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计算微观力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力学,微观,晶粒,纳米,裂纹,摩擦,微结构。
计算微观力学论文文献综述
殷作武,周继凯,梁远志[1](2019)在《水化硅酸钙力学参数跨纳-微观尺度计算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准确高效地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计算微观尺度高、低密度水化硅酸钙(C—S—H)的力学参数,选用7种常用的C—S—H晶体类似物结构和叁种多孔介质力学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研究。首先在纳观尺度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得到C—S—H晶体类似物结构的体积模量、剪切模量、弹性模量和泊松比四个力学参数;并与第一性原理计算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以此为基础,再应用多孔介质力学模型计算获得微观尺度高、低密度水化硅酸钙的相应力学参数;并与已有文献实测的高、低密度水化硅酸钙弹性模量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与第一性原理计算相比,6种Tobermorite晶体结构模型的力学参数计算平均误差约20%; Jennite晶体结构模型计算平均误差达59%。采用C—S—H晶体类似物结构Tobermorite 14,结合Mehta或张俊彦的多孔介质力学模型进行模拟计算,效果最佳。C—S—H晶体结构类型对C—S—H跨纳-微观尺度力学参数准确性影响最大。提出的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和多孔介质力学模型进行水化硅酸钙力学参数跨纳-微观尺度计算方法,避免了采用大规模分子动力学模拟获得高、低密度水化硅酸钙的微观力学参数,计算效率高且结果可靠。(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9年13期)
万震宇[2](2018)在《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接微观组织演化数值模拟与力学性能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搅拌摩擦焊接是一种新型固态焊接工艺,由于其具有焊接温度低、焊接变形小、无污染等特点,针对轻质合金的焊接,如铝合金、镁合金等具有明显的优势,并已逐渐替代了很多工业应用中的传统焊接方式。如何能够有效的模拟搅拌摩擦焊接工艺过程,与试验结合,对焊接工艺优化具有重要意义。将搅拌摩擦焊接有限元模型与材料学和热力学相结合,为搅拌摩擦焊接过程—工艺参数—力学性能的一体化研究提供了思路。通过有效的数值手段仿真搅拌摩擦焊接过程可以免去大量重复的实验,降低研究成本,并且能够从中提炼出整个焊接过程在不同工况作用下展现的规律性和差异性。基于以上所述背景,通过建立数值模型的方式来研究搅拌摩擦焊接为处理实际焊接工艺提供了有针对性的参考和指导。本文针对广泛使用的6xxx系列铝合金建立了基于完全热力耦合模型的搅拌摩擦焊接微观组织—强度—形变硬化演变的计算模型,研究了搅拌摩擦焊接过程中的晶粒尺寸变化和析出相演化,以此为基础,对焊后力学性能和热处理影响进行了进一步研究。第一,通过有限元软件DEFORM-3D建立了基于自适应网格重剖分的搅拌摩擦焊接完全热力耦合模型。利用物质点追踪技术在焊接模拟过程中对截面构件在搅拌针附件的材料流向进行分析,预测焊接接头在截面上形成搅拌区的形貌,结合再结晶计算公式,并对不同焊接工况作用下的焊核区内发生再结晶的晶粒尺寸进行预测,同时对比了不同焊接工况作用下沿构件薄板厚度方向计算再结晶得到的晶粒尺寸大小。第二,以过饱和固溶体在温度变化作用下发生相变以及第二相析出生长动力学行为为理论基础,建立了 6xxx系铝合金的微观组织演化模型。通过计算过饱和固溶体在等温以及非等温时效过程中发生的沉淀演化机制,得到等温及非等温过程中任意时刻的微观组织演化参数,与实验测量的结果相对比能够验证该计算模型算法的有效性。结合之前建立的搅拌摩擦焊接热力耦合模型对不同焊接工况进行计算,提取出温度历史计算了6005A-T6铝合金在搅拌摩擦焊接中的析出相演化过程。