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EAA方案治疗难治性及复发性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附18例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汪洁[1](2020)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激素难治性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mesenchymal stem cells,UCMSCs)治疗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后激素难治性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steroid refractory acute 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SR-aGVHD)的疗效、安全性和生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行allo-HSCT后发生SR-aGVHD 的 59 例患儿病历资料,33 例在二线免疫抑制剂治疗过程中加用 UCMSCs,分成UCMSCs组(33例)和常规组(26例)。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两组患者SR-aGVHD 治疗效果、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hronic graft-versus-host disease,cGVHD)发生率、病毒感染率、复发率、生存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UCMSCs组中UCMSCs静脉输注平均细胞数为1.70(0.43~5.78)×106/kg,平均次数为2(1~5)次,均未见输注不良反应。与常规组相比,UCMSCs组在治疗SR-aGVHD的改善中位时间上更短(12d vs 18d,P=0.011);两组之间在治疗SR-aGVHD 的治愈时间,皮肤、肝脏、胃肠道疗效的总体反应率,单器官和多器官受累的SR-aGVHD疗效的完全缓解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UCMSCs组广泛型cGVHD发生率、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率低于常规组(P>0.05),EBV感染率及复发率高于常规组(P>0.05)。结合生存曲线,两组患儿总体累及生存率、Ⅳ度SR-aGVHD患儿累积生存率、多器官SR-aGVHD及单器官SR-aGVHD患儿累及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CMSCs治疗儿童移植后SR-aGVHD有一定疗效且安全,改善时间更快,对是否会预防广泛型cGVHD的发生、CMV感染,增加移植后EBV感染率、复发率及能否改善移植后长期生存需进一步扩大样本研究。
吴璨[2](2020)在《CD19 CAR T细胞治疗中枢神经系统侵犯的复发难治性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及目的:成人复发难治性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预后差,5年生存率不足10%。复发难治性B-ALL中约有1%15%的患者伴中枢神经系统(CNS)浸润,此类患者预后更差,多数呈多系统累及态势,早期预测和评估难度较大。总体来说,目前成人复发难治性B-ALL的治疗已十分棘手,而成人复发难治性B-ALL伴CNS浸润患者的治疗则更加困难,亟需寻找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以改善患者预后。本文意在探究CD19 CAR T细胞对复发难治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伴CNS浸润的疗效,并评估该治疗方案的应用安全性。研究方法:选取我院血液科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复发难治性B-ALL伴CNS浸润的患者7例,收集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外周血、脑脊液及骨髓部位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治疗前后CNS状态、骨髓肿瘤负荷、无复发生存期及复发部位等因素来评估疗效;分析治疗后非血液学一般不良反应、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ICANS)等的发生情况来评价安全性。结果:所有患者在接受CD19 CAR T细胞治疗后28d内进行疗效及安全性评估。(1)CD19 CAR T细胞治疗总反应率(ORR)为57.14%;5例(71.43%)患者经治疗后CNS浸润达CNS-1状态,2例(28.57%)达CNS-2状态;6例(85.71%)患者骨髓白血病细胞比例降至5%以下,1例(14.29%)患者骨髓未缓解;总治疗反应达CR的有4例,其无复发生存期中位数为1个月,患者再复发部位均为骨髓。(2)5例(71.43%)患者发生感染;5例(71.43%)患者发生CRS,其中1-2级CRS 4例、3级1例;1例(14.29%)患者发生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7例患者均发生轻度治疗相关免疫球蛋白下降。对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给予对症处理后均未造成严重不良后果。结论:CD19 CAR T细胞治疗CNS侵犯的复发难治性B-ALL有望获得完全缓解,疗效较理想;治疗过程中可出现感染、CRS、ICANS、免疫球蛋白水平降低等情况,不良反应可控,安全性较高。
