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田间灌溉水利用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田间,水利,灌区,利用率,农田,水流,土壤。
田间灌溉水利用率论文文献综述
李润莲,蒲永丽[1](2010)在《对提高田间灌溉水利用率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千阳县区域内农田灌溉的主要形式,对影响田间灌水效率的主要因素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提高田间灌水效率的建议。(本文来源于《陕西水利》期刊2010年03期)
刘红英,蔡焕杰,王健[2](2005)在《灌溉条件下夏玉米田根系层水分动态和田间灌溉水有效利用率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灌溉试验站2002年夏玉米田根系层土壤水分消耗动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夏玉米生育期农田一维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过程及不同灌水处理对不同深度根系层的耗水量和不同时期日耗水强度的影响,确定了不同灌水定额条件下田间灌溉水有效利用率与计划湿润层深度的关系,其相关关系均大于0.96;通过产量分析,确定了夏玉米作物拔节后适宜的土壤含水率为田间持水量的80%。(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5年06期)
李久生,饶敏杰[3](2003)在《地面灌溉水流特性及水分利用率的田间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内蒙古风沙区一种砂土和壤质砂土的春小麦生育期内进行了畦田规格和灌水技术要素对水流推进和消退过程、田间水利用系数、灌水效率及灌水均匀系数影响的田间试验。试验中畦田坡度基本一致 ,畦长均为 60 m ,畦宽变化范围为 1~ 4m ,单宽流量为 3 .8~ 15 .2 L / ( s· m )。结果表明 ,畦田水流推进曲线可用幂函数表示。在所研究的畦田中 ,1m宽度的畦田灌水效率最低 ,宽度 2 m和 3 m的畦田灌水效率相近 ,畦宽由 3 m增加到 4m时 ,灌水效率呈降低趋势 ,因此试验条件下的畦田适宜宽度为 2~ 3 m。对所研究的土壤来说 ,春小麦生育期内平均灌水效率 (田间水利用系数 )仅为 0 .5左右 ,与规范规定值 ( 0 .90以上 )尚有很大差距。利用水量平衡法求出的土壤入渗参数和观测的入渗时间 ,计算了入渗水深均匀系数。结果表明 ,入渗水深均匀系数随畦宽的变化趋势与灌水效率相同 ,但可以达到 0 .8以上。对地面灌溉来说 ,高均匀系数并不一定意味着高灌水效率 (田间水利用系数 )。(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03年03期)
田间灌溉水利用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灌溉试验站2002年夏玉米田根系层土壤水分消耗动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夏玉米生育期农田一维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过程及不同灌水处理对不同深度根系层的耗水量和不同时期日耗水强度的影响,确定了不同灌水定额条件下田间灌溉水有效利用率与计划湿润层深度的关系,其相关关系均大于0.96;通过产量分析,确定了夏玉米作物拔节后适宜的土壤含水率为田间持水量的80%。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田间灌溉水利用率论文参考文献
[1].李润莲,蒲永丽.对提高田间灌溉水利用率的思考[J].陕西水利.2010
[2].刘红英,蔡焕杰,王健.灌溉条件下夏玉米田根系层水分动态和田间灌溉水有效利用率的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
[3].李久生,饶敏杰.地面灌溉水流特性及水分利用率的田间试验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