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艳霞[1]2004年在《乾隆十叁年剃发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百日剃发是满族的传统丧葬习俗。乾隆十叁年孝贤皇后病逝,部分官员违制剃发,乾隆帝严厉追查,掀起了震惊朝野的剃发案风波。早在其父雍正帝崩逝之时,即有官员违制剃发,但乾隆帝并未追究,面对同一问题乾隆帝为何会采取截然相反的态度?文章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分别从雍正帝举丧时的朝中形势、社会形势、民俗问题等方面以及孝贤皇后举丧时的政治形势、乾隆帝的治政思想、皇权问题等角度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深刻论述了剃发案发生的深层次原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剖析了剃发案的深层内涵,得出几点认识。一是在治臣方式上出现了叁点变化,即乾隆帝对臣僚的态度由“宽”转向“宽严相济”,将百日剃发制纳入法典,加强了对臣僚的法律约束,并改革文本制度,废止奏本,加强了对奏折的利用。二是从对民俗与政治关系分析中,可以明白地理解乾隆帝巧妙地利用民俗礼规实现在政务上的推陈出新,使乾隆朝前期的政风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由“宽”转向“宽严相济”。乾隆十叁年是乾隆朝政局的转折点,它对于增强乾隆朝的国势,对于继续保持康乾盛世巅峰期有着重要的意义。
王志强[2]2011年在《乾隆十叁年剃发案的身体政治史探究》文中研究说明丧仪期间不能剃发是满洲民族的一种民俗,并被赋予了"孝"的意义。乾隆十叁年皇后病逝后,皇子、满汉官员在丧仪期间的表现让乾隆帝频频发怒,更有部分官员在丧仪中违制剃发。在处理剃发案过程中,臣工不能严格按照乾隆帝谕旨办事,相互之间包庇推诿,乾隆帝深感朝臣的散漫状态和朋党问题的隐现。米歇尔.福柯的权利观念为我们分析政治领域的剃发案建构了一个分析框架。通过分析发现,乾隆帝正是欲通过塑造作为满洲民俗的头发(发式)与孝道、礼文化之间的关系,重新加强皇权对满汉大臣的支配权力。
参考文献:
[1]. 乾隆十叁年剃发案研究[D]. 翟艳霞. 内蒙古大学. 2004
[2]. 乾隆十叁年剃发案的身体政治史探究[J]. 王志强. 甘肃社会科学.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