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巨型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截面,钢结构,水化,厚板,混凝土,异形,钢管。
巨型柱论文文献综述
张瑞,顾伟东,王照杭,熊启富[1](2019)在《超高层建筑外框巨型柱施工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超高层建筑的迅速发展,巨型钢管混凝土柱逐渐得到应用,通过对超高层建筑外框巨型柱施工技术研究,巨柱内混凝土采用自下而上顶升自密实法浇筑,利用混凝土自身的优异性能达到振实的效果,有效的避免空腔的产生。保证了施工安全及工程质量,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本文来源于《第四届高层与超高层建筑论坛暨2019中国建筑学会工程建设学术委员会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0-30)
石教澜,尹平,龚海涛[2](2018)在《武汉绿地中心超高层巨型柱制作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超高层建筑多为地标性建筑,其特点为:高度高,造型独特,结构用钢要求高,板厚比较厚,构造节点形式复杂,制作精度要求高,焊接要求严格,焊接变形控制难度大。所有零部件采取计算机放样下料、焊接前进行预变形处理并利用计算机放样与1∶1放实样相结合的组装、焊接等制作方法来解决零部件的下料尺寸及精度、厚板的焊接变形校正、组装角度及精度控制等难题,从而达到提高制作质量和效率的目的。(本文来源于《钢结构》期刊2018年10期)
刘春波,李文杰[3](2018)在《超高层钢结构巨型柱的加工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钢结构巨型柱作为超高层建筑钢结构的重要承载结构,其加工技术和质量控制是超高层钢结构施工管理的重点。通过对上海中心大厦、深圳平安金融中心、中国尊等项目巨型柱结构形式的分析,得出超高层钢结构巨型柱典型构件的特点和加工难点,总结出巨型柱的加工技术和工艺措施,并提供了一种复杂构件计算机模拟预拼装技术。(本文来源于《钢结构》期刊2018年08期)
赵学鑫,许立山,张俊杰,朱炜,郭泰源[4](2018)在《中国尊大厦多腔体异形巨型柱关键施工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尊大厦是世界上第一座建造在抗震设防烈度8度区,且高度超过500 m的超高层大楼,结构高度为528 m,总建筑面积43.7万m~2。结构体系[1]为框架–筒体结构,多腔体异形巨型柱位于塔楼四角,其巨型柱体量大,材质占比高,但巨型柱分段分节、高空原位拼装及厚板焊接施工难度极大。故阐述多腔体异形巨型柱的施工方法,指出此类异性多腔体钢柱的施工需考虑多方面因素,以为同类超高层施工提供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建筑技术》期刊2018年04期)
殷飞,董宏英,曹万林,薛素铎,乔崎云[5](2018)在《不同构造多腔钢管混凝土巨型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不同构造的八边形钢管混凝土异形柱抗震性能,设计了4个1/30缩尺试件并进行低周反复荷载试验,从破坏特征、承载能力、滞回性能、刚度、延性以及耗能等方面分析其抗震性能。其中,四种截面构造包括13腔体基本构造、5腔体简化构造、角部角钢加强构造、角部圆钢管加强构造。试验结果表明:八边形异形截面钢管混凝土柱四种截面构造中,角部圆钢管加强试件抗震性能最好,角部角钢加强试件抗震性能其次,5腔体简化型试件和13腔体基本型试件承载力有较大差异,但5腔体简化型试件具有更好的延性,耗能能力差异不显着;试件屈服位移角均值为1/111,破坏时位移角均大于1/37,具有良好的延性。采用条带法计算试件承载力,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良好。(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刘哲,燕雷鸣,曾维,李曦,蒋震[6](2018)在《百米基坑巨型柱不同配合比水泥水化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不同生产工艺的水泥水化放热量进行试验,得到各水泥的水化放热曲线和拟合公式,可以用于预测不同时间段内水化放热量,并结合各工艺水泥的抗压强度对水泥进行了选择。对基准C60P10和C40P10进行优化,同时,通过四种配合比胶材的水化热量化试验,发现降低水泥用量,增加粉煤灰和矿粉用量可以有效降低混凝土水化热,其中,优化后C60P10的7d水化热降低10.4%,优化后C40P10的7d水化热降低25.4%。(本文来源于《混凝土与水泥制品》期刊2018年01期)
