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烃气论文_王发清,曹建洪,曹献平,任利华,兰美丽

导读:本文包含了注烃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油藏,数值,收率,压力,正交,物性,挥发性。

注烃气论文文献综述

王发清,曹建洪,曹献平,任利华,兰美丽[1](2019)在《注烃气驱受效井井下节流工艺设计方法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塔里木盆地的东河塘油田,实施注烃气驱后部分受效井含水下降、气油比上升和油压升高。此类井中进行井下节流工艺优化设计,难点之一是缺乏受效井及时准确的PVT资料。针对这一现状,对比评价了2种常用的获取PVT资料的方法:第一种为生产气油比配样法;第二种方法为:运用REVEAL商业油藏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一注一采的机理模型,进行模拟运算后即可得到井流物组成等流体物性数据。然后将这2种方法得到的PVT数据,输入到PIPESIM软件中进行井下节流设计。模拟计算结果对比表明:2种方法设计的井下节流参数相近。现场实施井参数对比证明,生产气油比配样法能满足工程应用的精度要求;对于缺乏流体组分数据的注气受效井,可采用生产气油比配样法进行井下节流工艺的设计。(本文来源于《西部探矿工程》期刊2019年03期)

陈东明[2](2018)在《气顶油藏高含水后期顶部注烃气保压气驱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K油田Ⅳa断块的地质条件和开发现状,建立顶部注烃气保压气驱数值模型,根据数值模拟计算结果,研究注气井位置、注气速度、采液速度和注气井数量对于顶部注烃气保压气驱效果的影响,提出一种适应气顶油藏高含水后期的开发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气顶油藏高含水后期顶部注烃气保压气驱可有效的提高原油采收率,达到降水增油的效果;注气井位置对于开发效果有一定的影响,注气井应部署在气顶中心位置,远离油气界面;注气速度对于开发效果的影响较大,研究区块的最佳注气速度为0.023 PV/a;提高采液速度不能有效的改善顶部注烃气保压气驱的开发效果;注气井的数量对于顶部注烃气驱的开发效果有一定的影响,研究区块注气井数为5口时,既可以保证开发效果,又可以减少不必要的钻井成本。(本文来源于《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胡雨生[3](2018)在《M油藏注烃气开发固溶物沉积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注烃气技术的日趋成熟,注烃气开发方式已成为EOR开发方式中最简单实用的措施之一。我国西北地区天然气资源丰富,该地区各大油田因地制宜,大力开展注烃气驱先导试验,取得了显着的效果。近几年国内专家学者更是不断推陈创新,在提高采收率的同时考虑储气库的建立,将注烃气开采方式的优势最大化。注烃气开采是通过改善原油物性例如降粘、降密、增大汽油比等参数来提高原油采收率,但是这一过程原油组成会发生改变,对于含沥青质、蜡质的油藏可能会引起固溶物沉积产生。注气开采时一旦发生固溶物沉积,不但容易造成井筒堵塞,严重的会堵塞储层孔隙喉道,永久性地破坏储层。众所周知,我国大部分油田原油重组分含量高,物性不好。对于固溶物沉积这类问题,油田在开展注气之前,就应该对其固溶物沉积条件研究清楚。本文以西北地区M油藏为目标油藏,以理论为指导,室内试验为主要方法对该油藏的烃气驱效果以及固溶物沉积条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并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1)在目前尚无合适的固相沉积分析仪的情况下,针对M油藏原油,研制出高温高压下测试黑油的固溶物沉积仪器。在现有的PVT仪基础上进行改造,使其具有相态测试与固相沉积测试同时进行的功能,极大地提升了实验效率。(2)利用现场油样、气样以及该油藏高渗、中渗、低渗叁种岩心开展室内注气实验研究。原油注气膨胀实验结果表明,在当前注气压力下原油的粘度、密度降低,汽油比明显增大,原油物性得到了极大地改善。长岩心烃气驱实验结果显示,高渗、中渗、低渗叁种长岩心的采油效率分别高达89.21%、81.82%、79.30%。在提高采收率这一方面,注烃气开采能够取得显着的效果。(3)注气膨胀固相沉积实验结果显示,当原油的饱和压力受注入气影响上升至目前地层压力以上时都没有固溶物沉积出现。这一结果表明,M油藏在注烃气开发前中期不会产生固溶物沉积现象。(5)多次接触实验结果显示,在目前地层压力下,当注气量足够多时,该油藏原油会产生固溶物沉积。在线测定固溶物沉积量结果显示,每毫升原油的最大沉积量为0.549mg。这一结果表明,在注气后期,M油藏肯定会有固溶物沉积出现。(6)长岩心注烃气驱固相沉积实验结果显示,注气产生的固溶物沉积导致高渗、中渗、低渗叁种岩心的渗透率分别下降了 4.56%、6.17%以及8.52%。这一结果表明,M油藏注烃气开采虽然有固溶物沉积现象出现,但是沉积物对地层孔隙渗透率影响很小,在注气过程中可以不用顾虑固溶物沉积问题。(本文来源于《西南石油大学》期刊2018-06-01)

