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替代率论文_段迎君

导读:本文包含了养老金替代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养老金,养老保险,模型,精算,年金,安徽,效用。

养老金替代率论文文献综述

段迎君[1](2019)在《养老金替代率的储蓄效应及测度——基于2006-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养老保险制度中的关键变量,养老金替代率的变化会对储蓄产生影响。通过利用世代交迭模型,以一般均衡理论为框架,从理论上论证了养老金替代率与储蓄之间的关系。进而利用各省跨期数据,运用静态与动态面板数据,从实证角度分析了养老金替代率与储蓄之间的关系。得出养老金替代率的下降会导致预防性储蓄的增加,门槛面板估计结果显示,两者呈非线性关系,如果要防止储蓄的进一步增加,保持一定程度的养老金替代率至关重要。(本文来源于《经济问题探索》期刊2019年10期)

杨建康[2](2019)在《我国城镇职工养老金替代率测算及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年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金待遇已实现“14连涨”,在养老金绝对数额增加的同时,我们却注意到养老金替代率在逐年下降,基本养老保险的保障功能在减弱。这引起政府和学术界对养老保险制度合理性的质疑,不利于我国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同时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压力加大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养老金替代率的提高存在着巨大障碍。对其解决应遵循社会保障适度、社会福利最大化、社会风险最小化和公平与效率等原则,养老金替代率的确定依赖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个人的实际状况,而以往文献却鲜有从宏观、微观角度综合考虑养老金替代率的测算及其评价。因此,通过科学方法或策略确定一个合意的养老金替代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采用文献研究、对比分析和实证分析等方法,对我国城镇职工养老金替代率合理性问题进行研究,通过构建养老金替代率精算模型、养老金替代率OLG模型并运用大量数据来解决该问题。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1)梳理了养老金替代率基础理论与研究方法,界定了养老保险相关概念以及养老金替代率设计时需考虑的原则。(2)从宏观角度出发,针对我国城镇职工养老金目标替代率、平均替代率、总额替代率等进行测算,并从历史发展视角、不同群体和不同地区间对比视角分析当前我国城镇职工养老金替代率的历史位置与均衡发展水平,同时与其它国家养老金替代率对比,以此为参考评估我国当前养老金替代率合理性。(3)从微观角度出发,基于当前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政策,构建职工养老金目标替代率(包括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账户)精算模型,测算养老金替代率以及主要影响因素的灵敏度分析和合意性分析。(4)考虑到养老金替代率测算结果存在较大差异,依据当前基本生活线、恩格尔系数、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以及较高收入群体消费水平等进行目标设计,确定养老金替代率合理区间,为后续仿真模拟提供参考依据。(5)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当前养老保险政策,基于OLG模型构建我国城镇职工养老金合意替代率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仿真模拟分析。本文主要结论:(1)依据当前我国养老保险政策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个人账户养老金替代率、社会统筹账户养老金替代率、养老金替代率分别为19.21%、31.80%、51.01%。(2)我国城镇职工养老金替代率应设定在[41.88%,60.814%]范围内。(3)我国养老金替代率在不同群体、不同地区间存在不均衡发展;与其它国家或地区相比,我国养老体系第一支柱养老金替代率较高,但其它支柱覆盖面较小。(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商业大学》期刊2019-06-03)

邴涛[3](2019)在《养老金替代率的经济意义探讨与拓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意义上的养老金替代率内涵及缺陷传统意义上的替代率是指个人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收入占退休前工资收入(或当期工作人口收入水平)的百分比,是衡量养老保障程度的指标。由于退休前工资统计方法的不同,替代率的定义略有差异。很多研究集中在讨论退休前工资的统计方法上,但是已有替代率的定义是否完美?据我们所知,现有替代率的定义并不能完美的诠释养老保障程度。(本文来源于《广西经济》期刊2019年05期)

