来颇为风行的盆花之一。它的花色丰富,花姿优雅,深受人们的喜爱。瓜叶菊叶片大而薄,需保持充足水分,由于其属浅根系植物,生长期耗水量大,浇水量增加,基质湿度大,易造成土壤板结,阻碍根系通气,导致根部腐烂。本研究选择发芽及出苗表现较好的瓜叶菊为试材,设两种盆栽模式:节水盆栽模式T、普通盆栽模式CK和6种基质:河沙1、珍珠岩2、蛭石3、有机土4、有机土:珍珠岩5、垒土6,研究节水盆栽模式下瓜叶菊对不同基质的适应能力,得出结论如下:(1)通过对节水盆栽模式下不同基质处理的种子发芽情况分析,发现在外部环境相同条件下,1、3号基质处理瓜叶菊发芽率最高(93.33%),其次是2号,4号基质最低;同一基质下,除4号基质外,节水盆栽模式下的种子发芽率均高于对照。(2)通过对节水盆栽模式下不同基质处理耗水量的比较分析,发现节水盆栽模式下4号基质失水量最少,说明其基质在节水盆栽模式下具有良好的保水效果,蒸腾水分少;3号基质每生产1g干物质耗水量最低。相比其他基质,节水盆栽模式下4号基质平均28-30 d续水一次,而普通盆栽模式下平均5-7 d就需续水一次。同一基质下,节水盆栽模式较对照节水。(3)通过对节水盆栽模式下不同基质处理的瓜叶菊生长指标分析,结合基质物理性质进行比较,在试验过程中发现,4、5、6号基质处理的植株高、冠幅大、长势强,根系短且粗壮,且物理性状均在栽培基质理想范围内;而1、2、3号基质处理的植株矮小、冠幅小、长势弱,根系长且细小,且物理性状不在栽培理想范围内,所以不适合瓜叶菊盆栽生长基质。4、5、6号基质处理的成花数、花期明显优于其他基质处理,具有较好的观赏价值。同一基质下,除6号基质处理株高外,节水盆栽模式下的其他基质处理的长势均明显优于对照。(4)通过对节水盆栽模式下不同基质处理的瓜叶菊生理指标分析,4号、6号基质处理的瓜叶菊各项生理指标综合表现较好,5号基质处理次之。同一基质下,节水盆栽模式处理的瓜叶菊生理指标优于对照。综上所述,在本试验中,T1、T3可提高瓜叶菊种子发芽率,可见节水盆栽模式下1、3号基质为种子萌发较为适宜基质;T4瓜叶菊表现出生长优良、花数多、花期长,高效节水,其次是T5、T6号基质,可见节水盆栽模式下4号基质为瓜叶菊生长较为适宜基质,5、6号也可作为瓜叶菊生长盆栽基质。两种模式中节水盆栽模式为瓜叶菊最为适宜盆栽模式,可作生产推广实用。

王萌[8](2018)在《辽阳市君子兰产业现状调查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君子兰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其株形端正,叶片对称挺拔,四季常青,花姿优美,花色艳丽,犹如谦谦君子,雍容华贵。辽宁省是我国君子兰生产大省,主要集中在鞍山、辽阳等地。本论文主要是对辽阳市君子兰生产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了辽阳市君子兰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为辽阳市君子兰的生产提出建议和对策。主要结果如下:(1)辽阳市的君子兰生产在环境条件上有着比较大的优势,辽阳市毗邻鞍山市这个全国最大的君子兰生产城市,在交通运输技术交流等方面有着比较便利的条件,但在生产规模远不如鞍山市。2018年,辽阳市共有约1500亩的君子兰种植面积,260多户种植君子兰,有8家规模相对较大的君子兰种植基地。销售好的年份每亩地每年收入可达7、8万元,有时多达10余万元,年产量约150万株。君子兰种植品种80%以鞍山兰为主,20%为国兰和其他品种也包括一些改良品种。(2)辽阳市君子兰的繁殖主要是采取播种繁殖的方式,有些规模比较大的君子兰基地有比较完善的温光水肥调控系统,大多数君子兰基地没有先进的温光水肥调控系统。辽阳市君子兰常见生理性病害有夹箭、烂根、日灼和黄化。君子兰常见的病害有叶斑病、细菌性软腐病、炭疽病和灰霉病等。君子兰常见的虫害有介壳虫、蜗牛、蛞蝓。(3)辽阳市君子兰生产销售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精品君子兰少;种苗质量差;标准化程度低;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病虫害得不到很好的控制;科研技术投入较少。(4)针对辽阳市君子兰生产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解决方案:建立多渠道销售模式;加大政府扶持和投入力度;增加新型的君子兰产品;增加君子兰生态旅游观光项目;加快技术创新推广。

王志鹏[9](2018)在《大孔隙生态混凝土性能及工程适宜性研究》文中提出大孔隙生态混凝土具有成型快、污染小、成本低、绿化效果好等优点,因此在日益注重生态效益的“海绵城市”建设中,大孔隙生态混凝土的推广与应用越来越广泛,并受到业内外人士的认可。然而,大孔隙生态混凝土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存在植生环境pH值太高和植物种类选择不当等问题,导致生态混凝土并不能很好的发挥其应有的绿化作用。本文针对以上问题,以大孔隙生态混凝土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为基础,通过室内试验配置出抗压强度和孔隙率符合要求的大孔隙生态混凝土,同时研究了硅粉内掺法和硅烷浸渍法对植生内环境的降碱效果,最后根据植物生长特性,为不同工况下的边坡工程选择最合适的植物组合,通过提高发芽率的方式提升绿化效果,分析总结数据后得到以下结论:(1)通过室内试验确定了当大孔隙生态混凝土的水灰比为0.35、灰骨比为1:8时,其抗压强度、和孔隙率最佳,分别为5.6MPa和35%,并以此为基准组生态混凝土进行级配改良试验、矿物掺合料对生态混凝土强度影响试验、耐久性试验,通过SEM试验研究分析矿物掺合料作用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固定水胶比和灰骨比时,适量掺入细集料有利于提升生态混凝土强度,同时不影响孔隙率,当砂石比为1:9时,混凝土抗压强度为9.6MPa,孔隙率为32%;硅粉内掺能有效提升生态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但和易性会受到较大影响,硅粉掺量越高和易性越差,甚至失去流动性,因此硅粉内掺法的推荐掺量为10%20%,可与粉煤灰混合使用,既能提高混凝土强度,又可达到提升和易性的目标。(2)通过硅粉内掺法和硅烷浸渍法降低植生环境碱性。由于硅烷浸渍法的降碱机理不同于硅粉内掺法,因此常用的碱性测量方式“固液萃取法”无法正确测量其降碱效果,故独创新的方式测量硅烷浸渍法的降碱效果。结果表明:用传统方法检测基准组生态混凝土盐碱性,7d pH值为12.41,28d pH值为12.86,当硅粉掺量为30%时,7d pH值降为12.19,28d pH值可降至11.21。而硅烷浸渍法由于作用机理不同,所以pH值检测方式也不同,结果表明硅烷浸渍法可将植生环境pH值降至8.91,降碱效果显着,绝大部分植物能够适应此碱性强度。(3)针对国内常见的两种工况提出了不同的植物组合。内河航道护坡由于河道水位变化较大,要求植物既能在土壤生长,又可以耐短时水淹,此外,还要求植株的生长不能影响航道的流速、运航能力,这就要求植株以贴伏在土壤表面的草本植物为主,植物组合为:狗牙根、结缕草、三叶草和苜蓿。山体边坡不但维护边坡稳定,还要起到美观绿化的作用,因此推荐草本、花卉和灌木组合的形式,主要包括:狗牙根、结缕草、黑麦草、高羊茅、三叶草、苜蓿、百喜草和波斯菊等草本植物,以及栀子花、南天竹、月季、牡丹和三角梅等花卉灌木。(4)本文通过实际工程检验了大孔隙生态混凝土的护坡效果与绿化效果,铺设完整后的大孔隙生态混凝土28d强度均超过5MPa,能够很好地发挥护坡效果。绿化效果方面,播种后4周左右,坡面绿色覆盖率已经超过95%,6个月后植物根系已完全穿透混凝土孔隙,并扎根原土层,长势良好。

