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种选育论文_徐嘉男

导读:本文包含了藻种选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螺旋藻,小球藻,盐碱土,西施,生长,产油,培养基。

藻种选育论文文献综述

徐嘉男[1](2018)在《耐盐碱水高效固碳微藻种选育》一文中研究指出东营现有盐碱地32万公顷,并且每年都会新增1000-2000公顷,为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土壤环境,本论文利用盐碱土浸泡水培养微藻来达到改良盐碱地和固碳的目的。通过在实验室条件下利用东营盐碱土壤浸泡水培养微藻,探究微藻在盐碱土壤浸泡水中的生长特性及生化组分,以确定最佳培养条件,提高固碳效率,达到改良盐碱地土壤的目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东营盐碱地土壤中可溶性Cl~-和Na~+占总含量的91.3%,土壤pH值在8.5-9之间,呈碱性,有机质含量仅有4.82 g kg~(-1)。根据土壤基本性质,选择螺旋藻和紫球藻两种类微藻进行培养。螺旋藻蛋白质含量在46~48%之间,能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紫球藻多糖含量为31~34%,可分泌大量的可溶性多糖,能够有效地吸附Na~+。(2)利用东营盐碱土壤浸泡水配置培养基分别培养螺旋藻和紫球藻,探究微藻的最适生长条件。在土壤浸泡水中添加2.5 g L~(-1) NaNO_3、0.5 g L~(-1) K_2HPO_4以及其他的Zarrouk培养基微量元素配置培养基培养螺旋藻,光强为120μmol m~(-2) s~(-1)、全光照(24:0)、3%(v/v)CO_2浓度,培养15天后生物量可达11~12 g L~(-1),固碳速率达到2.21 g L~-11 d~(-1);土壤浸泡水中添加0.3 g L~(-1) NaNO_3、0.020 g L~(-1) NaH_2PO_4及其他的2f培养基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培养紫球藻,光强为120μmol m~(-2) s~(-1)时,全光照(24:0)、2%(v/v)CO_2浓度,培养15天后紫球藻生物量可达4~5 g L~(-1),可溶性多糖随着光强和光周期的增加而增加,约达到2.0~2.5 g L~(-1),固碳速率达到0.48 g L~-11 d~(-1)。(3)为减少培养过程中营养盐的加入,并保证微藻的正常生长,在土壤浸泡水中加入NaNO_3作为氮源、K_2HPO_4或NaH_2PO_4作为磷源、CO_2作为碳源配置简易培养基分别培养螺旋藻和紫球藻。改变氮源和磷源浓度,培养基中的氮元素和磷元素均能被藻细胞吸收完全。在螺旋藻培养过程中,NaNO_3浓度低于2.5 g L~(-1)时,藻细胞蛋白质合成受到抑制,只有18~25%,但多糖的合成受到诱导促进,可达20~30%;紫球藻培养过程中,氮源浓度低于0.27 g L~(-1)时,藻细胞蛋白质仅有8~17%,多糖含量在38~41%之间。(4)探究微藻的培养对东营盐碱土性质的影响作用,利用水土比为5:1的蒸馏水盐碱土混合物来培养螺旋藻和紫球藻。NaNO_3浓度为2.5 g L~(-1)、K_2HPO_4浓度为0.5 g L~(-1)、CO_2浓度为3%时,培养螺旋藻的盐碱土中有机质含量升高到19.60 g kg~(-1),可交换性钠含量变化不大,为0.18 cmol kg~(-1),土壤pH值为9;NaNO_3浓度为0.27 g L~(-1)、NaH_2PO_4浓度为0.02 g L~(-1)、CO_2浓度为2%时,培养紫球藻的盐碱土中有机质含量略有升高,为6.88 g kg~(-1),可交换性钠含量降低到0.10 cmol kg~(-1),土壤pH值降低到8.3。从土壤性质的变化可以得出,螺旋藻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紫球藻能够降低土壤碱性,降低可交换性钠含量。实验结果表明,通入3%CO_2及氮磷元素培养螺旋藻,能达到固碳增肥的效果,通入2%CO_2及氮磷元素培养紫球藻,可以有效降低土壤碱性及可交换性钠含量,为盐碱地的改良提供了新的技术思路。(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期刊2018-04-10)

