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个人分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成本,市民,医保,参保,基本医疗保险,交通,显性。
个人分担论文文献综述
裴利军,马浩剑[1](2019)在《长期护理险制度在武进试行》一文中研究指出8月1日上午,家住牛塘镇叁河村85岁的谢婆婆,由家人送入武进康福老年公寓。“保险省了近一半费用,人在专业机构,做儿女的放心。”女儿谢女士说,母亲患高血压、糖尿病和脑梗,完全失能。之前一直在家里照护,家人实在是力不从心。现在每月政府保险支付1200(本文来源于《常州日报》期刊2019-08-12)
唐伦[2](2019)在《现代学徒制成本分担相关问题探讨——以政府、学校、企业、个人共担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学徒制是我国推出的一项新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从学徒制的含义、成本构成和受益主体进行分析,阐明了只有根据受益原则理论建立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才能促进现代学徒制这一培养模式的良好发展,进而提出了构建这一分担机制的粗浅建议,建议由政府主导,企业、学校和学徒各利益主体分担相应部分成本的机制,并提出制定相应的约束制度,共同促进现代学徒教育模式的良好发展。(本文来源于《中外企业家》期刊2019年19期)
巩宸宇[3](2017)在《驴友遇险,谁该为高额救援费埋单?》一文中研究指出据媒体报道,今年“五一”小长假前后,多支户外队伍试图徒步穿越秦岭第一高峰鳌山和第二高峰太白山。然而,5月2日,40名户外穿行者在穿越“鳌太线”时遭遇暴风雪被困。截至目前,已有3人不幸遇难。一方面,我们为驴友的不幸离去表示惋惜;但另一方面,驴友在(本文来源于《检察日报》期刊2017-05-11)
陈佳[4](2017)在《基于土地流转收益的农民工市民化个人成本分担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农民工市民化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城镇化中人口城镇化落后于土地城镇化,农民工由农民向市民的身份转换和地域转移的异步性问题非常突出。但是农民工市民化面临着巨大的成本问题,农民工市民化不仅要实现身份上的市民化,而且也要实现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市民化,农民工市民化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农民工一项重要财产性权利,为农民工市民化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来源。农民工市民化成本包括社会公共成本和个人成本,农民工市民化成本巨大显然个人无法承担,构建多元化的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非常必要。因此,通过测算农村土地流转收益水平,农民工市民化成本,土地流转收益对农民工市民化成本的分担比例,对减轻农民工市民化成本推进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阐述土地流转和农民工市民化相关概念和基础理论,主要根据地租理论、产权理论、人口迁移理论和成本收益理论等基础理论,分析河南省土地流转和农民工市民化现状,目前河南省土地流转和农民工市民化中存在着:农民工土地流转权利意识弱、政府行为不规范、土地流转市场发育不健全、户籍制度阻碍、就业和技能培训参与意识缺失和融入城市困难等问题。其次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河南省农民工市民化的因素,研究发现土地流转面积、土地流转期限、土地流转途径、土地流转用途和土地流转原因对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的影响较为显着。再次根据调查问卷和统计年鉴所获取的数据,计算出河南省农村土地流转收益为每亩维持在920元和1180元之间,河南省农民工人均土地流转收益为每年4234.32元。河南省农民工人均市民化成本为176355.94元。最后利用成本收益理论计算河南省各市市民化成本分担系数,从人均土地流转收益角度来看,河南省农民工市民化成本分担系数为2.40%。从不同市民化成本角度来看,当前河南省土地流转收益仅能满足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成本,对住房成本的分担比例较低。从不同土地流转方式角度来看,其他和入股方式的市民化成本分担系数较高,分别为2.77%,2.64%。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提高土地流转收益和促进农民工市民化的政策,主要包括:加快土地产权和物权制度、规范土地流转程序、完善土地流转市场、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强职业和技能培训和构建多元化成本分担机制。(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期刊2017-04-01)
李唐宁,孙韶华[5](2017)在《医保支付改革上演医改“重头戏”》一文中研究指出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已从零星探索逐步走向全面推开。《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2017年将全面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在县级公立医院和试点城市公立医院全面推进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和总额预付等复合付费方式改革。根据财政部公布的数据,2016年,全国财政医(本文来源于《经济参考报》期刊2017-03-09)
董俊燕,丁建福[6](2015)在《普通高中教育成本补偿的经济学分析——基于个人分担的角度》一文中研究指出普通高中教育作为非义务教育,实行教育成本分担政策。通过市场机制和政府机制的共同作用,对家庭进行补偿,有助于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的提高。按照微观经济学的消费者选择理论,引入家庭和普通高中教育的一般均衡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普通高中通过"价格歧视"策略,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高能力低收入家庭则获得学费减免和奖学金等成本补偿,使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对我国1998~2011年家庭城乡普通高中费用承受差异分析,至2010年,农村地区依旧有50%的低收入家庭无力承担,从而指出以政府机制为主对家庭进行教育补偿的必要性。通过对目前我国普通高中学生资助的分析,指出了政策完善的方向。(本文来源于《教育科学》期刊2015年06期)
