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轭齿廓论文_余金宝,范元勋

导读:本文包含了共轭齿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谐波,共轭,圆弧,齿轮,轮齿,直线,函数。

共轭齿廓论文文献综述

余金宝,范元勋[1](2019)在《谐波传动柔轮变形及共轭齿廓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椭圆凸轮波发生器的运动规律,推导柔轮的变形函数,得出柔轮原始曲线的径向变形规律为余弦函数。进行柔轮的有限元变形分析,运用abaqus软件仿真波发生器装入柔轮的实际过程,提取柔轮中性层面的径向和切向变形量,拟合成相应的正弦因子函数,分析拟合误差,得出拟合变形函数与理论变形函数的差异。提出一种采用柔轮运动轨迹包络共轭刚轮齿廓的设计方法,根据已知的柔轮齿廓和原始曲线变形规律,求出刚轮齿廓,再进行刚柔轮的啮合仿真,分析啮合状态,验证刚轮齿廓的合理性,最后根据拟合的变形函数求解出刚轮齿廓,将其与理论变形函数的刚轮齿廓比较,分析二者差异。(本文来源于《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期刊2019年05期)

余金宝,范元勋[2](2019)在《谐波传动双圆弧共轭齿廓的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双圆弧谐波传动柔轮齿廓基准坐标系,并用分段函数表示柔轮齿廓,根据刚柔轮的相对运动规律和包络条件方程,推导理论共轭齿廓的方程表达式;将柔轮分段齿廓函数代入理论共轭齿廓方程式中,进行柔轮理论共轭齿廓的求解;分析柔轮理论共轭齿廓的解集,建立数学模型,以理论共轭齿廓间的差异最小为优化目标,通过改变柔轮凸圆弧与凹圆弧段的齿廓半径参数,进行柔轮齿廓共轭区域的优化设计,实现刚柔轮"双共轭"的啮合区间最大化,提高双圆弧谐波传动的承载能力以及传动精度。(本文来源于《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徐学忠,张斌,宇晓明[3](2019)在《直线共轭齿廓内啮合齿轮泵内外转子的测量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讨论了直线共轭内啮合齿轮泵内外转子的测量方法,推导了圆棒测量跨距的计算公式,并通过实例计算和作图验证了此方法的正确性.应用量棒跨距值可以对转子的齿厚误差进行控制,为提高直线共轭齿廓内啮合齿轮泵内外转子的制造精度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常熟理工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杨勇,王家序,周青华,祝晋旋,杨万友[4](2017)在《椭圆凸轮波发生器零侧隙谐波齿轮传动共轭齿廓精确求解》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凸轮波发生器谐波传动共轭齿廓精确求解法,该方法在求解过程中不作近似处理,并以原始曲线呈椭圆为例演示该算法求解共轭齿廓的过程。对双圆弧齿廓谐波传动共轭区间和共轭齿廓进行计算比较,结合有限元分析,验证算法的正确性和合理性。通过对不同算法求得的2组谐波传动分别求出侧隙分布和运用限元分析求得应力分布。研究结果表明:本文算法所得侧隙分布较近似算法更加微小均匀,并且由本文解法所得传动应力分布状况更优。(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12期)

吴继强,王家序,蒲伟,曹伟[5](2017)在《齿廓形状对谐波齿轮共轭啮合区润滑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公切线双圆弧齿廓作为谐波传动柔轮齿廓,通过包络理论推导出刚轮与柔轮的共轭齿廓方程和共轭区域,同时运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刚轮齿廓的离散点,得到刚轮的拟合圆弧曲率半径.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卷吸速度、啮合点法向载荷、真实表面粗糙度和轮齿接触几何等因素,建立了双圆弧齿廓和渐开线齿廓谐波齿轮在共轭啮合区的混合润滑数学模型,分析了不同转速下谐波齿轮共轭啮合区处齿根啮合点和齿顶圆啮合点的润滑状态.研究结果表明:齿廓形状对润滑性能影响显着,采用双圆弧齿廓能显着增加平均油膜厚度和降低最大油膜压力,使润滑性能得到改善;随着波发生器转速逐渐降低,共轭齿根啮合点和共轭齿顶圆啮合点的平均油膜厚度和膜厚比随之减小,接触载荷比随之增大,润滑效果变差.(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4期)

叶春浓[6](2016)在《直线共轭内啮合齿轮副齿廓曲线设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函数最佳逼近理论,探讨直线共轭内啮合齿轮副齿廓曲线的设计方法。通过实例,验证本方法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液压气动与密封》期刊2016年12期)

陈晓霞,宋宇,邢静忠,刘玉生[7](2016)在《连续共轭啮合的双圆弧谐波齿轮齿廓设计及运动仿真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分段函数表达的参数化公切线双圆弧齿廓,利用柔轮装配变形的包络精确算法研究双圆弧齿廓原始齿廓参数对包络存在区间大小的影响及其共轭齿廓的可用性,提出使二次共轭现象成为可用齿廓的设计方法.首先按照柔轮中性层周向位移引起的转角及其轮齿对称线相对于径矢转角的精确计算方法,确定变形后柔轮轮齿的位置和方位,获得一系列柔轮齿廓相对于刚轮齿槽的啮合运动轨迹;然后从计算机图形学角度获得用柔轮齿廓外包络表达的刚轮齿廓,验证二次共轭现象及其可用共轭齿廓的存在性.实例结果表明,双圆弧齿廓谐波齿轮可以通过合理的参数设计实现在整个啮合区间上的连续共轭传动,使更多齿对同时参与共轭啮合,从而提高谐波齿轮的承载能力和传动精度.(本文来源于《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期刊2016年11期)

