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面记录曲线的数字化方法及其应用

纸面记录曲线的数字化方法及其应用

何金成[1]2003年在《纸面记录曲线的数字化方法及其应用》文中认为在农机测试中,作为测量数据存储形式之一的纸面记录曲线,由于采用手工数据处理方法,处理效率低、精度不高、处理工作强度大。为改变此现状,本文提出利用扫描仪把纸面记录曲线转化为数字图像,然后尝试运用图像识别的方法对纸面记录曲线进行自动化处理,把数字图像中的曲线数据及标定信息识别出来,再对提取的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并得出结果。该方法的关键问题在于把记录曲线从纸面背景中正确分离、识别,并对纸面有污点、污线的记录曲线有较高的正确识别率。本文提出了基于叁基色的类判别阈值分割法来获取图像中目标与背景的分割阈值,并提出基于纸面记录曲线图像中的记录曲线的特征的双边缘跟踪细化算法和曲线中轴搜索细化算法,来识别分离记录曲线,较好的解决了本方法的关键问题。

何金成, 张性雄, 李素青, 方文熙[2]2005年在《纸面记录曲线的数字化方法》文中指出对以往试验的纸面记录曲线进行数字化处理,取出尚未提取的大量珍贵信息,具有实际意义。提出利用扫描仪把纸面记录曲线转化为数字图像,然后运用图像识别的方法对纸面记录曲线进行自动化处理,把数字图像中的曲线数据及标定信息识别出来,再对提取的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并得出结果。提出了关键问题的解决方法。

杨丽娜[3]2008年在《油、水井前磁曲线数字化方法研究》文中认为油、水井前磁曲线的数字化有利于油田珍贵测井数据的存储、管理、分析、共享和网络传输,对其数字化方法的研究不但拓宽了图像数字化理论的应用领域,而且满足了油田生产的迫切需求。目前通常采用数字化仪或国外矢量化软件来完成油田曲线数字化的工作,但是速度较慢、效率较低。例如,大庆油田曾经为了数字化油田图纸,购买了数字化软件,并购进大量SUN工作站,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也只是处理了一部分。因此,如何把图纸上的前磁曲线快速地自动识别和提取出来,就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这一要求开展了油、水井前磁曲线自动识别与提取的研究工作,根据不同前磁图纸的特点,提出以下方法:根据声波变密度前磁图纸的前磁曲线与背景网格交叉频繁、纸面文字涂画杂乱、图纸整体色调灰白等特点,提出了针对该种图纸的曲线数字化方法,即先对图纸进行预处理,然后提取背景网格信息,最后分步完成曲线跟踪。同时,为了提高数字化精度,还要对跟踪结果进行人工引导及信息校正。其中关键技术包括以下几点: 1.图纸中人为干扰信息的消除方法; 2.基于LAG数据结构的图像信息压缩结构; 3.逐步完成的曲线跟踪方法; 4.背景网格干扰消除算法; 5.人工引导算法; 6.曲线信息校正算法; 7.曲线信息补偿采样算法。根据声幅前磁图纸的整体颜色深黑、曲线模糊不清等特点,提出了包括选点跟踪、选点校正等算法在内的数字化方法,此方法对于部分图面质量差的声波变密度前磁图纸的数字化仍然有效。经实验证实,该方法达到了设计要求。在满足数字化功能的前提下,从“设计人性化”的角度出发,本文附加设计了一套操作辅助系统,简明、实用的操作方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作难度。前磁曲线数字化系统是在面向构件软件设计思想的指导下研发的,采用“搭积木”的方式最终形成了一个完整、最优的前磁曲线数字化系统,针对不同类型的前磁图纸均提供了相应的数字化策略,得到了油田部门的一致好评。