冯毅,姚岚[7](2014)在《论医疗保险门诊统筹的功能定位:基于门诊保障中政府、保险及个人责任的分担角度》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的门诊保障筹资体系由公共财政直接投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门诊医疗救助及自我保障组成,在门诊保障中主要有叁大保障主体:政府、保险和个人,这叁大保障主体有各自不同的功能定位和责任区分,其中门诊统筹的功能定位主要是保障门诊疾病的经济风险。基于以上认识,文章对各地在开展门诊统筹过程存在的一些矛盾和问题甚至误区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经济》期刊2014年10期)
李军,赖信君,黄琳[8](2014)在《个人边际出行成本的大都市交通分担率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大都市中不同交通方式出行成本的影响因素,建立了基于收入水平的城市居民通勤的个人边际出行成本模型,提出利用边际出行成本-乘车时间曲线分析交通分担率的方法.对广州和东京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居民收入对交通分担率有显着影响,在不同交通方式下广州市一般收入出行者的边际成本差别不大,但高收入出行者的公共交通出行的边际成本要远高于私人小汽车;东京的私人交通成本较高,因此公共交通分担率较高.建议广州应从减少公共交通集散时间成本、增加私人交通单次出行费用2个角度,进行交通需求管理以改变城市出行结构.文中研究方法可更合理解释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对城市交通分担率的影响,为交通需求管理政策提供决策支持.(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期刊2014年04期)
谢建社[9](2014)在《建构中央和地方政府介入市民化公共成本分担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城镇化的核心近日,国家发改委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城镇就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进行探索。 建构政府、企业、社会和个人共同参与市民化成本的分担机制 农业转(本文来源于《南方日报》期刊2014-07-28)
贾炜文[10](2013)在《河南省高等教育成本个人分担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扩招以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急剧扩大,教育经费的不足成了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为此,拓宽教育经费来源,由政府、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分担高等教育成本便成了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在此背景下,河南省作为一个特殊的省份——我国人口第一大省、高考生源第一大省和农业大省,高等教育个人成本分担的问题则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等方法的运用,充分阐述了河南省高等教育成本个人分担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通过河南省与中部地区其他省份收费水平的比较,以及该省城乡不同收入群体对高等教育学费承担能力的比较,得出以下结论:1、河南省高等教育的学费标准是严格按照政府制定的标准来执行的,并且其平均学费在中部地区处于最低水平;2、除了城乡居民中的低收入户对学费的承担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外,大部分居民已基本具备对高等教育的支付能力;3、对于部分经济困难的家庭来说,艺术类专业的收费标准还有些偏高;4、政府对高等教育的财政性投入还未达到国家规定的4%的标准。论文尝试地提出构建河南省高等教育个人成本分担合理化标准的对策和保障性建议,认为在政府的调控下,可以借鉴“价格听证会”的方式,由高校最终制定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分段学费”标准,同时建立完善的混合资助体系,使高等教育成本个人分担的机制更加和谐和完善。(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大学》期刊2013-06-01)
个人分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现代学徒制是我国推出的一项新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从学徒制的含义、成本构成和受益主体进行分析,阐明了只有根据受益原则理论建立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才能促进现代学徒制这一培养模式的良好发展,进而提出了构建这一分担机制的粗浅建议,建议由政府主导,企业、学校和学徒各利益主体分担相应部分成本的机制,并提出制定相应的约束制度,共同促进现代学徒教育模式的良好发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个人分担论文参考文献
[1].裴利军,马浩剑.长期护理险制度在武进试行[N].常州日报.2019
[2].唐伦.现代学徒制成本分担相关问题探讨——以政府、学校、企业、个人共担为视角[J].中外企业家.2019
[3].巩宸宇.驴友遇险,谁该为高额救援费埋单?[N].检察日报.2017
[4].陈佳.基于土地流转收益的农民工市民化个人成本分担研究[D].辽宁大学.2017
[5].李唐宁,孙韶华.医保支付改革上演医改“重头戏”[N].经济参考报.2017
[6].董俊燕,丁建福.普通高中教育成本补偿的经济学分析——基于个人分担的角度[J].教育科学.2015
[7].冯毅,姚岚.论医疗保险门诊统筹的功能定位:基于门诊保障中政府、保险及个人责任的分担角度[J].中国卫生经济.2014
[8].李军,赖信君,黄琳.个人边际出行成本的大都市交通分担率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4
[9].谢建社.建构中央和地方政府介入市民化公共成本分担机制[N].南方日报.2014
[10].贾炜文.河南省高等教育成本个人分担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