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新世纪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新世纪,辛亥革命,无政府主义,乌托邦,人性论,万国,无政府。
新世纪派论文文献综述
熊慧颖,石威[1](2016)在《新世纪派社会革命思想的历史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革命"是20世纪中国政治生态中最富特色的词语之一。在"革命"转化为一种正能量的过程中,新世纪派贡献尤多。新世纪派以西方进化论为基础形成了自己的"社会革命"思想,认为"革命"是改良、进化。在革命原则上,他们坚持个人自觉和反对团体领导;在具体手段上,主张暴力的暗杀与温和的舆论宣传相结合。以新世纪派社会革命为切入点,详细阐释其社会革命的含义、原则以及具体手段,对于了解20世纪"革命"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郑州师范教育》期刊2016年03期)
石威[2](2016)在《清季新世纪派无政府主义思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世纪派是清季宣传无政府主义思想的重要派别,因创办《新世纪》周刊而得名,它与同时期的天义派并列为中国早期无政府主义思想的两大派别。文章主要以1907年张静江、吴稚晖、李石曾、褚民谊等人在法国巴黎创办的《新世纪》周刊为研究素材,试图通过《新世纪》周刊探究新世纪派无政府主义思想的真实面目,进而揭示清季革命思潮中激进的一面。在清季的革命浪潮中,革命阵营中的不同派别出于不同的思想理念就中国的革命问题产生了分歧。留学欧洲的张静江、吴稚晖、李石曾、褚民谊等人由于受西方无政府主义思潮的影响,逐渐地走上无政府主义革命的道路。在《新世纪》周刊上,他们系统地阐释了无政府主义思想,认为无政府主义不仅可能,同时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出于理念的不同,新世纪派同立宪派与革命派展开论争,一方面,他们猛烈地批判康梁领导的立宪活动,另一方面,他们断言同盟会所领导的革命非真正意义上的革命,真正的革命应该是为实现社会多数幸福的无政府主义社会革命。文章正文共叁章。第一章集中论述新世纪派无政府主义思想的确立,自1902年张静江、李石曾赴法后,褚民谊、吴稚晖等人相继西行,在法国他们接受了西方的无政府主义思想,进而创办《新世纪》周刊以宣扬之,形成了以宣扬无政府主义思想的新世纪派。但就思想渊源而言,他们更多的承接巴苦宁和克鲁泡特金的无政府主义思想。第二章则着重考察新世纪派无政府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新世纪派以推翻强权为职志,倡导通过无政府主义社会革命推翻政治强权、经济强权和社会强权。第叁章为新世纪派无政府主义思想同清季思想论争。他们对于当时如火如荼的立宪活动以及革命活动都作出了回应,他们不仅猛烈地批判了清朝和清季立宪活动,而且对革命派的种族革命理念也进行了抨击,不同的是即使他们同革命派存在诸多分歧,在实际上他们仍给予革命派以诸多支持,为维护革命团体的团结作出了贡献。(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6-05-01)
白天鹏[3](2014)在《从科学走向革命——辛亥革命前夕的无政府主义“新世纪”派》一文中研究指出1907年,《新世纪》周刊的出版标志着无政府主义"新世纪"派的正式形成。"新世纪"派在对自然科学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把科学变成了推行革命的有力武器。他们力图将其无政府主义革命理论论证为一种符合科学真理的正确理论,他们在实践中,以科学之名来倡导社会革命,而在革命过程中,又以科学来反对传统伦理道德、反对宗教信仰以至于反对封建政体。在科学的旗帜下,他们掀起的革命浪潮,遂为众多革命党人所拥护,这对即将到来的辛亥革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新世纪"派那里,科学已经走出了实验室,在人们的价值观念中开始占据一席之地。他们也为辛亥革命后的中国思想界开启了唯科学主义的闸门。(本文来源于《自然辩证法通讯》期刊2014年01期)
刘进才[4](2007)在《“进化”、“革命”与语言乌托邦——《新世纪》派“废除汉字”的语言变革主张及其理论资源》一文中研究指出1907年,留法学生吴稚晖、李石曾、褚民谊等在巴黎创办无政府主义刊物《新世纪》中文周刊,该刊物以近代以来流行的进化论作为自己的理论资源,并诉诸革命、公理等现代性的价值理念,发出了“废除汉字”、“径用万国新语”的语言变革主张,开启了打碎汉字传统、除旧布新的语言变革潮流。围绕“废除汉字”和实行万国新语的论争,足见当时不同的文化观念及思想背景在这一领域的呈现和碰撞。不管是国粹派基于民族文化留存所表现出的炽热的语言民族主义情绪,还是新世纪派以进化论相标榜、废除汉字以改造种性、世界大同的美好想象,都寄托了他们对于民族文化和未来社会的积极思考。(本文来源于《中州学刊》期刊2007年04期)