宋亮[4](2017)在《SSX油藏注烃气提高采收率数值模拟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21世纪能源问题的日益凸显,如何能够降低成本并且有效的提高油田的采收率成为石油工作者关注的焦点。在现有的提高采收率技术中,注气驱已经发展成为其中最重要提高采收率手段之一。它已经被推广进行工业化并且广泛应用于国内外各大油田。为油田的增产提供了巨大的贡献。我国目前新发现的油田主要为低渗油藏。事实证明,注气技术已经被成功的实践于各种低渗透油藏,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随着注气提高采收率机理的不断发展,可供选择的注入气体的种类也在不断增多。本文受《鄯善油田注气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项目资助开展研究,根据SSX油藏的实际情况,选择注烃气作为驱替研究其提高采收率效果。油气藏数值模拟技术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提高采收率方法。而油藏地质建模又是油藏数值模拟的基础。随着该技术的不断发展,要求地质建模和数值模拟一体化发展,即通过建立该油藏的数据库,规范在建模和数模过程当中的数据使用标准,从而使研究该油藏提高采收率的过程一体化,提高工作效率。我们在油藏的实际地质情况的基础之上选用petrel软件对该油藏进行了叁维地质建模,核算了实际的地质储量为1525.4×104t。分析了各个小层的储量分布情况,S2小层储量的丰度最大。在该油藏的地质模型的基础之上,选用了 Eclipse的组分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开展了 PVT的拟合、细管实验的拟合、长岩心驱替实验的拟合、历史拟合研究。选择了注气范围,其原始原油地质储量398.56×104t。注烃气工程参数优化的结果是:①建议选择上部层位(S1+S2)连续注烃气;②建议选择平均单井注气量为2.00× 104m3/d进行连续注烃气;③建议选择地层压力水平保持在24MPa左右进行连续注烃气;④建议控制"气窜气油比"应选择3500m3/m3;⑤建议选择交替周期长度为6月:6月进行烃气/水交替注入;⑥建议选择段塞数目为12个进行烃气/水交替注气方式;⑦建议选择段塞尺寸比为1:1进行烃气/水交替注入。(本文来源于《西南石油大学》期刊2017-05-01)

