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中隆起论文-骆诗颖

黔中隆起论文-骆诗颖

导读:本文包含了黔中隆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热矿水,热储,热流,特征

黔中隆起论文文献综述

骆诗颖[1](2018)在《黔中隆起边缘地带热矿水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黔中北温泉带属深循环型中低温热矿水,研究区受不同方向的构造带挤压,形成"地垒式"热储构造;通过资料收集,数据对比,应用水文地质学、构造力学、地热学等学科理论,总结区内的热储系统组成、热流分布及其与构造应力规律等特征,对分析研究相似地区的热储结构,具有一定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西部资源》期刊2018年05期)

韦胜永,朱德彬,胡涛,文斌,廖其令[2](2017)在《黔中隆起北缘遵义——息峰铝土矿成矿带含铝岩系典型剖面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根据遵义—息烽铝土矿成矿区含铝岩系典型剖面特征进行分析,将铝土矿沉积期沉积环境划分为湖沼相沉积区、水下隆起侵蚀区、淡化泻湖相沉积区叁种不同沉积相区和4个沉积相分区,最有利铝土矿富集的沉积相区为淡化泻湖相沉积区,次为水下隆起侵蚀区,湖沼相沉积区是最不利的区域,并对本区下一步找矿远景指出了方向和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信息》期刊2017年23期)

赵非[3](2017)在《黔中隆起洋水背斜及其As、Sb、Au、Ag低温成矿元素背景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黔中隆起洋水背斜的构造属性与区域内大规模低温成矿的物质基础之间的联系,本文通过详细野外地质调查、文献综合整理、构造解析以及全岩地球化学微量分析和电子探针分析,确定了洋水背斜的构造样式、变形序列、期次及成因,并在此基础上,对洋水背斜与低温成矿元素Sb、As、Ag、Au丰度异常关系进行了讨论。本文主要取得以下主要成果:1)详细解剖了洋水背斜构造特征及其形成过程。通过对切割洋水背斜的3条横剖面和1条纵剖面的构造解析,厘定出了3期构造变形,即D1期E-W向纵弯褶皱、D2期N-S向纵弯褶皱以及D3期后期挤压迭加改造。综合构造解析结果表明,洋水背斜形成过程为印支期N-S向褶皱(D2期)横跨迭加于加里东E-W向褶皱(D1期)之上,最后经过燕山期后期挤压迭加改造(D3期)定型。2)厘定了低温成矿元素异常层位,并初步确定其赋存状态。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区内除新元古界板溪群Au的含量相对于扬子板块上地壳平均丰度值表现为亏损,新元古界板溪群Sb、As、Ag平均含量和震旦系Sb、As、Ag、Au平均含量均高于扬子板块上地壳平均丰度值,而高丰度值主要发育在新元古界板溪群的凝灰岩以及震旦系洋水组的磷块岩中。黄铁矿电子探针的分析结果进一步说明,Sb、As和Au叁种低温成矿元素主要存在于原生黄铁矿等矿物中。3)对低温成矿元素富集、赋存及其可能的改造和活化途径进行了综合的构造-沉积探讨。通过对洋水背斜的构造期次划分、研究区低温成矿元素背景特征以及区域地质演化史的梳理,可以认为洋水背斜的多期构造变形反映了华南地区在不同时期对Au、As以及Sb等低温成矿元素的活化和富集提供了有利的环境。以上成果对于深入了解黔中隆起的形成、演化,及其对区域内广泛发育的低温成矿作用的贡献,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17-05-01)

张培先[4](2017)在《黔中隆起及邻区下寒武统页岩气成藏特殊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黔中隆起及邻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厚度大、有机碳含量高、热演化程度高、脆性矿物含量高,具备页岩气成藏的基本地质条件,但经过多年页岩气勘探实践,至今未取得实质性突破,主要受页岩气成藏条件的特殊性控制。在系统分析野外剖面以及黄页1井、龙页1井、丁山1井等资料的基础上,重点开展沉积相、页岩分布、有机碳含量、热演化程度等页岩基本地质特征和储集类型、储集物性及页岩含气性等页岩储层特征的研究,认为页岩气成藏条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1)页岩热演化程度的特殊性,生烃、排烃历史复杂,热演化程度高,不利于页岩气的赋存和富集;(2)储层特殊性,热演化史复杂、成岩作用强导致页岩孔隙度较低,尤其有机孔发育少且孔径较小,页岩储集性差。在此基础上,制定了页岩气选区评价参数标准,评价了页岩气富集有利区。初步明确了黔南坳陷黄平地区具有构造相对稳定、页岩埋深适中、有机质热演化程度相对较低、保存条件较好及含气性好等特征,勘探风险程度相对较低,是黔中隆起及邻区页岩气勘探突破的Ⅰ类有利地区;黔西地区由于成熟度较高,是探索高热演化条件下页岩气藏的Ⅱ类有利区。(本文来源于《石油实验地质》期刊2017年02期)