蒋俊[5](1991)在《“新世纪派”思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宣传无政府主义为特色的“新世纪派”的出现,是辛亥革命前夕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并非由少数留欧学生忽发奇想所致。从庸俗进化论和人性论到“以教育为革命”,再到“普及革命”,构成了“新世纪派”的理论基础和思想倾向。他们基本立场站在资产阶级革命派一边,但并不满意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纲领,对资本主义既充满希望又心怀疑惧。在文化思想方面,他们批判封建伦理道德,要求摆脱旧思想,提倡新理新学,有利于当时的思想解放运动,但同时,他们的主张又带有民族虚无主义和“全盘西化”的倾向。(本文来源于《文史哲》期刊1991年02期)
汤庭芬[6](1985)在《关于新世纪派的“社会革命手段”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新世纪派是二十世纪初年中国留法学生中的一个无政府主义派别,一九○七年六月形成,一九一○年五月解散,主要代表人物是吴稚晖、李石曾、褚民谊、张静江,主要言论机关是《新世纪》周刊。该派的主张比较复杂,前后言论也很不一致,其主导思想大致可以概括成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主张实行“倾覆一切强权”的“社会革命”,鼓吹无政府共产主义,标榜反对宗教主义,反对家族主义,反对私产主义,反对宗国主义,反对军备主义的所谓“五大主义”,以抽象的反对强权代替具体的革命纲领,以建立所谓(本文来源于《江汉论坛》期刊1985年12期)
新世纪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新世纪派是清季宣传无政府主义思想的重要派别,因创办《新世纪》周刊而得名,它与同时期的天义派并列为中国早期无政府主义思想的两大派别。文章主要以1907年张静江、吴稚晖、李石曾、褚民谊等人在法国巴黎创办的《新世纪》周刊为研究素材,试图通过《新世纪》周刊探究新世纪派无政府主义思想的真实面目,进而揭示清季革命思潮中激进的一面。在清季的革命浪潮中,革命阵营中的不同派别出于不同的思想理念就中国的革命问题产生了分歧。留学欧洲的张静江、吴稚晖、李石曾、褚民谊等人由于受西方无政府主义思潮的影响,逐渐地走上无政府主义革命的道路。在《新世纪》周刊上,他们系统地阐释了无政府主义思想,认为无政府主义不仅可能,同时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出于理念的不同,新世纪派同立宪派与革命派展开论争,一方面,他们猛烈地批判康梁领导的立宪活动,另一方面,他们断言同盟会所领导的革命非真正意义上的革命,真正的革命应该是为实现社会多数幸福的无政府主义社会革命。文章正文共叁章。第一章集中论述新世纪派无政府主义思想的确立,自1902年张静江、李石曾赴法后,褚民谊、吴稚晖等人相继西行,在法国他们接受了西方的无政府主义思想,进而创办《新世纪》周刊以宣扬之,形成了以宣扬无政府主义思想的新世纪派。但就思想渊源而言,他们更多的承接巴苦宁和克鲁泡特金的无政府主义思想。第二章则着重考察新世纪派无政府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新世纪派以推翻强权为职志,倡导通过无政府主义社会革命推翻政治强权、经济强权和社会强权。第叁章为新世纪派无政府主义思想同清季思想论争。他们对于当时如火如荼的立宪活动以及革命活动都作出了回应,他们不仅猛烈地批判了清朝和清季立宪活动,而且对革命派的种族革命理念也进行了抨击,不同的是即使他们同革命派存在诸多分歧,在实际上他们仍给予革命派以诸多支持,为维护革命团体的团结作出了贡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新世纪派论文参考文献
[1].熊慧颖,石威.新世纪派社会革命思想的历史考察[J].郑州师范教育.2016
[2].石威.清季新世纪派无政府主义思想研究[D].郑州大学.2016
[3].白天鹏.从科学走向革命——辛亥革命前夕的无政府主义“新世纪”派[J].自然辩证法通讯.2014
[4].刘进才.“进化”、“革命”与语言乌托邦——《新世纪》派“废除汉字”的语言变革主张及其理论资源[J].中州学刊.2007
[5].蒋俊.“新世纪派”思想研究[J].文史哲.1991
[6].汤庭芬.关于新世纪派的“社会革命手段”问题[J].江汉论坛.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