刘一斐[4]2009年在《弯曲书页图像处理方法及在古籍数字化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文档数字化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应用日趋广泛。非接触式的文档数字化方法如数码照相凭借其设备便携、操作简便、成本低廉、不对原纸质文档造成任何损伤等优势,在文档数字化领域尤其是珍贵古籍的数字化领域的应用日趋广泛。但是在对纸质文档尤其是厚重古籍书页拍照时,书页图像将不可避免的出现一定程度的弯曲变形,必须对其加以矫正,才能进行OCR(Optical CharacterRecognition光学字符识别)、归档等文档数字化的后续工作。本文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切实高效的弯曲书页图像的图像矫正处理算法。在本文的研究中,详细分析了目前国内外在该领域的各种处理算法,包括将弯曲书页的几何形状建立为规则柱面模型、推广柱面模型、Ruled Surface模型等数学模型,从而找到变形图像上与真实书页上点对点的映射关系的方法;也包括使用CT、投影仪等设备得到弯曲书页变形的深度信息,再通过质量-弹簧模型将其退化为平面的方法。但是这些方法或是受到被矫正页面内容的限制、或是需要大量手工操作、或是依赖于特殊设备,在算法应用的普及性和高效性上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边缘线的叁维重构实现弯曲矫正的方法。这种方法将弯曲书页的几何形状建立为具有一定普适性的推广柱面模型,基本原理为首先提取出弯曲书页图像中的书页边缘线;而后根据实际书页高度、拍摄高度、拍摄焦距等简单易得的参数,通过几何成像的理论恢复书页图像中书页边缘的叁维形状,从而得到图像上弯曲书页边缘线上任意一点到书页中缝起点的真实距离;进一步在推广的柱面模型上,直接采用简便的直线线性插值方法,得到弯曲书页图像上所有点与真实位置点的映射关系,从而实现矫正。本文的方法所用的特征信息来自页面边缘,不依赖于被矫正页面的内容;仅需要一些基本的拍摄参数,无需手工操作;采用直线线性插值方法即可获得点对点映射关系,运算量很小。本文随后选取一些弯曲古籍书页图像进行了算法实现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基于边缘线的叁位重构弯曲矫正方法不仅高效快捷,而且能够保证较好的矫正精度,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向在胜[5]2005年在《电子提单法律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现代航运业曾经经历过两次革命。第一次革命是19世纪初蒸汽机船的发明。蒸汽机船的发明使得船舶在大海中航行的速度和安全性均大为提高,从而为提单的迅速发展及奠定其在国际贸易中的枢纽地位带来了契机。第二次革命则是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的以集装箱为代表的现代航运技术的发展。这次革命则向提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现代航运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大缩短了船舶与货物从装货港抵至目的港的时间,从而使传统纸面提单法律制度的缺陷暴露无疑。现代运输业正在经历第叁次革命,这次革命的表现形式便是计算计化和海运单据从纸面文件向电子文件的转变。电子提单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得以产生的。 本文试图运用比较的、逻辑的和实证的方法,对提单电子化和电子提单的法律问题作一系统、深入的研究。 本文共分八章,约243,000字。全文在逻辑上共分为叁个部分,分别涉及提单电子化法律问题、电子提单法律问题以及电子提单在我国的应用及其面临的法律问题。 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第一章重点研究提单电子化的历史背景。本章首先介绍了提单的历史演变,然后详细分析了传统纸面提单面临的挑战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纸面提单面临的挑战为提单的电子化提供了历史推动力,而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则为提单电子化提供了技术支撑。本章同时还就提单电子化与电子提单的关系提出了作者自己的见解。 第二章主要研究提单形式主义与提单电子化。本章首先研究了提单形式主义,提单形式主义要求提单必须采取书面形式,并采取手书签名或手书签名的衍生签名手段。本章然后分析了提单电子化的含义、基本思路及相关类别。本章最后详尽研究了书面形式要求与提单电子化的关系、签名要求与提单电子化的关系、原件要求与提单电子化的关系以及电子提单作为证据的相关法律问题。 第二部分共包括第叁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和第七章。第叁章主要讨论了电子提单的含义、法律性质、种类、特点、优势以及电子提单与纸面提单的转换等法律问题。电子提单有广义、狭义两种含义。狭义说是对电子提单的非常理想主义的理解,其认为电子提单应具备以下特点:第一,应具备纸面提单的所有功能;第二,应具备与纸面提单相同的运行机制,即流通过程不需要承运人或第叁方当事人的介入;第叁,应为既有的法律(包括普通法和成文法)承认,具有与纸面提单相同的法律性质。广义说,任何以电子手段、光学手段或类似手段部分或全部实现纸面提单功能的电子文件或电子机制,均属于电子提单。论文采