杨长清[5](2016)在《黔中隆起及周缘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气勘探前景》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基于黔中隆起及周缘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黑色页岩的野外露头,并与周边钻井资料类比,通过野外地质观测、样品显微薄片等多项实验测试,以地层沉积、岩石学、有机地球化学和泥页岩含气性等为重点,对其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气形成的成藏条件与勘探前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黔中隆起及其周缘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主要发育以盆地相—深水陆棚沉积环境控制的富有机质泥页岩,富有机质泥页岩厚度大(80~160 m),有机质丰度高(平均TOC含量3.63%),有机质类型好(Ⅰ-Ⅱ1型),热演化程度高成熟―过成熟(Ro>1.55%),石英等脆性矿物含量丰富(平均>46%),泥页岩中发育微米至纳米级微孔隙和微裂缝,且有较好的保存条件,有利于页岩气的形成与富集,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本文来源于《矿产与地质》期刊2016年04期)

顾志翔,何幼斌,彭勇民[6](2015)在《川南及黔中隆起地区下寒武统页岩气富集条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川南及黔中隆起地区下寒武统黑色页岩的露头观测、含气量、地化和物性资料,以及等温吸附、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等方法所获数据,探讨了页岩气富集主控因素。分析得出有机碳含量普遍在2%以上;成熟度分布于1.71%~3.89%,主要发育I型干酪根;储集类型主要以微米-纳米孔隙发育为主,孔隙类型丰富,裂缝比较发育,孔隙度介于0.24%~11.9%,渗透率介于0.000087~0.535m D,等温吸附实验测试平均含气能力在1.19~3.54m3/t,表明下寒武统筇竹寺组(九老洞组)富有机质页岩具备良好的页岩气地质条件。保存条件分析表明研究区下寒武统页岩具有"一老二杂叁高"的特点,使现今四川盆地内下寒武统具有较好的保存条件,但是研究区页岩总体含气量低,可能是由于盆外地区经历了多期次的生排烃,同时也遭受了多次构造运动的改造,导致页岩气藏的保存条件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依据"叁元富集"的观点,参考"双素法",认为研究区下寒武统页岩气勘探的I类有利区主要分布于川南威远—井研犍为—宜宾一带,Ⅱ类有利区主要分布于昭通、黔西及黄平—凯里地区。综合分析表明保存条件是该区页岩气成藏的关键因素,也是勘探成功的首要因素。(本文来源于《2015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沉积学与非常规资源论文摘要集》期刊2015-10-24)

林家善,谢渊,刘建清,赵瞻,冯伟明[7](2015)在《黔中隆起东部龙里—凯里地区油苗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黔中隆起东部发现有大量的中—古生界油苗。应用色谱、色谱-质谱及同位素等测试技术,系统地研究了油苗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结果表明,受黔中多期次构造抬升活动的影响油苗的热演化程度均处于成熟阶段;大冶组(T1d)原油的生物标志物、族组分及单体烃碳同位素组成与古生界油苗存在明显差异,其烃源岩为研究区西南部的T1d油页岩;茅口组(P2m)原油为单源供烃,与栖霞组(P1q)烃源岩具亲缘关系;红花园组(O1h)原油具混源特征,主要来源于下寒武统牛蹄唐组,同时受翁项群组(S2w)泥质岩段的影响。其中,S2w泥质岩段具晚期生烃的特征,预示着研究区下古生界存在一套特殊的含油气组合,这对评价该地区的油气前景具积极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期刊2015年02期)

林家善,谢渊,刘建清,赵瞻,冯伟明[8](2014)在《黔中隆起北部瓮安古油藏储层的新发现及其油源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首次对瓮安玉华灯影组富沥青层段进行了描述,明确为瓮安古油藏储集层之一。储集层发育于灯影组中段,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晶间孔、晶间溶孔、铸模孔及溶蚀孔洞,为中—高孔高渗的优质储集层。并通过对饱和烃色谱、生物标志物、干酪根碳同位素组成等进行系统对比,认为该沥青源于下寒武统牛蹄塘(∈_1n)烃源岩。(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期刊2014年03期)