王珺,陈信义,董青,倪磊[3](2013)在《难治性急性白血病中西医诊疗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难治性急性白血病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对其诊疗研究势在必行。目前其主要治疗仍以造血干细胞移植、分子靶向治疗、新药开发及新的化疗方案等方法为主。难治性白血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及肝脾淋巴结肿大。中医对其研究根据其脏腑亏损,引起患者全身衰弱,直致死亡的特点,属中医辨证"虚劳"的范畴。同时,根据其不同临床表现又归属于不同证型。
黄山[4](2011)在《复方浙贝颗粒改善难治性急性白血病患者生存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对化疗反应差,诱导缓解率低,病死率高是难治性急性白血病的主要特点。目前,轮换化疗方案与加大化疗药物剂量为治疗难治性白血病的主要手段,但临床上仍只有30%-45%的缓解率。除此之外,难治性白血病尚存在持续缓解时间短,易复发,生存期短等问题。因此,在提高难治性白血病患者缓解率同时,延长其持续缓解时间以及降低其死亡率,也具有重要意义。本临床研究为“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难治性急性白血病围化疗期中医干预治疗方案临床应用研究》的部分内容。研究目的:观察以“复方浙贝颗粒”为主的中医干预治疗方案,对难治性急性白血病患者持续缓解时间、中位生存时间,以及患者复发率、死亡率等方面的影响。研究方法:依据科技部关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要求与GCP规范,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协作的临床试验原则,在围化疗期对238例难治性急性白血病患者实施中医干预治疗方案与西医标准化疗方案联合应用,并对一个标准化疗疗程结束后取得完全缓解的受试者开始随访,了解其持续缓解时间、生存时间,复发率及死亡率等情况。进入统计病例共41例,其中浙贝组20例,对照组21例。研究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①浙贝组和对照组的中位持续缓解时间分别为172天、115天;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63天、201天,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浙贝组在持续缓解时间及生存期上更有优势。②浙贝组在3个月内、6个月内、1年内以及总复发率分别为30%、50%、70%、90%,均低于对照组的42%、76%、90.48%、90.48%,无统计学意义(P>0.05)。浙贝组有降低复发率的趋势。③浙贝组的死亡率为80%,与对照组的85.71%相比,低了5.7个百分点,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浙贝组有降低死亡率的趋势。与国外文献比较:浙贝组的中位持续缓解时间及中位生存时间与近几年国外相关文献比较,均有一定优势。结论:复方浙贝颗粒具有延长难治性急性白血病患者持续缓解时间,提高患者生存时间,降低患者复发率以及死亡率等趋势。
丁晓庆[5](2011)在《复方浙贝颗粒降低化疗毒性反应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白血病(leukemia)是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骨髓内的白血病细胞分化障碍且无限制增殖,正常的造血受到抑制,白血病细胞随血液循环进入体内其他各组织器官造成广泛浸润。按病程,白血病可分为急性白血病(AL)及慢性白血病,前者发病高于后者,且预后差,死亡率高。急性白血病是一种病情重、进展快、死亡率高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流行病学调查显示,AL约占恶性肿瘤总发病率的5%,成人恶性肿瘤的2%,儿童恶性肿瘤的30%以上,且近年来发病率有增高趋势。其中,急性白血病所占比例增加尤其明显。近年来,随着科学进步,基础医学的发展,化疗药物和化疗方式都有了迅速进展,化疗已经成为白血病治疗的有效手段,受到人们越来越大的关注。对白血病进行化疗已经是主要手段,化疗药物进入人体后迅速分布至全身多个组织和器官,能抑制肿瘤生长和扩散,对原发灶、转移灶和亚临床转移灶均有治疗作用,可杀灭远处转移的肿瘤,但化疗的毒副作用也很大,由于化疗药物对细胞选择性差,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的细胞也有很大的杀伤力,造成人们抵抗力下降,并发症增多。这种药物毒性反应限制了人们对化疗更广泛的应用。因此寻求减低化疗毒性反应的方法愈加被重视,本课题研究观察发现,复方浙贝颗粒在RAL围化疗期以“复方浙贝颗粒”辅助化疗的干预治疗方案中具有很好的临床用药安全性及降低化疗的毒副作用,初步显示了中医药治疗难治性急性白血病(RAL)的特色和优势。本论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综述,第二部分临床观察。综述分三部分,综述一:急性白血病的治疗,目前白血病的治疗方法很多,有中医治疗、化疗、生物调节剂治疗、基因治疗、骨髓移植等方面,但化疗仍占主导地位,阐述急性白血病的诱导缓解、巩固强化及维持治疗,难治性急性白血病的中西医治疗;综述二:总结化疗的毒副作用,简述化疗常见急性亚急性毒性及常用难治性急性白血病化疗方案的毒副作用;综述三:减低毒性反应的方法,阐述减低化疗毒性的中西医方法。并综述了复方浙贝颗粒的单药研究及复方的增效减毒、逆转耐药研究。第二部分临床观察,主要目的是通过规范化的临床试验,验证以“复方浙贝颗粒”为主的中医干预治疗方案对难治性急性白血病围化疗期受试者抗癌药物急性与亚急性毒性反应影响,解决当前医学界普遍关注的抗癌治疗受益问题。入组238例RAL患者,治疗组为化疗+复方浙贝颗粒,对照组为化疗+安慰剂.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方法。严格按照临床试验方案规定的诊断、疗效标准,将符合入选标准的难治性急性白血病患者随机分组,并进行一个化疗疗程的双盲期治疗。