第叁,进一步考虑位错运动与第二相粒子的交互作用,建立了 6xxx系铝合金的屈服强度和形变硬化的计算模型。通过与实验观测值作对比,能够验证过饱和固溶体在等温及非等温时效过程中出现的屈服强度和形变硬化参数演化的准确性,并计算了6005A-T6铝合金在搅拌摩擦焊接不同焊接工况下接头的强度演变过程,得到了接头初始强度和形变硬化参数沿截面方向的分布,从静态屈服强度和动态形变硬化两方面解释了焊后接头截面出现强度最弱区域的原因。最后,联立微观组织演化和初始屈服强度计算模型,进一步研究焊后人工时效对搅拌摩擦焊接构件微观组织演化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机理,对6005A-T6焊接接头采用不同时长和不同温度组合的焊后人工时效的演变机制进行分析,得到不同组合焊后时效的接头粒子分布形貌。另外,研究了几种常用6xxx系铝合金在主要溶质成分范围内随机分布的差异性,并得到不同种类接头的焊后截面特性分布区间范围。(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8-11-01)
万震宇,周霞,张昭[3](2018)在《6005-T6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接微观组织演变计算及力学性能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Al-Mg-Si系铝合金等温及非等温过程的微观结构演变规律,建立沉淀相粒子微观组织演变模型,包括沉淀相粒子的形核、长大、溶解以及粗化阶段。结合基于自适应网格重剖分的有限元热力耦合模型建立的6005-T6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接的数值模拟,建立搅拌摩擦焊接过程中对于该种合金的组织演变和强化模型。通过充分考虑了固溶强化、沉淀强化对力学性能的影响,预测了AA6005-T6铝合金焊接接头组织的沉淀相变化及力学性能变化,预测结果与试验验证结果吻合良好。通过模拟计算焊后人工时效研究表明:焊接状态下焊接接头的软化区域在焊接核心区域范围;经过焊后人工时效后的接头软化区域集中在热影响区域,而焊接核心区域通过焊后人工时效后再次析出沉淀相,强度得到恢复。(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8期)
牛飞飞[4](2016)在《计算微观接触力学基本单元解的解析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课题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轴承钢接触疲劳的微观结构演化机理和实验研究”(51475057)、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项目“高周接触疲劳的白蚀带微观机理研究”(CDJZR14285501)和重庆市科技计划项目“非金属夹杂物对轴承钢疲劳寿命影响的蒙特卡罗仿真”(cstc2013jcyj A70013)。机械传动中涉及的接触问题和夹杂问题非常之多,包括轴承转动、齿轮传动、摩擦传动等的失效都与之相关。接触问题和夹杂问题也是微观接触力学领域中的两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由于接触和夹杂的局部性,基于叁维半空间模型的接触问题和夹杂问题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广泛的工程实际价值,因而得到了很多的关注。本文从微观力学的角度入手,研究分析表面接触载荷和材料夹杂体对材料内部的弹性场的影响,并对理论结果进行完全的数值分析验证,以期为机械传动及零部件的抗疲劳性能的提升提供理论参考。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首先,基于激励响应理论体系,引入了一种新的表示基本单元(矩形/长方体)均布激励响应关系的记号方法。该记号表达式称为基本单元解,通过对格林函数在激励区域内积分得到,可以简化表示为响应原函数和激励单元形状参数的组合形式。对于任意区域内任意分布的激励,可以将激励区域离散成一系列基本单元内的均布激励,并通过迭加原理得到最终的响应数值解。此记号方法可以清晰直观体现响应的卷积特性并与快速傅里叶变换(FFT)结合进行快速数值算法求解,并在计算机的编程中简单易行。最后列出了接触载荷、本征应变和分布电流等激励的基本单元解公式,方便在后续的研究中进行查找。