廖凌璐[10](2018)在《不同栽培基质对盆栽薰衣草生长发育的影响》文中认为由于我国南方气候湿热,薰衣草(Lavandula angustifolia)在我国南方地区地栽生长情况并不理想,植株生长不旺盛,寿命较短,采用盆栽种植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这些缺陷。且薰衣草属植株种类丰富,其挥发物中具有对人体有益的成分,非常适宜在家庭中种植。采用常见的腐殖土、蛭石、珍珠岩、泥炭等盆栽草花常规栽培基质,人们可以自行在家盆栽种植薰衣草,利于薰衣草的在家庭园艺中的种植推广。本研究以薰衣草种子萌芽试验中表现最好的狭叶、羽叶两种薰衣草为实验材料,对其在常规家庭盆栽基质配方中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观察,通过对盆栽基质的理化性质分析、2种薰衣草的生长指标及生理指标分析,得出结论如下:(1)通过对5种薰衣草种子在不同浓度GA3中的发芽及出苗情况分析,发现薰衣草种子及幼苗生长最为适宜浓度为300mg/L,狭叶、羽叶薰衣草在5个品种发芽和出苗表现最好,可以得到最为健壮的实生苗。(2)通过对2种薰衣草在不同盆栽基质中的生长发育指标比较分析,结合基质的理化性质进行比较,7号基质(泥炭:蛭石:腐殖土=1:1:1)、8号基质(泥炭:珍珠岩:腐殖土=1:1:1)处理的狭叶和羽叶薰衣草株高、冠幅、分枝数、叶片数、地上干鲜重、地下干鲜重表现较好,且均高于CK对照。狭叶薰衣草在试验观察期间并未见开花,1、7、8号基质处理的羽叶薰衣草,现蕾数、开花数、花枝长、花穗长、单支花穗花朵数均较大于CK对照,表现最好。但由于1号基质的容重较大,孔隙度较小,所以7、8号基质更适合作为薰衣草盆栽基质。从狭叶、羽叶2种薰衣草的盆栽情况来看,羽叶薰衣草的株形低矮,成活率高,且其叶形为羽叶,比狭叶薰衣草更具有观赏性,且羽叶薰衣草花期长,花型花色优美,更适合作为观赏性盆栽花卉。(3)从各基质处理对2种薰衣草生理指标的影响情况分析,7号基质处理的2薰衣草的的各项生理指标综合表现最好。在2种薰衣草中,羽叶薰衣草的各项生理指标均高于狭叶薰衣草。综上所述,7号基质(泥炭:蛭石:腐殖土=1:1:1)为最适宜狭叶、羽叶2种薰衣草的盆栽基质配方,8号基质(泥炭:珍珠岩:腐殖土=1:1:1)也可作为羽叶、狭叶2种薰衣草的盆栽配方。羽叶薰衣草为最适宜盆栽的一种薰衣草。

二、盆花栽培给水方式的改良试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盆花栽培给水方式的改良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田间表型和表型组平台图像指标解析棉花响应干旱的遗传基础(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问题的由来
    1.2 文献综述
        1.2.1 植物抗旱性鉴定的主要指标
        1.2.1.1 抗旱性鉴定的形态指标
        1.2.1.2 抗旱性鉴定的生理生化指标
        1.2.1.3 综合指标
        1.2.2 关联分析及其在植物抗旱中的应用
        1.2.2.1 关联分析概念及其优势
        1.2.2.2 关联分析理论基础:连锁不平衡
        1.2.2.3 关联分析在粮食作物抗旱中的研究进展
        1.2.2.4 关联分析在棉花抗旱中的研究进展
        1.2.3 植物表型组学的发展和应用
        1.2.3.1 表型组学的概念及优势
        1.2.3.2 植物表型组学的研究策略
        1.2.3.3 国外表型平台及国际组织的发展
        1.2.3.4 我国植物表型平台的发展及应用
        1.2.3.5 植物表型组学解析遗传基础的研究进展与趋势
    1.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田间棉花的多指标综合性抗旱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设计与干旱处理
        2.1.2 性状考察
        2.1.3 遗传力分析和方差分析
        2.1.4 抗旱系数与综合抗旱指数
        2.1.5 材料重测序及数据分析
        2.1.6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及干旱相关(DR)候选基因鉴定
        2.1.7 qRT-PCR验证候选基因
    2.2 结果与分析
        2.2.1 表型变异结果分析
        2.2.2 正常给水条件下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2.2.3 不同灌水条件下棉花产量、纤维品质及相关性状表现
        2.2.4 基因型数据分析和变异鉴定
        2.2.5 群体结构和主成分分析
        2.2.6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和DR位点鉴定
        2.2.7 转录组分析和q RT-PCR检测DR候选基因
    2.3 讨论与结论
        2.3.1 限制给水影响棉花的发育和形态发生
        2.3.2 限制给水影响棉花籽棉产量
        2.3.3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有助于棉花DR基因的发掘
        2.3.4 结论
第三章 表型组学与基因组学联合解析棉花苗期响应干旱的遗传基础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设计和干旱处理
        3.1.3 图像数据收集及数字化特征(i-traits)提取
        3.1.3.1 颜色分量提取
        3.1.3.2 i-traits的定义
        3.1.4 i-traits表型数据分析
        3.1.5 材料重测序及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3.1.6 转录组测序
        3.1.7 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3.1.8 病毒介导的基因沉默(VIGS)实验
        3.1.9 VIGS材料的干旱处理及表型考察
