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建筑学语言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语言建筑学,讽刺文学,述行性,社交媒体
建筑学语言论文文献综述
河野英二,黄璞[1](2013)在《讽刺文学的述行性“语言建筑学”——卡尔·克劳斯的现实意义在其短文《中国长城》中的体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卡尔·克劳斯(1874—1936)是十九世纪末维也纳的犹太裔讽刺作家。他在自己创办的杂志《火炬》(1899—1936)上对当时的自由媒体发起攻击。为了探究这种早期媒体批评的现实意义,本文将对他的短文《中国长城》(1909)进行重新解读。一位年轻女士在纽约被杀害,她的尸体被发现于一个中国人的房间中。受这一悬而未决的谋杀案启发,克劳斯写出了这篇短文。短文集中体现了克劳斯典型的语言技巧,这种风格被埃利亚斯·卡内蒂称为"中国长城"。这篇短文既是语言的"避难所",又是"纪念碑"。文中种族主义的言辞从述行上被赋予了其他功用,成为了荒谬之谈。这种效果呈现的"语言建筑"正指向了新媒体不断试图掩盖的语言的伦理美学维度。(本文来源于《德语人文研究》期刊2013年02期)
欧阳腾龙[2](2013)在《建筑语言——浅析形状文法理论及其在建筑学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形状文法理论作了简要的介绍,设计形状文法的基础理论、研究方法、理论特色与运用发展。并且提供了一个简单的形状文法案例帮助对其的理解。(本文来源于《中外建筑》期刊2013年04期)
王晗[3](2012)在《语言测试的建筑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外语测试是外语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外语教学有着巨大的反拨作用。作为一种测量工具,它是从完成设计开发到付诸实施的整个过程中,都必须始终保持其信度和效度、始终保持其测量精度,这就需要对每次考试以及考试的每个方面进行详尽的分析监控和评估,还要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教师、考生的教情学情做好反馈,并应跟上语言学和语言教学新思想的发展,不断探索新题型融合新理念,使之更加科学。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在我国许多外语院、校、系已试行多年,经过有关专家、学者的不断努力,这一英语专业教学的评估形式已初具规模。本文首先在对目前国内高校专业英语八级考试的现状进行描述的基础上,探讨了考试大纲和考试制订的关系,分析了新的考试大纲给八级考试的变化,如:时间和题量的调整、测试内容的调整、测试能力范畴的调整、主客观题比例的调整等等。接下来通过分析建筑和语言的映射关系,根据上述项目的变动,借由房屋设计的构架图示,分别填绘出八级考试新旧大纲下的架构图示,对专业八级的各项目的改动进行直观的科学的比对,同时对各项目的变动给整个考试带来的可能影响进行分析,进而对新大纲进行评估。最后,将八级的建筑分析结果与其他分析文献进行比对,一是对专业八级的建筑分析的有效性和适用性进行评断,总结出英语专业教学的新理念和新方法,让外语测试的概念更加具体化。二是利用建筑分析结果分析出我国外语测试发展以及外语教学发展的不足,为英语专业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具有建设性的建议。(本文来源于《重庆师范大学》期刊2012-05-01)
李菁[4](2012)在《《逻辑哲学论》思想结构之谜——从“语言的球(囚)笼”到“诸对象的逻辑建筑学”》一文中研究指出《逻辑哲学论》(Tractatus logico-philosophicus,1921,以下简称TLP,引用时只标明节数)是维特根斯坦生前唯一公开出版的专着,也是20世纪的哲学经典。关于该书的研究文献可谓汗牛充栋,然(本文来源于《哲学研究》期刊2012年01期)
崔艳[5](2010)在《建筑形式语言在建筑教育上的应用初探——以建筑学低年级教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指出在建筑设计的启蒙教育中,对建筑空间语言的训练一直是缺位的。从笛卡尔(Descaes)的方法论出发,借鉴卡尔纳普(Carnap)的构造(thelogical structure)理论,对建筑空间可以进行全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可以对现行建筑设计的启蒙教学做出尝试。这种尝试加强了学习者对于建筑空间的理解。(本文来源于《华中建筑》期刊2010年02期)
