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北京市石景山区鲁谷路33号)10004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抗青光眼手术用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应用与效果。方法:纳入我院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5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随机法分为研究组(27例)及对照组(27例),研究组患者给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抗青光眼引流阈植入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围术期并发症情况及术后6个月视力恢复情况进行评估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围术期并发症率为7.41%,对照组为25.93%,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患眼视力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两组患者患眼视力均显著改善,研究组视力改善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抗青光眼手术用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具有围术期并发症发生风险低、术后视力恢复效果显著等优势,值得推广。
【关键词】玻璃体腔;雷珠单抗;抗青光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引流阈植入术;小梁切除术
青光眼在临床诊疗中较为常见,患者以眼部胀痛、畏光、流泪等为主要表现,伴随病情发展易出现视力降低、头部疼痛等症状,而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青光眼患者中常见的继发性病变,本病的发生与视网膜缺血缺氧相关,患者会出现房角关闭、虹膜粘连等症状,伴随一定的眼压升高情况,继发失明的风险较高[1-2]。目前针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以手术为主,青光眼引流阈植入术及小梁切除术是较为常见的术式[3],本文主要结合部分实际病例,就该两种术式的应用与效果进行评价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纳入我院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5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0例,女24例,年龄40~71岁,平均(55.19±2.38)岁,纳入标准:我院为首诊医院;近12个月未接受手术治疗者;认知功能及意识状态正常者。排除标准:合并严重感染者;合并严重开放性损伤者;合并重要脏器严重损伤或器质性病变者;合并其他类型眼部病变者;手术治疗无法耐受者;急诊手术者。采用双盲随机法分为研究组(27例)及对照组(27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1.2.1、研究组:给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抗青光眼引流阈植入术治疗,患者明确诊断后,制定手术方案,于术前一周于前房穿刺,至少量房水出现后,给予0.5mg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给药,同时给予左氧氟沙星眼膏进行涂抹并包扎。一周后开展引流阈植入术,常规消毒铺巾后,对患眼进行局部浸润麻醉,开睑后沿颞上方角膜缘作一呈放射状的切口,钝性分离并对结膜囊给予生理盐水冲洗,将青光眼阀置于结膜下,两端于浅层巩膜上固定,于瞳孔与前房内巩膜之间留置引流管,在此基础上给予缝合处理,术后给予定期换药与包扎。
1.2.2、对照组:给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治疗,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方式同对照组,待新生血管消退后,开始手术,术中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麻醉后于巩膜瓣作一4mm×6mm大小的矩形切口,切口边缘贴合角膜缘,于巩膜上对小梁组织、虹膜根部给予切除处理,在此基础上给予缝合处理,须确保房水引流通畅,患眼包扎,定期换药。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围术期常见并发症情况,主要包括虹膜炎、前房出血、脉络膜脱落、角膜水肿等。两组患者手术完毕后均随访跟组6个月,对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视力改善情况进行评估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结果采用SPSS21.0软件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结果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结果比较采用2检验,以P<0.05表示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围术期并发症情况比较:研究组患者围术期并发症率为7.41%,对照组为25.93%,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1。
2.2、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视力改善情况比较:术前两组患者患眼视力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两组患者患眼视力均显著改善,研究组视力改善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3讨论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属一种诊疗中较为常见的难治性青光眼,本病属是缺血性眼病,致病机制较为复杂,本病的发生与眼部及非眼部因素导致,本病患者失明风险较高,因而诊疗中须在明确诊断后给予早期干预,以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以眼压水平的异常升高为主要特点,而其发生与新生血管组织的异常增生导致的房角狭窄甚至关闭相关[4],因而本病的治疗以抑制该异常增生情况、提升新生血管消退速度等为主。雷珠单抗是目前诊疗中常用的一种强效抗生长因子生物制剂,在消退新生血管方面的效果显著,同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瘢痕的形成,本次研究中对研究组患者给予了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抗青光眼引流阈植入术治疗,能够在抑制新生血管组织增生的同时,通过房水引流,发挥较好的降低眼压的效果,从而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视力水平。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围术期并发症率为7.41%,对照组为25.93%,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研究组患者采用的术式围术期安全性更高,同时术前两组患者患眼视力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两组患者患眼视力均显著改善,研究组视力改善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开展抗青光眼引流阈植入术在改善视力水平方面的效果较之常规小梁切除术更为显著。
综上所述,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抗青光眼手术用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效果确切,在降低围术期并发症风险、促进视力恢复方面具有突出价值,是一种值得采用并推广的术式。
参考文献
[1]严桢桢,石海红.雷珠单抗玻璃体联合巩膜睫状体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9,29(14):85-88.
[2]赵雅楠,吴荷玉.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小梁切除术及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手术配合[J].全科护理,2018,16(27):3337-3339.
[3]赵月.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联合抗青光眼手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效果观察[J].社区医学杂志,2017,15(15):69-70.
[4]马红.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显微术后新生血管的影响[J].中国合理用药探索,2019,16(6):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