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间位移论文_王希珺,Briseghella,Bruno,Nuti,Camillo,李征,孙永良

导读:本文包含了层间位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位移,结构,排架,受力,高层建筑,限值,屈曲。

层间位移论文文献综述

王希珺,Briseghella,Bruno,Nuti,Camillo,李征,孙永良[1](2019)在《钢木混合结构在不同性能水准下的层间位移角限值》一文中研究指出钢木混合结构是一种主要由钢框架、内填轻型木剪力墙和钢木混合楼盖组成的新型结构体系。抗震设计中,层间位移角是衡量结构和非结构破坏程度的重要指标。为获得钢木混合结构在不同性能水准下的层间位移角限值、定义钢木混合抗侧力体系的屈服点,在有限元软件OpenSees中对120个不同参数的钢木混合抗侧力体系进行推覆模拟,得到具有95%保证率的屈服位移角为0.48%;为定义钢木混合结构倒塌极限状态性能点,选取10条不同地震记录,在有限元软件OpenSees中对考虑不同木剪力墙和钢框架抗侧刚度比的叁层和六层钢木混合结构进行增量动力分析,得到具有95%保证率的倒塌极限状态层间位移角为2.43%。基于分析结果和已有试验现象,建议钢木混合结构立即居住和防止倒塌性能水准层间位移角限值分别取0.5%和2.5%。(本文来源于《建设科技》期刊2019年17期)

岳焱超,卢晓明,王雁[2](2019)在《含屈曲约束支撑钢筋混凝土框架的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种常见的耗能减震构件,屈曲约束支撑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然而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版)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2015版)并没有明确给出这类结构的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基于ANSYS软件,分别对纯框架结构和含屈曲约束支撑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简称BRB-RC框架结构)进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BRB-RC框架结构应当考虑更为严格的水平位移控制参数,并通过静力试验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可靠性。当确定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的建议取值时,发现若采用初裂层间位移角作为位移角限值偏于严格,无法直接用于工程实践。基于比较分析法提出了标记层间位移角的概念。通过改变支撑参数、混凝土强度和结构跨度,进行9组算例的数值计算和分析,研究这9个试件标记层间位移角与刚度比的关系,最终保守地给出了BRB-RC框架结构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的取值公式。提出的方法能够满足工程实践的需要。(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19年13期)

李恺平[3](2019)在《顶层高大空间混凝土排架柱层间位移限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顶层高大空间混凝土排架柱受力和框架有所不同。通过对顶部框排架结构进行理论分析,并从实际的大跨度工程选取了12榀顶部框排架数据进行层间位移分析,研究了层间位移限值对裂缝宽度和顶层内隔墙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裂缝宽度和内隔墙随着层间位移角的增大而增大,增大实配钢筋超配系数或采用部份预应力设计可有效减小裂缝宽度;顶层内隔墙侧移角折减系数随着内隔墙高度系数的减小或下部框架转动影响系数的增大而减小。(本文来源于《建筑技术开发》期刊2019年10期)

王峰,史庆轩,王朋,吴超锋[4](2019)在《高层斜交网格筒结构受力层间位移的计算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推导了斜交网格筒结构单元体的抗剪刚度、抗弯刚度以及竖向刚度的计算公式。通过连续化变形分析方法,给出了该类结构在叁种典型荷载作用下的水平位移简化方法及其等效抗侧刚度。分析了结构体系的层间位移组成,给出了受力层间位移在弹性和弹塑性阶段的简化计算方法。采用PERFOR-3D软件分析了该类结构体系的层间位移和受力层间位移沿结构高度的变化规律,并进行了参数分析。结果表明:斜交网格筒结构体系的层间位移和受力层间位移沿结构高度方向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层间位移和受力层间位移最大值所在位置不同,且受力层间位移随楼层高度增加,其所占的比例逐渐下降,最大比例约为80%,建议同时考虑受力层间位移角和层间位移角作为该类结构的变形控制指标。斜柱角度、斜柱截面、主环梁跨数以及结构高宽比均对结构的层间位移有较大影响;而对于受力层间位移,斜柱角度和斜柱截面对其影响较大,主环梁跨数以及结构高宽比对其影响较小。(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魏琏,王森[5](2019)在《水平荷载作用下高层建筑受力与非受力层间位移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层间位移角的内涵和组成,给出了弹性楼板假定下结构层间位移、受力层间位移的计算公式,并在此基础上对刚性板、斜柱、嵌固端等各种情况下层间位移、受力层间位移的关系进行了讨论。结合两个工程案例,分析了竖向构件层间位移和受力层间位移沿高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层间位移较大楼层的受力层间位移很小,由此可见,规范规定高层建筑最大层间位移角限值主要目的实际上不是控制结构受力的安全性。研究结果可为高层建筑层间位移角限值的合理取值提供理论依据和说明,可供规范修订和设计参考。(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19年09期)

朱林,苏振超[6](2019)在《基于建筑结构层间位移比的粘滞阻尼器布置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在一些考虑因素较少的场地或结构设计初始阶段合理布置粘滞阻尼器,综合考量层间位移、层间位移角及加速度等多种因素,提出一种以各层间位移与总层间位移的比例为控制函数来计算分配并合理布置每层阻尼器的方法。对比4种常用的阻尼器优化布置方法,2个算例的MATLAB时程分析与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基于建筑结构层间位移比的粘滞阻尼器布置方法在低层与高层结构中均有较好的减震效果,并可简化控制函数,减少计算量,是可行并有效的。(本文来源于《厦门理工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白若冰[7](2018)在《高层剪力墙结构楼层层间位移角的控制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层剪力墙结构的顶点平动和扭转分别关联着楼层的层间平动位移和层间扭转位移,据此提出了楼层层间位移角的控制策略。研究结果表明:约束高层建筑的结构顶点水平位移来控制楼层最大层间位移角的策略是广泛适用的;依据结构水平变形的形态选择对应的结构布置调整方案,可以高效控制楼层层间位移角的平动分量;限制各楼层的位移比,发挥结构实际侧移刚度,可控制楼层层间位移角的扭转分量。(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18年24期)