赖文君[5](2016)在《低于泡点压力油藏注烃气效果影响的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1世纪以来,气驱采油逐渐发展成热采后又一成熟的提高原油采收率(EOR, Enhanced Oil Recovery)方法。它在国内外各大油田均有应用,且效果显着,成为油田中后期增产的主要技术。虽然油田工作者们利用各种措施来提高或保持油藏压力,但随着油藏不断被开发,其压力最终会降低,尤其是低渗透油藏压力下降较快且不易稳定,某些油藏目前地层压力已低于或接近于原油的泡点压力。我们知道,在油层条件下原油里溶解着一部分气体,当油层的压力下降到小于泡点压力,气体开始脱出,其脱出程度受压力控制,压力越低于泡点压力,脱出气体越多,脱气程度越严重。由于溶解气的脱出,地层原油的性质发生改变,而此时若向油层中注入气体,注入气的性质也会发生改变。这对注气开发油层、提高原油采收率会带来怎样的影响,有待研究。选取了某泡点压力较高油藏的流体和岩心样品进行研究,由于条件的限制,仅在室内开展了高于泡点压力下的细管实验和长岩心驱替实验,然后运用Eclipse对实验结果进行拟合建立相应的数值模拟模型。基于衰竭后注气的思路,继续开展了低于泡点压力下的气驱实验,研究该情况下气驱油效率的变化。最后,基于已知油藏数据,建立剖面和井组两种机理模型,研究低于泡点压力下油藏的气驱效果,从宏观上对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同时,考虑了储层倾角、孔隙度、渗透率、注采井网、韵律性等因素对存在脱出气油藏注气效果的影响。细管实验说明注入的烃类气和原油的最小混相压力是51.36MPa,在当前储层压力49.7MPa下能够实现近混相驱。长岩心驱替实验说明,注烃类气的最终驱油效率为86.48%,气驱具有一定的优势。低于泡点压力下室内实验模拟预测结果说明,脱气程度会影响注气采油的效果,脱气程度越严重,注气采油的效果越差,但驱油效率随压力降低的速率有所减缓,较高于泡点压力的变化趋势出现上翘,当压力小于泡点压力的34%±1%时,压力变化几乎对驱油效率无影响。机理模型模拟说明,脱气程度越严重,气驱采收率越低,但采收率随压力的变化速率减缓,说明较低压力下注气,压力对采收率的影响越来越不明显,当压力低于泡点压力的34%±1%时,采收率几乎不受压力影响。因此,油藏注气开发应使油藏压力尽量保持在泡点压力以上,否则,气驱采收率较低,效果不好。脱气油藏注气驱采收率仍受储层倾角、孔隙度、渗透率、井网、韵律性等因素影响,在注气开发时应予考虑。(本文来源于《西南石油大学》期刊2016-06-01)

祝浪涛,廖新维,赵晓亮,陈志明,陈奕洲[6](2015)在《不同气体对注烃气混相驱油效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国外W油田异常高压和烃气产出量不足的特点,研究了N2、CH4、CO2和烟道气等四种气体对烃气混相驱油效果的影响.利用基于混合单元网格法编制的软件,得出了四种气体与烃气驱最小混相压力的相互关系;在PVT数据拟合的基础上,运用数值模拟软件模拟注气膨胀试验得到了分别加入四种气体的烃气与原油物性的关系;在国外W油田地质模型和井组的基础上优化研究了不同注入气比例对采出程度和累计注入气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2、CH4和烟道气等叁种气体都能不同程度地增大原油的烃气驱最小混相压力,且N2对最小混相压力的影响最大,CO2能够使得原油的最小混相压力发生微弱地降低;在储层原始压力77.59 MPa下,分别加入了四种气体的烃气都能使得原油体积膨胀系数和原油饱和压力上升,而原油的密度和粘度降低,其中N2的降粘效果和使原油膨胀的能力最强;运用数值模拟优化研究得到最优加入气为烟道气,其相应的最佳注入气比例为1.2.(本文来源于《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5期)