按照美国国立癌症研究院(NCI)制定的抗癌药物急性与亚急性毒性反应分度标准,经对两组病例血液学、胃肠道、肾与膀胱、肺脏、药物热、过敏、皮肤、脱发、感染、心脏、高血压、低血压、神经系统、便秘、疼痛、听力、体重等指标分度观察。研究者将在入组、治疗第14天、一个化疗疗程结束后,对受试者进行访视,采集可供安全性评估的各种数据,填写病例观察表(CRF),并实时录入CRF表中各种试验数据。结果ALP、胃部不适、周围神经感觉分度、心律变化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观察和检测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复方浙贝颗粒辅助化疗方案在不增加化疗药物毒性反应情况下,对化疗损伤的肝功能、胃部不适、周围神经感觉、心律变化有一定的保护效应。结论通过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方法,与对照组比较,复方浙贝颗粒辅助化疗,未发现复方浙贝颗粒在RAL围化疗期能导致患者抗癌药物毒性反应增加的相关临床证据,且对抗癌药物损伤的肝功能(ALP)、胃粘膜、心律变化以及周围神经感觉具有一定的保护效应,说明中药复方浙贝颗粒有降低化疗毒性反应的作用。该结果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可带来很大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王艳丽[6](2010)在《TAE和MAE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研究背景:急性白血病(AL)是血液科常见恶性疾病,常规一线化疗方案可获得60%-90%的完全缓解率,仍有部分患者不能达到CR或出现复发,属于复发难治性急性白血病。AL复发难治的根本原因是白血病细胞对化疗药物耐药,因此目前复发难治性AL的化学治疗常以使用非交叉耐药的化疗方案为主。目前常用的二线化疗方案中TAE(吡柔比星+阿糖胞苷+足叶乙甙)和MAE(米托蒽醌+阿糖胞苷+足叶乙甙)方案为较为常用的二线化疗方案,本研究共入组40例复发难治性AL患者,现总结研究报告如下。目的:比较TAE和MAE方案治疗小于60岁的成人复发难治性急性白血病(AL)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各种毒性反应。对象与方法:选择2007年10至2009年6月入住我院患者,共40例,经临床、血象及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按照《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确诊为复发难治性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患者分配到TAE组和MAE组,其中TAE组22例,男11例,女11例,中位年龄37岁(16-53岁),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患者13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9例,复发者12例,难治者10例;MAE组18例,男9例,女9例,中位年龄38岁(16-60岁)。ANLL患者13例,ALL患者5例,复发者8例,难治者10例。TAE组用药方案:THP 40mg/d, dl-3;Ara-c 100-200mg/d,d1-7或d1-5;VP-16 100mg/d, d1-3或d1-5。MAE组用药方案:MTZ 10mg/d,dl-3;Ara-c 100-200mg/d,d1-7或d1-5;VP-16100mg/d,d1-3或d1-5。按张之南主编的《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评估疗效,分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未缓解(NR),完全缓解率和部分缓解率之和统计总有效率(OR)。安全性评估标准参见WHO毒副作用分级表。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t检验,P值小于或等于0.05将被认为所检验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果:TAE组CR率6/17(35.3%),OR率为9/17(52.9%),MAE组CR率8/14(57.1%),OR率为10/14(71.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骨髓抑制的发生率两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两组红细胞和血小板的输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感染的发生率及其他毒副反应(胃肠道反应、心脏毒性、出血等)的发生率经比较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TAE组G-CSF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且TAE组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吡柔比星联合阿糖胞苷与足叶乙苷可作为急性白血病二线治疗的安全有效方案。