吴昌键[7](2017)在《型钢混凝土巨型柱受力影响因素的有限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我国已经成为拥有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关于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发展体现在方方面面,如更广的适用范围,更高的高度指标,更新颖的功能要求,更复杂的立面设计,更大的使用面积等,巨型结构体系正是在这样的需求中应运而生并飞速发展起来的。作为巨型结构体系的主要结构构件,巨型柱不仅承受的风、地震等水平荷载的影响,还承受着巨大的竖向荷载,因此其受力性能对于高层与超高层建筑而言至关重要。本文针对SRC巨型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截面含钢率、配筋率、体积配箍率、轴压比和剪跨比等不同影响因素,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分别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不同受力影响因素对SRC巨型柱性能的影响,并探寻相应的规律以期能给实际工程设计提供一些参考,具体工作如下:(1)在有限元软件ABAQUS中,通过计算长度的选取、单元的选择、网络的划分、部件的装配、接触的定义、荷载的施加以及计算方法的选取等步骤建立标准的SRC巨型柱模型,并通过大量的试算分析,科学合理的设置不同的参数;(2)采用控制变量的方式针对混凝土强度等级、截面含钢率、配筋率、体积配箍率、轴压比、剪跨比等影响因素进行分别建模分析,通过研究不同影响因素下的荷载-位移曲线、峰值荷载、峰值位移、部件的等效应力云图等,分析各影响因素对SRC巨型柱性能的影响,同时通过研究峰值荷载下最大应力点所处截面的截面应变分布情况,对ABAQUS数值模拟结果的平截面假定情况进行验证;(3)针对SRC巨型柱中普遍使用的高强材料如高强混凝土、高强箍筋等进行研究,分析其对SRC巨型柱性能的影响,并对巨型柱中由于截面尺寸巨大而凸显的尺寸效应问题进行研究,修正混凝土本构模型,研究尺寸效应对SRC巨型柱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RC巨型柱的含钢率、轴压比与剪跨比叁个因素对构件的力学性能影响最大,提高构件的含钢率和剪跨比,降低构件的轴压比能较好地提高构件的延性;提高构件的含钢率和轴压比,降低构件的剪跨比能较好地提高构件的承载力;在轴压比或剪跨比较大,或者是构件处于弹性阶段时,截面的变形情况能够较好的满足平截面假定;在高强混凝土中配置高强箍筋可以有效改善由于使用高强混凝土带来的延性变差的问题;针对尺寸效应的影响,可以在设计过程中采用忽略纵筋对承载力贡献的方式进行近似抵消。(本文来源于《兰州理工大学》期刊2017-06-01)
赵阳[8](2017)在《超大截面多腔体巨型柱关键施工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近年来超高层建筑的迅猛发展,筒中筒结构的应用也越来越多,而巨型柱在整个结构中又扮演着最主要的角色。考虑到巨型柱的重要性,如果研究不深入,质量把控不到位,施工方法不正确,导致钢结构或者内部的混凝土结构存在缺陷,将会给工程埋下不可预知的隐患,从而影响到整个工程的安全性。高效、简便、完善的施工工艺不仅能够最大程度上降低安全隐患,还可以大大提高施工效率,在确保质量的同时缩短作业时间。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超高层巨型柱施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节点受力模拟分析,还没有对巨型柱施工进行整体性的研究,而每个节点在整体中的受力是十分复杂的,这就容易导致理论研究脱离实际。本课题以工程项目为研究背景,理论研究分析与试验数据比对,结合现场实践,采取整体的思路展开研究,而不是将钢结构、混凝土结构单独拆开来进行研究,对巨型柱的钢结构、混凝土配比和超高压泵送等关键技术展开了全面的研究,为促进超高层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及技术上的支持。本论文开展的研究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1)超高层钢结构的发展还不完善,尤其是对超大截面钢管柱的研究还很欠缺,本文通过对现有文献资料的研究并结合相关工程的成功案例,对巨型柱钢结构的分段分节、吊装、测量、焊接等关键技术展开了系统的研究。(2)针对钢管柱内的混凝土所处环境及浇筑方式的特殊性进行了分析,并通过C70高强混凝土为例对内灌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了试验研究。(3)对国内常用的叁种浇筑方法进行了分析,结合巨柱内腔浇筑混凝土的复杂性,对高抛自密实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试验,最终确定采用高抛自密实法进行内灌混凝土的浇筑。