黄时祯[7](2014)在《轮南油田超深挥发性油藏注烃气方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轮南油田LN2JⅢ6+7油藏是一个超深带小凝析气顶的挥发性油藏,埋深4504m,因储层物性差、天然能量弱、流体性质复杂等原因开发效果不佳,开采20年采出程度仅为13.9%,需实施开发调整。本文研究课题来源于中石油股份分司重大科技专项《碎屑岩原油稳产及滚动勘探开发技术研究》课题,旨在大幅度提高LN2JⅢ6+7油藏采收率、改善开发效果并储备注气开采技术,开展了LN2JⅢ6+7油藏注烃类气提高采收率调整方案研究。本研究从油藏精细描述出发,以油藏室内注气实验评价结果为依据,开展油藏流体类型重新判定、开发效果评价、流体性质数值模拟、组分数值模型建立及拟合、剩余油潜力评价、注气开发技术政策机理、方案设计及优选等方面研究,认为:LN2JⅢ6+7油藏应为带小凝析气顶的挥发性油藏;油藏主要的开发矛盾是注采井网不完善、能量补充不足致局部区域地层压力偏低、油井生产因脱气严重产量递减快;室内实验得出在目前地层压力条件下油藏通过注烃气可实现混相;油藏适合采用顶部水气交替加底部注水的调整方案,注水注气调整后可提高油藏采收率19%。LN2JⅢ6+7超深挥发性油藏注烃类气方案是塔里木油田首个烃类气注气混相驱方案,通过方案的实施将会为塔里木油田扩大注气提高采收率技术提供宝贵经验。(本文来源于《西南石油大学》期刊2014-12-01)

胡伟,杨胜来,张洁,吕晓伟,王智林[8](2014)在《基于正交试验方法的注烃气影响因素优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烃类气驱作为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重要方法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而只有在了解注烃气提高采收率的各种影响因素及其对开发效果影响程度的前提下,才能制定出合理可行的注气方案,从而提高油藏最终采收率和油田经济效益。以泉28断块为例,在油藏数值模拟的基础上,运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设计了5种影响注烃气开发效果因素的方案;对各方案运算结果进行极差和方差分析,优选了适合研究区注烃气参数的最佳组合方案,确定了影响最终采收率的主要和次要因素,并明确了影响因素的主次顺序为注气段塞尺寸、转气驱时机、气水比、压力保持水平、注气速度。该组合方案对研究区注烃气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断块油气田》期刊2014年06期)

王天龙[9](2014)在《东河CⅢ1油藏注烃气混相驱机理及工程参数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国内大部分低渗透油田整体进入高采出程度、高含水的“双高”开发阶段,面临含水上升加快、产量递减大、后备资源不足等挑战,稳产、上产难度大。由于低渗透油藏所具有的特殊性,很多提高采收率技术均不能取得较理想的效果。注气采油作为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之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注气混相驱是注气采油中最吸引人的一种方法,其原理是在油藏条件下注入气体与地层原油达成混相,消除界面张力,从而降低了由于毛细管效应产生毛细管滞留所圈捕的原油,理论上可以使微观驱油效率达到百分之百。因此,研究低渗透油藏注气开发的混相机理,对于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东河油藏下部水驱开发程度大,上部1砂层组为低渗—特低渗储层,原油难以驱出。本文主要研究注气混相驱提高采收率的机理,并在此基础上优选注采参数。首先从相态基本原理出发,对东河cⅢ1油藏注入不同组成的气体时的最小混相压力进行了预测和确定;其次,结合相态原理,对东河cⅢ1油藏的流体性质和室内注气实验进行了分析拟合,着重研究了其注气混相驱替的过程和机理,并详细分析了混相过程中流体相态性质的变化;最后,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建立了东河cⅢ1油藏六组分井组模型,模拟了东河cⅢ1油藏的注气效果,并对注气方式、注气层位等注采工程参数进行了优选。优选出的方案对于指导东河cⅢ1油藏的实际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对同类油藏的开发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西南石油大学》期刊2014-06-01)