吕欢[4](2019)在《城镇职工养老金替代率发展水平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基本形成了城镇职工基本社会养老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由于我国养老金替代率发展较晚,存在养老金替代率水平相对较低、不同地区之间养老金替代率存在较大差异等问题。以养老金替代率为切入点并结合养老保障制度体系,从中分析出养老金替代率现有水平的现状及问题。结合我国国情,对我国养老金替代率改革,要确保养老金替代率水平适度;加强第二支柱有效补充;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与相应监督机制,使得我国养老金替代率水平改革的更加合理,提高老人生活水平的质量,促进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本文来源于《北方经贸》期刊2019年04期)

许梦瑶[5](2019)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适度替代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15年1月14日,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2015]2号)文件,规定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改革方向和改革内容,这一文件的颁布为打破养老保险“双轨制”奠定了基础。目前,随着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并轨改革的稳步实施,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从“碎片化”向“大一统”的进程进一步加深。但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的养老金替代率存在较大的差异,如何改善差异成为并轨改革中的重要一步。机关事业单位并轨在转化机制的同时,也相应缓解与企业之间的养老金替代率的差距。本文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运行现状、养老金替代率现状及存在问题出发,分析改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替代率的紧迫性。且通过精算模型,测算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替代率的适度区间;其次,通过待遇模型,测算出养老金的现实替代率,将两者进行比较分析得出,机关事业单位基础养老金的现实替代率高于适度替代率,并基于此情况,通过降低机关事业单位的缴费比例从而降低养老金替代率,使现实替代率向适度替代率联动。本文通过养老金替代率适度区间的测算模型发现,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金替代率与企业职工的养老金替代率基本持平;同时,在职业年金的作用下,并轨前后的养老金替代率差距较小。通过测算基础养老金替代率发现,机关事业单位的基础养老金替代率与缴费年限挂钩,随着缴费年限的增加,基础养老金替代率也随之增加,且逐渐高于适度替代率。所以,本文通过基础养老金收支平衡模型测算出适度缴费率的区间。且在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将全国基本养老保险的单位缴费比例降至16%,与本文所测算的缴费率适度区间相吻合。(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期刊2019-04-01)

陈晨[6](2019)在《山西省城乡养老金替代率差距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人口老龄化加剧的背景下,如何保障老人生活权益、实现积极养老,已成为我国乃至全球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尤其是在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特殊国情下,山西省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养老金替代率的差距问题值得深入研究分析。本论文旨在通过分析山西省城乡养老金替代率的差距对比分析,深入探讨两者的具体差距以及背后的原因,从而寻求能够促进山西省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发展及缩小城乡养老金替代率差距的思路和建议措施。在全面梳理和总结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养老金替代率的相关概念和理论进行阐述。然后运用泰尔系数、基尼系数、变异系数和极值系数差距测量方法对山西省城乡人均收入、农村基础养老金和城镇人均养老金、农村基础养老金替代率和城镇养老金替代率叁方面差距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山西省2007-2017年城乡人均养老金的泰尔系数在0.245-0.301之间,说明城乡人均养老金的差距变化趋势较小;山西省2017年城乡人均收入的基尼系数为0.46,表明城乡人均收入存在较大差距,从时间序列上看,基尼系数呈逐年递减的趋势,说明城乡人均收入差距在逐年缩小;通过变异系数指标和极值系数指标的计算,山西省城乡养老金替代率绝对差距仍然明显,城乡养老金替代率的相对差距程度也在不断扩大,但是相对差距增速在减缓。在差距分析的基础上,本文结合山西省历年的数据资料,采用定性研究方法和多元回归模型探讨了山西省城乡养老金替代率差距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制度因素对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差距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城乡可支配收入差距、社会保障支出占比和城镇化率是山西省城乡养老金替代率差距的主要原因,而人均GDP和城乡人口数量变化并未对城乡养老金替代率的差距产生显着影响。在综合考虑了各种影响因素后,本文从养老保障层次、待遇调整机制、政府责任、城乡二元结构等方面提出缩小山西省城乡养老金替代率差距的建议措施。(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期刊2019-04-01)