史国洁[6]2011年在《纸质心电图数字化信息提取的关键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医院一直依赖心电图作为监测病人心脏电活动的仪器。由于纸张易破碎且热敏纸字迹不稳定、易消退,多数纸质心电图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而这些纸质心电图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可以建立丰富的病例数据库、有助于学者进行科研分析、增加医生临床诊断经验以及支持在线远程诊断等等。因此纸质心电图数字化信息的提取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纸质心电图是由纵横交错的背景坐标网格、打印其上的心电波形曲线、导联字符以及定标电压组成。纸质心电图数字化信息提取不是单纯指将纸质心电图通过扫描仪等设备转换成图片保存,而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智能处理技术将纸面上的波形数据提取并保存的数字化过程。由于扫描的心电图像不可避免的会发生倾斜,本文首先进行了倾斜检测与校正。使用抗干扰能力强的Hough变换方法检测心电图纸的边缘直线,从而获得图像的倾斜角度,然后基于坐标系变换进行旋转校正,该方法能有效的将倾斜的心电图校正。进一步,本文提出一种基于Sobel_MCO(Morphological Closed Operation)筛选机制的改进k-means方法用于波形曲线的提取,运用聚类的思想将属于同类的像素点归类,实现波形曲线和复杂背景的分离。该方法先使用筛选机制进行预处理,尽可能多的保留属于波形曲线的像素点,并尽可能多的排除无用点,将保留的像素点集合作为聚类对象。再根据聚类对象的二维直方图(灰度-位置)的波峰确定聚类中心进行k-means迭代聚类,实现了波形曲线和复杂背景的有效分离。该方法提高了提取准确率,降低了时间复杂度。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心电波形数据的提取方法,以及背景网格的重建方法。最后,由于心电波形的医疗诊断价值,对波形数据的提取准确率要求十分高,为有效的评价纸质心电图波形数据提取的准确性,本文提出了一种评价策略。该策略充分考虑了心电图中具有诊断意义的特征参数点,并根据特征参数点提出一种相似性度量方法。通过大量的波形相似性实验证明,本文方法能更准确评价纸质心电图数字化后波形数据提取的准确性。本文尝试研究并解决了纸质心电图数字化信息提取中的一些关键问题,并为数字化信息的提取建立了科学的评价策略,同时,为此方向的探索完成了一些必要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有效的结果。

闫杰[7]2018年在《视频中毛笔字书写过程的动画生成》文中指出中国书法发展至今已经有叁千多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艺术形式,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实现中国书法的电子化和数字化对传承、推广传统中华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书法数字化基本包括笔、墨、纸等方面内容,其中毛笔的数字化尤为重要,而毛笔笔头的数字化模型更是产生逼真数字书法的关键。从仅存的毛笔字书写视频资源中提取书写的动态细节和数据,是分析破解书法奥秘的必要手段,但这些宝贵的视频资源通常存在反光、遮挡,以及在书写过程中毛笔笔头与字因颜色相近而难以分割,也进而导致无法很好地观察表示毛笔笔头尤其是毛笔笔头形态。本文研究了毛笔笔头的数字模型和参数拟合,并利用此模型拟合视频中的真实毛笔,实现了毛笔字书写视频中毛笔与毛笔字的分割,使书写过程中毛笔笔头形变可视化,并生成毛笔字书写过程的正视图动画显示。毛笔主要包括笔杆和笔头两部分,在书写过程中,毛笔笔头形态多变,是毛笔建模的重点以及难点。本文采用了由张振庭提出的虚拟毛笔建模方法,该方法将毛笔模型分为毛笔中轴线建模及毛笔笔头建模,方法实现方便,计算量较小。在建模过程中,将毛笔中中轴线看做是一段叁次曲线和一段线段的组合;毛笔笔头模型是由多个与中轴线相切的椭圆截面组成,且这些椭圆中心点位于毛笔中轴线上。为获取毛笔运笔过程中轴线方程以及椭圆截面长短轴数据等动态参数,本文提出了一种从视频中获取这些参数的新方法。首先利用定制的特定颜色的毛笔笔头书写汉字并录像,然后利用颜色特征进行笔头和笔划分割,进而研究记录建立毛笔的动态参数模型库,最后利用毛笔通用模型及上述动态参数模型库,拟合出新视频源中毛笔参数和形态,然后进一步进行笔头笔划分割以及动画生成。本文方法以毛笔字书写视频为数据源,拟合视频中的毛笔形态,实现毛笔笔头与笔划的分割,获取毛笔字的正视图静态图片及毛笔字书写过程的动画。从获得的动画中,能够观察到毛笔字书写过程中的毛笔笔头的形变及毛笔的运笔过程。实验表明,该方法是可行有效的,并为后期研究提供了新的数据和数据获取手段。