    3.2 结果与分析
        3.2.1 高通量自动表型平台测定棉花表型数据
        3.2.2 干旱条件下的i-traits变异
        3.2.3 新型的i-traits抗旱指标
        3.2.4 基因型数据分析
        3.2.5 群体结构和主成分分析
        3.2.6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和DR位点鉴定
        3.2.7 干旱负调控基因Gh DNRs的鉴定
    3.3 讨论与结论
        3.3.1 表型组学可以为棉花抗旱研究提供新型表型指标
        3.3.2 表型组学结合GWAS有利于鉴定DR基因
        3.3.3 植物表型组学研究展望
        3.3.4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I
附录 II
    一、攻读学位期间已发表论文
    二、参加国际会议
致谢

(2)基于地域性特征的植物园规划设计研究 ——以邢台植物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
        1.3.1 国内研究概况
        1.3.2 国外研究概况
        1.3.3 研究趋势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资料法
        1.5.2 案例分析法
        1.5.3 实地调研法
        1.5.4 总结归纳法
    1.6 技术路线
2 相关概念综述
    2.1 植物园的概念
    2.2 植物园的功能
        2.2.1 植物保护功能
        2.2.2 科学研究功能
        2.2.3 科普教育功能
        2.2.4 休闲游憩功能
        2.2.5 示范带动功能
    2.3 中国植物园分类特色
    2.4 地域性相关概念
        2.4.1 地域
        2.4.2 地域性特征
        2.4.3 地域性特征植物园规划设计
3 国内外相关案例研究
    3.1 深圳仙湖植物园
        3.1.1 项目概述
        3.1.2 规划设计特色
        3.1.3 规划设计可借鉴之处
    3.2 波尔多植物园
        3.2.1 项目概述
        3.2.2 规划设计特色
        3.2.3 规划设计可借鉴之处
    3.3 克兰伯恩皇家植物园
        3.3.1 项目概述
        3.3.2 规划设计特色
        3.3.3 规划设计可借鉴之处
    3.4 芝加哥植物园
        3.4.1 项目概述
        3.4.2 规划设计特色
        3.4.3 规划设计可借鉴之处
    3.5 新加坡植物园
        3.5.1 项目概述
        3.5.2 规划设计特色
        3.5.3 规划设计可借鉴之处
4 基于地域性特征的植物园规划设计策略
    4.1 地域性自然特征的表达
        4.1.1 区域自然环境
        4.1.2 场地自然环境
    4.2 地域性人文特征的表达
        4.2.1 历史文化资源
        4.2.2 城市文化资源
        4.2.3 人文文化资源
    4.3 地域性社会、经济特征的表达
        4.3.1 经济
        4.3.2 乡土科学技术
    4.4 地域性景观特征的表达
        4.4.1 植物景观
        4.4.2 水系
        4.4.3 景观设施
        4.4.4 科普教育系统
        4.4.5 建筑及构筑
        4.4.6 地面铺装
    4.5 地域性特征的综合表达
5 邢台植物园规划设计现状分析
    5.1 规划背景
        5.1.1 区位分析
        5.1.2 上位规划解读
        5.1.3 选址范围
    5.2 地域性特征分析
        5.2.1 地域性自然特征分析
        5.2.2 地域性人文特征分析
    5.3 建设条件
        5.3.1 周边现状分析
        5.3.2 场地基址分析
    5.4 分析总结
6 邢台植物园总体规划
    6.1 规划依据
    6.2 规划定位
    6.3 规划目标
        6.3.1 生态辐射,城园统筹
        6.3.2 区系特征,生境营造
        6.3.3 文化育人,绿色福祉
        6.3.4 时代创新,智慧引领
    6.4 规划策略
        6.4.1 进行资源整合,开展全局谋划
        6.4.2 提取地域元素,构建景观风貌
        6.4.3 完善智慧体系,强化游赏体验
    6.5 游人容量计算
    6.6 空间结构体系
    6.7 功能分区体系
        6.7.1 入口门户区
        6.7.2 植物分类展示区
        6.7.3 植物专类展示区
        6.7.4 植物主题展示区
        6.7.5 科研生产区
        6.7.6 自然保育区
    6.8 山水体系
        6.8.1 水的来历与去由
        6.8.2 水系布局与水景类型
        6.8.3 植物园灌溉需水量计算
        6.8.4 竖向规划
    6.9 道路交通体系
        6.9.1 园区出入口规划
        6.9.2 园区道路分级规划
        6.9.3 园区游览类型规划
    6.10 植物景观体系
    6.11 科普教育体系
        6.11.1 传统科普解释系统
        6.11.2 主题科普展示系统
        6.11.3 特色科普互动系统
    6.12 建筑布局体系
    6.13 服务设施体系
    6.14 标识体系
    6.15 节事活动策划
    6.16 智慧园林规划
        6.16.1 宣传与游园体验
        6.16.2 监控和管理系统规划
    6.17 总平面图及鸟瞰图
        6.17.1 总平面图
        6.17.2 鸟瞰图
    6.18 用地平衡表
7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
致谢
附件

(3)田园综合体模式下的桂阳县莲花谷农场规划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外乡村建设相关研究
        1.3.2 国内田园综合体相关研究
        1.3.3 小结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
2 相关理论基础研究
    2.1 田园综合体相关概念辨析
        2.1.1 农业综合体
        2.1.2 农旅综合体
