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黄芪复合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日本血吸虫,中药复合剂,黄芪,吡喹酮
黄芪复合剂论文文献综述
邹艳,丘继哲,曾庆仁,蔡力汀,刘碧源[1](2010)在《黄芪复合剂抗血吸虫作用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黄芪、南瓜子仁和槟榔单一与联用抗血吸虫的效果差异。方法实验设感染对照、感染后1~10d用复合中药、感染后8~17d用复合中药、感染后15~24d用复合中药、感染后28~37d用复合中药、感染后1~10d单用黄芪组、感染后1~10d单用南瓜子、感染后1~10d用南瓜子+槟榔、感染后36d用300mg/kg·d的吡喹酮(PZQ)等9个组,观察以黄芪为主药所组成的中药复合剂对感染小鼠体内不同发育期虫体作用的差异。结果与平行的感染对照组相比,复合中药用于血吸虫感染后1~10d组、8~17d组和15~24d组的减虫率,分别为36.21%、26.74%和39.04%,肝卵减少率分别为58.6%、32.2%和47.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肝表面虫卵结节密度值可见明显减小。在感染后28~37d复合中药组、感染后1~10d单用黄芪、单用南瓜子组和南瓜子+槟榔合用组与平行的感染对照组比较,减虫率和肝卵减少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黄芪、南瓜子和槟榔组合对发育中的血吸虫具有较好的抗虫效果,明显优于单用黄芪或南瓜子和槟榔组合的抗虫作用。(本文来源于《热带医学杂志》期刊2010年06期)
李敏,王劼,赵谋明[2](2009)在《灵芝、姬松茸、黄芪混合多糖配伍茶多酚复合剂免疫增强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灵芝、姬松茸、黄芪多糖+茶多酚复合剂对小鼠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非特异免疫功能的增强作用进行研究。健康雄性小鼠分别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的复合剂,利用绵羊红细胞(SRBC)诱导小鼠DTH(足跖增厚法)检测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利用抗体生成细胞(Jerne改良载片法)和半数溶血值(HC50)检测体液免疫功能的变化,利用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试验(滴片法)检测单核-巨噬细胞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低、中和高剂量组灵芝、姬松茸、黄芪多糖+茶多酚复合剂显着增强小鼠细胞免疫功能(P<0.01),中和高剂量组显着增强体液免疫功能和单核-巨噬细胞功能(P<0.05),复合剂对小鼠免疫器官无影响(P>0.05)。(本文来源于《现代食品科技》期刊2009年08期)
邹艳[3](2009)在《黄芪及其复合剂抗血吸虫作用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用于抗血吸虫的主要药物仍然是吡喹酮(PZQ)和青篙素类,前者主要杀成虫,后者只对感染后第7d-21d童虫有效,尚缺抗感染宿主后7d以内虫体的药物。我们课题组在研究中发现作为临床使用了30余年的吡喹酮,其杀虫效果较10年前有明显减低。因此,开展抗血吸虫新药的研究以及寻找新的治疗途径已成为当前血防研究中重要课题。早已研究证明,中药黄芪是一种免疫调节剂,并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近年有研究发现:黄芪与吡喹酮联用可提高杀虫效果;黄芪具有一定抗血吸虫性肝纤维化作用;黄芪可增强抗血吸虫疫苗效果。然而,黄芪这些作用是通过直接影响血吸虫的生长发育,还是通过调节宿主免疫来发挥作用的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此外,较早的研究表明,南瓜子和槟榔具有抗血吸虫早期童虫的作用,但是否具有实用价值则需通过实验来加以证实。本研究设想,在了解黄芪抗血吸虫作用的基础上,将黄芪、南瓜子和槟榔等中药组成复合剂来观察其抗血吸虫效果,可望为防治实践提供实用的辅助方法。【目的】了解黄芪对血吸虫生长发育及血吸虫感染小鼠免疫应答的影响;比较黄芪、南瓜子仁和槟榔单一与联用抗血吸虫效果差异。【方法】采用清洁级昆明小鼠,设计两个动物试验。实验一设[感染对照、黄芪低量(0.25g/鼠/d)、黄芪高量(0.5g/鼠/d)、黄芪低量+吡喹酮(150mg/kg.d)、单用吡喹酮(150mg/kg.d)以及正常小鼠对照]6个组,了解自然连续饮服黄芪对感染小鼠体内血吸虫生长发育的影响。