白桦[7](2010)在《复方浙贝颗粒辅助化疗治疗难治性急性白血病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文中指出目前,轮换化疗方案与加大抗癌药物用量是难治性急性白血病主要治疗方法,但临床缓解率仅30%一45%,且抗癌药物严重的不良反应可导致患者生存质量下降。因此,在难治性急性白血病治疗领域需要解决三大科学问题,其一是提高临床缓解率;其二是克服轮换化疗方案或加大抗癌药物用量导致的相关并发症;其三是改善围化疗期患者生存质量。该课题以既往临床试验为背景资料,依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需求以及项目主管部门相关规定,在反复征求多位临床、评价、统计、管理专家意见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以“复方浙贝颗粒”为主要干预措施的临床实施方案。研究目的:通过规范化的临床试验,验证以“复方浙贝颗粒”为主的中医干预治疗方案提高难治性急性白血病围化疗期临床缓解率疗效,并依据临床试验结果,制定难治性急性白血病围化疗期中医药干预治疗方案,为提高难治性急性白血病临床疗效提供依据。研究方法:以难治性急性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科技部关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要求与GCP规范,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协作临床研究原则,在围化疗期实施中医干预治疗方案与西医标准化疗方案联合应用,通过对临床缓解率(疗效评定金指标)、安全性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科学评价,为提高难治性急性白血病临床疗效提供易于推广应用的中医干预治疗方案。研究结果:全部病例资料来自于7家三级甲等医院为2007年5月至2009年11月间所观察的病例238例难治性急性白血病患者。揭盲后,进入疗效统计的病例共197例,治疗组(复方浙贝颗粒组)98例,对照组(模拟剂组)99例。治疗组:完全缓解(CR)3例,占3.06%;骨髓象缓解(CRi)30例,占30.61%;部分缓解(PR)18例,占18.37%;未缓解(NR)47例,占47.96%;完全缓解率(CR+CRi)33例,占33.67%;总有效率(CR+CRi+PR)51例,占52.04%。对照组:完全缓解(CR)3例,占3.03%;骨髓象缓解(CRi)21例,占21.21%;部分缓解(PR)13例,占13.13%;未缓解(NR)62例,占56.88%;完全缓解率(CR+CRi)24例,占24.24%;总有效率(CR+CRi+PR)37例,占37.37%。两组病例疗效完全缓解率及总有效率比较,经卡方检验,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复方浙贝颗粒配合化疗应用可明显提高难治性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缓解率,可能会减轻化疗药物的血液学毒性,临床使用中未发现其对尿常规、便常规、肝肾功能和心电图等安全性指标有不良影响,具有较好的临床安全性,应进一步进行深入研究。创新点:①在国内按照GCP规范,通过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系统观察复方浙贝颗粒配合化疗提RAL临床疗效。②将临床缓解率作为中医干预方案治疗RAL临床疗效评价的终极指标。③增加CRi作为评价难治性急性白血病疗效标准。
韩薇[8](2007)在《难治/复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方案比较》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选取一个疗程达CR病例与两个疗程未达CR病例、一个疗程未CR的病例及两个疗程CR的病例分别进行比较,同时将一个疗程未CR的病例与两个疗程未CR的病例进行组间比较,探讨一个疗程未达CR可否做为前瞻性诊断难治性白血病的指标,从而指导难治性白血病的早期诊断。另本文对我科应用IDA、含中剂量Ara-C及含VP-16的方案治疗难治/复发性AML病例进行疗效比较,同时也对不同方案间的毒副作用及临床转归等方面进行比较,意在探索难治/复发性AML的最佳治疗方案。结果:1.一个疗程未达到CR的病例复发率高、CR持续时间短、死亡率高、生存期短,预后均较一个疗程达CR的病例差,同时与两个疗程未达CR病例具有同样不良的预后。2.无论从疗效还是对生存期的影响上看,IDA及含中剂量Ara-C方案均好于含VP-16方案,而IDA与含中剂量Ara-C方案差别不大,IDA组的平均生存期比中剂量Ara-C组长,但骨髓抑制作用较中剂量Ara-C组重。结论:1.一个疗程未达CR可以做为前瞻性的诊断难治性白血病的指标之一,应按难治/复发性AML的治疗原则进行下一步治疗。2.难治/复发性AML治疗首选IDA方案,但对于年龄大、一般状态较差的患者更宜选用含中剂量Ara-C方案,含VP-16方案缓解率相对较低,生存期短,不宜首选,但其副作用相对较轻,故对于无法耐受IDA及中剂量Ara-C方案的患者可考虑选用。
李冬云[9](2005)在《浙贝母颗粒干预难治性急性白血病围化疗期临床疗效研究》文中认为难治性急性白血病是临床治疗中的难题。其主要原因是白血病在接受化疗过程中产生了多药耐药性(MDR)。针对耐药白血病目前临床尚无理想的治疗药物,现有的西药逆转剂或由于脏器毒性过大,或由于作用靶点单一等原因,使临床应用受限。我们通过近些年来基础研究证实,临床常用的化痰散结中药浙贝母提取的生物碱体外及动物实验均有逆转白血病多药耐药的生物活性,其能增加耐药的急性白血病细胞内抗癌药物浓度,降低P-糖蛋白(PgP)蛋白表达。临床预实验研究也证实,常规化疗方案伍用浙贝母粉用于急性白血病临床治疗,其临床完全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尤其对难治及复发白血病患者临床缓解率更佳。为系统评价浙贝母伍用化疗药物治疗难治性急性白血病临床疗效,我们在既往临床研究基础上,以浙贝母颗粒饮片替代浙贝母生药粉,以难治性急性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临床缓解率为主要评价指标,并拟订统一临床观察方案与疗效评估标准,进行了多中心临床观察。论文资料来源于8家三级甲等医院于2004年1月-2005年2月间所观察的72例难治性急性白血病患者。其中,自动中止治疗2例,资料不完整6例,共有64例可统计疗效。因本课题为首发基金重大联合攻关项目,临床试验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研究方法,其治疗组与对照组均为中药颗粒饮片,课题尚未完成,在无法揭盲的情况下难以区分治疗组与对照组。故只能按一组统计疗效。初步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临床完全缓解(CR)率为34. 4%,有效率62. 5%。与国内102篇、国外68篇难治性急性白血病文献资料比较,有效率相似。浙贝母颗粒饮片实际疗效有待揭盲后评估。与国内外文献比较,本项研究创新点在于:“在国内首次以中药制剂干预难治性急性白血病围化疗期临床疗效研究,并系统评价中药伍用化疗药物治疗难治性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同时,将PgP蛋白作为探索性检测指标,采用随机双盲、多中心研究方法具有明显的科学性。其研究结果对我们后续的临床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该项研究如能获得预期结果,在丰富和发展难治性急性白血病多药耐药性发生过程中的中医“痰郁”理论、提高难治性白血病临床疗效,让更多的患者受益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同时,将有可能改观难治性急性白血病临床无药可医的被动局面。
