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备份管理服务器的设计与实现

网络备份管理服务器的设计与实现

高峰[1]2017年在《试论网络备份管理服务器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新时代背景下,科学技术进一步发展,当前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取得众多突出成果,对社会生产和生活产生深远影响。

曹安丽[2]2004年在《网络备份系统元数据存取方法的研究与实现》文中指出随着信息量的快速增长,信息的重要性也在不断的提高,而数据作为信息的表现形式,其完整性和安全性成为系统安全的重要内容。备份技术是维护系统安全性和可用性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构建基于网络存储系统的网络备份系统,可以有效的满足应用和性能的需求。网络存储将存储和网络结合起来,是当前正在迅速发展的技术。统一存储网在物理上采用基于IP的存储网络,利用存储虚拟化技术管理存储网络,将NAS和SAN融合起来。通过实现存储系统的数据共享,减少存储系统的管理开销,达到优化使用存储系统的目的。分析了目前网络备份系统的原理和系统结构,并对与网络备份相关的一些重要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网络备份是网络存储系统的具体应用。设计与实现了一个基于TCP/IP的网络备份系统。它包括叁部分:基于Windows服务器的备份服务器管理软件;基于数据源的客户端和备份源代理软件;基于存储资源的备份目的端代理软件。从这几个方面对元数据的处理进行了设计,最后对核心数据结构、核心数据库和数据接口进行详细设计。为了进一步提高网络备份系统的性能,引入散列算法(hash),计算出文件和数据块的指纹,利用起索引作用的树形结构实现快照,可以避免备份和恢复性能的折衷,提供压缩备份功能,提高系统的数据安全性,维护数据一致性。在100M局域网环境中对网络备份系统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这个网络备份系统具备高于使用FTP协议传输的数据传输率。

刘小龙[3]2004年在《网络备份管理服务器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构建统一存储网的存储虚拟化模型基础上,深入研究了网络备份系统的原理和技术,设计并实现了文件级的网络备份系统,并对网络备份系统中提高系统性能的优化传输模式进行测试分析。IP存储技术和虚拟存储技术是目前网络存储发展的两大趋势。在介绍了存储网络的体系结构,IP互连技术的基础上,对构建统一存储网的关键问题存储虚拟化技术作了深入讨论。完成了统一存储网中的基于服务器虚拟化的实现方案,结合虚拟化技术对统一存储网的数据流进行分析。在所建立的统一存储网架构上,设计并实现了一个文件级的网络备份系统,它是统一存储网的核心应用。通过对一般网络备份系统的结构进行分析以及网络备份中使用的关键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实现基于统一存储网的Sever-less备份系统架构和实现方案。备份系统从软件设计上划分为叁个部分:服务器模块包括管理调度、备份引擎和核心数据库;存储资源端模块包括备份目的和恢复源;客户端模块包括备份源和恢复目的。详细讨论了备份服务器中管理调度、备份引擎等模块的设计和实现。对于备份系统中采用的单个连接传输多个文件的优化传输模式进行测试,表明在小文件密集的情况下性能远高于一般文件传输协议,整体性能优于文件传输协议。

于晨[4]2007年在《网络备份系统中备份服务器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保护数据的完整性与安全性以及业务的连续性的需求日益增长,如何构建高性能的数据容灾备份系统成为了当前存储研究发展的重要课题。首先阐述了设计与实现一个网络备份系统的备份服务器所要用到的关键技术与理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网络备份系统的备份服务器,客户端和存储设备端的叁方架构,叁方架构使得备份服务器不用参与数据备份与恢复的数据传输过程,平衡了系统的负载并提高了系统的并发度。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网络备份系统的总体架构,设计并实现了备份服务器与备份代理以及存储服务器子系统之间的通信接口,测试结果表明该基于叁方架构的网络备份系统可以很好的完成异地冷备份与恢复工作。设计与实现了网络备份系统中的备份服务器子系统,作业运行管理是备份服务器的核心模块,该模块和配置资源解析,用户命令交互以及系统运行监控这叁个模块配合起来能够有效的完成作业调度,作业监控和运行结果反馈这些功能。从叁方架构和备份恢复作业的特点来考虑,系统选择了基于优先级的非抢占式作业调度算法。在备份服务器的各模块中实现了相应的安全性设计,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网络备份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测试结果表明备份服务器可以完成对作业进行调度和运行处理的功能,备份服务器端的作业时间开销对整个系统性能仅有较小影响。

