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帝论文_邱瑞中

导读:本文包含了康熙帝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噶尔,康熙帝,康熙,准噶尔,皇城,遗诏,道统。

康熙帝论文文献综述

邱瑞中[1](2019)在《朝鲜保存《康熙帝遗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朝鲜保存着《康熙帝遗诏》叁个版本,若干相关资料,足以证明清朝政府掩盖了康熙驾崩实况,伪造并反复修改、毁灭档案,篡改《实录》之事实。自雍正以来,中国民间传说皇四子夺嫡,是有依据的,所谓档案和《实录》的背后,还存在剥茧求真的任务。(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王义侠[2](2019)在《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以选修《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探究式教学是近年来国家所推崇的教学方法,将其应用于历史教学当中,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落实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本文将根据探究式教学的简要环节,结合具体的历史教学内容,介绍在高中历史课堂中探究式教学的过程,然后对探究式教学展开一定的教学评价,从而为以后的教学活动提供良好的教学思路。(本文来源于《考试周刊》期刊2019年45期)

梁晓婷[3](2019)在《康熙帝东巡接见蒙古王公群体考述》一文中研究指出自后金始,位于边疆地带的蒙古各部势力一直被清朝所争取。至康熙初年,中国的北部边防形势更为严峻。东有沙俄南侵,西有漠西蒙古的准噶尔部割据,严重威胁民族统一。为解决边疆问题,康熙皇帝曾于康熙十年(1671年)、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康熙叁十七年(1698年)叁次东巡考察。出巡途中接见并赏赐了大量来自科尔沁、敖汉、喀喇沁、土默特、翁牛特等部的蒙古王公,体现了康熙帝对蒙古地区的重视。但是各部在接见人数、爵位与赏赐等各方面均有差异。其中科尔沁蒙古最受重视,敖汉部、翁牛特、喀喇沁等部次之。实行这种分而治之的政策一是由于各部的军事实力不同,清廷从中所获取的军事利益也就不同;二是同各蒙古部族与清朝联姻多寡有关系,联姻政策的改变也取决于清廷对蒙古各部势力的依赖程度。康熙帝通过东巡不仅可以实现其绥服蒙古部落,平叛噶尔丹的政治目的,同时,叁次东巡时期也成为了康熙帝"以蒙古防御沙俄"战略思想完善的关键时期。(本文来源于《风景名胜》期刊2019年05期)

冰沁于心[4](2019)在《皇城相府:康熙帝师教你如何成为人生赢家》一文中研究指出看过《康熙王朝》,就必然知道陈廷敬。这位对康乾盛世乃至大清帝国有着深远影响的大学士,其家乡府邸、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的皇城相府也是非同凡响。御书楼金碧辉煌,中道庄巍峨壮观,斗筑居府院连绵,河山楼雄伟险峻,藏兵洞层迭奇妙,是一处罕见的明清两代城堡式官宦住宅建筑群,被誉为"中国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本文来源于《区域治理》期刊2019年17期)

张东霞[5](2019)在《从康熙帝亲祭禹陵看清初道统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家祭祀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之一。从道统建构角度来看,祭祀历代帝王的国家祀典,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重大的政治意义。大禹是有功于民的先代帝王,是王朝统治者追慕的典范。祭祀大禹作为国家祀典,逐渐转化成王朝统治合法性的重要象征。清初,满洲以僻处东北一隅的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受"华夷之辨"传统观念影响,其统治合法性是亟需解决的重大政治问题。康熙帝南巡亲祭禹陵,是其道统治统合一思想的政治实践,促进了历史认同和文化认同,推动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本文来源于《时代报告》期刊2019年03期)

[6](2019)在《康熙帝与金鸡纳霜》一文中研究指出1692年冬,康熙皇帝颁旨,谕在广东传教的洪若翰等两位神父星夜返京。距紫禁城还有好几里地,神父发现,皇帝侍卫和在京神父已在迎接他。原来,皇帝病了……1692年冬,康熙皇帝颁旨,谕在广东传教的洪若翰等两位神父星夜返京。距紫禁城还有好几里地,神父发现,皇帝侍卫和在京神父已在迎接他。原来,皇帝病了,打摆子,冷时如入冰窖,热时似进烤炉,御医用药后,效果不佳,仍高烧不退。此前4年,法国国王路易(本文来源于《民间传奇故事(A卷)》期刊2019年02期)

