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课程理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课程,理论,文化学,教育改革,后现代,取向,职业教育。
课程理论论文文献综述
邵惠芳,贾宏昉,韩丹,张松涛[1](2019)在《工程类核心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国家重视培养应用型工程人才的背景下,本科院校对实践教育体系的改革刻不容缓。本文以工程类学科的理念与思路为基础,从实践教学的模式改革、内容改革、师资团队建设和质量评价体系建设四个方面,对工程类实践教学模式的优化进行了深入探讨。(本文来源于《决策探索(下)》期刊2019年12期)
郭学慧[2](2019)在《高职经管课程理论与实践融合探索——以高职推销实务课程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推销实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课程设计要与工作岗位衔接,通过课程理论与实践融合的具体设计,能够更好地将课程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更好地满足企业对职业教育人才的需求。(本文来源于《农家参谋》期刊2019年23期)
周侃[3](2019)在《幼儿园主题课程视角下的高宽课程理论基础与实施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宽课程从20世纪60年代诞生到现在,历经半个世纪的发展,已经成为一套成熟的幼儿教育课程模式体系。该课程体系中的"计划-工作-回顾"叁步曲、关键发展指标等特色在大多幼儿园的课程设计中均有体现。幼儿园主题课程视角下高宽课程的实施方法主要分为叁种形式:科学组织一日常规、创设主动学习环境、和做"有准备的教师"。(本文来源于《新西部》期刊2019年32期)
杨柳,罗生全[4](2019)在《中国特色课程理论的文化学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特色课程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建构是抒写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时代命题的核心要义。从文化学视角来审视中国特色课程理论的建构脉络,需要明晰文化学自身存在与发展的逻辑指向和在中国特色课程理论建构过程中强调文化主体回归、推动价值转向以及创新研究方法上的价值存在,以此为契机实现二者之间在"为人"的核心价值观、优秀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工具价值理性以及理论发展多元中的中国话语建构等命题上的内在勾连。中国特色课程理论文化学建构的过程是艰辛的,漫漫建构之路需要研究者始终把握"和合"导向的特色课程理论建构价值标准、文化实践与创生的课程理论建构选择以及文化情境中问题解决的课程理论体系化建构方向,以多方合力共同推动具有文化学品性的中国特色课程理论建构目标的顺利实现。(本文来源于《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期刊2019年06期)
高晓霞[5](2019)在《浅谈烹饪营养与卫生课程理论及实践教学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烹饪营养与卫生课程中既包括大量的理论知识,也与实践有着极深的关联。如果学生能对相关课程有着良好的掌握并能灵活地运用,其分析问题和开拓创新能力就能够得到明显提升。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也能在保证烹饪安全与卫生的基础上,更加科学地进行饮食搭配,满足实际需要。因此,任课教师应该充分认识该课程的重要性,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做到理论及实践并重,对以往的教学方式进行优化。从当前的烹饪教学实际出发,对该课程的理论及实践教学优化提出看法,希望能够对广大同仁起到借鉴作用。(本文来源于《现代职业教育》期刊2019年29期)
张爽,林艳辉[6](2019)在《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改革探讨——结合《创业基础》课程理论体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企业战略管理是一门理论性知识内容较强的课程,在应用型本科正值爬坡转型的新时期,对这门课程的讲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重点在于侧重对学生战略性思维、战略分析和战略性决策能力的培养,所以对于企业战略管理课程在内容体系上、授课方式上、评分标准上都在尝试着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实践,本文主要从企业战略管理课程内容体系的设计上,通过讨论与其他学科相融合的方式,特别是论证是否存在将《创业基础》课程中的部分理论内容与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的理论体系在哪些知识理论概念上存在结合点,从而为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改革提供新的侧写方向。(本文来源于《校园英语》期刊2019年44期)
魏清发[7](2019)在《《电气安装与维修》课程理论知识教学之我见》一文中研究指出中职学校《电气安装与维修》是一门理论和实际操作紧密结合的课程。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在教育改革的新形式下,为培养新型人才,鼓励学生创新精神、适应社会的需要,迫使我们在教学实践的全过程中,不断思考改进教学方法,特别在考试形式上,应采用学生动笔、动手、动口相结合。(本文来源于《教育现代化》期刊2019年82期)
梁晨[8](2019)在《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之我见——从布鲁纳结构主义课程理论谈起》一文中研究指出布鲁纳的结构主义课程理论思想,为我国新时代的职业教育课程设置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当前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学科体系结构不完整,学生主动发现学习能力不强,课程编制缺乏螺旋式互动,课程评价难以与学校教学相链接,这些都是制约我国新时期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短板。弥补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不足,促使职业教育课程结构进一步完整,应加强其学科结构的构建,通过学生主体发现学习的探索,建立起职业教育的螺旋课程体系,实现课程评价与教育和与教学的结合。(本文来源于《职业技术》期刊2019年10期)
陈林,胡海建[9](2019)在《施瓦布实践取向课程理论对中国校本课程开发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校本课程开发起步较晚,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面临"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存在误解;教师缺乏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意识,相关专业知识及能力薄弱;课程研发集体并未体现多方参与及有效协作"的问题。施瓦布实践取向的课程理论为中国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有益的启示,通过"宣传校本课程开发理念,转变教师的认知偏差;开展校本培训,增强教师校本课程开发的意识与能力;加强管理,落实课程集体参与和协作校本课程开发过程"可以有效解决中国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问题。(本文来源于《成都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梁燕妮[10](2019)在《从后现代课程理论审视法学课程改革》一文中研究指出后现代课程理论的研究方兴未艾,本文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组织、课程评价、课程主体等方面阐述了其对法学课程改革的可能贡献,并分析了现代课程理论与后现代课程理论碰撞交错的现状,希冀把这两种理论通过相互渗透消解双方的局限性,在法学课程改革过程中发挥双方的优势。(本文来源于《教育现代化》期刊2019年78期)
课程理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推销实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课程设计要与工作岗位衔接,通过课程理论与实践融合的具体设计,能够更好地将课程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更好地满足企业对职业教育人才的需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课程理论论文参考文献
[1].邵惠芳,贾宏昉,韩丹,张松涛.工程类核心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探讨[J].决策探索(下).2019
[2].郭学慧.高职经管课程理论与实践融合探索——以高职推销实务课程为例[J].农家参谋.2019
[3].周侃.幼儿园主题课程视角下的高宽课程理论基础与实施方法[J].新西部.2019
[4].杨柳,罗生全.中国特色课程理论的文化学建构[J].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2019
[5].高晓霞.浅谈烹饪营养与卫生课程理论及实践教学的优化[J].现代职业教育.2019
[6].张爽,林艳辉.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改革探讨——结合《创业基础》课程理论体系[J].校园英语.2019
[7].魏清发.《电气安装与维修》课程理论知识教学之我见[J].教育现代化.2019
[8].梁晨.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之我见——从布鲁纳结构主义课程理论谈起[J].职业技术.2019
[9].陈林,胡海建.施瓦布实践取向课程理论对中国校本课程开发的启示[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9
[10].梁燕妮.从后现代课程理论审视法学课程改革[J].教育现代化.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