李星, 马洪朋, 倪庆剑, 邢汉承[5]2006年在《基于移动Agent的备份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文中研究指明备份是一种重要的数据安全策略。目前,网络备份管理系统通常采用B/S结构系统,备份节点之间相互独立,备份管理服务器负荷重,在实际应用中容易造成带宽要求高、备份速度慢等缺点。本文提出了基于移动Agent技术的备份管理系统框架,并详细讨论了该框架在实际系统中的设计与实现。实验表明,采用移动Agent技术能够大幅度提高网络备份系统的效率。

王雪峰[6]2010年在《军用网络数据备份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高速发展与计算机网络的广泛应用,网络数据的安全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数据备份技术是实现数据恢复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成为保护网络数据安全、确保网络正常运行的重要措施之一。理想的网络数据备份是在硬件物理容错系统的基础上,根据所需备份数据的类型,选择运用相应的备份软件来自动备份所有数据。军用网络关系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安全,密级程度高,对数据的安全性有着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尚未研发独立的网络备份存储系统,不能实现对军队自主开发的专用安全数据库的备份,所以无法满足信息化战争条件下对整个网络数据应急恢复的需求。本课题主要结合军用网络使用的现状,设计与实现了远程数据备份及备份监控系统。首先讲述了数据备份、磁盘阵列、集群以及双机容错技术等的具体概念,分析比较了各种技术的特点,为系统设计的选择提供了依据;其次根据对军用网络进行数据备份需要达到的效果,提出了系统的总体设计目标,论证了总体设计方案;接着,构建了本地备份网络,设计了本地数据备份模块、服务器管理模块和备份数据恢复模块,讨论制定了本地数据备份策略;最后,搭建了远程备份网络环境,对远程数据备份模块和备份监控模块进行了设计和开发,通过模拟环境下的测试,论证了系统的安全性及可靠性,给出了应用测试结果。

刘大勇[7]2008年在《基于P2P的网络备份系统的设计》文中提出随着Internet技术的飞速发展,日益增长的用户和数据,给现有的网络备份技术带来了诸多挑战。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的分布式备份技术正面临着存储容量需求急剧膨胀、资源获取的速度较低、数据集中备份存储局限性和危险性较大等一系列问题。随着军队信息化建设的飞速发展,在目前军队的自动化指挥网络中,重要数据的备份,也面临着同样严峻的挑战。在现行的网络备份系统面临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的同时,计算机网络的带宽、端系统的计算能力、存储能力等却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原先被忽视的端用户设备成为一种宝贵的资源。P2P技术的兴起,使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成为可能,也为解决现有网络备份系统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和解决办法。如何充分利用这些端用户设备,发挥端用户设备的价值,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也是本文研究和探索的主要问题。为适应军队自动化指挥系统的特殊需求和网络特点,构建具有一定扩展性、较高安全性、以及一定容错能力的数据备份空间,本文设计了一种新颖的集中式的P2P网络备份系统。系统通过中央服务器保存各个节点的网络地址和备份资源信息,为用户提供检索和查询服务。用户通过登陆服务器检索服务器的共享资源目录,迅速查找到所需资源的相关信息,然后和备份共享文件的节点建立连接,传输共享文件。该系统具有如下一些特点:一是重要的信息数据不再集中存储于中央服务器,而是分散备份于系统的各个节点,系统的安全性得到较大的提升。二是降低了中央服务器的存储压力,系统总的存储容量是加入系统的各个备份节点共享出来的存储容量的总和,用户越多,备份的共享资源就越丰富,存储空间也越大。叁是系统充分发挥了节点计算机的作用以及P2P技术在文件交换方面的优势,传输共享备份文件的用户越多传输的速度越快。系统在设计中也提出了一些新的思想,如:提出了中央服务器备份的思想,即依据一定的标准,将具有较高军事价值共享备份文件在中央服务器中进行存储。这一思想的提出,能够较好的解决网络备份系统中节点退出,导致所需文件无法下载的问题。即使相关节点退出,但用户依然能够通过中央服务器下载共享备份文件,系统的整体服务能力得到较大提高。更重要一点,这一方法为重要的信息资源存储提供了双重的安全保障,使系统变得更健壮、更加安全可靠。