然后,使用本文提出的记号方法推导出了半空间表面接触问题的影响系数矩阵和响应原函数以及半空间表面的基本单元解。需要注意的是,本问题虽然为叁维半空间模型,但是激励区域却是二维矩形平面,因此求解响应原函数时只需对两个变量求积分即可。将激励基本单元中心位置设为坐标原点可以简化基本单元解的求解和表达,其响应原函数仍会保持不变。运用此基本单元解并结合数值方法计算正方形区域均布接触载荷的位移和应力响应,其数值结果与有限元相对比吻合良好,说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最后,使用本文提出的记号方法首次求出了半空间内本征应变的弹性场完整的基本单元解,以及热夹杂的应力场解和夹杂基体表面位移场的解。此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使用了基于伽辽金矢量的直接求解方法,最终的响应结果可以系统性地用四个影响系数矩阵表示,其中第一个影响系数矩阵对应全空间夹杂问题的基本单元解。使用此基本单元解并结合数值方法求解正方形区域均布本征应变的位移场和应力场响应,并将计算结果与有限元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从而说明该方法的正确有效性。(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6-05-01)
吴恒安[5](2014)在《面向石油工程的计算力学:从微观机理到宏观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石油天然气的开采涉及多学科多尺度问题,计算力学研究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报告以石油工程中的几个关键力学问题为例介绍我们课题组近年来在该领域的一些研究进展。开发了针对纳米流体及石油、岩石壁面等复杂体系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的前处理建模程序,对纳米流体增强驱油进行了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发现,微量带电纳米颗粒会使浸没在纳米流体溶液中吸附于固体壁面的油滴发生自脱附现象。其微纳米力学机理为:(1)纳米颗粒的存在减小了基底-纳米流体界面张力,使纳米流体更容易铺展;(2)固体基底上的诱导电荷使基底更亲水;(3)静电作用力是分离压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螺杆泵定转子系统建立了流固耦合的协同分析模型,理论上预测螺杆泵的主要性能(扭矩负载和举升效率)同设计参数之间的关系,并得到实验验证。在此基础上,对等壁厚螺杆泵壁厚及过盈等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此外,本报告也将简要介绍本课题组在水力压裂和页岩气领域的一些初步研究结果。(本文来源于《中国计算力学大会2014暨第叁届钱令希计算力学奖颁奖大会论文集》期刊2014-08-10)
林柯利,毕荣山,谭心舜[6](2009)在《喷射器湍流微观混合性能的计算流体力学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喷射器湍流混合模型,利用商用流体力学软件Fluent6对不同结构的喷射器进行了模拟研究,从微观尺度考察喷射器的混合特性,得到了不同条件下喷射器完成湍流微观混合所需要的距离,并利用3个自定义的量纲为1数与雷诺数结合来描述喷射器的微观混合性能。结果显示,利用这些参数可以较好地表示喷射器的微观混合,并利用模拟结果回归了各准数之间的函数关系。(本文来源于《化工进展》期刊2009年05期)
石井花[7](2007)在《有限元法分析有机凝胶微观网络结构和网络力学性质的关系与量化计算有机小分子电子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计算方法和计算机硬件的迅速发展,计算机模拟和量化计算在物理、生物、化学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实验是根本,但在实验上经常遇到无法解释的现象或实验手段无法测量的量,这时就须从理论、计算上去探索现象的本质,计算未知的量。并且随着计算机能力的强大,计算模拟可以预言实验结果,指导实验方向。总之,只有实验和理论的紧密结合才能促进研究和应用的快速发展。本着这种思想,我们紧密结合课题组中最新实验,对实验现象从理论计算角度去探索、理解。