    2.2 田园综合体相关概述
        2.2.1 田园综合体概念
        2.2.2 田园综合体与传统农业的区别
        2.2.3 田园综合体的组成要素
        2.2.4 田园综合体的运行模式
    2.3 规划理论基础
        2.3.1 现代农业
        2.3.2 产业融合理论
        2.3.3 景观生态学理论
        2.3.4 循环经济理论
        2.3.5 农用地适宜性评价
3 桂阳县莲花谷农场概况
    3.1 区位与交通
        3.1.1 地理区位
        3.1.2 交通条件
    3.2 生态环境分析
        3.2.1 气候条件
        3.2.2 水文资源
        3.2.3 地形地貌
        3.2.4 植被现状
        3.2.5 土地利用现状
    3.3 建设现状概况
        3.3.1 建设现状
        3.3.2 存在问题
    3.4 社会文化经济条件
        3.4.1 经济发展
        3.4.2 农业生产
        3.4.3 文化资源
4 桂阳县莲花谷农场农用地适宜性评价研究
    4.1 分析方法
    4.2 桂阳县莲花谷农场农用地适宜性评价模型体系构建
        4.2.1 确定评价目标及适宜性等级
        4.2.2 评价原则
        4.2.3 构建农用地适宜性评价体系
        4.2.4 评价因子分级和量化处理
        4.2.5 确定评价因子权重值
        4.2.6 地理信息系统叠加处理
    4.3 农用地适宜性评价结果分析
        4.3.1 评价模型分析
        4.3.2 农用地适宜性综合评价
    4.4 小结
5 田园综合体模式构建策略
    5.1 规划理念
    5.2 规划原则
    5.3 规划建设策略
        5.3.1 产业发展策略
        5.3.2 文旅打造策略
        5.3.3 人居环境策略
    5.4 规划内容
        5.4.1 总体定位
        5.4.2 功能分区
        5.4.3 基础设施规划
        5.4.4 植物景观规划
6 田园综合体模式下的桂阳县莲花谷农场规划设计
    6.1 规划范围和期限
    6.2 规划目标及定位
        6.2.1 规划目标
        6.2.2 项目定位
    6.3 规划设计方法
        6.3.1 现代农业板块
        6.3.2 休闲文旅板块
        6.3.3 田园社区板块
    6.4 总体布局
    6.5 功能分区
        6.5.1 农业产业发展区
        6.5.2 田园生态体验区
        6.5.3 养生休闲游赏区
        6.5.4 特色文化生活区
        6.5.5 综合服务管理区
    6.6 主要项目规划
        6.6.1 田园生产
        6.6.2 田园生态
        6.6.3 田园生活
    6.7 基础设施规划
        6.7.1 道路交通规划
        6.7.2 给排水工程规划
        6.7.3 服务设施规划
    6.8 专项规划
        6.8.1 滨水景观规划
        6.8.2 建筑更新改造
        6.8.3 旅游项目规划
        6.8.4 植物景观规划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莲花谷农场农用地适宜性评价体系调查问卷
致谢

(4)给水厂铝污泥用于配制屋顶绿化基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铝污泥的研究现状
        1.2.1 铝污泥的来源及处置现状
        1.2.2 铝污泥的资源化利用方式
    1.3 屋顶绿化基质的研究现状
        1.3.1 屋顶绿化概述
        1.3.2 屋顶绿化基质的特征
        1.3.3 屋顶绿化基质的配方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5.1 主要研究内容
        1.5.2 创新点
        1.5.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铝污泥的理化性质及初步种植探索
    2.1 铝污泥的理化性质
        2.1.1 元素组成
        2.1.2 物相组成
        2.1.3 微观形貌
        2.1.4 污染物浓度
    2.2 铝污泥直接用作栽培基质的实验
        2.2.1 材料和方法
        2.2.2 结果与分析
    2.3 铝污泥的干燥特性
        2.3.1 水分分布形式
        2.3.2 污泥干燥过程
        2.3.3 铝污泥粒度变化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铝污泥用于配制基质的配比试验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及其处理
        3.1.2 试验方法
        3.1.3 数据处理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水饱和容重
        3.2.2 非毛管孔隙度
        3.2.3 pH值
        3.2.4 EC值
        3.2.5 渗透系数
        3.2.6 吸水量
        3.2.7 失水率
        3.2.8 丙二醛含量
        3.2.9 总叶绿素含量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改良铝污泥基质用于屋顶绿化设施的效果研究
    4.1 试验材料与方法
        4.1.1 屋顶绿化设施的搭建
        4.1.2 屋顶绿化效果的指标测试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植物生长效果
        4.2.2 雨水滞蓄效果
        4.2.3 雨水净化效果
        4.2.4 屋面降温效果
    4.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主要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5)菊花耐涝性遗传机制解析与候选基因挖掘(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植物耐涝性研究进展
        1.1 涝渍概况及其对植物的影响
        1.1.1 对植物生长形态及发育的影响
        1.1.2 对植物生理生化的影响