王娟娟,周兴[7](2019)在《从《庭训格言》看康熙帝的养生之道》一文中研究指出《庭训格言》作为我国古代帝王训的顶峰,囊括了经世勉学、修身养性、治国御下等方面内容,体现了清圣祖康熙对皇室子弟的殷切期望。康熙不仅注重培养皇子们读书理政,还教导皇子们应遵循养生之道。推崇符合儒道传统的养生哲理,遵奉修身养性顺自然之道,提出饮食起居当规律节制,倡导身体保健宜涵养于心,力行请医用药需遵奉医理。透过康熙的养生之道亦可窥见其治国理念。(本文来源于《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石双双[8](2018)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历史上的封建帝王中,康熙当属有作为的一个。作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康熙皇帝在少年亲政后除掉权臣鳌拜,成年后平定叁藩之乱、收复台湾、叁次御驾亲征噶尔丹、对战沙俄侵略军等,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在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从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方面说,秦始皇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创立者,唐太宗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开拓者,而康熙帝则是捍卫者。康熙帝捍卫了中国(本文来源于《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期刊2018年12期)

李治亭[9](2018)在《康熙帝缘何废长城》一文中研究指出长城宛如一条游龙,横亘东西万余里,雄踞于北方广阔草原与千万亩耕田之间。虽然它早已化为历史的陈迹,却是中华民族引为自豪与骄傲的象征,历代沿用长达两千余年,至清康熙时,长城终被废弃。那么,康熙帝为何废长城?秦筑长城,别内外,界"中国"当秦始皇吞并六国、大行"包举宇内"之志时,其宿敌匈奴正纵横于北方辽阔的草原上。早在战国时,匈奴铁骑不断劫掠内地,地处北方的赵、燕、秦叁国深受其害,遂各筑长城防御。(本文来源于《幸福》期刊2018年20期)

颜军[10](2018)在《畅春园与康熙帝的“居园理政”》一文中研究指出畅春园是康熙帝在北京西郊为自己营建的一个起居和理政空间。作为一座皇家园林,畅春园的建成和运转,开启了此后清朝君主“居园理政”的模式。“居园理政”之出现畅春园建成前,清朝统治者主要活动于紫禁城。紫禁城是明朝定都北京后兴建起来的,它遵循天(本文来源于《中国文化报》期刊2018-08-24)

康熙帝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探究式教学是近年来国家所推崇的教学方法,将其应用于历史教学当中,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落实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本文将根据探究式教学的简要环节,结合具体的历史教学内容,介绍在高中历史课堂中探究式教学的过程,然后对探究式教学展开一定的教学评价,从而为以后的教学活动提供良好的教学思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康熙帝论文参考文献

[1].邱瑞中.朝鲜保存《康熙帝遗诏》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2].王义侠.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以选修《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为例[J].考试周刊.2019

[3].梁晓婷.康熙帝东巡接见蒙古王公群体考述[J].风景名胜.2019

[4].冰沁于心.皇城相府:康熙帝师教你如何成为人生赢家[J].区域治理.2019

[5].张东霞.从康熙帝亲祭禹陵看清初道统建构[J].时代报告.2019

[6]..康熙帝与金鸡纳霜[J].民间传奇故事(A卷).2019

[7].王娟娟,周兴.从《庭训格言》看康熙帝的养生之道[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8].石双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J].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2018

[9].李治亭.康熙帝缘何废长城[J].幸福.2018

[10].颜军.畅春园与康熙帝的“居园理政”[N].中国文化报.2018

论文知识图

康熙帝-康熙帝 (局部)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一、乾隆继位康熙帝-康熙帝书世祖爱新觉罗福临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康熙帝-康熙帝清康熙帝明黄色行服带金缎边及石...

标签:;  ;  ;  ;  ;  ;  ;  

康熙帝论文_邱瑞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