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双金属纳米颗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纳米,颗粒,金属,双金属,石墨,负载,谐振子。
双金属纳米颗粒论文文献综述
刘鸿霞,黄小钰,梁建军,黄东洪[1](2019)在《Ni-Fe双金属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制备吸附性与还原性优良的零价铁,试验结合金属修饰与固体负载的两种改良方法,采用电沉积法制备活性炭负载型镍铁双金属颗粒(Ni/Fe-AC BPs)。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能谱图(EDS)、比表面积分析仪(BET)进行表征,并以六价铬去除率为其性能评价指标。单因素制备试验结果表明:最优沉积液配比为硫酸铁400g/L,硫酸镍80g/L,硼酸40g/L,硫酸锰60g/L;最佳电沉积条件为电流密度0.45A/cm2,温度40℃,电沉积10min,此条件下,六价铬去除率高达100%。FESEM、EDS及XRD证实了镍铁双金属颗粒制备成功,且所制材料呈絮球状,分散均匀;BET及AC、Fe-AC、Ni/Fe-AC BPs除铬对比试验表明,Ni/Fe-AC BPs的比表面积较AC小47.60%,但除Cr(Ⅵ)率高达100.00%,而AC吸附率仅5.43%。因此,Ni/Fe-AC BPs具有良好的催化还原性能。(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赵世奇,王帅,郝宏亮,程志涛,李欢欢[2](2019)在《阻尼金属纳米颗粒膜表面等离激元共振强体系构建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纳米颗粒表面等离激元共振失相时产生热电子和空穴对,当金属纳米颗粒与半导体或其他环境介质发生强相互作用时,热电子会快速转移到半导体导带,表现为等离激元共振强阻尼。本文介绍表面等离激元共振强阻尼概念、特点,采用真空技术构建了等离激元共振强阻尼体系,探讨了其在光催化和光电子学方面的应用。本研究促进真空镀膜与纳米技术融合,推动真空科学的发展,拓展了真空镀膜技术的应用领域。(本文来源于《TFC'19第十五届全国薄膜技术学术研讨会摘要集》期刊2019-11-15)
曾渊,邓高,张海军,梁峰,李发亮[3](2019)在《化学共还原法制备Mo/Ni双金属纳米颗粒及其催化制氢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化学共还原方法,以ISOBAM-104作为保护剂制备了Mo/Ni双金属纳米颗粒,并研究了ISOBAM-104用量、还原过程中KBH_4用量、金属离子浓度等对其催化KBH_4制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R_(ISO)=40 (R_(ISO)为ISOBAM-104与金属盐的物质的量的比),R_(KBH_4)=5 (R_(KBH_4)为KBH_4与金属盐离子的物质的量的比),金属离子的浓度为2 mmol·L~(-1)时,Mo_(10)Ni_(90)的催化制氢效果最好.在303 K的条件下,Mo_(10)Ni_(90)的催化活性达1 134 mol-H_2·mol-cat~(-1)·h~(-1),其催化KBH_4水解反应的活化能为39.84 kJ/mol.同时Mo/Ni双金属催化剂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在九次重复试验后,其催化性能无明显降低.(本文来源于《化学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刘津升,伊兆广,徐海英,刘扬正[4](2019)在《谐振子模型在金属纳米颗粒等离激元研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纳米颗粒的局域表面等离激元使其具有丰富的光学性质,并在能源、生物医学、信息等诸多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本文首先基于经典情况下的受迫谐振动模型,分别推导周期性力施加在有阻尼情况下的弹簧振子和两个具有相互作用的振子上时的平均功率表达式。再利用该表达式对金属纳米颗粒及其组装结构吸收光谱的数值计算结果进行拟合,拟合结果与计算结果相吻合。该研究对于研究和理解其他金属纳米颗粒和多颗粒聚合物的等离激元性质有一定帮助。(本文来源于《物理与工程》期刊2019年04期)
刘洪双,祁喆,钟莹,刘海涛[5](2019)在《金属纳米颗粒光力增强与稳定捕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有限元算法和Maxwell应力张量法,分析了紧聚焦高斯光束照明下金基底表面的金纳米球所受光力。利用无结构的平整金基底,被捕获的金纳米颗粒和金基底之间能够产生间隙表面等离激元和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共振效应,将电磁场局域在金球与金基底之间的纳米间隙内,增强了金纳米球所受光力以及光阱刚度。通过研究入射光的偏振态、金纳米球的半径、基底类型以及聚焦光束焦点到基底表面距离对光力的影响,得到了实现基底附近金纳米球稳定捕获以及获得最大光力的优化方案。(本文来源于《半导体光电》期刊2019年04期)