赵建宝[10](2001)在《EAA方案治疗难治性及复发性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附18例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
二、EAA方案治疗难治性及复发性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附18例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EAA方案治疗难治性及复发性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附18例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激素难治性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入组标准、排除标准和分组 |
3. 预处理方案 |
4. 供者来源、HLA配型及血型 |
5. 造血干细胞的动员、采集和输注 |
6.aGVHD的预防 |
7.SR-aGVHD的发生情况 |
8.SR-aGVHD 的治疗 |
9. 观察指标 |
10. 造血重建及植入证据检测 |
11. 并发症的预防和支持治疗 |
12. UCMSCs的制备 |
13. UCMSCs的输注 |
14.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 两组患儿病例特点 |
2 两组患儿SR-aGVHD的疗效观察 |
3.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输注治疗的安全性 |
4.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的发生情况 |
5. 病毒感染发生情况 |
6. 原发病复发及生存情况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间充质干细胞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相关并发症中的应用进展 |
参考文献 |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致谢 |
(2)CD19 CAR T细胞治疗中枢神经系统侵犯的复发难治性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引言 |
2.病例和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5.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综述 CD19 CAR T细胞治疗复发难治性B-ALL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3)难治性急性白血病中西医诊疗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西医对难治性急性白血病的研究进展 |
1.1 难治性急性白血病发病机制 |
1.2 难治性急性白血病的诊断 |
1.2.1 急性白血病诊断标准 |
1.2.2 难治性急性白血病诊断标准 |
1.3 AML的治疗 |
1.3.1 AML的治疗原则 |
1.3.2 化疗方案的调整 |
1.3.3 分子靶向治疗 |
1.3.4 干细胞移植治疗 |
1.3.5 基因治疗 |
2 中医对难治性急性白血病诊疗的研究进展 |
2.1 中医对难治性急性白血病的相关论述 |
2.2 难治性急性白血病的病因病机 |
2.3 中医对难治性急性白血病的辨证论治 |
2.3.1 单用中药的辨证论治 |
2.3.2 中西医结合治疗 |
2.4 中医药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的不良反应 |
3 展望 |
(4)复方浙贝颗粒改善难治性急性白血病患者生存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英汉对照 |
上篇: 综述文献 |
综述一 难治性白血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难治性白血病西医化疗与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下篇: 临床研究 |
前言 |
研究方案 |
诊疗标准 |
研究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复方浙贝颗粒降低化疗毒性反应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急性白血病治疗的概况 |
综述二 化疗的毒副作用概述 |
综述三 降低急性白血病化疗毒性反应的研究概况 |
复方浙贝颗粒降低化疗毒性反应的临床观察 |
前言 |
临床资料 |
1 病例选择标准 |
2 纳入病例标准 |
3 排除病例标准 |
4 中止和撤除病例标准 |
5 脱落病例标准及处理 |
6 研究方法 |
7 研究结果 |
8 讨论 |
9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附表1 |
附表2 |
附表3 |