        1.2 植物耐涝性鉴定方法及评价指标
        1.2.1 田间直接鉴定法
        1.2.2 盆栽模拟淹水法
        1.2.3 人工模拟气候箱法
        1.2.4 高通量表型平台法
        1.3 植物耐涝性的分子机理
        1.3.1 根系结构与植物耐涝性
        1.3.2 碳水化合物消耗及代谢平衡
        1.3.3 转录因子与植物耐涝性
        1.4 菊花耐涝性相关研究
    2 分子标记技术的种类及其原理
        2.1 分子标记的主要种类
        2.2 几种常用分子标记的原理
        2.2.1 SRAP标记
        2.2.2 SSR标记
        2.2.3 SNP标记
        2.2.4 CAPS/dCAPS标记
    3 植物复杂数量性状的遗传解析方法
        3.1 连锁分析
        3.1.1 连锁分析概念
        3.1.2 条件QTL定位
        3.1.3 连锁分析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3.2 关联分析
        3.2.1 关联分析概况
        3.2.2 群体类型与分析模型
        3.2.3 关联分析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3.3 集团分离分析法
        3.3.1 BSA及其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3.3.2 BSR-seq及其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3.4 多种方法的联合分析
        3.5 菊花数量性状定位研究进展
    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菊花品种资源苗期耐涝性鉴定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耐涝性鉴定
        1.2.1 模拟涝害处理方法
        1.2.2 耐涝指标测定
        1.2.3 菊花耐涝性评价标准
        1.3 数据处理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菊花品种资源耐涝性评价
        2.2 菊花品种资源耐涝性的AMMI分析
        2.3 菊花品种资源耐涝性的聚类分析
    3 讨论
第三章 菊花耐涝性状的配合力、杂种优势及其与遗传距离的相关性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耐涝性鉴定
        1.2.1 模拟涝害处理方法
        1.2.2 耐涝指标测定
        1.3 数据处理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杂交F_1代耐涝性状的基本统计分析
        2.2 菊花耐涝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2.2.1 配合力方差分析
        2.2.2 一般配合力相对效应值
        2.2.3 特殊配合力相对效应值
        2.2.4 遗传参数估算
        2.3 菊花耐涝性状的杂种优势
        2.4 菊花亲本间遗传距离
        2.5 菊花耐涝性状配合力、杂种优势与遗传距离的相关性
    3 讨论
        3.1 菊花各耐涝性状的遗传变异
        3.2 亲本选择选配及杂种优势预测
        3.3 菊花各耐涝性状的遗传力
第四章 菊花遗传图谱构建及耐涝性动态QTL定位
    第一节 菊花连锁遗传图谱构建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基因组DNA的提取与检测
        1.3 SRAP分子标记全基因组扫描
        1.4 gSSR分子标记全基因组扫描
        1.5 标记收集、命名与分离分析
        1.6 连锁分析与图谱构建
        2 结果与分析
        2.1 分子标记多态性与分离分析
        2.2 母本遗传图谱构建
        2.3 父本遗传图谱构建
        3 讨论
        3.1 分子标记多态性与偏分离现象
        3.2 栽培菊花的遗传特性
        3.3 影响遗传图谱质量的主要因素及存在问题
    第二节 菊花耐涝性的动态QTL定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菊花F_1群体耐涝性鉴定
        1.2.1 模拟涝害处理方法及指标测定
        1.2.2 耐涝表型数据处理与分析
        1.3 菊花耐涝性动态QTL定位
        1.4 菊花耐涝性加性QTL整合
        1.5 菊花耐涝性上位性QTL定位
        2 结果与分析
        2.1 菊花F_1群体耐涝性的遗传变异
        2.2 菊花耐涝性加性QTL定位
        2.2.1 非条件QTL分析
        2.2.2 条件QTL分析
        2.2.3 非条件和条件QTL整合分析
        2.3 菊花耐涝性上位性QTL定位
        2.3.1 非条件上位性QTL分析
        2.3.2 条件上位性QTL分析
        3 讨论
        3.1 菊花耐涝性动态表型变异
        3.2 菊花耐涝性的动态遗传机制
        3.2 QTL聚合及其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应用
第五章 基于SNP标记的菊花耐涝性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及候选基因挖掘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涝胁迫处理和性状调查
        1.3 SNP基因分型和群体结构分析
        1.4 GWAS和优异等位变异的挖掘
        1.5 dCAPS标记开发及验证
        1.6 候选基因预测及qRT-PCR验证
    2 结果与分析
        2.1 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2.2 聚类结果与耐涝性的关系
        2.3 GWAS分析及优异等位变异发掘
        2.4 优异等位位点聚合分析
        2.5 dCAPS标记的开发及验证
        2.6 候选基因鉴定及差异表达分析
    3 讨论
        3.1 GWAS分析的主要影响因素
        3.2 优异等位变异的聚合及在育种中的应用