赵凤敏,梅帅,曹有福,丁进锋,徐嘉杰[2](2014)在《基于沼液的培养基及产油小球藻藻种选育》一文中研究指出将产油小球藻培养与沼液污水处理结合,为小球藻生长提供营养和水源,同时实现了沼液污水的无害化处理.本研究利用4种产油小球藻,在沼液污水与绿藻培养基体积比为1∶9、1∶3、1∶1、3∶1形成的培养基中培养,以产油率为指标,选育出获得最高产油率时的沼液污水-绿藻培养基配比和小球藻藻种.结果表明,产油率最高的培养基体积比为1∶3,小球藻藻种为BJ05,该工况下产油率达到9.20 mg·(L·d)-1,高于纯绿藻培养基中的8.66 mg·(L·d)-1.在1/4污水比例培养基基础上,考查添加绿藻培养基中不同营养组分对BJ05产油率的影响,结果发现,在同时不添加碳酸钠和柠檬酸的情况下,BJ05的产油率为9.36 mg·(L·d)-1,COD、TN(总氮)、TP(总磷)、NH+4-N去除率分别达到59%、75%、61%、100%.而其他营养成分缺失则显着降低了BJ05的生物量,进而降低了产油率,所以进一步优化培养基为绿藻培养基中不添加碳酸钠和柠檬酸的体积比为1∶3的沼液污水-绿藻培养基.(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期刊2014年06期)

吴晓娟,刘海燕,顾继锐,罗国强[3](2013)在《小球藻优良藻种的选育与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在相同培养条件下,11株小球藻的生长、光能利用率、色素以及蛋白质含量。实验结果显示,分离自成都本地的小球藻C5生长速度上具有很强的优势,达到0.031 g/(L d),可溶性蛋白含量为44.73%,叶绿素含量达到29.05 mg/g,类胡萝卜素的含量达到15.35 mg/g。因此,实际生产过程中可以选用小球藻C5作为生产藻种。(本文来源于《现代食品科技》期刊2013年03期)

陈书秀[4](2009)在《盐藻与雨生红球藻优良藻种的选育》一文中研究指出1.盐藻优良藻种选育在温度为25℃,盐度为31,光照强度为100μmolEm~(-2)s~(-1)的条件下,对中国海洋大学微藻种质库保存的8株盐藻进行培养,筛选出3株生长快、活力强、光能转化效率高、胡萝卜素含量较高的藻种(Dunaliella salinaC43、Dunaliella sp.C46、Dunaliella salinaC39)。分别研究3株筛选出的盐藻在一次性培养过程中,不同温度、盐度、营养盐浓度等对其叶绿素荧光参数(PSⅡ的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_v/F_m、PSⅡ的潜在活性F_v/F_o、PSⅡ的实际光能转化效率ΦPSⅡ、光合电子传递效率ETR)、叶绿素相对含量、细胞密度及β-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单因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温度、盐度、氮源及氮磷浓度对3株盐藻的叶绿素荧光参数、β-胡萝卜素含量及生长均有显着的影响(P<0.05)。多重比较结果表明,盐藻C43、C46、C39进行光合作用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30℃、20℃、25℃;最适盐度分别为90、30、30;最适氮源为硝酸钠或尿素;最适氮浓度分别为880μM、440μM、1760μM;最适磷浓度分别为72.60μM、18.15μM、72.60μM。盐藻C43、C46、C39单细胞积累β-胡萝卜素的最适盐度分别为150、90、90;最适氮浓度都为0μM;最适磷浓度都为0μM。并对盐藻C39进行了紫外诱变筛选出2株突变株,与出发株相比较,突变株的叶绿素荧光参数F_v/F_m、F_v/F_o、ΦPSⅡ、ETR、相对生长率有显着的提高,但单个细胞β-胡萝卜素含量有所下降。2.雨生红球藻优良藻种选育利用水样叶绿素荧光仪(Water-PAM)研究了不同温度、光照强度、营养盐浓度等对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 pluvialis)叶绿素荧光参数(PSⅡ的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_v/F_m、PSⅡ的潜在活性F_v/F_o、PSⅡ的实际光能转化效率ΦPSⅡ、光合电子传递效率ETR)、叶绿素相对含量、细胞密度及虾青素含量的影响。单因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光照强度、氮源及氮磷浓度对雨生红球藻的叶绿素荧光参数、虾青素含量及生长均有显着的影响(P<0.05)。多重比较结果表明,雨生红球藻进行光合作用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0℃;最适光照强度为50μmolEm~(-2)s~(-1);最适氮源为硝酸钠或尿素;最适氮浓度为1760μM;最适磷浓度为18.16μM。雨生红球藻单细胞积累虾青素的最适温度为5℃或30℃;最适光照强度为300μmolEm~(-2)s~(-1);最适氮浓度为0μM;最适磷浓度为0μM。并对雨生红球藻进行了紫外诱变筛选出3株突变株,与出发株相比较,突变株的叶绿素荧光参数F_v/F_m、F_v/F_o、ΦPSⅡ、ETR及相对生长率有显着的提高,但单个细胞虾青素含量有所下降。(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09-04-01)