与此同时,采用免疫学和生物化学的方法对实验小鼠血清中抗卵抗体和抗成虫抗体、IL-6和IL-10以及羟脯氨酸水平进行检测,以阐述黄芪对血吸虫感染宿主免疫应答的影响。实验二设(感染对照、感染后1-10d用复合中药、感染后8-17d用复合中药、感染后第15-24d用复合中药、感染后第28-37d用复合中药、感染后第1-10d单用南瓜子、感染后第1-10d用南瓜子+槟榔、感染后第36d用150mg/kg.d的PZQ和感染后第36d用300mg/kg.d的PZQ)9个组,观察以黄芪为主药所组成的中药复合剂对感染小鼠体内不同发育期虫体作用的差异。【结果】1.实验一结果显示:与感染对照组比,在抗虫效果方面,经50d定量饮服单一黄芪,低量黄芪组和高量黄芪组的减虫率分别为29.2%和30.3%,雄虫体长度分别减少了10.49%和10.57%,雌虫体长度分别减少了8.40%和15.33%;肝卵减少率分别为31.1%和36.0%,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感染宿主免疫应答方面,与感染对照组比,饮用黄芪两组鼠的血清中抗SEA抗体水平显着降低(P<0.05)、促炎细胞因子(IL-6)水平显着降低(P<0.01)、抗炎细胞因子(IL-10)水平显着增高(P<0.05)及羟脯氨酸含量降低。2.实验二结果显示,其抗虫效果,与平行的感染对照组比,复合中药用于血吸虫感染后1-10d组、8-17d组和15-24d组的减虫率,分别为36.21%、26.74%和39.04%,肝卵减少率分别为58.6%、32.2%和47.7%,经统计学处理其差异均具显着性(P<0.05),肝表面虫卵结节密度值可见明显减小,但在感染后第28-37d用复合中药组、感染后第1-10d单用南瓜子组和南瓜子+槟榔合用组与平行的感染对照组比,减虫率和肝卵减少率均无统计学差异;3.在两批动物实验中,采用吡喹酮治疗感染后第36d小鼠的效果均不理想(减虫率150mg/kg.d的为35.8%-37.83%和300mg/kg.d的为59.81%),但服用黄芪后的小鼠再以150mg/kg.d剂量的吡喹酮进行治疗后其杀虫效果则有提高;4.采用黄芪注射液对血吸虫脱尾童虫进行体外杀伤实验的结果显示,24小时杀伤校正死亡率为24.1%,48小时为22.0%。【结论】黄芪对血吸虫童虫具有较好的抗虫作用,对血吸虫感染宿主免疫应答的影响表现在血清中抗卵抗体应答水平、IL-6水平及羟脯氨酸含量降低和IL-10表达水平升高;南瓜子和槟榔对血吸虫无明显杀伤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期刊2009-05-01)
师音,陈娟,戚欢阳,师彦平[4](2008)在《黄芪复合剂有效部位化学成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黄芪复合剂有效部位的化学成分,阐明其产生降血糖作用的物质基础。方法采用硅胶、聚酰胺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理化常数及核磁共振、质谱、紫外、红外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黄芪复合剂水煎液的正丁醇萃取部位中分离并鉴定了9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鉴定,分别为1-羟基-2,3,4,6-四甲氧基酮(Ⅰ)、1-羟基-2,3,4,7-四甲氧基酮(Ⅱ)、1-羟基-2,3,5,7-四甲氧基酮(Ⅲ)、1-羟基-2,3,5-叁甲氧基酮(Ⅳ)、1-羟基-2,3,7-叁甲氧基酮(Ⅴ)、甘草素(Ⅵ)、甘草苷(Ⅶ)、异甘草苷(Ⅷ)、棉毛黄芪皂苷Ⅳ(Ⅸ)。化合物Ⅰ~Ⅴ为酮类化合物。结论 5个酮类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复合剂中分离得到,推测可能是该复合剂的活性成分。(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08年02期)
师音[5](2007)在《黄芪复合剂化学成分研究与党参多糖制备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中药复方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也是中成药和中药新药的主要来源。黄芪复合剂是一具有明显降低血糖作用的中药古方,主要药味植物为黄芪和甘草等。将该复方视为一个整体,以药效为指标,追踪其有效部位与有效成分,筛选出降血糖活性组分主要集中在水煎液醇沉可溶物的正丁醇萃取部分。为了进一步阐明该方降血糖疗效作用的物质基础,本文首次对其活性组分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的分离分析研究。