管奕婷[10](2014)在《英东油田注烃气驱室内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提高或改善原油采收率作为石油与天然气领域发展的永恒主题,它贯穿于油气田开发、开采的整个过程之中。纵观国内外油田开发现状,进入矿场规模应用的提高采收率技术主要集中在化学驱、热力驱和气驱叁大类,其中以热采为主导,化学驱较少,而注气驱正以逐年增长的态势和显着的成效成为具有很大潜力和发展前景的技术。本文以青海英东油田为研究对象,针对该油田的储层跨度大、油气交错分布、气油比高、天然气资源丰富等地质特征,结合注烃气驱室内实验和数值模拟方法,开展了英东油田注烃气驱提高采收率的可行性分析研究,其中室内实验主要包括注气膨胀实验、细管实验和长岩心物理模拟实验。分析了注烃气对流体相态的影响。流体膨胀实验表明注烃气能有效改善英东油田原油物性,原油的饱和压力、溶解气油比、膨胀能力均随注气量的增加而增大,原油粘度随注气量增加而降低。确定了注烃气驱最小混相压力。通过细管实验法测得英东油田注烃气驱最小混相压力为31.8MPa,高于地层压力15.5MPa,说明了英东油田注烃气驱为非混相驱。评价了不同注气方式下的驱替效果。中高渗组长岩心开展了衰竭、直接气驱、气水交替驱和水驱后气水交替驱4组驱替实验,气水交替和水驱后气水交替驱效果较好。低渗组长岩心进行了直接气驱和水驱后气水交替驱两组驱替实验,水驱后气水交替驱的最终采收率明显高于直接气驱。开展了油藏注气数值模拟研究。采用组份模型进行井组模拟,模拟结果表明油藏弹性能较低,依靠弹性能采出程度较小。同时,模拟对比了注水、注气、气水交替以及水驱后气水交替四种驱替方式的开采效果,其中气水交替驱的采出程度最大,可达35.85%。(本文来源于《西南石油大学》期刊2014-06-01)

注烃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根据K油田Ⅳa断块的地质条件和开发现状,建立顶部注烃气保压气驱数值模型,根据数值模拟计算结果,研究注气井位置、注气速度、采液速度和注气井数量对于顶部注烃气保压气驱效果的影响,提出一种适应气顶油藏高含水后期的开发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气顶油藏高含水后期顶部注烃气保压气驱可有效的提高原油采收率,达到降水增油的效果;注气井位置对于开发效果有一定的影响,注气井应部署在气顶中心位置,远离油气界面;注气速度对于开发效果的影响较大,研究区块的最佳注气速度为0.023 PV/a;提高采液速度不能有效的改善顶部注烃气保压气驱的开发效果;注气井的数量对于顶部注烃气驱的开发效果有一定的影响,研究区块注气井数为5口时,既可以保证开发效果,又可以减少不必要的钻井成本。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注烃气论文参考文献

[1].王发清,曹建洪,曹献平,任利华,兰美丽.注烃气驱受效井井下节流工艺设计方法与应用[J].西部探矿工程.2019

[2].陈东明.气顶油藏高含水后期顶部注烃气保压气驱技术[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

[3].胡雨生.M油藏注烃气开发固溶物沉积实验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8

[4].宋亮.SSX油藏注烃气提高采收率数值模拟预测[D].西南石油大学.2017

[5].赖文君.低于泡点压力油藏注烃气效果影响的模拟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6

[6].祝浪涛,廖新维,赵晓亮,陈志明,陈奕洲.不同气体对注烃气混相驱油效果的影响[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7].黄时祯.轮南油田超深挥发性油藏注烃气方案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4

[8].胡伟,杨胜来,张洁,吕晓伟,王智林.基于正交试验方法的注烃气影响因素优化分析[J].断块油气田.2014

[9].王天龙.东河CⅢ1油藏注烃气混相驱机理及工程参数优化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4

[10].管奕婷.英东油田注烃气驱室内实验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4

论文知识图

一20松辽盆地人庆长垣沉积构造特征及油...高13断块模拟区注采井组示意图注入井注气与生产井产气相关性示意图柯克亚428井注烃气P一X相图(3)多...普光长兴—飞仙关组和塔中良里塔格组的...井组生产井无因次产气速度变化曲线

标签:;  ;  ;  ;  ;  ;  ;  

注烃气论文_王发清,曹建洪,曹献平,任利华,兰美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