程悦[6](2006)在《建筑语言的困惑与元语言》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以建筑语言为研究课题,对涉及建筑与语言关系的许多困惑进行理论上的辨析和澄清。论文从“建筑是不是一种语言”这一颇具争议的论题出发,归纳比较了现有的叁种典型观念模式(类比、肯定、否定),并通过对图象与符号性质的深入考察,提出了第四种模式,即认为建筑语言中既有图象因素、也有符号因素,但它们都以更深层次的元语言作为共同基础。论文不仅在建筑范围内讨论语言现象,还回溯现今语言学和符号学理论,对语言的基础问题进行了反思与批判,试图在语言绝对主义和语言相对主义的对立中寻求建构主义的第叁条道路。论文在康德的先验哲学、胡塞尔的先验现象学、维特根斯坦的图象论、分析哲学中的元语言理论、以及结构主义共时性理论等的基础上,以新的方式解释了元语言概念,认为元语言也就是现象学的本质直观,它体现为“说出”和“显示”这两种最基本的意向方式,体现为语言时空的相互作用。由此在现象学的意义上提出元范畴和语言时空的概念,并对哲学和其他领域中的相关难题作出了回答。主要涉及到对元语言性质、数学语言性质、艺术语言性质的阐述,索绪尔与皮尔士符号理论体系的联接,以及对皮尔士的符号学系统和康德的先验范畴表的解释等。在此基础上,论文进一步提出完整的语言之树的模型,讨论了语言与自由、元语言与语言的辩证关系等,以更严格的方式表述了卡西尔的文化哲学思想,并由此上溯,对康德的先验哲学进行了语言学意义上的重构。 论文还联系语言转向对于现代哲学的意义,揭示了半世纪以来建筑语言研究缺乏批判性和反思性的弱点,指出由此引起的相对主义最终会使作为一门学科的建筑学失去意义。作为语言反思的结果,论文建议区分建筑语言和建筑学语言:前者体现在内容层次,即具体的建筑风格和建筑作品(相当于言语),后者体现在形式层次,是像功能语言这样的普适性的规则系统(相当于语言),但两个层次之间又需要另一种逻辑性的元语言来打通。论文根据以上研究,对建筑元语言的性质进行了定性描述,并对元语言的可能形式提出了自己的设想。(本文来源于《同济大学》期刊2006-02-01)
张毓峰[7](2003)在《建筑学的科学:空间及其形式语言》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形式语言对人类科学事业的重要意义切入,认为所谓科学就是用一种形式语言对事物存在形态的解释;进而指出建筑学专业语言的阙如与必要性,并对我们为此建立的关于建筑空间的一般形式语言系统作了概略呈示;最后通过示例的方式,对上述命题进行了经验性的验证。作为一种专业的基本语言,我们期望,该系统能为建筑学提供一个交流讨论的科学的语言和理论平台。(本文来源于《建筑师》期刊2003年05期)
安·符·伊孔尼科夫,韩振华[8](1990)在《建筑学的艺术语言》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筑学素有建筑艺术之称。莱昂·巴蒂斯塔·阿尔伯蒂在名着《论建筑》中,对建筑学下的定义为“缺之不可且具有给人以美好享受和实惠之功效的艺术”。尽管阿尔伯蒂十分重视建筑施工技艺的神通,但他认为,技术只是一种手段,是一种“事实上得以借助物体的重力和体态的运动,为人类提供最佳服务”的手段。阿尔伯蒂强调建筑学的人道主义意向,他当时就认为,建筑学的主要宗旨就是为人类服务。然而,阿尔伯蒂所下的定义并非全面。建筑师并不限于墨守陈规而要创造某种并不直接反映现定的事物。(本文来源于《华中建筑》期刊1990年01期)
建筑学语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对形状文法理论作了简要的介绍,设计形状文法的基础理论、研究方法、理论特色与运用发展。并且提供了一个简单的形状文法案例帮助对其的理解。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建筑学语言论文参考文献
[1].河野英二,黄璞.讽刺文学的述行性“语言建筑学”——卡尔·克劳斯的现实意义在其短文《中国长城》中的体现[J].德语人文研究.2013
[2].欧阳腾龙.建筑语言——浅析形状文法理论及其在建筑学中的应用[J].中外建筑.2013
[3].王晗.语言测试的建筑学分析[D].重庆师范大学.2012
[4].李菁.《逻辑哲学论》思想结构之谜——从“语言的球(囚)笼”到“诸对象的逻辑建筑学”[J].哲学研究.2012
[5].崔艳.建筑形式语言在建筑教育上的应用初探——以建筑学低年级教学为例[J].华中建筑.2010
[6].程悦.建筑语言的困惑与元语言[D].同济大学.2006
[7].张毓峰.建筑学的科学:空间及其形式语言[J].建筑师.2003
[8].安·符·伊孔尼科夫,韩振华.建筑学的艺术语言[J].华中建筑.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