匡导球[8]2009年在《二十世纪中国出版技术变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二十世纪的一百年间,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世界范围内的科学技术更是日新月异。在这一特定的社会和科技背景下,中国出版技术完成了从传统技术向现代技术的转型。对二十世纪中国出版技术的历史变迁进行系统、全面的梳理与分析,探索中国传统出版技术向现代出版技术转型的动因、机制与变迁模式,为二十一世纪中国出版技术发展提供历史借鉴,既有学术价值,也有现实意义。而从技术史的角度研究中国出版业的变迁,目前仍是学术界很少涉足的领域。界定出版技术的定义、性质及其构成是研究出版技术变迁的前提。出版技术是指传播主体对作品信息进行编辑、复制以及“原样”传输的操作技能,是反映在物质形态的工具、机器等装备,网络形态的系统、程序等软件,以及出版过程中体现的信息组织理念、工艺流程和实施手段。出版技术是观念形态与操作形态的统一,而非出版过程中具体工艺过程的简单拼加。出版技术至少包括编辑技术、复制技术、介质制造技术和发行技术四个方面。出版技术的每次重大创新,都大大增强了人类获取信息的能力,改进了人类文化交流的方式,给人类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带来深刻影响,因而被誉为人类“文明之母”。科学划分出版技术的发展阶段是研究出版技术变迁的基础。从社会形态、技术手段分析,二十世纪的中国出版技术变迁可划分为叁个阶段:1900年至1949年;1950年至1984年;1985年至2000年。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因素的影响,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和变迁轨迹。世纪之初,西方传教士带来的新技术、出版救国的新思潮、近代资本主义的兴起,推动了中国出版技术的近代化。铅活字技术与半机械化印刷技术的结合,提高了出版生产的效率,出版物的外在形式、印装水平、发行方式也得到全面更新;在新技术条件下,传统编辑形态和编辑手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现代编辑形制基本形成。中国出版业核心技术、工作流程、组织形式、经济规模均发生了重大改变,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都实现了深刻变革.1950年后,出版业整体过渡到半机械化、机械化生产阶段,出版各部门产量、质量都得到显着提高,编辑、制版、印刷、装订及发行等环节实现了整体配套.但此后较长一段时间,出版技术总体发展较为缓慢,没有实质性突破,且各技术门类发展不平衡。80代初,造纸工业基本实现机械化,但因原料供给、科研能力等因素的制约,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仍然很大。而此阶段编辑技术从选题、内容编排到校正、定稿等环节日益完善和规范,标志着编辑技术体系更加成熟。专业化的发行体制解决了发行覆盖面小、渠道残缺堵塞等技术难题。在出版技术自主创新方面,受工业制造水平影响,投入生产环节的新产品、新设备不多,但在研发方面仍有不少突破,为80年代中期出版技术实现革命性突破奠定了基础。现代出版技术体系的形成始于1985年,以北大激光照排技术通过国家鉴定为标志。随着计算机排版技术的发展,出版业彻底告别“铅与火”而走向“光与电”,“数字化工作流程”将印前、印刷和印后过程整合成一个具有统一数据格式的不可分割的系统;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光纤通讯技术的发展,编辑技术趋向于数字化、自动化和一体化;各种适合海量存储的磁、光等新型出版介质的问世使信息存储不再局限于单一纸介质,出现了风格迥异的数字出版技术;在高科技手段的有力支撑下,依靠功能强大的办公、营销管理等应用软件,出版发行和销售环节的信息化管理成为现实。现代高新技术的广泛运用极大地拓展了出版的外延,建立在“机械复制”技术基础之上的出版形态已不是出版业的全部,出版产业开始走向以文化资源整理和内容创作为表现形式的信息生产和再生产。纵观二十世纪中国出版技术史,我们可以看出,出版是一个技术驱动的行业,出版技术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具有其独特的进化规律,呈现出加速性、累积性、一体化和数字化等特征。出版技术并不是按照一种内在的、固有的技术逻辑发展的,而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驱动二十世纪中国出版技术变迁的因素包括:(1)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历史推动;(2)文化启蒙、民族运动与文化建设的政治推动;(3)科技革命与相关技术群落的技术推动;(4)技术创新政策与科研体制改革的制度推动;(5)出版产业迅速发展的市场推动。出版技术的转型机制,表现为技术——需求双重诱因模式、政府行为诱因模式与企业行为诱因模式。不同的创新机制,产生不同的创新效应。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中,中国出版技术的创新机制也呈现出相应的演变轨迹。1978年以后,由于国家发展战略的调整,出版技术创新开始由政府推动向市场推动转变,其结果是技术进步的速率加快、周期变短,对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增强.随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为主导的多维整合效应逐步显现。二十世纪中国出版技术变迁的历史经验和教训表明,吸收国外先进科技成果,推进出版技术创新的方向是正确的。但一味引进成套设备,实行以市场换技术的方针,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技术依赖性,制约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更严重的后果是,在出版这样一个特殊行业,缺乏技术自主性,稍有不慎,将危及国家信息安全。出版传播技术的变迁是自然世界的动态进化过程,从印刷、网络出版到跨媒体出版,出版技术的每次创新,都增加了出版媒介对受众的影响力,都给人类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表现在出版技术进步不断增强人类获取信息的能力、出版技术发展推动人类文化交流模式转变以及网络出版技术对现代社会发展的影响等方面。中国出版技术创新已走过“引进创新”阶段,正致力于技术的“集成创新”,其未来方向应是“自主创新”。为此,必须改善技术创新的政策环境,改进技术引进方式,建立新的技术创新主体和技术创新平台,形成新的技术激励扩散机制,并以市场为导向,坚持高起点与延续性,实现出版技术创新的跨越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文章提出了推动出版技术创新的环境、目标和途径,以及通过制度创新促进技术创新的政策建议。