运用硅胶柱层析、聚酰胺柱层析、重结晶等分离方法,从其水煎液正丁醇部分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从水煎液醇沉可溶物的乙醚萃取部分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综合应用多种光谱及波谱技术(IR,UV,FAB-MS,1D/2D NMR)以及与已知化合物或其文献数据对照,对分离得到的16个化合物进行了结构鉴定,包括有黄酮、(口山)酮、叁萜皂苷、黄酮苷、苯丙素和脂肪酸等类型。我们对从该复方中首次分离得到的5个(口山)酮类化合物进行了HPLC定性分析,结果发现黄芪与甘草混煎液的醇沉可溶物中存在这5个(口山)酮。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Franch.)Nannf.为桔梗科常用药用植物,其性味甘平、无毒,有补中益气、生津止渴等功效,是我国传统的补益药,我们运用GC-MS色谱联用技术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了研究。另外,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党参多糖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抗氧化、抗溃疡及增强机体免疫力等作用。本文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党参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同时,针对目前普遍使用的多糖分离纯化方法较繁琐、效率低且不易于工业化等不足,我们首次利用膜分离技术对党参多糖纯化工艺进行了摸索,得到党参多糖CPPS-Ⅰ,并运用IR,UV,GC-MS,XRD,SEM,AFM,1D NMR等手段对CPPS-Ⅰ进行了表征。本论文的研究结果为探究中药复方有效部位的作用物质基础及中药多糖产品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07-05-01)
郭美丽,常锋,周燕平[6](2004)在《黄芪为主的中草药复合剂——精海牌生蓝精胶囊的抗疲劳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黄芪主含甙类、多糖等 ,是临床上应用极其广泛的一味中药 ,具有扶正益气、固表利水、托毒排脓的功效。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目汗、气虚水肿、久溃不敛等〔1,2〕。如《珍珠囊》记载“黄芪甘温纯阳 ,其用有五 :补诸虚不足 ,(本文来源于《中国自然医学杂志》期刊2004年01期)
黄芪复合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对灵芝、姬松茸、黄芪多糖+茶多酚复合剂对小鼠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非特异免疫功能的增强作用进行研究。健康雄性小鼠分别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的复合剂,利用绵羊红细胞(SRBC)诱导小鼠DTH(足跖增厚法)检测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利用抗体生成细胞(Jerne改良载片法)和半数溶血值(HC50)检测体液免疫功能的变化,利用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试验(滴片法)检测单核-巨噬细胞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低、中和高剂量组灵芝、姬松茸、黄芪多糖+茶多酚复合剂显着增强小鼠细胞免疫功能(P<0.01),中和高剂量组显着增强体液免疫功能和单核-巨噬细胞功能(P<0.05),复合剂对小鼠免疫器官无影响(P>0.05)。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黄芪复合剂论文参考文献
[1].邹艳,丘继哲,曾庆仁,蔡力汀,刘碧源.黄芪复合剂抗血吸虫作用的实验研究[J].热带医学杂志.2010
[2].李敏,王劼,赵谋明.灵芝、姬松茸、黄芪混合多糖配伍茶多酚复合剂免疫增强作用的研究[J].现代食品科技.2009
[3].邹艳.黄芪及其复合剂抗血吸虫作用的实验研究[D].中南大学.2009
[4].师音,陈娟,戚欢阳,师彦平.黄芪复合剂有效部位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草药.2008
[5].师音.黄芪复合剂化学成分研究与党参多糖制备表征[D].兰州大学.2007
[6].郭美丽,常锋,周燕平.黄芪为主的中草药复合剂——精海牌生蓝精胶囊的抗疲劳作用[J].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