        3.3 候选基因的功能分析
第六章 利用BSR-seq挖掘菊花耐涝性关联SNP位点及候选基因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涝胁迫处理及样品准备
        1.3 RNA提取及测序
        1.4 De novo组装及SNP检测
        1.5 基因差异表达分析及功能注释
        1.6 子代SNP频率差异分析及候选基因确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转录组测序数据质量和组装
        2.2 基于转录组测序的SNP鉴定
        2.3 基因功能注释及差异表达分析
        2.4 菊花耐涝性关联SNP位点鉴定
        2.5 候选基因鉴定及功能注释
    3 讨论
        3.1 BSR-seq及其在菊花中应用的可行性
        3.2 基因差异表达及候选基因功能的分析
全文结论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申请专利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致谢

(6)广州市区建构筑物立体绿化新技术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2.3 技术路线图
2 相关概念与文献综述
    2.1 主要研究概念
        2.1.1 城市绿化(Urban Greenirng)
        2.1.2 地面绿化(Plane Greening)
        2.1.3 立体绿化(Vertical Planting)
        2.1.4 城市绿地系统(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2.1.5 攀援植物(Tendril climber plant)
        2.1.6 种植基质(Growing Medium)
    2.2 相关研究综述
        2.2.1 国外相关研究
        2.2.2 国内相关研究
3 广州市区建构筑物立体绿化现状调研
    3.1 城市概况
        3.1.1 地理位置
        3.1.2 气候因素
        3.1.3 地域文化
    3.2 调研方法
        3.2.1 资料收集
        3.2.2 现场调研
    3.3 发展现状
        3.3.1 屋顶绿化
        3.3.2 墙面绿化
        3.3.3 桥梁绿化
        3.3.4 阳台绿化
        3.3.5 设施绿化
    3.4 存在问题
        3.4.1 政策法规保障不足
        3.4.2 应用技术储备不足
        3.4.3 资金支持力度不足
        3.4.4 技术人才储备不足
4 建构筑物立体绿化新技术应用要点
    4.1 屋面绿化新技术
        4.1.1 植物筛选
        4.1.2 种植技术
        4.1.3 养护管理
        4.1.4 屋顶绿化设计原则
    4.2 墙面绿化新技术
        4.2.1 种植方式
        4.2.2 植物筛选
        4.2.3 种植基质
        4.2.4 绿化养护
        4.2.5 墙面绿化设计
    4.3 桥梁绿化新技术
        4.3.1 植物筛选
        4.3.2 种植基质
        4.3.3 种植容器
        4.3.4 灌溉技术
        4.3.5 养护管理
    4.4 窗阳台绿化新技术
        4.4.1 植物筛选
        4.4.2 绿化设施
        4.4.3 种植基质
        4.4.4 养护管理
5 建构筑物立体绿化新技术应用实践
    5.1 屋顶绿化应用
        5.1.1 项目概况分析
        5.1.2 设计说明
        5.1.3 主要技术
        5.1.4 效益分析
    5.2 墙面绿化应用
        5.2.1 项目概况
        5.2.2 主要技术
        5.2.3 效益分析
    5.3 桥梁绿化应用
        5.3.1 项目概况
        5.3.2 主要技术
        5.3.3 效益分析
6 结论与讨论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相关问题讨论
致谢
参考文献

(7)节水盆栽模式下瓜叶菊对不同基质的响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瓜叶菊研究概况
    2 盆栽花卉栽培管理技术研究
        2.1 盆栽基质研究
    3 抗旱节水研究
        3.1 节水基质研究
        3.2 抗旱性研究
        3.3 节水模式研究
        3.4 节水容器研究
    4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节水盆栽模式下不同基质处理耗水量比较
    1 试验设计
        1.1 试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基质物理性质测定
        1.3.1 容重、孔隙度、基质持水量测定
        1.3.2 基质失水量测定
        1.3.3 干物质耗水量的测定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基质物理性质分析
        2.2 基质失水量比较
        2.3 干物质耗水量的比较
    3 讨论与结论
第三章 节水盆栽模式下不同基质对种子发芽的影响
    1 试验设计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发芽率测定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节水盆栽模式下不同基质对瓜叶菊种子发芽的影响
    3 讨论与结论
第四章 节水盆栽模式下不同基质对瓜叶菊生长的影响
    1 试验设计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物候期观察
        1.4 瓜叶菊生长指标测定
        1.5 病虫害观察
        1.6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节水盆栽模式下不同基质对瓜叶菊物候期的影响
        2.2 节水盆栽模式下不同基质对瓜叶菊生长指标的影响
        2.2.1 节水盆栽模式下不同基质对瓜叶菊株高的影响
        2.2.2 节水盆栽模式下不同基质对瓜叶菊冠幅的影响
        2.2.3 节水盆栽模式下不同基质对瓜叶菊根长的影响