张家德,王亮,杨建辉,杨胜发[9](2014)在《黔中隆起及南北斜坡区至省界油气构造盆地的重磁法推断》一文中研究指出抓住地质物探两大线索,根据已知的贵州赤水、秧坝、虎庄等地油气气田上,地质构造和重磁异常表现的特征为依据,圈定了北东向分布的"黔中隆起"构造带及周边地区的17处构造盆地,可能是寻找油气或"叁气"(天然气、煤层气、页岩气)资源的勘查靶区,又划分了区内北东向隐伏深大断裂带7条,其对构造盆地分布可能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和积极影响。(本文来源于《贵州地质》期刊2014年02期)

朱东亚,金之钧,孙冬胜,彭勇民,张荣强[10](2014)在《南方震旦系灯影组热液白云岩化及其对储层形成的影响研究——以黔中隆起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南方地区,特别是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是我国当前高演化天然气勘探的热点,以黔中隆起为例,新揭示了其中发育的热液白云岩化现象,并探讨了其对储层形成的影响。研究区灯影组白云岩溶蚀孔洞或裂缝中见有白云石、石英、沥青充填,其中一种充填的粗晶白云石具有弯曲晶面、波状消光特征,在岩石学特征上初步反映热液成因。地球化学特征进一步揭示了这种热液成因。不同采样位置热液白云石样品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平均为157.5℃~205.8℃,最高为253.5℃。热液白云石具有较轻的氧同位素组成,δ~(18)O_(PDB)位于-15.3‰~-8.6‰之间,平均值为-11.2‰;较高的~(87)Sr/~(86)Sr比值(0.709 445~0.713 131),其平均值为0.710 843;在稀土元素组成上,热液白云石具有典型的Eu正异常的特点,δEu值为1.11~7.46,平均值为2.37。因此,灯影组热液白云石发育。热液活动对储层形成具有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充填在早期岩溶孔洞和构造裂缝中的白云石产生了溶蚀作用,溶蚀孔中见沥青充填,反映为油气运移通道和聚集空间。因此,热液溶蚀改造作用对我国南方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及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储层发育可能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加强探索研究。(本文来源于《地质科学》期刊2014年01期)

黔中隆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根据遵义—息烽铝土矿成矿区含铝岩系典型剖面特征进行分析,将铝土矿沉积期沉积环境划分为湖沼相沉积区、水下隆起侵蚀区、淡化泻湖相沉积区叁种不同沉积相区和4个沉积相分区,最有利铝土矿富集的沉积相区为淡化泻湖相沉积区,次为水下隆起侵蚀区,湖沼相沉积区是最不利的区域,并对本区下一步找矿远景指出了方向和理论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黔中隆起论文参考文献

[1].骆诗颖.黔中隆起边缘地带热矿水特征分析[J].西部资源.2018

[2].韦胜永,朱德彬,胡涛,文斌,廖其令.黔中隆起北缘遵义——息峰铝土矿成矿带含铝岩系典型剖面特征[J].中国科技信息.2017

[3].赵非.黔中隆起洋水背斜及其As、Sb、Au、Ag低温成矿元素背景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

[4].张培先.黔中隆起及邻区下寒武统页岩气成藏特殊性分析[J].石油实验地质.2017

[5].杨长清.黔中隆起及周缘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气勘探前景[J].矿产与地质.2016

[6].顾志翔,何幼斌,彭勇民.川南及黔中隆起地区下寒武统页岩气富集条件研究[C].2015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沉积学与非常规资源论文摘要集.2015

[7].林家善,谢渊,刘建清,赵瞻,冯伟明.黔中隆起东部龙里—凯里地区油苗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分析[J].中国地质.2015

[8].林家善,谢渊,刘建清,赵瞻,冯伟明.黔中隆起北部瓮安古油藏储层的新发现及其油源分析[J].中国地质.2014

[9].张家德,王亮,杨建辉,杨胜发.黔中隆起及南北斜坡区至省界油气构造盆地的重磁法推断[J].贵州地质.2014

[10].朱东亚,金之钧,孙冬胜,彭勇民,张荣强.南方震旦系灯影组热液白云岩化及其对储层形成的影响研究——以黔中隆起为例[J].地质科学.2014

标签:;  ;  ;  ;  

黔中隆起论文-骆诗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