近年来,人们发现某些小分子量有机化合物能在浓度很低的情况下(≤2wt%)使有机溶剂凝胶化,形成有机凝胶。有机凝胶通过特殊的弱相互作用(如氢键、静电、偶极、或π-π相互作用等)自组装形成线性、纤维状、带状或树枝状结构,这些结构再经交联而形成叁维网络结构。叁维网络结构通过表面张力限制有机溶剂的流动,从而使有机溶剂凝胶化。与传统的由共价键交联而形成叁维网状结构的高分子或生物凝胶不同,小分子量有机凝胶具有热和化学上的可逆性、外部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并且具有分子识别特性的网络结构。这些特点使其能够在诸如催化、传感技术、药物传递、分离手性化合物的特效色谱介质,以及具有特定形状的纳米无机材料制备的模板方面具有极大的潜在应用价值。在众多应用当中,有机凝胶具有一定的力学弹性是必不可少的要求。目前,人们对有机凝胶的种类、形成机制,热动力学性质,叁维网状结构均有较多的研究。但关于有机凝胶结构和力学性质关系的研究还未见报道。本人在课题组已有实验基础上,分析、理解实验结果,建立了二维的有机凝胶的网络模型。用商业化有限元软件-ABAQUS模拟网络的力学性质。我们研究了一系列结构和材料参数对网络力学弹性的影响,对网络在应变下的变形和应力分布也做了详细研究。由上述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网络弹性模量随纤维长度的减少而幂指数增加。通过比较模型和实际有机凝胶网络结构我们得出;保持树枝状结构单元的个数近似相同,减小纤维的平均长度,网络弹性模量急剧增加;或者保持纤维的平均长度大致不变,减少树枝状结构单元的个数使网络弹性模量增加,这些可以通过实验实现。(2)当纤维的纵横比小于大约20时,纤维横截面半径的增加使网络弹性模量急剧增加;纵横比大于20时,横截面半径对网络弹性几乎无影响。(3)增加网络的结点密度和纤维的硬度都会使网络弹性模量增加。(4)树枝状网络的变形是由拉伸(压缩)变形主导的,大致属于均匀变形。由于树枝状的特殊结构,应力主要分布在中心点周围及由中心出发的几条半径上有机双光子吸收材料在诸多领域如光限幅、双光子上转换激射、双光子荧光显微术、双光子光动力治疗、叁维光信息存储以及叁维微加工等方面有着潜在的应用前景。具有大的双光子吸收截面的强光子吸收材料是上述应用的基础。有机双光子材料已经研究很多,并且我们知道具有窄尺寸分布的Ⅱ-Ⅳ半导体纳米材料具有非常大的非线性光学响应。因此,为了探索具有大双光子吸收截面的强光子吸收材料,我们课题组研制了半导体纳米粒子与有机物复合体系;1,2,4,5-tetrakis(4-pyridylvinyl)benzene(TKPVB)/CdS和(E,E)-4-{2-[p'-(N,N-di-n-butylamino)stilben-pyl]vinyl}pyridine(DBASVP)/CdS。并研究了它们的单、双光子荧光性质。结果表明,DBASVP溶液中加入CdS后体系出现荧光增强现象,而TKPVB在加入CdS后呈现荧光淬灭现象。为了探索这种现象的本质,我们用密度泛函方法计算了两个有机分子的电子结构及前线轨道上的电荷分布。从能量转移和电荷转移的角度理解实验现象。所得结果和结论如下;(1)用b31yp/6-31g的方法计算TKPVB、DBASVP的前线轨道的电荷分布,吡啶环氮原子上的电荷分布提供了与金属离子配位的可能性。(2)比较TKPVB、DBASVP的电子结构和CdS纳米粒子的能带结构,两种体系都有利于发生电荷转移,从而使荧光淬灭。但电荷转移需要有机分子与无机体系的紧密接触,考虑到CdS纳米粒子表面覆盖的二辛基丁二酸磺酸钠(AOT)大分子,电荷转移的几率很小。(3)从CdS的吸收谱及有机分子的发射谱来看,CdS的吸收谱与TKPVB的发射谱有一定重迭,而与DBASVP的没有重迭,根据能量转移的速率与吸收谱与发射谱的重迭成正比,我们得出TKPVB/CdS体系发生能量转移使荧光淬灭。DBASVP/CdS体系几乎不发生能量转移。综上所述,TKPVB/CdS体系发生荧光淬灭而DBASVP/CdS应无明显变化。但实验上DBASVP/CdS体系发生荧光增强。其可能的原因是CdS纳米微粒表面上的Cd~(2+)与DBASVP上的吡啶基团配位,形成了空间网络结构,这种较为刚性的结构,减弱了分子的振动,从而减少了分子激发态的无辐射衰减速率;另一方面,分子刚性的增加,常有利于增加分子的共平面性,从而有利于增大分子内π电子的流动性,也就有利于荧光的产生。(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07-10-18)