苏公瑾[8]2009年在《SAN和NAS融合的无线电容灾备份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随着各行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数据和信息的安全性已经成为人们重点关注的问题。为了保证数据安全和完整,系统容灾已经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得到了深入研究,并得到了广泛应用。存储备份技术是容灾备份系统的关键,它关系到容灾策略的有效布置和实现。随着网络技术和存储技术的发展,存储网络已经作为独立的体系来构建存储备份平台,提高了存储规模、效率和可扩展性。河南无线电管理信息系统备份中心是国家无线电管理信息系统容灾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无线电管理信息系统异地容灾备份的运营维护和管理任务。随着无线电管理信息系统业务不断扩展,应用数据量不断增加,在备份中心建立高效、安全、集中、满足多种应用的存储备份网络成为中心发展中的一个重点。本文以备份中心网络存储建设项目为背景,首先对系统容灾和数据备份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对当前广泛使用的存储技术DAS、NAS和SAN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介绍了叁种技术各自的技术特点,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然后,在深入分析SAN和NAS融合技术的基础上,在备份中心设计并实施了一个融合SAN和NAS的网络存储备份系统,使用SAN构建基于光纤网络的高速存储平台,用于主要业务数据的集中存储,同时使用NAS构建了基于LAN的存储平台,用于文件共享访问。这种融合的网络存储备份平台在满足主要业务系统的高性能数据访问需求的同时,兼顾边缘业务系统进行数据共享的需要,实现了有效的信息整合和数据存储。

黄斯亮[9]2008年在《网络备份系统中存储服务器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保护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以及业务的连续性的需求日益增长。如何构建高性能的数据备份系统成为了当前存储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采用备份服务器-存储服务器-备份代理叁方架构的网络备份系统将备份和恢复任务的控制流与数据流分离,均衡了各服务器的负载,提高了备份任务的并发度和性能。采用磁盘做为备份数据的存储介质,实现D2D(Disk to Disk)备份,缩短了备份窗口。存储服务器负责备份数据的接收、存储组织与检索,是影响备份与恢复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分析文件级数据备份的I/O特征基础上,设计了层次化的备份数据存储组织方式和基于该组织方式的分层索引机制。层次化备份数据组织方式实现了对备份数据的集中存储与管理,充分发挥了磁盘在读写性能以及可靠性方面的优势,有效缩短了备份窗口。在数据恢复的时候,利用相应的数据检索机制快速地定位不同层次的备份数据。存储服务器主要由配置资源管理、系统运行监控、并发服务器、备份数据存储组织、快速分层索引LFI模块组成。分层索引机制由索引信息建立、索引信息存储、内存索引信息管理、恢复链表建立与排序和索引恢复构件组成。综合测试了存储服务器的设计对提高备份与恢复性能的有效性。测试结果显示,综合利用这两种技术,使备份性能随着备份数据量的不断增加而逐渐提高,最终趋于稳定。分层索引机制以较小备份性能损失换取恢复性能的较大提高。随着备份数据量的增加,备份性能损失会随之减小,但恢复性能的提高能够保持稳定,在整体上提升了备份系统的性能和可用性。

郭群[10]2014年在《IP网络备份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从网络备份系统的总体结构以及设计方案入手,详细讨论基于存储网络的备份系统的软件设计,并对网络备份系统的各个模块进行分析和设计,尤其是备份管理程序和备份客户端与备份源代理(即恢复目的代理)的设计与实现,实现了一个基于IP的网络备份系统。对系统进行了测试,针对测试结果提出了改进系统性能的方法,优化了网络备份系统的性能。

参考文献:

[1]. 试论网络备份管理服务器的设计与实现[J]. 高峰. 数字通信世界. 2017

[2]. 网络备份系统元数据存取方法的研究与实现[D]. 曹安丽. 华中科技大学. 2004

[3]. 网络备份管理服务器的设计与实现[D]. 刘小龙. 华中科技大学. 2004

[4]. 网络备份系统中备份服务器的设计与实现[D]. 于晨. 华中科技大学. 2007

[5]. 基于移动Agent的备份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J]. 李星, 马洪朋, 倪庆剑, 邢汉承.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2006

[6]. 军用网络数据备份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王雪峰. 中国石油大学. 2010

[7]. 基于P2P的网络备份系统的设计[D]. 刘大勇. 重庆大学. 2008

[8]. SAN和NAS融合的无线电容灾备份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苏公瑾. 华东师范大学. 2009

[9]. 网络备份系统中存储服务器的设计与实现[D]. 黄斯亮. 华中科技大学. 2008

[10]. IP网络备份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郭群.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标签:;  ;  ;  ;  ;  ;  ;  

网络备份管理服务器的设计与实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