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接突变论文_Yan-mei,YANG,Kai,YAN,Bei,LIU,Min,CHEN,Li-ya,WANG

导读:本文包含了剪接突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突变,基因,综合征,高通,细胞,量测,线粒体。

剪接突变论文文献综述

Yan-mei,YANG,Kai,YAN,Bei,LIU,Min,CHEN,Li-ya,WANG[1](2019)在《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DMD/BMD)遗传学诊断及剪接突变的致病性分析(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针对100例无亲缘关系的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DMD/BMD)患者,联合应用多种检测技术进行遗传学诊断,并且建立个体化产前诊断及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方案,以最大限度地降低DMD/BMD患儿的出生。创新点:通过minigene剪接实验分析DMD:c.1149+1G>A和c.1150-2A>G突变是否导致剪接异常,并确定剪接方式。方法:收集100例无亲缘关系DMD/BMD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多重连接依赖式探针扩增技术(MLPA)、第二代测序(NGS)、minigene剪接实验(HMSA)进行遗传学诊断,并通过单体型分析及性别鉴定进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结论:联合应用多种检测技术可以尽早地对患者进行遗传学诊断,为临床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及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期刊2019年09期)

吕幸,吴维青,崔英霞,陈芳芳,孙宁[2](2019)在《一个中国Alport综合征家系中剪接突变及致病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一个中国Alport综合征家系进行基因变异检测,并对发现的基因变异进行致病性分析。方法采用目标序列捕获芯片联合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先证者进行基因变异检测,应用Sanger测序技术对可疑位点进行家系验证,通过体外Mini基因实验分析基因变异对pre-mRNA剪接过程的影响。结果先证者COL4A5基因32号外显子发现一杂合变异c.2767G>T(p.Gly923Cys),为新发现的变异。Sanger测序验证此变异在家系中与疾病呈现共分离。体外Minigene实验表明,c.2767G>T突变可造成COL4A5基因32号外显子缺失。结论通过目标序列捕获芯片联合高通量测序技术发现一个新的COL4A5基因突变,丰富了Alport综合征突变谱;通过体外Minigene实验证实c.2767G>T突变为一剪接突变,促进了对Alport综合征分子发病机制的理解。(本文来源于《医学研究生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高月[3](2019)在《SDHB基因新发剪接突变导致下腔静脉旁副神经节瘤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与目的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pheochromocytoma/paraganglioma,PPGL)是一种罕见的起源于嗜铬组织的神经内分泌源性肿瘤,临床表现为阵发性或持续性高血压,伴头痛、心悸、多汗等高代谢的症状和体征。随着分子检测技术的进步,PPGL致病基因筛查广泛开展。目前至少有17种PPGL致病基因被发现,包括VHL、RET、SDHA、SDHB、SDHC、SDHD、SDHAF2、FH、HIF2A/EPAS1等,约50%的PPGL发生与上述基因突变有关。恶性PPGL定义为非嗜铬组织或器官出现PPGL转移灶,不同遗传背景下PPGL的分子肿瘤学行为不同,目前研究显示约40%的恶性PPGL与SDHB基因突变有关。琥珀酸脱氢酶是参与叁羧酸循环的关键酶之一,包含A、B、C、D 4个亚基,SDHA和SDHB形成酶接触中心,SDHC与SDHD则将该复合体锚定于线粒体内膜上,从而完成电子的传递和产生ATP。2001年Astuti等人通过对一副神经节瘤家系进行基因筛查明确了SDHB基因是PPGL的致病基因之一。SDHB基因(NM-003000)定位于1p35-p36.1,全长约40kb,有8个外显子,编码的含280个氨基酸的铁硫蛋白即SDHB。目前研究认为SDHB基因是一种抑癌基因,肿瘤组织常出现SDHB基因的杂合性缺失,导致SDHB亚基表达缺失,从而失去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同时线粒体氧化呼吸链障碍导致琥珀酸的累积、抑制脯氨酰羟化酶活性、激活假性缺氧通路、诱导缺氧转录因子过表达,这些共同参与肿瘤发生、侵袭和转移。本文报道一例合并SDHB基因新发剪接杂合突变的副神经节瘤患者,并通过RT-PCR技术探究突变后mRNA结构序列及明确致病机制,评估转移风险,制定合理的随访计划。资料与方法1.患者,养女,16岁,体型消瘦,发作性头痛、心慌、大汗4年余,发作时测血压160/120mmHg,心率130次/分,发作时测24小时尿去甲肾上腺素明显升高,腹部CT示腹膜后肿物,~(131)I-MIBG显像阳性,临床诊断副神经节瘤,术后病理进一步证实。2.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后,收集患者的血液和术后肿瘤组织标本。靶向富集内分泌代谢遗传病相关1500个基因外显子及毗邻剪接区域,通过高通量测序对肿瘤组织DNA进行检测;然后通过一代测序对肿瘤组织和外周血进行验证。3.利用RT-PCR技术将mRNA反转录成cDNA,然后扩增测序,探究该突变对转录后mRNA和SDHB结构的影响,明确致病性。4.结合临床特征和基因检测结果,对患者行转移风险评估,制定合理的随访计划。结果1.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该患者存在SDHB基因胚系杂合突变:c.423+1G>T,且尚未见报道。2.cDNA测序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织对照,患者cDNA序列在突变位点上游缺失54个编码碱基,即该突变导致SDHB基因第4外显子下游54个编码碱基在转录时被异常剪切,编码后的SDHB缺失第124-141位的18个氨基酸,预测该突变为致病性突变。3.根据基于分子标志物的嗜铬细胞瘤转移预测系统,该患者转移风险≥50%。结论1.本研究通过对一例PPGL患者行基因检测发现了SDHB基因的新发剪接杂合胚系突变:c.423+1G>T,该突变导致转录后的mRNA在突变位点上游被异常剪切掉54个编码碱基,导致编码后的SDHB肽链第124-141位的18个氨基酸丢失,为致病性突变。2.该患者青少年期发病,合并SDHB基因突变,肿瘤体积较大,位于肾上腺外,主要分泌去甲肾上腺素,具有较高的转移风险。(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9-05-01)

