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教回归论文_郝静秋,陈彬

导读:本文包含了诗教回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诗歌,诗词,雎鸠,黄河,美育,君子好逑,古诗词。

诗教回归论文文献综述

郝静秋,陈彬[1](2019)在《使吟诵之学回归诗教体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最近,这些穿越时光的传统诗词,正在被一群爱诗的年轻人疯狂“追捧”。他们在一套“中华诗教·诗词吟诵虚拟仿真实验”(以下简称“仿真实验”)里,自由选(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报》期刊2019-05-08)

王朋[2](2019)在《诗教:语文核心素养的回归》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是个诗的国度,诗歌从起源至今虽然经历了各种形式,但始终为国人所爱。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历史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及丰富的优良道德传统。诗歌教育恰是进行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教育的重要途径。(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9年05期)

景叁郎[3](2017)在《诗教基因未断,唯盼平和回归》一文中研究指出去年2月22日,微博大V杜子建发了一条微博,说自己喜欢"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这句诗,"总想再续两句,但恨才华不够",请网友们帮忙补两句。结果超出他的想象,3天时间网友们续出了6万多首诗,微博的阅读量高达1800万。这是任何一家诗刊不敢企及的数字,这是李杜的盛唐时代也不敢想象的巨大风口。这件事,显示出中国作为诗教大国基因之强大,这种诗教基因并没有如人们想象的完全被现(本文来源于《当代人》期刊2017年06期)

孙玉清[4](2010)在《回归与超越:沈德潜诗学及诗教思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众多审美意识纷现的清代诗坛,沈德潜标榜“格调”说,提倡雄浑、高古、深沉的诗歌境界。在诗歌的审美品格方面,沈德潜提倡“品格既高,复饶远韵”。关于沈德潜的诗学思想,“格调”之说,前人已多论述。本文则是从沈德潜的“诗教”思想,与其“格调”论的内在关联性入手,对沈德潜的诗学思想,作一个详尽的透析。首先,从儒家诗教之中对于诗人温柔敦厚的性情的要求出发,沈德潜提倡要实现诗歌品格的高古,境界的壮阔,不是通过外在形式的模拟所能实现的,而是需要磨炼诗人的雅正的性情,淬炼诗人温厚的襟抱。这样从精神内蕴径入方式,从而能够实现诗歌格高调古的崇高之美。沈德潜提倡诗歌创作应该反应社会政治现实,关乎人伦物用,有裨于人心教化,将传统儒家诗教的社会功用性与诗歌创作的宗旨相联系。同时沈德潜认为“宗旨”与诗人的“性情”紧密相连,从而将对于诗歌宗旨的探析,与对于诗人器识襟抱的品鉴结合起来。因为对于诗歌创作主体——诗人的重视,所以在诗歌的具体创作手法中,沈德潜注意凸显诗人的主体地位,如其才学之辩,意法之论。另外,沈德潜倡导通过在诗歌创作中对于儒家诗教中的“比兴”手法的运用,以最简练的语言表现出丰富而深刻的意蕴,而且可以使诗歌表现出含蓄蕴藉的美感以及意味不尽的韵致,因此能够使读者理解并且认同诗歌所叙写的情感主旨,从而实现一种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另外,比兴手法所创造的诗歌含蓄蕴藉的审美品格,能够使诗歌在冲和淡远的风神之中实现含蓄之美,在雄浑高古的境界之内体现蕴藉之味,从而既具有清高深眇的气韵,又能够实现雅健雄豪的气格,即“品格既高,复饶远韵”。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神韵论”和“格调说”内在的相通融合。此外,沈德潜并非一味地将“诗教”思想贯彻在所有的作品中,其从仁爱的精神出发,对于具体诗人及诗歌的评论,对儒家传统诗教思想有许多突破超越之处。(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0-05-01)

朱利萍[5](2010)在《教育性的回归:高等职业教育的当代命题——基于诗教美育的实践选择及其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特色日益显现,但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色彩也日益明显。中华诗词独特的审美本质和特征决定了以诗教为载体的高职院校美育实践活动所产生的独有的美育功能。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高职院校可以以诗教美育激活专业教育、以诗教美育激发诗性思维,最终达到以诗教美育达成诗化人生的终极目的。(本文来源于《中国高教研究》期刊2010年03期)

[6](2008)在《回归诗教传统 重温训蒙养正——第二届中国银川音乐诗歌节开幕》一文中研究指出"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在西北湛蓝高远的晴空下,在童声朗朗的诵读中,"回归诗教传统、重温训蒙养正——第二届中国银川音乐诗歌节"2008年11月12日上午10时在塞上凤城银川开幕。(本文来源于《黄河文学》期刊2008年12期)