李晓莉,黄亮,段红娟,张力,张海军[6](2019)在《石墨烯负载Pt/Co双金属纳米颗粒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制氢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化学共还原方法制备了石墨烯负载Pt/Co双金属纳米颗粒(GBNPS)催化剂,并将其用于催化硼氢化钾(KBH4)水解制氢.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仪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征了该催化剂,并研究了双金属纳米颗粒的化学组成对其催化KBH4水解制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石墨烯负载Pt/Co双金属纳米颗粒平均粒径为3. 2~3. 9 nm,其中石墨烯负载Pt20Co80双金属纳米颗粒的催化活性最高,35℃时制氢活性可达35973 molH2·h-1·molP-t1,且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催化KBH4水解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36 k J/mol.(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武建兵,师瑞萍,秦张峰,刘欢,李志凯[7](2019)在《SiO_2负载Au-Pd双金属纳米颗粒催化甲醇选择性氧化合成甲酸甲酯(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甲醇选择氧化制备甲酸甲酯(MF)是延伸甲醇产业链、开发高附加值下游产品的有效途径之一,负载型Au及Pd催化剂在这一反应中表现出优异的低温催化性能。为探索实用、高效和易再生的甲醇选择氧化催化剂,同时揭示双金属颗粒中Au和Pd的协同效应及甲醇氧化反应机理,本研究制备了一系列二氧化硅负载的Au-Pd催化剂(Au-Pd/SiO2),详细研究了其对甲醇选择氧化制甲酸甲酯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Au和Pd总负载量为0.6%、且Au/Pd质量比为2时,所制备的Au2-Pd1/SiO2催化剂表现出优异的甲醇氧化催化性能;在130℃下,甲醇转化率达到57.0%,MF选择性为72.7%。多种表征结果显示,Au-Pd双金属纳米颗粒粒径为2-4 nm,高度分散于SiO2载体表面,倾向于生成孪晶结构并暴露(111)晶面,这些因素是AuPd/SiO2具有优异催化性能的主要原因。通过DRIFTS表征研究,提出了一个可能的MF生成机理:即甲醇首先与处于Au-Pd纳米粒子界面的表面氧作用,生成化学吸附的甲氧基;随后,甲氧基经去质子作用生成吸附的甲醛物种,后者与相邻的甲氧基物种亲核反应,并经β-H消除后得到目标产物MF。(本文来源于《燃料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刘斌[8](2019)在《石墨烯/金属纳米颗粒复合材料传感器的构建及其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大量有害物质进入水体,其中的酚类物质是非常典型的代表。由于许多酚类物质有高毒性、致癌性且难以自然降解,因此对其高效检测有利于保证居民健康,具有现实意义。当前对酚类物质的检测通常以色谱、质谱等仪器分析方法为主,但其成本较高,且无法实现在线检测和原位检测,因此电化学方法展现出优越性。电化学方法通常采用具有导电性好、催化效果强的复合材料作为增强涂层,修饰电极以构建电化学传感器,以此提升检测灵敏度等分析指标。本文通过构建叁种石墨烯基复合材料修饰的传感器,对不同酚类进行检测,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石墨烯/叁氧化二铁复合材料的双酚A电化学传感器研究采用水热法制备了石墨烯/叁氧化二铁复合材料,采用滴涂法将其修饰于电极表面,制得石墨烯/叁氧化二铁电极,并将其应用于水溶液中双酚A的检测。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修饰后的电极,导电性增强,对电化学氧化反应具有更好的催化作用。在优化了检测条件的情况下,采用示差脉冲伏安法进行性能测试,得知本传感器的最低检测限为0.033μM(S/N=3),且响应电流与浓度在0.1-100μ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将该传感器应用于实际生活用水和瓶装矿泉水的检测,加标回收率在93.2%-104.6%,可以满足检测要求。(2)基于硫掺杂石墨烯/铜复合材料的4-硝基苯酚电化学传感器研究采用水热法分别合成了硫掺杂石墨烯和铜纳米颗粒,将二者混合均匀滴涂于玻碳电极,制备了硫掺杂石墨烯/铜修饰电极。自然晾干后用于对4-硝基苯酚的检测。由实验数据表明,修饰后的电极电学性能、催化性能增强。以优化条件进行定量检测,在4-硝基苯酚浓度范围为0.02-5μM时,响应电流呈线性,其最低检测限为6.67 nM(S/N=3)。实样检测,对于青岛李村河河水和本校自来水,该传感器可实现检测效果,回收率为92.55%-103.25%。