        2.2.4 节水盆栽模式下不同基质对瓜叶菊叶面积的影响
        2.2.5 节水盆栽模式下不同基质对瓜叶菊地上、地下干鲜重的影响
        2.2.6 小结
        2.3 节水盆栽模式下不同基质对瓜叶菊开花的影响
        2.3.1 节水盆栽模式下不同基质瓜叶菊开花的影响
        2.3.2 小结
        2.4 节水盆栽模式下不同基质对瓜叶菊病虫害的影响
        2.5 瓜叶菊盆栽情况的比较
    3 讨论与结论
第五章 节水盆栽模式下不同基质对瓜叶菊生理指标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光合特性指标测定方法
        1.3 叶绿素含量测定方法
        1.4 根系活力测定方法
        1.5 叶片膜透性测定方法
        1.6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节水盆栽模式下不同基质对瓜叶菊光合指标的影响
        2.2 节水盆栽模式下不同基质对瓜叶菊生理指标的影响
        2.2.1 节水盆栽模式下不同基质对瓜叶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2.2.2 节水盆栽模式下不同基质对瓜叶菊根系活力的影响
        2.2.3 节水盆栽模式下不同基质对瓜叶菊叶片膜透性的影响
    3 讨论与结论
第六章 全文总结及创新点
    1 结论
    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历

(8)辽阳市君子兰产业现状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国内外君子兰生产现状
    1.2 国内外君子兰栽培技术研究现状
    1.3 辽宁省君子兰生产现状
    1.4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 调查地点与方法
    2.1 调查地点
    2.2 调查方法
        2.2.1 查阅文献
        2.2.2 实地走访
        2.2.3 电话咨询
3 结果与分析
    3.1 辽阳市君子兰生产现状
        3.1.1 种植种类及品种
        3.1.2 种植面积及产量
        3.1.3 生产方式及设施
    3.2 辽阳市君子兰栽培技术
        3.2.1 繁殖方式
        3.2.2 移栽换盆与基质配制
        3.2.3 温光水肥管理
        3.2.4 花期调控
        3.2.5 病虫害防治
    3.3 辽阳市君子兰销售情况
        3.3.1 产品销售
        3.3.2 经济效益分析
    3.4 辽阳市君子兰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3.4.1 精品君子兰少
        3.4.2 种苗质量差
        3.4.3 标准化程度低
        3.4.4 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3.4.5 病虫害得不到很好控制
        3.4.6 科研技术投入较少
    3.5 辽阳市君子兰产业发展对策与建议
        3.5.1 建立多渠道销售模式
        3.5.2 加大政府扶持和投入力度
        3.5.3 增加新型君子兰产品
        3.5.4 增加君子兰生态旅游观光项目
        3.5.5 加快技术创新推广
4 讨论
    4.1 促进辽阳市君子兰产业稳步发展的措施
    4.2 辽阳市君子兰病虫害防控技术
    4.3 辽阳市君子兰无性繁殖及花期调控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9)大孔隙生态混凝土性能及工程适宜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生态混凝土护坡技术简介
    1.2 大孔隙生态混凝土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目的
    1.4 本文创新点
    1.5 技术路线
2 原材料性能检测及试验方法
    2.1 原材料性能检测
        2.1.1 水泥
        2.1.2 骨料
        2.1.3 矿物掺合料
        2.1.4 混凝土外加剂
        2.1.5 硅烷浸渍剂
    2.2 试验方法
        2.2.1 试块制备与养护
        2.2.2 抗压强度试验
        2.2.3 水泥胶砂强度试验方法(ISO法)
        2.2.4 抗冻性试验
        2.2.5 硅烷浸渍方法
        2.2.6 碱性检测试验
        2.2.7 混凝土孔隙率检测(排水法)
3 大孔隙生态混凝土的性能研究
    3.1 水灰比、灰骨比的确定
    3.2 级配改良后的生态混凝土强度研究
    3.3 矿物掺合料对水泥胶砂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
        3.3.1 粉煤灰掺量对水泥胶砂的强度影响
        3.3.2 硅粉掺量对水泥胶砂的强度影响
        3.3.3 超细粉掺量对水泥胶砂的强度影响
    3.4 水泥胶砂SEM试验结果分析
    3.5 矿物掺合料对生态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3.5.1 单掺粉煤灰对生态混凝土强度和孔隙率的影响
        3.5.2 单掺硅粉对生态混凝土强度和孔隙率的影响
        3.5.3 双掺矿物掺合料对生态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3.6 矿物掺合料对生态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
    3.7 本章小结
4 大孔隙生态混凝土植生环境pH值的改善与机理研究
    4.1 硅灰粉内掺对生态混凝土的碱性研究
    4.2 硅烷浸渍对生态混凝土的碱性研究
        4.2.1 原材料
        4.2.2 试验方法
        4.2.3 pH值测试结果与分析
        4.2.4 硅烷浸渍对生态混凝土强度影响
        4.2.5 XRD试验结果分析
        4.2.6 EDS试验结果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植物选择及培育
    5.1 植物的选择
        5.1.1 常见的草本植物介绍
        5.1.2 植物选择标准
        5.1.3 内河航道护坡选用的植物组合
        5.1.4 山体边坡选用的植物组合
    5.2 播种方式