蒋利学,王卓琳,张富文[8](2018)在《多层砌体结构的损坏程度与层间位移角限值》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收集到的国内外烧结黏土砖墙抗震试验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总结了剪切破坏时无筋和约束砖墙试件的荷载-层间位移骨架曲线、层间位移角限值、位移延性系数等基本特征。在采用层模型对多层砌体结构进行弹塑性抗震计算时,建议采用理想弹塑性模型对荷载-层间位移骨架曲线进行简化。将单片砖墙的简化模型推广应用于多层砌体结构的层间结构,并根据我国不同年代版本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构造柱设置的不同要求,建议分为5个抗震措施类别,分别给出了结构完好、基本完好、轻微破坏、中等破坏、严重破坏5个性能点的层间位移角限值的建议值,对后叁个性能点还给出了允许位移比(水平位移与屈服位移之比)的建议值。所建议的多层砌体结构层间位移角限值与砖墙宏观破坏程度(斜裂缝宽度)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可作为特征性能点的控制指标。(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学报》期刊2018年S2期)

董正方,曾繁凯,李凤丽,张继康[9](2018)在《基于IDA法的矩形地下车站层间位移角抗震性能限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常用增量动力分析(IDA)法基础上,为了使得IDA法适用于地下结构抗震性能分析,把自由场地震反应和土-结构相互作用反应分开进行;首先采用等效线性化进行一维自由场分析,得到反应加速度法所需的土层加速度法,然后采用反应加速度法进行土-结构相互作用分析;上述两步计算理论成熟,计算工作量小,因此修正的IDA法计算效率高。选取结构形式、场地类别、地震波、土层厚度、结构埋深等5个影响地下车站抗震性能的因素,通过正交试验设计,设置25个工况;采用修正IDA法进行增量动力分析,以地震动时程加速度峰值作为地震动强度参数(IM),以层间位移角作为结构性能参数(DM),得到25条IDA曲线。根据屈服点和倒塌点的定义,在每条IDA曲线上得到屈服点和倒塌点的层间位移角数值,通过对25个工况结果的数值平均,得到钢筋混凝土矩形地下车站层间位移角屈服点和倒塌点限值分别为1/482和1/25。通过对25个工况结果的极差分析,得到5个影响因素的主次顺序,屈服点和倒塌点影响因素的主次顺序不尽相同。(本文来源于《现代隧道技术》期刊2018年S2期)

孙飞飞,马志东,贾瑞梓[10](2018)在《层间位移约束下高层框架-支撑结构的单步优化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虚功角度将基于层间位移约束的高层建筑规则结构多约束优化问题转化为基于顶层整体转动的单约束问题,并提出了基于虚功的单步优化法.通过算例分析了单步优化法应用情况,并将其优化结果与SAP2000有限元分析软件优化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针对层间位移约束,采用单步优化法用钢量节省约10%.(本文来源于《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11期)

层间位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作为一种常见的耗能减震构件,屈曲约束支撑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然而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版)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2015版)并没有明确给出这类结构的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基于ANSYS软件,分别对纯框架结构和含屈曲约束支撑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简称BRB-RC框架结构)进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BRB-RC框架结构应当考虑更为严格的水平位移控制参数,并通过静力试验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可靠性。当确定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的建议取值时,发现若采用初裂层间位移角作为位移角限值偏于严格,无法直接用于工程实践。基于比较分析法提出了标记层间位移角的概念。通过改变支撑参数、混凝土强度和结构跨度,进行9组算例的数值计算和分析,研究这9个试件标记层间位移角与刚度比的关系,最终保守地给出了BRB-RC框架结构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的取值公式。提出的方法能够满足工程实践的需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层间位移论文参考文献

[1].王希珺,Briseghella,Bruno,Nuti,Camillo,李征,孙永良.钢木混合结构在不同性能水准下的层间位移角限值[J].建设科技.2019

[2].岳焱超,卢晓明,王雁.含屈曲约束支撑钢筋混凝土框架的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研究[J].建筑结构.2019

[3].李恺平.顶层高大空间混凝土排架柱层间位移限值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19

[4].王峰,史庆轩,王朋,吴超锋.高层斜交网格筒结构受力层间位移的计算及其应用[J].建筑结构学报.2019

[5].魏琏,王森.水平荷载作用下高层建筑受力与非受力层间位移计算[J].建筑结构.2019

[6].朱林,苏振超.基于建筑结构层间位移比的粘滞阻尼器布置方法[J].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19

[7].白若冰.高层剪力墙结构楼层层间位移角的控制策略[J].建筑结构.2018

[8].蒋利学,王卓琳,张富文.多层砌体结构的损坏程度与层间位移角限值[J].建筑结构学报.2018

[9].董正方,曾繁凯,李凤丽,张继康.基于IDA法的矩形地下车站层间位移角抗震性能限值研究[J].现代隧道技术.2018

[10].孙飞飞,马志东,贾瑞梓.层间位移约束下高层框架-支撑结构的单步优化法[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论文知识图

阻尼Fig.7-3Arrange结构塑性发展简图钢板墙的受力全过程(Mises应...钢板墙的受力全过程(Mises应...模式下含有分层损伤的准各向同性板...一10热解炭含量为47%!TaC含量为.047%的...

标签:;  ;  ;  ;  ;  ;  ;  

层间位移论文_王希珺,Briseghella,Bruno,Nuti,Camillo,李征,孙永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