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家族主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主义,家族,自传体,鲁迅,记忆,制度,功能。
家族主义论文文献综述
周大鸣,黄锋[1](2019)在《家族主义的传承与发展——纪念凤凰村研究100周年》一文中研究指出家族主义是源自本土经验的核心概念,以家族主义为基础形成了乡土中国的基础"叁缘"。一是以血缘为基础的宗族制度,通过血缘纽带形成个人与家族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二是血缘结合姻缘形成五服九族亲属制度以维系庞大的亲属网络;叁是以血缘和地缘为基础的民间信仰制度,通过协调族际关系以维持基层社会的团结和稳定。历经社会和文化转型,家族主义仍然顽强持续以应对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挑战。凤凰村家族主义的传承与发展折射出乡土中国基础叁缘的形式变迁和功能延续。基于本土经验的社会学、人类学研究和关键概念对于建立中国社会科学的主体性具有深远意义。(本文来源于《民族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张宇迪,贾晓明[2](2019)在《自传体记忆功能对失独者延长哀伤的影响:家族主义情感的调节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厘清自传体记忆功能对失独者延长哀伤的影响,以及家族主义情感在其中的调节作用,本研究采用生活经历回想问卷、家族主义情感量表和延长哀伤问卷对372名失独者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失独者自传体记忆的自我功能、社会功能和指导功能均能负向预测其延长哀伤水平;(2)家族主义情感在自传体记忆的自我功能和指导功能对失独者延长哀伤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对家族主义情感水平高的失独者来说,自传体记忆的自我功能和指导功能能负向预测其延长哀伤水平,但对家族主义情感水平低的失独者来说,自传体记忆的自我功能和指导功能对其延长哀伤水平没有预测作用;(3)对罹患延长哀伤障碍的失独者来说,自传体记忆功能对延长哀伤水平的预测作用和家族主义情感的调节作用均不显着。(本文来源于《心理发展与教育》期刊2019年05期)
张宇迪,贾晓明[3](2019)在《自传体记忆功能和家族主义情感对失独者希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查自传体记忆功能和家族主义情感对失独者希望的影响。方法:采用生活经历回想问卷、家族主义情感量表和希望量表,对全国4个城市的372位失独者进行调查。结果:自传体记忆的自我功能对失独者希望的预测作用不显着,社会功能和指导功能对希望均有显着的正向预测作用。以失独者的希望为因变量,当以自传体记忆的自我功能或指导功能为自变量时,家族主义情感的调节效应显着;以社会功能为自变量时,家族主义情感的调节效应亦临界显着。结论:高的家族主义情感能促进自传体记忆功能对失独者希望的正向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吴超鹏,薛南枝,张琦,吴世农[4](2019)在《家族主义文化、“去家族化”治理改革与公司绩效》一文中研究指出儒家文化倡导重家族、重血缘的家族主义价值观。本文研究家族企业创始人的家族主义文化观念对公司上市前"去家族化"公司治理改革和上市后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首先,创始人的家族主义文化观念越强,家族企业在上市前越不可能实施"去家族化"治理改革,即家族成员从管理岗位离职的概率越低,家族对公司的控制权、现金流权以及两权分离度的下降幅度也越小。其次,公司所在地的劳动力市场越不发达,或家族成员教育背景越差时,创始人的家族主义文化观念对"去家族化"治理改革的阻碍作用越强。进一步研究还表明,是家族内部的言传身教,而非社会环境的熏陶塑造了企业创始人的家族主义文化观念,进而影响家族企业的"去家族化"改革。最后,本文发现公司上市前"去家族化"治理改革实施得越不彻底,上市后公司绩效和收入增长率就越低。综上,本文研究结果为儒家家族主义文化影响经济发展提供了来自微观企业层面的证据。(本文来源于《经济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叶季夏[5](2019)在《在个人主义与家族主义之间呐喊和彷徨——解读鲁迅的“非孝”主张与孝子情结》一文中研究指出"革命革到老子的头上",将孝道确立的"长幼有序"的原则颠倒过来,改"长者本位"为"幼者本位",这是鲁迅"非孝"的核心主张。实现人生"正当的幸福",这是鲁迅"非孝"的根本目的。呐喊和彷徨,这是鲁迅"上下求索",寻找生活出路,寻找人生"正当的幸福"时,对待家庭,对待孝道的内心冲突的两种表现。在呐喊和彷徨的背后,是鲁迅"非孝"主张与孝子情结的内心斗争,其本质是个人主义与家族主义的价值冲突。(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9年03期)
王剑利[6](2019)在《病友互助的类家族主义原则——对糖尿病互助群体的组织人类学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中国相互依赖的文化逻辑是否延续以及如何表现的问题,可以通过考察中国城市糖尿病病友群体的组织原则来寻求答案。特定文化情境中的病友互助,对慢性病自我管理这一全球性难题也有独特价值。在20余年患者教育的社会进程中,北京糖友组织的群体串联和扩充实践,呈现出类家族主义的组织原则和相互依赖的文化逻辑。同病相怜的互助情感,在文化实践中衍化为类家族情感,携带着特定的家长式和兄弟式的类家族主义特征,成为构拟病友组织的原动力。(本文来源于《思想战线》期刊2019年01期)