杨书勇[8](2003)在《基于计算微观力学的金属/陶瓷梯度材料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建立了一种梯度材料微观响应分析的新方法——计算微观力学方法(Computational Micromechanics Method,简称CMM方法),该方法是一种基于材料真实微观结构、结合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网格自动生成技术的有限元分析方法。 CMM方法从梯度功能材料的真实微观结构出发,建立能反映材料微观结构细节特征的微观分析模型,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和有限元网格自动生成技术,采用本文提出的“等值线网格剖分方法”,获得微观分析模型的有限元网格,在此基础上,利用现代有限元分析手段,从微观尺度上研究材料的响应。从根本上看,CMM方法通过用采用图示法代替符号法以解决复杂微观结构的描述问题、用数值法代替解析法以解决非线性问题所面临的求解困难,该方法可以较好的解决梯度材料在各种条件下的微观响应问题。 论文首先介绍了CMM方法的基本思路和步骤,然后,利用本文所建立的计算微观力学方法,以PSZ/NiCrAlY梯度功能隔热涂层材料为例,研究了隔热梯度涂层梯度材料相关的叁个问题:梯度中间层的等效蠕变性能问题、热冲击微观响应分析问题和含单个界面微裂纹的涂层的断裂力学问题,同时,对后两个问题也利用传统的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比较获得的结果,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CMM方法是一种有效的梯度材料微观响应分析方法,该方法充分考虑了材料微观结构对宏观性能及其内部各材料组份相互之间的影响,在研究梯度材料在动态响应分析和断裂力学分析方面具有传统的的方法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本文的方法不仅可以解决梯度隔热涂层的相关分析问题,也可以方便地加以推广用于解决包括新型压电材料、热电材料、生物材料等的各种不同类型材料的微观响应分析分析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适性。(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期刊2003-05-30)
赵要武,孙秦,杨庆雄[9](1998)在《金属材料计算微观力学网格自动生成》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材料微观结构形态不仅在材料科学中具有重要研究意义,而且也是微、细观力学分析,特别是计算微观力学的研究内容。本文依据冶金物理学理论基础,简化材料微结构形成过程,把数学和几何学结合起来,提出了“随机投放,逐点扫描”构造材料微结构形态的方法,并将此方法的仿真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用材料物理概念予以检验,表明仿真结果不丢失晶粒形状、晶粒度等主要统计特征,与真实材料的微结构有良好的一致性。(本文来源于《计算力学学报》期刊1998年04期)
欧阳鬯,王开福[10](1978)在《断裂力学的宏观和微观理论及计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断裂的理论研究可认为是从1920年Griffifh考察裂纹扩展所需的能量而开始的,之后,Peirce(1926),Weibull(1939)首先应用数学统计方法研究脆断问题。1940年后,关于脆断的研究有许多工作,但直到60年代初,这些研究都只是片断的,其结果零星地散布在各种杂志上,并没有构成一个新的理论分支。只有在高强材料被大量应用且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事先估计不到的破坏事故之后,人们才着手大力推进断裂现象的研究,并使断裂力学逐渐成为固体力学和强度物理(Physics of strength)的一个崭新分支。由于断裂的研究密切地联系着力学、数学、物理、化学及材料科学,所以,断裂理论研究的范围十分广泛,累积的文献特别众多。目前,它的研究内容既包括线弹性的,又包括非线性的;既有宏观的,还有微观或亚微观的;既有静力的,还包括动力的,并出现了若干专(本文来源于《力学情报》期刊1978年02期)