[5](2009)在《太空螺旋藻优质高产藻种的选育及推广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所属年份:2005成果完成单位:深圳市农科集团公司推广方式:合作开发;技术入股成果摘要:该课题研究采用单藻丝培养和继代培养技术选育出适用于室外大规模生产的优质高产螺旋藻藻(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财富》期刊2009年03期)

荣辉[6](2007)在《隐甲藻藻种的选育及其发酵条件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主要存在于人体大脑灰质及视网膜中,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代谢的必需脂肪酸成分,在婴幼儿大脑和视力发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理作用,并可治疗心血管疾病,提高人体免疫力等。DHA因其特有的生理调节机能而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并得到广泛的应用。微生物发酵生产DHA以其独特的优势而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其中利用微藻培养生产DHA具有更大的优势和生产潜能。本论文从隐甲藻(Crypthecodinium cohnii)藻种选育出发,研究了不同培养基组成和培养条件对隐甲藻生长、油脂和DHA积累的影响,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以180s的诱变时间对隐甲藻细胞进行紫外诱变,通过随机筛选后,得到了高产DHA的诱变藻种,其DHA产量和油脂含量比未诱变前分别提高了34.7%和6.1%。培养基组成对隐甲藻细胞生长和DHA的形成有较大的影响。通过研究不同碳源、氮源对诱变藻种细胞生物量、油脂含量和DHA产量的影响发现:葡萄糖是较好的碳源,浓度为20g/L时DHA产量最高;酵母粉是较好的氮源,浓度为2g/L时DHA产量最高。当海盐浓度为25g/L时,比较有利于藻种的生长和DHA的积累。培养条件对隐甲藻细胞生长和DHA的形成也有较大的影响,其中温度和pH值的影响都较为明显。研究发现,当培养温度为25℃时最有利于诱变藻种细胞DHA的积累;pH值6.5时获得最高的DHA产量。通过进一步研究不同接种量、培养方式等条件对诱变藻种细胞生物量、油脂含量和DHA产量的影响,最终确定了该藻种的优化发酵条件:葡萄糖20g/L,酵母粉2g/L,海盐25g/L,初始pH值6.5,温度25℃,5%的接种量,摇瓶培养时间3d。在此优化发酵条件下诱变藻种的生物量、油脂含量和DHA产量分别达到6.95g/L、31.2%、1263mg/L。通过紫外线诱变、发酵优化,隐甲藻生物量、油脂含量和DHA产量在摇瓶培养条件下都大为提高,为利用隐甲藻大规模发酵生产DHA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华南热带农业大学》期刊2007-05-01)