浦雁慧,顾晓芳,陈韦韦,刘孟娟[7](2019)在《养老保险改革影响养老待遇的实证研究——基于养老金替代率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2015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从制度上化解了长期以来的"双轨制"矛盾。总的来看,"老人""新人"受改革影响不大,而"中人"受改革影响较大,有必要深入分析改革前后"中人"养老待遇的变化。本文利用精算模型测算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实施前后"中人"的养老金替代率,分析了缴费年限、工资指数、职业年金投资收益率等因素对养老金替代率的影响,并根据实证研究结果提出了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金融纵横》期刊2019年01期)

杨一帆,董蕤[8](2018)在《第叁支柱个人养老金如何可为:以制度替代率向主观评价的退休收入充足度转变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退休收入充足度是衡量养老保障体系健全程度和老年人退休生活质量的重要尺度。基于养老金制度替代率,本文引入具有主观评价特征的退休收入充足度,探讨了主观评价的退休收入充足度的影响因素。文章利用2013年CHARLS数据,通过Probit模型回归分析,发现城乡之间,城镇受雇群体退休收入充足度相对较高;性别之间,退休保障中存在的性别差异在不断缩小;公共养老金对于实现退休收入充足的贡献有限,而养老金融产品的普及度又不高。据此,本文提出构建相对统一又弹性灵活的多层次养老金体系,加快发展个性化、定制化的第叁支柱,引导个人由传统储备型养老到积极主动投资养老转变等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2018年上海峰会论文集——学者篇》期刊2018-07-15)

彭浩然,邱桓沛,朱传奇,李昂[9](2018)在《养老保险缴费率、公共教育投资与养老金替代率》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构建一个世代交迭模型,考虑公共教育与现收现付养老保险之间蕴含的代际转移关系对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研究了公共教育税率和养老保险缴费率对经济增长和养老金替代率的影响,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和稳健性分析。本文发现:公共教育税率与养老保险缴费率之间存在一个最优组合,可以同时实现经济增长和提高养老金替代率;提高养老保险缴费率会对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而养老保险缴费率与养老金替代率之间呈现明显的倒U型关系。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目前条件下,中国政府只有在降低养老保险缴费率的同时,加大公共教育投资,才有可能实现促进经济增长和维持养老金替代率不变两大目标。(本文来源于《世界经济》期刊2018年07期)

郭敬[10](2018)在《山西省城镇企业职工养老金替代率水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末期我国迈入老龄化国家的行列,并据学者的推算,在2013年前后中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现今人口老龄化问题凸显,并由其带来的改革养老保险制度、确定合理的养老金替代率等难题亟待解决。养老金替代率有一个适度水平的范畴,过高的替代率具有引致退休效应,出现“搭便车”现象,国家和在职职工压力大,养老保险制度赡养比增加等问题,甚至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而过低的替代率不能保障退休人员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最终影响整个家庭乃至国家的幸福指数。山西省是我国的矿产资源丰富的省份,也是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试点。据统计2016年年底有3681.64万常住居民,在2014年在省内实现了全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目标。山西省具有人口老化出现时间晚,但发展速度呈现指数化增长的趋势,在五年内老年人人数增长明显,确定并维持适度养老金替代率,对退休和在职职工的消费、生活水平,甚至对制度的可持续性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生命周期、世代交迭和社会养老保险精算理论为基础,以山西省城镇企业职工养老金替代率为研究对象,从山西省城镇企业职工养老金替代率的总体状况出发,通过横向、纵向及与目标替代率的比较,并结合该省的社会、经济等因素,得出养老金替代率和经济发展增速不相适应、在职职工赡养压力增大和不同企业和岗位间养老金替代率差异大等问题。因此,以养老金计发办法为基础设定养老金替代率精算模型,对模型内重要因素进行分析,依据基本消费支出法和人均工资收入法计算山西省城镇企业职工适度养老金替代率上、下限,并利用模型及工资和物价指数调整系数对山西省城镇企业职工替代率进行动态调整,探索动态调整规律,最终从社会保障角度对相应问题提出政策建议,为山西省设定适度养老金替代率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山西财经大学》期刊2018-06-02)