邢隽清,胡安宁[7](2018)在《家族主义、法治环境与职业经理人——基于全国私营企业调查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制度环境对于组织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不同于代理理论的成本分析,社会学的新制度主义更强调文化和政治的嵌入性对于组织形态的建构作用。本研究使用2008年全国私营企业调查数据,分别对法治化程度与增速进行考察。经验发现表明,当以家族传承为参照组时,两组环境变量与引入职业经理人的意愿皆呈倒U型关系。该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是否引入职业经理人并非简单地由成本或效率原则所决定,还需综合考虑家族企业的合法性与经理人改革的不确定性。在家族主义盛行的背景下,职业经理人作为外来的治理模式,是企业在特定时期提升合法性的战略手段,其良性发展需要连续、稳定的外部环境。(本文来源于《社会发展研究》期刊2018年03期)
朱晔[8](2018)在《如何构建民法典继承编中的特留份制度——在家族主义理念与个人主义理念之间摇摆不定的制度走向》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正在制定民法典,而如何确定继承法中的特留份制度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当今我国的家族主义理念与个人主义理念呈现出对立的态势,这不仅影响特留份制度的创设,而且会左右继承法的核心框架。本文旨在通过综合分析我国传统及学说,从比较法的视角探寻特留份制度的基本原则。(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叶季夏[9](2017)在《忠孝两难 情理纠结——闻一多的家国情怀及其对家族主义的反思和批判》一文中研究指出纵观闻一多的诗歌创作和学术研究,他的思想情感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运动变化过程。一方面,从家族主义出发,通过移孝作忠,家国情怀仿佛与生俱来,成为闻一多诗歌创作的初心,也决定了闻一多学术研究的志趣。另一方面,从爱国主义出发,基于对传统文化的研究,闻一多对家族主义和儒家学说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和批判,提出了一整套的文化主张。他反对家族主义,主张民族主义;反对文化复古,主张文化革新;反对封建专制主义,主张民主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于是,他的爱国主义,便跟家族主义若即若离;他的民族主义,又跟反对封建专制的个人主义,跟"天下一家"的大同主义牵扯在一起。这是忠孝的两难,这是情理的纠结,这是在一个社会大动荡、国家民族面临大危机、经济政治文化经历大变革的时代,一位爱国知识分子对待传统文化的爱恨交织又无法割舍的复杂心态。(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7年30期)
游志强,杜力夫[10](2017)在《论家族主义对中国传统法律的影响及当代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家族主义是指以维护家族成员之间天然形成的血缘关系、亲属关系为最高宗旨的社会理念,其形成有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等方面的原因。其对于中国传统法律的影响,主要在法律观念和法律制度两大层面。进入清末之后,家族主义在"从身份到契约"的社会运动之中逐渐式微。而在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建设中,对于家族主义的因素有矫枉过正的倾向。对此,在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建设中,应当对家族主义采取理性的"扬弃"态度。(本文来源于《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5期)
家族主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厘清自传体记忆功能对失独者延长哀伤的影响,以及家族主义情感在其中的调节作用,本研究采用生活经历回想问卷、家族主义情感量表和延长哀伤问卷对372名失独者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失独者自传体记忆的自我功能、社会功能和指导功能均能负向预测其延长哀伤水平;(2)家族主义情感在自传体记忆的自我功能和指导功能对失独者延长哀伤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对家族主义情感水平高的失独者来说,自传体记忆的自我功能和指导功能能负向预测其延长哀伤水平,但对家族主义情感水平低的失独者来说,自传体记忆的自我功能和指导功能对其延长哀伤水平没有预测作用;(3)对罹患延长哀伤障碍的失独者来说,自传体记忆功能对延长哀伤水平的预测作用和家族主义情感的调节作用均不显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家族主义论文参考文献
[1].周大鸣,黄锋.家族主义的传承与发展——纪念凤凰村研究100周年[J].民族研究.2019
[2].张宇迪,贾晓明.自传体记忆功能对失独者延长哀伤的影响:家族主义情感的调节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9
[3].张宇迪,贾晓明.自传体记忆功能和家族主义情感对失独者希望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9
[4].吴超鹏,薛南枝,张琦,吴世农.家族主义文化、“去家族化”治理改革与公司绩效[J].经济研究.2019
[5].叶季夏.在个人主义与家族主义之间呐喊和彷徨——解读鲁迅的“非孝”主张与孝子情结[J].青年文学家.2019
[6].王剑利.病友互助的类家族主义原则——对糖尿病互助群体的组织人类学考察[J].思想战线.2019
[7].邢隽清,胡安宁.家族主义、法治环境与职业经理人——基于全国私营企业调查的实证研究[J].社会发展研究.2018
[8].朱晔.如何构建民法典继承编中的特留份制度——在家族主义理念与个人主义理念之间摇摆不定的制度走向[J].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2018
[9].叶季夏.忠孝两难情理纠结——闻一多的家国情怀及其对家族主义的反思和批判[J].青年文学家.2017
[10].游志强,杜力夫.论家族主义对中国传统法律的影响及当代价值[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