赵萌萌[7](2005)在《钝顶螺旋藻藻种选育及有效成分提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钝顶螺旋藻为研究对象,采用He-Ne激光对该藻种进行诱变处理,通过对藻丝生物量进行测量以初步确定其生长速度,同时采用逐级稀释法和静置培养分层分离法相结合的方法对诱变后的藻种进行分离纯化,获得了生长速度有不同程度提高的变异藻种。 对于初步筛选出的变异藻种,测量了藻丝干重、比生长速率、蛋白质含量、多糖含量及β-胡萝卜素的含量,从而进一步筛选出了生长量和蛋白质含量均比出发株有显着提高的优势变异藻种。提取突变株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进行吸收光谱扫描,结果突变株和出发株相比其吸收峰都有不同程度的偏移,而且采用碘量法测量出发株和突变株的过氧化氢酶活性,突变株都比出发株有显着提高。同时再通过传代稳定性分析,表明He-Ne激光对该藻种的诱变效应是显着的并且稳定性好。 对该藻种的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包括温度、光照、pH值及氮源的筛选,结果表明突变株的最适生长条件为34℃、4000Lux、pH9,并且以氨作为氮源,最适宜的初始浓度为1g/L,补充添加浓度为3g/L。 由于螺旋藻作为营养品它最大的优势即是蛋白质含量丰富,所以本研究还采用正交实验法确定了突变株蛋白质提取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在本实验室条件下螺旋藻蛋白质的最佳提取条件为40℃、pH9、浓度3%。 β-胡萝卜素在螺旋藻中的含量也比其在植物或其它动物中的含量丰富,而且提取简便。采用6种有机溶剂分别为甲醇、丙酮、氯仿、丙酮-甲醇、氯仿-甲醇、氯仿-丙酮对螺旋藻中的β-胡萝卜素进行抽提,结果表明混合溶剂的效果要明显优于单一试剂,在混合溶剂中氯仿-甲醇的抽提效果最佳,与标准品的吸收曲线最接近。(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05-05-01)