养老金替代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18年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金待遇已实现“14连涨”,在养老金绝对数额增加的同时,我们却注意到养老金替代率在逐年下降,基本养老保险的保障功能在减弱。这引起政府和学术界对养老保险制度合理性的质疑,不利于我国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同时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压力加大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养老金替代率的提高存在着巨大障碍。对其解决应遵循社会保障适度、社会福利最大化、社会风险最小化和公平与效率等原则,养老金替代率的确定依赖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个人的实际状况,而以往文献却鲜有从宏观、微观角度综合考虑养老金替代率的测算及其评价。因此,通过科学方法或策略确定一个合意的养老金替代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采用文献研究、对比分析和实证分析等方法,对我国城镇职工养老金替代率合理性问题进行研究,通过构建养老金替代率精算模型、养老金替代率OLG模型并运用大量数据来解决该问题。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1)梳理了养老金替代率基础理论与研究方法,界定了养老保险相关概念以及养老金替代率设计时需考虑的原则。(2)从宏观角度出发,针对我国城镇职工养老金目标替代率、平均替代率、总额替代率等进行测算,并从历史发展视角、不同群体和不同地区间对比视角分析当前我国城镇职工养老金替代率的历史位置与均衡发展水平,同时与其它国家养老金替代率对比,以此为参考评估我国当前养老金替代率合理性。(3)从微观角度出发,基于当前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政策,构建职工养老金目标替代率(包括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账户)精算模型,测算养老金替代率以及主要影响因素的灵敏度分析和合意性分析。(4)考虑到养老金替代率测算结果存在较大差异,依据当前基本生活线、恩格尔系数、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以及较高收入群体消费水平等进行目标设计,确定养老金替代率合理区间,为后续仿真模拟提供参考依据。(5)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当前养老保险政策,基于OLG模型构建我国城镇职工养老金合意替代率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仿真模拟分析。本文主要结论:(1)依据当前我国养老保险政策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个人账户养老金替代率、社会统筹账户养老金替代率、养老金替代率分别为19.21%、31.80%、51.01%。(2)我国城镇职工养老金替代率应设定在[41.88%,60.814%]范围内。(3)我国养老金替代率在不同群体、不同地区间存在不均衡发展;与其它国家或地区相比,我国养老体系第一支柱养老金替代率较高,但其它支柱覆盖面较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养老金替代率论文参考文献

[1].段迎君.养老金替代率的储蓄效应及测度——基于2006-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9

[2].杨建康.我国城镇职工养老金替代率测算及仿真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9

[3].邴涛.养老金替代率的经济意义探讨与拓展[J].广西经济.2019

[4].吕欢.城镇职工养老金替代率发展水平探析[J].北方经贸.2019

[5].许梦瑶.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适度替代率研究[D].辽宁大学.2019

[6].陈晨.山西省城乡养老金替代率差距分析[D].辽宁大学.2019

[7].浦雁慧,顾晓芳,陈韦韦,刘孟娟.养老保险改革影响养老待遇的实证研究——基于养老金替代率的分析[J].金融纵横.2019

[8].杨一帆,董蕤.第叁支柱个人养老金如何可为:以制度替代率向主观评价的退休收入充足度转变的视角[C].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2018年上海峰会论文集——学者篇.2018

[9].彭浩然,邱桓沛,朱传奇,李昂.养老保险缴费率、公共教育投资与养老金替代率[J].世界经济.2018

[10].郭敬.山西省城镇企业职工养老金替代率水平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8

论文知识图

老年人口抚养比人口出生率年人口结构预测图1 :各省(市“)新农保”最低基础养老缴费年限对养老金替代率的敏感...养老金替代率的变化趋势

标签:;  ;  ;  ;  ;  ;  ;  

养老金替代率论文_段迎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