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微生物在地球环境中无处不在,土壤作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其中赋存的微生物总类多、数量大。这些微生物的活动会直接影响岩石风化、矿化、土体形成和结构,以及土壤颗粒表面性质,它们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也会产生某些粘液和凝胶,胶结土体颗粒、填充孔隙改变土体变形和强度特性,从而影响土体的工程力学性质。同时矿物学的最新研究表明,一些特殊的微生物菌株(如巴氏芽孢杆菌),在合适的环境下,可以让体系中的钙离子沉淀生成与天然石材成分类似的碳酸钙,这种沉淀可以作为一种粘结剂,在试验室中成功的把松散的砂粒胶结成坚硬的圆柱体或块状体。这一反应过程成为微生物岩土工程学最重要的研究方向,即MICP技术。本文以土壤中的原生细菌菌群和巴氏芽孢杆菌为研究对象,探讨它们对贵阳红黏土物理力学性质和微观结构的影响。首先通过扩大培养获得两种菌液,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两种细菌的生长曲线,选取位于稳定期的菌液添加入重塑红黏土试样当中(其中掺入巴氏芽孢杆菌的试样中加入一定量的CaCl2溶液作为粘接剂),然后以这些试样为基础开展一系列的物理力学试验,并观察其微观结构的变化。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为:(1)土壤原生细菌菌群在培养22h后进入对数增殖期,在培养38h后进入稳定期;巴氏芽孢杆菌在培养14h后进入对数增殖期,在培养38h后进入稳定期;(2)掺入菌液的红黏土试样在恒温养护后,饱和湿密度增加,饱和含水率和孔隙率下降,试样的黏粒含量下降,粉粒含量上升,表明随着菌液的掺入,红黏土试样中的孔隙被填充,土体间的小颗粒相互胶结成大颗粒团聚体;(3)不同含水率状态的红黏土在掺入两种菌液恒温养护后,试样的抗剪强度均随着含水率的降低而增加;在相同含水率下,三组试样的抗剪强度总是巴氏芽孢杆菌组>细菌组>蒸馏水对照组,而巴氏芽孢杆菌组试样对含水率的变化最为敏感,随着土样含水率的减小,试样的抗剪强度指标和峰值破坏强度上升得最为明显;(4)两种菌液对红黏土的加固效果与时间存在一定的关系。掺入土壤原生细菌菌群的红黏土试样的力学性质前期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得到加强,在6d时达到一个峰值,之后有所回落;掺入巴氏芽孢杆菌和粘接剂的红黏土试样力学性质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增强,在10d后稳定不变;随着两种菌液的掺入,土体的抗剪强度指标、三轴试样破坏峰值和压缩模量均有所提高;巴氏芽孢杆菌对红黏土的加固效果要优于土壤原生细菌菌群;(5)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颗粒粒度试验表明,土壤原生细菌生成的胞外多糖和巴氏芽孢杆菌生成的碳酸钙填充在土体孔隙中,加固土壤颗粒间的连接。粉粒含量均有所增加,相应的黏粒含量下降,效果最明显的试样黏粒含量下降了24%,粉粒含量增加了19%,这种变化使得土体获得了一个更加稳定的结构,试样物理力学性质也发生相应的变化;(6)利用IPP(Image-pro plus)软件对掺入巴氏芽孢杆菌试样的SEM图片进行处理分析,微观孔隙和微观颗粒参数随着计算阈值在0到255之间不断增加,均会发生变化:在前期,孔隙数量、颗粒数量和微观黏粒含量均随计算阈值的增大而增加,达到最大值之后,随着小孔隙和小颗粒间的之间的合并,数量回落,同时通过在不同阈值下分析计算得出的土体微观三维孔隙率和颗粒表面积符合土体微观结构的实际情况;(7)从试样的微观孔隙和微观颗粒参数的变化来看,在巴氏芽孢杆菌作用下,红黏土的微观孔隙数量、三维孔隙率和微观黏粒含量发生降低,微观颗粒数量和颗粒表面积增大,土体的微观结构朝着更加稳定的状态发展。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施鹏超
导师: 陈筠
关键词: 微生物,原生细菌,巴氏芽孢杆菌,红黏土,物理力学性质,微观结构
来源: 贵州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工程科技Ⅱ辑,农业科技
专业: 生物学,建筑科学与工程,农业基础科学,农业基础科学,农艺学,农艺学
单位: 贵州大学
分类号: S152;S154.3;TU446
总页数: 82
文件大小: 5943K
下载量: 189
相关论文文献
- [1].非洲红黏土强度及变形特性研究[J].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 2020(05)
- [2].粉煤灰和二灰对桂林红黏土力学性质的影响[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17(03)
- [3].桂林地区酸、碱污染红黏土力学效应弱化试验研究[J]. 重庆大学学报 2019(06)
- [4].桂林地区碱污染红黏土力学效应弱化试验[J].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2019(02)
- [5].浅议红黏土土质码头护岸设计[J].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8(02)
- [6].基于灰色关联度的红黏土边坡稳定性因素敏感性分析[J]. 人民珠江 2017(01)
- [7].某高速公路红黏土特征及典型滑坡处治[J].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19(01)
- [8].国内在建最长红黏土隧道顺利贯通[J]. 铁路采购与物流 2018(07)
- [9].有机质污染红黏土地基加固效果的力学效应分析[J]. 工业建筑 2010(02)
- [10].桂林地区酸污染红黏土力学效应弱化试验[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4)
- [11].高速公路红黏土路基施工技术[J]. 交通世界 2017(31)
- [12].天然降雨下紫色土和第四纪红黏土坡面侵蚀过程研究[J]. 水土保持研究 2014(06)
- [13].连续干旱致红黏土收缩对铁塔稳定性的影响[J]. 电力勘测设计 2015(S1)
- [14].红黏土厚度对地铁隧道施工变形影响的研究[J]. 公路 2019(03)
- [15].红黏土在卸荷状态下的力学特性试验研究[J].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9(05)
- [16].红黏土在原状及重塑状态下的力学性质试验研究[J].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7(06)
- [17].湖北省红黏土物理力学性质特点分析[J].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8(08)
- [18].砂与粉煤灰对桂林红黏土性质的影响研究[J]. 土工基础 2018(05)
- [19].重塑红黏土固结变形影响因素分析[J]. 公路 2017(04)
- [20].广西某高速公路红黏土边坡变形破坏机理分析[J]. 西部交通科技 2017(04)
- [21].干密度对重塑红黏土变形特性的影响[J].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2016(02)
- [22].不同酸碱度对改良红黏土力学性质及结构的影响[J]. 人民长江 2016(16)
- [23].水泥红黏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J]. 人民黄河 2012(05)
- [24].基于微观结构的饱和红黏土孔隙比计算[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11(05)
- [25].大厚度红黏土地基强夯处理技术[J].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S2)
- [26].基于粉煤灰改良红黏土路用试验研究[J]. 粉煤灰综合利用 2019(02)
- [27].浅埋暗挖隧道洞内富水条件下红黏土注浆处理技术[J].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19(06)
- [28].红黏土对工程性质的影响分析[J]. 粘接 2019(10)
- [29].红黏土崩解特性试验研究[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18(03)
- [30].贵州省第四纪红黏土发育土壤的性状及其系统分类研究[J]. 江西农业学报 201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