李梅燕[8](2004)在《西施舌人工育苗饵料藻种的选育》一文中研究指出优质饵料藻种的筛选与培育是西施舌(Coclomactra antiquate)人工育苗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对西施舌苗期不同发育阶段的适口饵料藻进行初步筛选,为了进一步了解自然海区分离的野生藻株的饵料价值及应用于西施舌饵料生产上的可行性,对野生金藻XR-03-02的生理生态特性及主要的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分析,并对其适用的培养基进行优化选择,对野生骨条藻XR-03-06的部分生理特性进行探索。本文还对2种野生藻株形态特征进行描述对其分类地位进行探讨。 1.用12种已广为使用的饵料藻种和3种自然海区分离的野生藻株饲喂海蚌幼苗,通过测定幼虫的生长率和存活率对不同饵料藻进行饲喂效果比较。结果表明:湛江叉鞭金藻、金藻XR-03-02、小球藻和云微藻可作为西施舌面盘幼虫饵料藻,扁藻和塔胞藻可作为西施舌壳顶期的饵料藻,骨条藻XR-03-06和牟氏角毛藻是西施舌稚贝期后的适口饵料藻。 2.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野生金藻XR-03-02的显微特征和超微结构进行观察。利用分光光度法对藻液进行吸收光谱的分析,采用国产硅胶G单向一次性层析法对金藻XR-03-02的色素提取物进行组成分析,结果表明:金藻XR-03-02的藻体为单细胞的运动个体,近圆形或长椭圆形,大小为(5—6)×(2—1)微米;营养细胞没有细胞壁,也无明显的外部附属物;运动细胞具2条顶生、等长的尾鞭型鞭毛,无眼点,未见附鞭及鞭毛基体;色素体一个、大型、周缘位,类囊体片层2个迭成一组;白糖素颗粒1—2个。藻液在440nm和470nm处具有最高的吸光值,初步判断金藻XR-03-02的主要色素为类胡萝卜素。分析色素提取物表明金藻XR-03-02主要含叶绿素a、c,β-胡萝卜素,岩藻黄素,叶黄素,硅藻黄素,硅甲藻黄素。根据形态学特征并查阅相关文献后初定金藻XR-03-02的分类位置为:金藻门(Chrysophyta),金鞭藻目(Chrysomonales),等鞭金藻科(Isochrysidaceae),叉鞭金藻属(Diorateria)。 3.通过测定细胞密度、干重、生长速率、叶绿素、光合放氧速率和硝酸还原酶活性等指标对金藻XR-03-02的生理生态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金藻XR-03-02与球等鞭金藻、湛江叉鞭金藻和3011球等鞭金藻的生长速率相近,但指数生长期较长,最高细胞密度可达1.7×10~7个/ml。在较低的光强下金藻XR-03-02的光合放氧速率超过球等鞭金藻、湛江叉鞭金藻的光合放氧速率。金藻XR-03-02硝酸酶活能力稍高于湛江叉鞭金藻和球等鞭金藻的酶活能力。该藻的生长适温范围为15-35℃,最适温度是25℃。在1000-10000Lux的光照强度范围内都能正常生长繁殖,最适光照强度范围为5000-8000Lux。对酸碱度的适应范围为pH值4-11,最适范围为pH值7-9。对盐度的适应范围广,适应范围为5‰-60‰最适盐度范围为20-33‰。 4.采用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索氏抽提法提取粗脂,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分析氨基酸的组成和含量,气相色谱法分析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占藻体干重的36%;氨基酸总的含量占藻体干重的28.07%,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51.6%;粗脂含量占藻体干重的43.5%,主要含有饱和脂肪酸:肉豆寇酸C_(14:0)、棕榈酸C_(16:0)不!j硬!1旨酸C.,:。。不饱和脂肪酸有:棕搁油酸C、6:,、油酸C.,:l、亚油酸C,,:2不11亚麻酸C.,:3。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72.3%,特别是亚麻酸,含最.片总脂肪酸的招.照%。其「I,丫一亚麻酸(丫一lin(,Ionic;、ci(J,(;IA).11沐7.44%。 5.通过生氏指标的测定对企藻X只一():t一()2的生)亡中1培养丛进行筛选并通过ll{交分析的方法进一步优化,得金藻xl之一():卜()2的最毛I之生产卞I培养丛为e()(N一):一2()m片八、N。、闪():厂;弓5mg/卜、Kllul’().一3 .75 mg/l、I.’以划l们7一2.smg/卜、l考!一!Oou砰/I、}1.:一5。只/l。 6.对野生,}十条藻X仪一():卜()6的撇微特征和超微结构迸行观察,结果表明:细)触广引(ll突起,呈凸透镜状,壳而花纹由多角形室孔组成,辐射状;细胞.汤5一6微米,l户〔杆3一魂微米,每个细胞具卜2载色体;相邻细胞间的距离宽,支持突外管长,明显可见,具纵的裂缝似槽状,对接点整齐。根据其形态学特征并查阅相关文献后确定其为中肋骨条藻 (skeleton。。;、。ostatum)。通过L匕较野生骨条藻XR一03一06和生产用种中肋骨条藻的生长特性,发现野生分离的藻株具有产仁长较快,能达到较高生物量的特点。(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期刊2004-04-01)

陈必链,施巧琴[9](2000)在《螺旋藻藻种选育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近几年来螺旋藻藻种选育的研究进展。从自然分离、人工诱变、基因工程等3个方面论述它们在螺旋藻育种中的应用。其中以采用物理或化学诱变剂的人工诱变方法最广泛 ,它们对藻丝形态、生长速度、最适生长温度、生化组成、产量等产生影响 ,具有明显的诱变正效应。基因工程育种有待深入研究。(本文来源于《食品与发酵工业》期刊2000年03期)