计算微观力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搅拌摩擦焊接是一种新型固态焊接工艺,由于其具有焊接温度低、焊接变形小、无污染等特点,针对轻质合金的焊接,如铝合金、镁合金等具有明显的优势,并已逐渐替代了很多工业应用中的传统焊接方式。如何能够有效的模拟搅拌摩擦焊接工艺过程,与试验结合,对焊接工艺优化具有重要意义。将搅拌摩擦焊接有限元模型与材料学和热力学相结合,为搅拌摩擦焊接过程—工艺参数—力学性能的一体化研究提供了思路。通过有效的数值手段仿真搅拌摩擦焊接过程可以免去大量重复的实验,降低研究成本,并且能够从中提炼出整个焊接过程在不同工况作用下展现的规律性和差异性。基于以上所述背景,通过建立数值模型的方式来研究搅拌摩擦焊接为处理实际焊接工艺提供了有针对性的参考和指导。本文针对广泛使用的6xxx系列铝合金建立了基于完全热力耦合模型的搅拌摩擦焊接微观组织—强度—形变硬化演变的计算模型,研究了搅拌摩擦焊接过程中的晶粒尺寸变化和析出相演化,以此为基础,对焊后力学性能和热处理影响进行了进一步研究。第一,通过有限元软件DEFORM-3D建立了基于自适应网格重剖分的搅拌摩擦焊接完全热力耦合模型。利用物质点追踪技术在焊接模拟过程中对截面构件在搅拌针附件的材料流向进行分析,预测焊接接头在截面上形成搅拌区的形貌,结合再结晶计算公式,并对不同焊接工况作用下的焊核区内发生再结晶的晶粒尺寸进行预测,同时对比了不同焊接工况作用下沿构件薄板厚度方向计算再结晶得到的晶粒尺寸大小。第二,以过饱和固溶体在温度变化作用下发生相变以及第二相析出生长动力学行为为理论基础,建立了 6xxx系铝合金的微观组织演化模型。通过计算过饱和固溶体在等温以及非等温时效过程中发生的沉淀演化机制,得到等温及非等温过程中任意时刻的微观组织演化参数,与实验测量的结果相对比能够验证该计算模型算法的有效性。结合之前建立的搅拌摩擦焊接热力耦合模型对不同焊接工况进行计算,提取出温度历史计算了6005A-T6铝合金在搅拌摩擦焊接中的析出相演化过程。第叁,进一步考虑位错运动与第二相粒子的交互作用,建立了 6xxx系铝合金的屈服强度和形变硬化的计算模型。通过与实验观测值作对比,能够验证过饱和固溶体在等温及非等温时效过程中出现的屈服强度和形变硬化参数演化的准确性,并计算了6005A-T6铝合金在搅拌摩擦焊接不同焊接工况下接头的强度演变过程,得到了接头初始强度和形变硬化参数沿截面方向的分布,从静态屈服强度和动态形变硬化两方面解释了焊后接头截面出现强度最弱区域的原因。最后,联立微观组织演化和初始屈服强度计算模型,进一步研究焊后人工时效对搅拌摩擦焊接构件微观组织演化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机理,对6005A-T6焊接接头采用不同时长和不同温度组合的焊后人工时效的演变机制进行分析,得到不同组合焊后时效的接头粒子分布形貌。另外,研究了几种常用6xxx系铝合金在主要溶质成分范围内随机分布的差异性,并得到不同种类接头的焊后截面特性分布区间范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计算微观力学论文参考文献
[1].殷作武,周继凯,梁远志.水化硅酸钙力学参数跨纳-微观尺度计算方法[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
[2].万震宇.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接微观组织演化数值模拟与力学性能计算[D].大连理工大学.2018
[3].万震宇,周霞,张昭.6005-T6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接微观组织演变计算及力学性能预测[J].机械工程学报.2018
[4].牛飞飞.计算微观接触力学基本单元解的解析研究与应用[D].重庆大学.2016
[5].吴恒安.面向石油工程的计算力学:从微观机理到宏观设计[C].中国计算力学大会2014暨第叁届钱令希计算力学奖颁奖大会论文集.2014
[6].林柯利,毕荣山,谭心舜.喷射器湍流微观混合性能的计算流体力学模拟[J].化工进展.2009
[7].石井花.有限元法分析有机凝胶微观网络结构和网络力学性质的关系与量化计算有机小分子电子结构[D].山东大学.2007
[8].杨书勇.基于计算微观力学的金属/陶瓷梯度材料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
[9].赵要武,孙秦,杨庆雄.金属材料计算微观力学网格自动生成[J].计算力学学报.1998
[10].欧阳鬯,王开福.断裂力学的宏观和微观理论及计算研究[J].力学情报.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