        5.2.1 草籽混播
        5.2.2 铺设草皮
    5.3 建植后的科学管理
        5.3.1 苗期病害控制
        5.3.2 科学施肥
        5.3.3 草坪灌溉
    5.4 本章小结
6 生态混凝土在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小潢河治理工程中的应用
    6.1 小潢河治理工程概况
    6.2 项目现状
    6.3 边坡修复方案
    6.4 生态混凝土护坡施工工艺说明
        6.4.1 生态混凝土配合比及原材料选择
        6.4.2 护坡植物选择
        6.4.3 施工工艺
    6.5 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6.6 现场施工图片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0)不同栽培基质对盆栽薰衣草生长发育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薰衣草研究概况
        1.1 薰衣草属植物生物学特性
        1.2 薰衣草品系分类及种植分布情况
        1.3 薰衣草植物的应用研究
        1.4 薰衣草的繁殖技术研究
        1.5 薰衣草的栽培技术研究
    2 盆栽花卉栽培及应用研究
        2.1 盆栽花卉应用研究
        2.2 盆栽花卉栽培基质研究
    3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薰衣草萌芽特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生长指标测定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浓度GA_3 对薰衣草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2.2 不同浓度GA_3 对薰衣草出苗特性的影响情况
        2.2.1 GA_3 对薰衣草胚根长的影响
        2.2.2 GA_3 对薰衣草胚轴长的影响
        2.2.3 GA_3 对薰衣草幼苗鲜重的影响
        2.2.4 GA_3 对薰衣草发芽指数的影响
        2.2.5 GA_3 对薰衣草活力指数的影响
        2.3 GA_3 对薰衣草出苗特性影响因子的权重分析
    3 讨论
第三章 不同基质对盆栽薰衣草生长发育指标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基质理化性质测定
        1.3.1 容重、孔隙度、含水量、PH值
        1.3.2 基质化学指标测定
        1.4 薰衣草生长发育指标测定
        1.5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基质理化性质比较
        2.1.1 基质物理性状分析
        2.1.2 基质化学性状分析
        2.2 不同基质对狭叶薰衣草生长指标的影响
        2.2.1 不同基质对狭叶薰衣草株高的影响
        2.2.2 不同基质对狭叶薰衣草冠幅的影响
        2.2.3 不同基质对狭叶薰衣草分枝数的影响
        2.2.4 不同基质对狭叶薰衣草叶片数的影响
        2.2.5 不同基质对狭叶薰衣草地上、地下干鲜重的影响
        2.3 不同基质对羽叶薰衣草生长指标的影响
        2.3.1 不同基质对羽叶薰衣草株高的影响
        2.3.2 不同基质对羽叶薰衣草冠幅的影响
        2.3.3 不同基质对羽叶薰衣草分枝数的影响
        2.3.4 不同基质对羽叶薰衣草叶片数的影响
        2.3.5 不同基质对羽叶薰衣草地上部分干鲜重的影响
        2.4 不同基质对薰衣草开花的影响
        2.4.1 不同基质对羽叶薰衣草开花的影响
        2.5 2种薰衣草盆栽情况的比较
    3 讨论
第四章 不同基质对盆栽薰衣草生理指标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2 光合特性指标测定方法
        1.3 叶绿素含量测定方法
        1.4 可溶性糖含量测定方法
        1.5 可溶性蛋白含量测定方法
        1.6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基质对狭叶薰衣草光合指标的影响
        2.2 不同基质对羽叶薰衣草光合指标的影响
        2.3 不同基质对2种薰衣草生理指标的影响
        2.3.1 不同基质对2 种薰衣草叶绿素含量影响的比较
        2.3.2 不同基质对2 种薰衣草可溶性糖含量影响的比较
        2.3.3 不同基质对2 种薰衣草可溶性蛋白含量影响的比较
    3 讨论
第五章 全文总结及创新点
    1 结论
    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历

四、盆花栽培给水方式的改良试验(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田间表型和表型组平台图像指标解析棉花响应干旱的遗传基础[D]. 李保奇. 华中农业大学, 2020
  • [2]基于地域性特征的植物园规划设计研究 ——以邢台植物园为例[D]. 钟姝.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2)
  • [3]田园综合体模式下的桂阳县莲花谷农场规划设计研究[D]. 颜意蓉.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0(02)
  • [4]给水厂铝污泥用于配制屋顶绿化基质的研究[D]. 韦杰文. 长安大学, 2020(06)
  • [5]菊花耐涝性遗传机制解析与候选基因挖掘[D]. 苏江硕.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6]广州市区建构筑物立体绿化新技术应用研究[D]. 程仁武. 华南农业大学, 2019(02)
  • [7]节水盆栽模式下瓜叶菊对不同基质的响应研究[D]. 张春华. 湖南农业大学, 2019(01)
  • [8]辽阳市君子兰产业现状调查分析[D]. 王萌. 沈阳农业大学, 2018(03)
  • [9]大孔隙生态混凝土性能及工程适宜性研究[D]. 王志鹏. 华南农业大学, 2018(08)
  • [10]不同栽培基质对盆栽薰衣草生长发育的影响[D]. 廖凌璐. 湖南农业大学, 2018(09)

标签:;  ;  ;  ;  ;  

盆花栽培供水方式改进试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