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鹏(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CT室010059)
【摘要】本文选取2013年1月-12月来我院进行肺间质纤维化诊断的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进行多层螺旋CT,进而比较轴位HRCR和冠状位图像两种方法的优劣性。研究结果显示,轴位HRCT重建和冠状位图像重建,结果显示没有显著差异,即P>0.05;由于进展性的肺部间质性改变主要是垂直型的改变,相较于轴位HRCT重建,冠状位图像重建更容易进行区别;两种方法得到的图像平均数比较,轴位HRCT重建较冠状位图像多。因此本文得出,轴位HRCT重建和冠状位重建在对肺间质疾病的诊断上具有一样的准确性,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大力推广。
【关键词】CT扫描冠状位图像肺间质性病变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6-0085-02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主要选取2013年1月-12月来我院进行肺间质纤维化诊断的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关于肺间质纤维化的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2002年颁布的相关标准进行判定。在这些研究对象中,男性患者共有35例,女性患者共有23例,他们的年龄介于24-4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2.8岁。这些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干咳、呼吸困难等,并且还有少数患者伴有咳白色稀薄痰的症状[2]。在这58例患者中,有30例患者伴有紫绀症状,有15例患者伴有发热症状,另外有13例患者伴有杵状指症状。同时,在对这些患者进行肺功能检查后,有28例患者的通气功能患有阻塞性障碍,有30例患者的通气功能患有限制性障碍。
1.2方法
本研究对所有患者都进行多层螺旋CT5mm层厚的平扫,然后对其分别进行0.625mm轴位HRCT的重建和1.2mm冠状位的重建,肺部的窗宽和分别为1500Hu,-500Hu。轴位HRCT重建图像平均数为236层,冠状位重建图像平均层数23层。同时,要对患者的CT病变分布、表现特征以及患者的图像质量进行详细记录。
1.3CT的特征
本研究的CT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六点:第一,高密度的结节,其中肿块直径大于20mm,微型结节直径小于7mm。第二,肺部密度增加要包含毛玻璃密度;第三,线性密度要包括间隔线;第四,支气管和血管的移位、弓形扭曲的裂;第五,肺纤维特征要包含蜂窝征;第六,要分析含气的肺实质和外周胸膜之间的不规则特征。
1.4观察分析
对于图像的质量观察,主要是呼吸运动的伪影,将其分为三个等级,分别为0级、1级和2级。其中0级为无呼吸运动的伪影,1级为有轻度呼吸动作的伪影,2级为图像发生了改变。这些等级的记录主要分布于肺部的上、中和下部。
1.5伪影的判断标准
对于伪影的判断标准,主要遵循以下三点:第一,双重肺结构的图像;第二,肺实质线状的伪影;第三,血管扭曲所导致的星状伪影或者与血管连接的区域低密度区。同时要对轴位HRCT图像和冠状位图像的层面数进行有效记录。
1.6统计学分析
本文选取统计软件SPSS13.0来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运用χ2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分析,当P<0.05时判定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2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轴位HRCT重建和冠状位重建组对患者肺间质CT特征的改变结节分别为31.0%与31.0%,纤维化分别为50.0%与48.3%,线状密度分别为20.7%与19.0%,肺密度增加分别为29.3%与27.6%,肺裂弓形扭曲分别为48.3%与44.8%,比较两种方法不存在显著差异,如下表1所示。通过比较两种方法,有4例诊断是不一致的,分别为2例患者的界面征异常在横轴HRCT上出现误判,在冠状位图像上则显示清楚;另有2例患者的冠状位图像被误判。
表1轴位HRCT重建组和冠状位重建组肺间质疾病CT特征
影像学表现轴位HRCT重建冠状HRCT重建诊断一致/%
例数(n=58)所占%例数(n=58)所占%
纤维化2950.02848.396.6
局灶性的密度1831.01831.0100
肺裂弓形扭曲2848.32644.892.9
肺密度增加1729.31627.694.1
线状密度1220.71119.091.7
不规则界面征813.81017.280.0
对于患者肺部间质性改变的分布,两种方法的比较如表2所示。其中有1例患者的轴位HRCT重建主要在中心分布,而冠状位重建主要在周边分布。由于进展性的肺部间质性改变主要是垂直型的改变,相较于轴位HRCT重建,冠状位图像重建更容易进行区别。
表2轴位HRCT重建组和冠状位重建组肺部浸润的分布
轴位HRCT重建冠状位重建诊断一致/%
例数(n=58)所占%例数(n=58)所占%
轴位平面的分布
中心1932.82034.595.0
周围4374.14374.1100
前3153.43153.4100
后4272.44272.4100
垂直面的肺
部浸润分布
上肺野4170.74170.7100
中肺野3763.83763.8100
下肺野4170.74170.7100
综上所述,研究结果中,轴位HRCT重建对58例患者都进行肺部间质的改变,而冠状位图像有1为患者的肺部纤维被误判,其余的判断结果和轴位HRCT重建是一样的。通过分析两种方法的重建图像,以轴位HRCT扫描作为参考标准,冠状位图像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100%和98.3%。两种方法得到的图像平均数比较,轴位HRCT重建较冠状位图像多。
3讨论
本文以58例临床肺部间质性患者为例,对其进行轴位HRCT重建和冠状位重建,结果显示冠状位图像的评估相对更为准确。若以轴位HRCT重建图像位参考标准,冠状位图像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100%和98.3%,可以较为准确的提供诊断信息。
本研究显示,两种方法,即轴位HRCT重建和冠状位重建的CT特征不存在明显差异,在58例患者中有54例患者的检查征象呈现一致性,只有4例冠状位假阴性和轴位HRCT1例的假阴性,从临床应用的观点出发,观察冠状位和轴位HRCT图像是一致的,两者没有差异,冠状位图像立体感优于轴位图像,作为常规临床的补充。冠状位重建在诊断肺间质早期疾病有潜在限制,尤其是后者在显示肺底后部浸润疾病。
本文采用多层螺旋CT对患者进行诊断检查,所得到的轴位图像皆是同源性数据重建所得的图像,在临床应用上认为,同源性数据能够重建高质量的图像,能够对于无呼吸患者进行顺利检查。同时对于肺间质性患者,即使肺功能相对减低,但是也能避免呼吸运动的伪影。轴位HRCT重建和冠状位重建这两种方法的使用范围不同,一般轴位HRCT重建会有层次较多的图像,且重建速度较快,对疾病的观察较为有利。在评估局灶性病变和弥漫性病变时图像数目少,图像类似于胸片的图像,冠状位图像的重建很容易,是对临床诊断的补充方法。
综上所述,轴位HRCT重建和冠状位重建在对肺间质疾病的诊断上具有一样的准确性,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小明,郭俊渊.岩骨:螺旋CT轴扫作冠状位重建可代替直接的冠扫[J].放射学实践.2000(04):175-176
[2]鲁锦国不同形态冠状动脉钙化与冠状动脉狭窄的多层螺旋CT相关性研究实用放射学杂志2010,26(4):8-9
[3]殷好治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评价肺癌介入治疗效果的临床应用价值实用放射学杂志2012,28(7):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