王小品[9]2003年在《有关电子提单法律问题的研究》文中认为本文对提单电子化后出现的法律问题作了较为详细的探讨。在阅读相关的法律书籍和法律条文,并向电子商务和法律专业人士请教后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 论文的第1章对电子提单进行了概述。主要包括:EDI概念、特征的介绍;电子提单的定义、提单电子化的必然趋势和发展;介绍CMI模式和Bolero模式两种电子提单的运作过程;有关电子提单的法律发展,为下文的论述打下基础。第2章对电子提单与合同的关系做了研究,主要包括电子合同的概念;纸面提单与国际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的关系;电子提单与国际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的关系。在第3章论述了电子提单与书面形式。首先对书面形式、纸面等概念和电子数据的关系进行了论述;研究了有关国家的国内法和国际规则关于书面形式的规定,并对书面形式障碍提出了合同和立法两种解决途径。第4章重点论述了电子提单与证据效力。通过对英美法系国家、大陆法系国家立法以及国际规则的研究对比,提出电子提单属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出现的一种新的证据类型。判断其证明力,不能简单地认为其可以被采用或者不能被采用,而应当根据各种交易的事实予以综合地判断。第5章对电子提单签发从技术和法律两个方面阐述与之相关的安全问题,将其概括为系统的可靠性、电子提单签发者身份的认证、数据电讯的机密性和数字签名,并对我国电子签名的立法提出了建议。