(3)基于氮掺杂石墨烯/铂/氧化锌复合材料的苯酚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采用水热法分别制备了铂/氧化锌和氮掺杂石墨烯,将其混合均匀并修饰于工作电极,制备了氮掺杂石墨烯/铂/氧化锌修饰电极。并使用修饰后的电极对溶液中苯酚进行检测。由实验结果可知,修饰后的电极的电化学催化性能得以提升,峰电流值增大。实验条件优化后选取分散比、滴涂量、pH、扫速、富集时间和富集电位,采用计时电流法对苯酚进行定量检测,得到的最低检测限为0.833μM(S/N=3),响应峰电流对苯酚浓度的线性响应范围为2.5-35μM。实样选择本校自来水和瓶装矿泉水,对其检测的加标回收率为93.67%-106.40%,证明可以满足检测要求。(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期刊2019-06-09)
孙杰[9](2019)在《金属纳米颗粒阵列中的表面等离激元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研究了金属纳米颗粒阵列与半导体纳米材料在光场的作用下耦合的复合系统。由于金属纳米颗粒在外场的激发下会被极化,产生表面等离激元,极化了的金属纳米颗粒会在空间中产生势场。所以在光场的作用下周期性的金属纳米颗粒阵列会在空间中产生周期性的势场,而纳米材料中的载流子与之耦合可以形成超晶格。文章接着研究了不同的系统参数和外加光场的强度对周期性势场以及能带结构的影响,通过Landau-Zener隧穿研究系统参数和外加光场的对电子能带结构的影响大小。研究发现,势场以及电子能带结构对金属纳米颗粒阵列中的纳米颗粒间距和外加光场的强度的改变十分敏感。同时,本文提出的复合系统与传统的超晶格相比,其参数易于调整,且构造方式简单。因此,这个复合系统可以作为研究周期性场下的物理现象的新平台。最后,文章以石墨烯的结构为例简单介绍了二维金属纳米颗粒阵列在光场的激发下产生的二维势场分布。(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9-06-03)
魏向阳,陈猷鹏[10](2019)在《金属纳米颗粒对污水处理系统毒性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纳米科技快速发展,大量金属纳米颗粒不可避免地进入到污水处理系统中。该研究总结了金属纳米颗粒在污水处理系统中的分布,分析了其对污水处理系统的COD降解、脱氮除磷效率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及潜在机理,为今后污水处理系统纳米颗粒风险评估和应急管理提供了基础和理论支持。(本文来源于《净水技术》期刊2019年S1期)
双金属纳米颗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金属纳米颗粒表面等离激元共振失相时产生热电子和空穴对,当金属纳米颗粒与半导体或其他环境介质发生强相互作用时,热电子会快速转移到半导体导带,表现为等离激元共振强阻尼。本文介绍表面等离激元共振强阻尼概念、特点,采用真空技术构建了等离激元共振强阻尼体系,探讨了其在光催化和光电子学方面的应用。本研究促进真空镀膜与纳米技术融合,推动真空科学的发展,拓展了真空镀膜技术的应用领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双金属纳米颗粒论文参考文献
[1].刘鸿霞,黄小钰,梁建军,黄东洪.Ni-Fe双金属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性能试验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2019
[2].赵世奇,王帅,郝宏亮,程志涛,李欢欢.阻尼金属纳米颗粒膜表面等离激元共振强体系构建及应用[C].TFC'19第十五届全国薄膜技术学术研讨会摘要集.2019
[3].曾渊,邓高,张海军,梁峰,李发亮.化学共还原法制备Mo/Ni双金属纳米颗粒及其催化制氢性能研究[J].化学研究.2019
[4].刘津升,伊兆广,徐海英,刘扬正.谐振子模型在金属纳米颗粒等离激元研究中的应用[J].物理与工程.2019
[5].刘洪双,祁喆,钟莹,刘海涛.金属纳米颗粒光力增强与稳定捕获研究[J].半导体光电.2019
[6].李晓莉,黄亮,段红娟,张力,张海军.石墨烯负载Pt/Co双金属纳米颗粒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制氢性能[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9
[7].武建兵,师瑞萍,秦张峰,刘欢,李志凯.SiO_2负载Au-Pd双金属纳米颗粒催化甲醇选择性氧化合成甲酸甲酯(英文)[J].燃料化学学报.2019
[8].刘斌.石墨烯/金属纳米颗粒复合材料传感器的构建及其应用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9
[9].孙杰.金属纳米颗粒阵列中的表面等离激元特性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9
[10].魏向阳,陈猷鹏.金属纳米颗粒对污水处理系统毒性的研究进展[J].净水技术.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