(4)目前国内的超高压泵送经验还非常欠缺,本文结合国内外的施工经验,对超高压泵送的机械及管路布置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钢结构在整个体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施工前必须对其进行深化设计,后续的加工安装严格按照深化设计执行,焊接前进行严格的测量校正,焊接过程中采取多种措施保证焊缝的稳定性;考虑到巨型柱内部混凝土的特殊性,设计配合比时重点考虑流动性及稳定性,并加入内养护剂进行内养护;通过对国内叁种常规方法的分析比对,并通过试验论证,最终确定采取高抛自密实的方法进行浇筑;分析介绍了国内超高压泵送经常发生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并对气洗+水洗的洗泵方式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来源于《北京建筑大学》期刊2017-05-01)
颜家胜,石建光,王卫锋[9](2016)在《型钢混凝土巨型柱的受力特点和性能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ABAQUS软件对型钢混凝土(SRC)巨型柱进行了有限元非线性分析。分析表明:轴压比、混凝土强度、含钢率、剪跨比、配筋率、配箍率等参数对SRC巨型柱性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轴压比的提高会使得峰值荷载下降1%~3%,峰值位移减小1%~3%;而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提高,使得峰值荷载提高约4%~5%,构件的延性下降3%~9%;截面含钢率增加,峰值荷载提高约15%,峰值位移增加约10%,延性提高6%~14%;但剪跨比增大,峰值荷载下降40%~70%,峰值位移增加1.6~2.9倍;配筋率影响很小;配箍率的增大有助于提高构件延性。巨型柱中混凝土尺寸效应的影响规律基本与本构的改变一致。剪跨比和塑性变形会影响平截面假定的成立。(本文来源于《工程防震减灾新技术、新进展和新应用(上)》期刊2016-10-27)
殷健,范道红,李佳[10](2016)在《超大型多腔体巨型柱循环预拼装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工程为超高层建筑,其主体结构体系为内核心筒+巨柱外框筒,内核心筒为钢筋混凝土核心筒,外框筒则采用多腔体巨柱,该结构形式是在普通箱形混凝土柱发展起来的新型构件。外框筒由4条超大型多腔体巨型柱共同构成,巨柱结构从地下室贯通至顶部,因此外框柱的制作精度尤为重要。本文结合巨型柱实际预拼过程的分析与研究,着重介绍了超大型多腔体巨型柱循环预拼装技术,并为巨型柱腔内混凝土浇筑施工提供强有力的科学依据,为确保巨型柱施工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来源于《焊接技术》期刊2016年09期)
巨型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超高层建筑多为地标性建筑,其特点为:高度高,造型独特,结构用钢要求高,板厚比较厚,构造节点形式复杂,制作精度要求高,焊接要求严格,焊接变形控制难度大。所有零部件采取计算机放样下料、焊接前进行预变形处理并利用计算机放样与1∶1放实样相结合的组装、焊接等制作方法来解决零部件的下料尺寸及精度、厚板的焊接变形校正、组装角度及精度控制等难题,从而达到提高制作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巨型柱论文参考文献
[1].张瑞,顾伟东,王照杭,熊启富.超高层建筑外框巨型柱施工技术研究[C].第四届高层与超高层建筑论坛暨2019中国建筑学会工程建设学术委员会年会论文集.2019
[2].石教澜,尹平,龚海涛.武汉绿地中心超高层巨型柱制作技术[J].钢结构.2018
[3].刘春波,李文杰.超高层钢结构巨型柱的加工技术[J].钢结构.2018
[4].赵学鑫,许立山,张俊杰,朱炜,郭泰源.中国尊大厦多腔体异形巨型柱关键施工技术[J].建筑技术.2018
[5].殷飞,董宏英,曹万林,薛素铎,乔崎云.不同构造多腔钢管混凝土巨型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8
[6].刘哲,燕雷鸣,曾维,李曦,蒋震.百米基坑巨型柱不同配合比水泥水化热研究[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18
[7].吴昌键.型钢混凝土巨型柱受力影响因素的有限元分析[D].兰州理工大学.2017
[8].赵阳.超大截面多腔体巨型柱关键施工技术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7
[9].颜家胜,石建光,王卫锋.型钢混凝土巨型柱的受力特点和性能分析研究[C].工程防震减灾新技术、新进展和新应用(上).2016
[10].殷健,范道红,李佳.超大型多腔体巨型柱循环预拼装技术[J].焊接技术.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