刘新宇[8](2016)在《基于共轭理论的渐开线齿廓精确的设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渐开线齿廓设计,一直采用理论的几何方法获得,由于它忽略了实际载荷的影响,齿轮齿廓往往偏离实际的动力学啮合轨迹。因此,它很难获得精确的传动和良好的噪音效果。根据齿轮传动的数学理论和齿轮动力学物理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共轭传动理论的精确齿形设计方法。此法完全模拟实际载荷下的力学边界,通过计算齿轮副的共轭啮合轨迹线,获得最佳齿廓曲线,从而大大提高了啮合传动的精确性和平稳性,减少齿轮振动能量、获得良好的NVH性能。(本文来源于《现代机械》期刊2016年04期)

刘子尧,祝海林,李佑武[9](2015)在《谐波式齿轮泵共轭齿廓求解与运动干涉检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谐波式齿轮泵柔轮啮合过程中易造成轮齿干涉问题,根据包络理论,建立了已知刚轮渐开线齿廓求解与之共轭的柔轮齿廓的数学模型,运用MATLAB获得了柔轮齿廓曲线数值解,并完成了谐波式齿轮泵的运动仿真。结果表明,通过调节径向间隙和齿间侧隙参数,可以解决轮齿干涉的问题。(本文来源于《机械传动》期刊2015年10期)

王家序,周祥祥,李俊阳,肖科,周广武[10](2015)在《不同共轭原理的双圆弧齿廓谐波齿轮传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综合考虑谐波传动啮合齿廓、弹性变形等因素影响,采用公切线双圆弧齿廓作为谐波传动轮齿齿廓,分别得到基于包络啮合理论、改进运动学啮合理论的精确齿面共轭原理与近似原理,对不同共轭原理的双圆弧齿廓谐波传动的共轭区域、共轭齿廓、运动轨迹及啮合侧隙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双圆弧齿廓谐波传动存在2个共轭区域,且存在"双共轭"现象。包络啮合理论与基于改进运动学的谐波啮合理论对双圆弧齿廓谐波传动共轭区域、共轭齿廓基本无影响。近似原理对共轭齿廓、啮合完成区域运动轨迹、长轴附近轮齿侧隙影响较小,对共轭区域、啮合初始区域运动轨迹、远离长轴的轮齿侧隙影响较大。(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期刊2015年05期)

共轭齿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建立双圆弧谐波传动柔轮齿廓基准坐标系,并用分段函数表示柔轮齿廓,根据刚柔轮的相对运动规律和包络条件方程,推导理论共轭齿廓的方程表达式;将柔轮分段齿廓函数代入理论共轭齿廓方程式中,进行柔轮理论共轭齿廓的求解;分析柔轮理论共轭齿廓的解集,建立数学模型,以理论共轭齿廓间的差异最小为优化目标,通过改变柔轮凸圆弧与凹圆弧段的齿廓半径参数,进行柔轮齿廓共轭区域的优化设计,实现刚柔轮"双共轭"的啮合区间最大化,提高双圆弧谐波传动的承载能力以及传动精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共轭齿廓论文参考文献

[1].余金宝,范元勋.谐波传动柔轮变形及共轭齿廓的研究[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19

[2].余金宝,范元勋.谐波传动双圆弧共轭齿廓的优化设计[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19

[3].徐学忠,张斌,宇晓明.直线共轭齿廓内啮合齿轮泵内外转子的测量方法[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9

[4].杨勇,王家序,周青华,祝晋旋,杨万友.椭圆凸轮波发生器零侧隙谐波齿轮传动共轭齿廓精确求解[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5].吴继强,王家序,蒲伟,曹伟.齿廓形状对谐波齿轮共轭啮合区润滑性的影响[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6].叶春浓.直线共轭内啮合齿轮副齿廓曲线设计方法[J].液压气动与密封.2016

[7].陈晓霞,宋宇,邢静忠,刘玉生.连续共轭啮合的双圆弧谐波齿轮齿廓设计及运动仿真验证[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16

[8].刘新宇.基于共轭理论的渐开线齿廓精确的设计方法[J].现代机械.2016

[9].刘子尧,祝海林,李佑武.谐波式齿轮泵共轭齿廓求解与运动干涉检验[J].机械传动.2015

[10].王家序,周祥祥,李俊阳,肖科,周广武.不同共轭原理的双圆弧齿廓谐波齿轮传动分析[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15

论文知识图

摆线轮齿廓齿廓比较普通摆线啮合副高效重载活齿减速器-图11-20 单滚柱型共摆线共轭齿廓形成原理摆通共轭齿廓的两种计算结果比较

标签:;  ;  ;  ;  ;  ;  ;  

共轭齿廓论文_余金宝,范元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