郭文斌,雷抒雁,彭学明,牛玉秋,李建军[7](2008)在《第二届中国银川音乐诗歌节论坛之一 “回归诗教传统:诗歌和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论坛发言实录》一文中研究指出主持人:我们今天之所以要在诗歌节期间把第一个论坛设置为"回归诗教传统和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是源于多年的思索和实践。先讲一个故事。百丈禅师每日上堂。常有一老人听法并随众散去。有一日却站着不去,师乃问:"立者何人?"老人云:"我于五百世前曾住此山。有学人问,大修行人还落因果否?我说不落因果。结果堕在野狐身。今请和尚代一转语。"师云:"汝但问。"老(本文来源于《黄河文学》期刊2008年12期)

孙立刚[8](2007)在《为使春风能化雨——呼唤诗教传统的回归》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自古堪称"诗教"国家,有着飞扬的"诗教"传统。以孔子为代表的先哲引领了中华文明伟大的诗教,我们民族从而创造出了光辉灿烂的文明。但自五四以来,诗教传统日渐式微,造成了民族文化的萎顿,如今我们必须也必然地呼唤诗教传统的回归,从教育入手,让诗教带领我们的文明焕发出蓬勃的活力,更好地建设和谐社会。(本文来源于《教育前沿(理论版)》期刊2007年S1期)

窦强[9](2007)在《从《原诗》看诗教传统的回归》一文中研究指出叶燮的《原诗》是一部体系完整的诗论着作,它用"正变"来论诗歌的发展规律,结合叶燮的"正变"论来浅谈一下《原诗》同《毛诗大序》和杜诗的关系。(本文来源于《消费导刊》期刊2007年12期)

王承栋[10](2006)在《诗教的回归》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有着悠久的诗教传统。但是自“五四”以来,尤其近半个世纪以来,“诗教”传统在事实上已经难以为继。如今在语文素质教育的呼声高涨之时,我们开始重新审视并回归诗歌在语文教育及审美教育中的价值和地位。本文通过分析诗歌面临的尴尬现状,并阐发诗教的重要功能,从而唤醒语文教育工作者对诗歌的重视,同时以高考诗歌为例,探索一些新的诗歌教学途径,试图以此为诗歌“重整河山”。诗歌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实现诗歌、诗人、鉴赏者、教学者四方面的本体回归,当是最基本的法则。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对当代诗教有了一点心得体会,归纳起来诗教对学生有以下作用:培养人文精神,提高审美情趣,了解生活气息。在诗歌教学中要做到“五个回归”:第一、让诗歌本体回归教学,要建立诗歌存在的本质观,让学生明白诗歌是反映生活,抒发感情的;还要建立诗歌艺术的创作观,让学生明白诗歌是以创造意象,营造意境来传情达意的;第二、让诗人本位回归教学,要结合诗人的创作个性来解读诗歌,还要结合诗人的生活环境来解读诗歌;第叁、诗歌鉴赏者本人回归教学,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诗兴趣,还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第四、诗歌教学本身回归教学,要教给学生鉴赏诗歌的钥匙——解读意象,领悟意境,还要明确教师在诗歌教学中的身份:以师为导,以生为主;第五、诗歌创作本味回归教学,要在教学中让学生喜欢诗歌创作,更要在考评中让学生能够创作诗歌。诗教的回归,既能涵养生命、惠及终身,又能传承文明、提升素养。诗教回归,这既是一个认识上的问题,也是一个实践上的问题:一方面涉及诗歌资源的配置取向,另一方面又存在诗教方法的展开实施。在新课程理念下探讨诗教的作用,结合高考诗歌鉴赏如何进行教学,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本文力图针对这些亟需探讨和解决的难题,提出解决的方法,这也是本文的新颖性所在。(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期刊2006-11-01)

诗教回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国是个诗的国度,诗歌从起源至今虽然经历了各种形式,但始终为国人所爱。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历史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及丰富的优良道德传统。诗歌教育恰是进行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教育的重要途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诗教回归论文参考文献

[1].郝静秋,陈彬.使吟诵之学回归诗教体系[N].中国科学报.2019

[2].王朋.诗教:语文核心素养的回归[J].北方文学.2019

[3].景叁郎.诗教基因未断,唯盼平和回归[J].当代人.2017

[4].孙玉清.回归与超越:沈德潜诗学及诗教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5].朱利萍.教育性的回归:高等职业教育的当代命题——基于诗教美育的实践选择及其策略[J].中国高教研究.2010

[6]..回归诗教传统重温训蒙养正——第二届中国银川音乐诗歌节开幕[J].黄河文学.2008

[7].郭文斌,雷抒雁,彭学明,牛玉秋,李建军.第二届中国银川音乐诗歌节论坛之一“回归诗教传统:诗歌和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论坛发言实录[J].黄河文学.2008

[8].孙立刚.为使春风能化雨——呼唤诗教传统的回归[J].教育前沿(理论版).2007

[9].窦强.从《原诗》看诗教传统的回归[J].消费导刊.2007

[10].王承栋.诗教的回归[D].西北师范大学.2006

论文知识图

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度北京市教委人文社会科...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度北京市教委人文社会科...故宫博物院附表(1)故宫博物院附表(2)故宫博物院附表(4)故宫博物院附表(5)

标签:;  ;  ;  ;  ;  ;  ;  

诗教回归论文_郝静秋,陈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