徐建祥[10](1998)在《螺旋藻的藻种选育及其生长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从螺旋藻藻种选育工作着手,对螺旋藻的生长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其结果如下: 1.螺旋藻藻种的选育 通过对不同来源螺旋藻藻种生长性能的分析比较,获得了一株高产钝顶螺旋藻藻种,该藻种大面积培养时的产量高于12g·m~(-2)·d~(-1)。抗性试验表明,该藻种对恶劣温度环境、强烈辐射和高盐度等逆境具有较强的抗性。通过对不同藻种保存方法的比较,确定采用培养液法在常温弱光条件下保存螺旋藻藻种。 2.螺旋藻最适培养条件的研究 采用Zarrouk培养液,其中NaHCO_310g/L,NaNO_32.0g/L,确定螺旋藻的最适培养条件为:pH8.5-10.5,光照强度4500 lux,温度32-40℃。在上述培养条件下得到螺旋藻的最大生长速率0.32O.D·d~(-1)。 3.必需微量元素在螺旋藻生产中的应用 向培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的Zn~(2+)、Se~(4+)和Ge~(4+),测定螺旋藻生长速率和产品中上述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当向培养液中单独添加3.0mg/L的Zn~(2+)、Se~(4+)和Ge~(4+)时,螺旋藻的生长速率基本不受影响,而螺旋藻中锌、硒和锗的含量分别为462、7.82和4.36ug/g,显示出不同的富集作用。 4.重金属元素对螺旋藻生产的影响 铅、砷和汞等重金属元素均对螺旋藻表现出较强的毒性作用,并在螺旋藻中明显地富集。向培养液中单独添加2.0mg/L的Pb~(2+)或As~(3+)即已明显抑制螺旋藻的生长,而0.2mg/L的Hg~(2+)则对螺旋藻产生强烈的毒害致死作用。当培养液中分别单独存在0.2、0.2和0.06mg/L的Pb~(2+)、As~(3+)和Hg~(2+)时,螺旋藻中铅、砷和汞的含量分别为3.21、2.10和0.54ug/g,已超过螺旋藻产品标准中允许的最高限量。 5.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螺旋藻中重金属含量变化的影响 在螺旋藻生长过程中,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螺旋藻中重金属含量的变化(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1998-05-01)

藻种选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将产油小球藻培养与沼液污水处理结合,为小球藻生长提供营养和水源,同时实现了沼液污水的无害化处理.本研究利用4种产油小球藻,在沼液污水与绿藻培养基体积比为1∶9、1∶3、1∶1、3∶1形成的培养基中培养,以产油率为指标,选育出获得最高产油率时的沼液污水-绿藻培养基配比和小球藻藻种.结果表明,产油率最高的培养基体积比为1∶3,小球藻藻种为BJ05,该工况下产油率达到9.20 mg·(L·d)-1,高于纯绿藻培养基中的8.66 mg·(L·d)-1.在1/4污水比例培养基基础上,考查添加绿藻培养基中不同营养组分对BJ05产油率的影响,结果发现,在同时不添加碳酸钠和柠檬酸的情况下,BJ05的产油率为9.36 mg·(L·d)-1,COD、TN(总氮)、TP(总磷)、NH+4-N去除率分别达到59%、75%、61%、100%.而其他营养成分缺失则显着降低了BJ05的生物量,进而降低了产油率,所以进一步优化培养基为绿藻培养基中不添加碳酸钠和柠檬酸的体积比为1∶3的沼液污水-绿藻培养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藻种选育论文参考文献

[1].徐嘉男.耐盐碱水高效固碳微藻种选育[D].青岛科技大学.2018

[2].赵凤敏,梅帅,曹有福,丁进锋,徐嘉杰.基于沼液的培养基及产油小球藻藻种选育[J].环境科学.2014

[3].吴晓娟,刘海燕,顾继锐,罗国强.小球藻优良藻种的选育与特性研究[J].现代食品科技.2013

[4].陈书秀.盐藻与雨生红球藻优良藻种的选育[D].中国海洋大学.2009

[5]..太空螺旋藻优质高产藻种的选育及推广应用[J].中国科技财富.2009

[6].荣辉.隐甲藻藻种的选育及其发酵条件的优化[D].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7

[7].赵萌萌.钝顶螺旋藻藻种选育及有效成分提取的研究[D].西北大学.2005

[8].李梅燕.西施舌人工育苗饵料藻种的选育[D].福建师范大学.2004

[9].陈必链,施巧琴.螺旋藻藻种选育研究进展[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0

[10].徐建祥.螺旋藻的藻种选育及其生长特性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1998

论文知识图

人工藻结皮技术概览图微藻生物柴油产业化技术开发方面的研...高校科技奖励工作附 2002年度教育部提名国...高校科技奖励工作附 2002年度教育部提名国...高校科技奖励工作附 2002年度教育部提名国...高校科技奖励工作附 2002年度教育部提名国...

标签:;  ;  ;  ;  ;  ;  ;  

藻种选育论文_徐嘉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