(6)TAE和MAE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论文正文 |
前言 |
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附图表 |
参考文献 |
综述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7)复方浙贝颗粒辅助化疗治疗难治性急性白血病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表 |
上篇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难治性急性白血病治疗现状与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难治性急性白血病中医诊治思路与进展 |
参考文献 |
下篇 临床研究 |
前言 |
研究方案 |
诊疗标准 |
研究结果 |
讨论 |
1 难治性急性白血病疗效评价标准的探讨 |
2 中医药辅助化疗治疗难治性急性白血病的优势 |
3 复方浙贝颗粒组方分析 |
4 临床研究结果分析 |
5 结论 |
6 创新点 |
7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难治/复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方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英文缩略词 |
综述 |
参考文献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致谢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9)浙贝母颗粒干预难治性急性白血病围化疗期临床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语 |
前言 |
临床资料 |
1 研究单位 |
2 纳入病例标准 |
3 排除病例标准 |
4 病例剔除标准 |
5 中止和撤除病例标准 |
6 脱落病例标准 |
7 治疗方法 |
8 记录内容与方法 |
9 观测指标 |
10 统计处理 |
诊疗标准 |
1 急性白血病诊断标准 |
2 难治性急性白血病诊断标准 |
3 急性白血病疗效标准 |
结果 |
1 病例分布 |
2 临床资料 |
3 治疗资料 |
4 疗效资料 |
5 文献资料 |
6 不良反应 |
7 安全性资料 |
讨论 |
参考文献1:难治性白血病国内参考文献 |
参考文献2:难治性白血病国外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1:难治性急性白血病研究概况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2:浙贝母临床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EAA方案治疗难治性及复发性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附18例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选择 |
1.2 治疗方案 |
2 结果 |
2.1 疗效 |
2.2 毒副作用 |
3 讨论 |
四、EAA方案治疗难治性及复发性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附18例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激素难治性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临床研究[D]. 汪洁. 苏州大学, 2020(02)
- [2]CD19 CAR T细胞治疗中枢神经系统侵犯的复发难治性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D]. 吴璨.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3]难治性急性白血病中西医诊疗研究进展[J]. 王珺,陈信义,董青,倪磊. 世界中医药, 2013(08)
- [4]复方浙贝颗粒改善难治性急性白血病患者生存的临床观察[D]. 黄山.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1(10)
- [5]复方浙贝颗粒降低化疗毒性反应的临床观察[D]. 丁晓庆.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1(09)
- [6]TAE和MAE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观察[D]. 王艳丽. 山东大学, 2010(09)
- [7]复方浙贝颗粒辅助化疗治疗难治性急性白血病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D]. 白桦.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0(10)
- [8]难治/复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方案比较[D]. 韩薇. 吉林大学, 2007(02)
- [9]浙贝母颗粒干预难治性急性白血病围化疗期临床疗效研究[D]. 李冬云.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5(05)
- [10]EAA方案治疗难治性及复发性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附18例临床观察)[J]. 赵建宝.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01(01)
标签:急性白血病论文;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论文; 化疗药物论文; 细胞毒性论文; 中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