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生态敏感性与PSR模型的生态承载力空间分析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生态敏感性与PSR模型的生态承载力空间分析

论文摘要

沁水区块煤层气开发区域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日益突出。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生态敏感性,利用PSR模型进行了沁水区块煤层气开发区域的生态承载力评价。结果表明:(1)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较好区域主要分布在区域西部广大山区的森林生态系统及植被覆盖良好的地区,水土流失敏感性区域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东部;(2)沁水区块煤层气开区域西北部以及东部地区生态承载力较高,南部地区生态承载力较低,生态承载力高、较高、中等、较低、低水平区域面积分别占19.95%,20.07%,19.99%,20.70%和19.29%;(3)寺河岳城区块、成庄区块、沁城区块、胡底区块、郑庄区块生态承载力低水平与较低水平分别占区块总面积的96.15%,74.55%,82.29%,77.17%和73.35%,说明煤层气开发力度严重影响了生态系统自身的调节能力,使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处于不稳定状态。

论文目录

  • 1 研究区概况
  •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   2.1 数据来源与获取
  •   2.2 研究方法
  •     2.2.1 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 (PSR模型)
  •     2.2.2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敏感性评估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沁水区块煤层气开发区域生态系统变化
  •   3.2 沁水区块煤层气开发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生态敏感性评价
  •   3.3 沁水区块煤层气开发区域生态承载力分析
  •     3.3.1 沁水区块煤层气开发区域P-S-R以及综合生态承载力指数
  •     3.3.2 沁水区块煤层气开发区域各区块P-S-R以及综合生态承载力指数
  • 4 结论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荣月静,郭新亚,杜世勋,李霞,宁婷,张梦莹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态敏感性,模型,生态承载力

    来源: 水土保持研究 2019年01期

    年度: 2019

    分类: 农业科技,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

    单位: 山西省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基金: 山西省科技计划项目“沁水区块煤层气开发区域环境承载力与生态系修复研究”(2014012003)

    分类号: X826

    DOI: 10.13869/j.cnki.rswc.2019.01.047

    页码: 323-329

    总页数: 7

    文件大小: 159K

    下载量: 1582

    相关论文文献

    • [1].建设美丽廊坊,提升京津冀生态承载力[J]. 河北林业 2019(11)
    • [2].海岸带城市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以连云港市为例[J]. 生态学报 2020(08)
    • [3].基于大数据的水生态承载力分析模型[J]. 计算机系统应用 2020(05)
    • [4].环长株潭城市群生态承载力时空格局及预警研究[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3)
    • [5].陕西省森林生态承载力与环境污染压力动态关系研究[J]. 南方农业 2020(21)
    • [6].广西贫困地区耕地生态承载力供需平衡空间特征分析[J]. 广东土地科学 2018(05)
    • [7].生态承载力研究进展[J]. 生态学报 2019(02)
    • [8].生态承载力评估方法研究进展[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9(04)
    • [9].生态承载力与产业一致性评价综述[J]. 环境生态学 2019(04)
    • [10].“一带一路”地区的生态承载力与绿色发展(英文)[J].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2019(06)
    • [11].生态承载力环评:研究进展·存在问题·修正对策[J]. 环境科学研究 2017(12)
    • [12].河北省生态承载力与产业转移研究[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8(06)
    • [13].资源型城市生态承载力时空差异研究[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1)
    • [14].生态承载力的评估方法与研究趋势展望(英文)[J].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2018(02)
    • [15].生态承载力评估模型综述[J]. 绿色科技 2018(08)
    • [16].台州市椒江区水生态承载力量化与恢复潜力评估[J]. 水电能源科学 2018(04)
    • [17].基于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湖北省利川市可持续发展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6(S2)
    • [18].基于遥感的煤炭型矿业城市土地利用与生态承载力时空变化分析[J]. 生态学报 2014(20)
    • [19].基于综合生态承载力的经济发展可持续性研究[J]. 统计与决策 2015(10)
    • [20].我国城市生态承载力的测算与提升研究[J]. 当代经济 2015(19)
    • [21].区域水生态承载力多目标优化方法与例证[J]. 环境科学研究 2015(09)
    • [22].基于水生态承载力的产业结构优化研究综述[J]. 生态经济 2015(11)
    • [23].城市化与森林生态承载力协调关系研究[J]. 花卉 2020(06)
    • [24].淮南市作物生产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平衡分析[J]. 科学家 2017(01)
    • [25].基于主客观评价的生态承载力评估方法研究——以湖北神农架林区为例[J]. 规划师 2019(10)
    • [26].甘肃省白龙江流域生态承载力的时空变化[J]. 水土保持通报 2017(06)
    • [27].武汉市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J]. 湖北农业科学 2018(03)
    • [28].城镇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研究[J]. 建筑设计管理 2018(05)
    • [29].福建省化石能源地生态承载力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8(28)
    • [30].基于复合生态系统原理的流域水生态承载力内涵解析[J]. 生态经济 2016(02)

    标签:;  ;  ;  ;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生态敏感性与PSR模型的生态承载力空间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