沈源[10]2010年在《整体系统:建筑空间形式的几何学构成法则》文中指出本论文以几何学空间的整体系统性及其在建筑空间形式设计中的运用作为研究的对象;通过对几何知识的学习,可以掌握空间形式设计的客观的构成法则,进而掌握建筑空间的设计逻辑。几何学不单单是对建筑空间美感的控制性工具,几何学也是最容易发生涌现现象的领域。建筑师可以利用数学、几何的知识来构建一个关于空间形式的整体系统,并将其作为新的建筑空间原型。在了解整个时代的学术发展大背景的前提下,并借鉴了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第一章),论文首先对数学、几何、涌现、形式、空间、建筑、仿生等理念进行了阐述与梳理(第二章);其次,对叁种不同几何学(欧氏几何、拓扑几何、分形几何)的空间观及其在建筑空间形式设计中的表现与影响进行了总结,尤其是这叁种几何学各自的整体系统性进行了深入的比较与分析(第叁章);之后,论文的最核心部分探讨了作为整体系统的建筑空间形式及其背后蕴含的几何学知识,它们是螺旋线空间形式,镶嵌空间形式,以及迭代系统和递归系统所生成的复杂空间形式(第四、五、六章)。第四章详尽的介绍了量值体系与各种螺旋线形式之间的联系,对建筑设计中的量值体系和螺旋线形式进行了研究。尤其是对中国古建筑屋顶曲线的量值体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揭示出“折举之制”和“庑殿推山”的屋顶曲线算法实际上是一种迭代系统,并对其迭代通式进行了计算和推导。第五章对“镶嵌空间形式系统”及其对称变换进行了几何学的研究,对其在建筑空间形式设计中的运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在研究周期性镶嵌空间形式时,涉及到一维的、二维的、叁维的镶嵌对称性类型及其“埃舍尔式”对称变换,对它们在建筑空间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详尽的分析研究,例如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等;在研究准周期性镶嵌空间形式(即准晶体结构)时,涉及到广义彭罗斯镶嵌、二十面体对称准周期镶嵌、阿曼格子与阿曼镶嵌、Danzer镶嵌、Pinwheel镶嵌、Voronoi图等几何知识,对它们在建筑空间形式设计中的运用进行了详尽的分析研究,例如墨尔本的联邦广场等。第六章对迭代系统和递归系统所生成的复杂空间形式及其在建筑空间形式设计中的运用进行了研究,其中涉及到线形及图像的编码、L-系统、元胞自动机等几何知识,深入探讨了简单的规则和逻辑是如何生成了具有复杂性的、动态的空间系统,对运用它们所设计的各种建筑空间案例和城市空间案例进行了详尽的分析研究。

参考文献:

[1]. 纸面记录曲线的数字化方法及其应用[D]. 何金成. 福建农林大学. 2003

[2]. 纸面记录曲线的数字化方法[J]. 何金成, 张性雄, 李素青, 方文熙. 农业机械学报. 2005

[3]. 油、水井前磁曲线数字化方法研究[D]. 杨丽娜. 大庆石油学院. 2008

[4]. 弯曲书页图像处理方法及在古籍数字化中的应用[D]. 刘一斐. 首都师范大学. 2009

[5]. 电子提单法律问题研究[D]. 向在胜. 武汉大学. 2005

[6]. 纸质心电图数字化信息提取的关键问题研究[D]. 史国洁. 天津理工大学. 2011

[7]. 视频中毛笔字书写过程的动画生成[D]. 闫杰.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8

[8]. 二十世纪中国出版技术变迁研究[D]. 匡导球. 南京农业大学. 2009

[9]. 有关电子提单法律问题的研究[D]. 王小品. 大连海事大学. 2003

[10]. 整体系统:建筑空间形式的几何学构成法则[D]. 沈源. 天津大学. 2010

标签:;  ;  ;  ;  

纸面记录曲线的数字化方法及其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