余欣秀[4](2019)在《肢带型肌营养不良1B型LMNA基因新剪接突变致病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通过对一个疑诊肢带型肌营养不良1B型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活检、致病基因检测等研究,检索数据库判断其致病性,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新突变对mRNA剪接的影响,最后通过实验方法从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证实其新突变的致病性并初步探索了发病机制,为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的临床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帮助。方法1.收集一个疑诊肢带型肌营养不良1B型患者临床病史资料、心肌酶谱等血生化检查、肌电图、心脏彩超结果。2.结合临床特点进行肌病包(myopathy panel,MP)二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3.应用Sanger测序对可疑致病性突变位点进行验证,分析是否存在家系共分离,绘制遗传家系图谱;检索NCBI dbSNP数据库、Genome l000数据库过滤掉多态性位点;检索致病突变数据库The Human Gene Mutation Database(HGMD)和NHLBI Exome Sequencing Project(ESP)明确突变是否为新突变;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突变对mRNA剪接的影响,以及可能的致病机理。4.患儿行肌肉活检,取腓肠肌组织行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 eosin,HE)及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染色,了解肌肉病理及相关蛋白质表达情况。5.设计实验验证生物信息学的理论推测,提取患儿腓肠肌总RNA行转录组测序,了解突变对mRNA剪接的影响。活检取患儿皮肤组织行原代成纤维细胞培养,Lamin A蛋白免疫组织化学(IHC)染色,了解患儿皮肤成纤维细胞Lamin A蛋白的表达情况。患儿及正常对照皮肤成纤维细胞cDNA行RT-PCR,观察患儿与正常对照LMNA基因mRNA表达量的差异。结果1.患儿行走乏力2年,呈进行性加重,步态呈鸭步,爬楼、起蹲困难,上肢肌力4级,下肢肌力4-级,Gower征(+),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轻度升高为779 U/L;肌电图未提示肌源性损害;心脏彩超未见异常。2.肌病panel二代测序发现该患儿LMNA基因存在c.810+2T>C剪接杂合突变。3.Sanger测序验证检测结果并证实其父母未携带该突变。NCBI dbSNP数据库、Genome l000数据库均显示该突变在正常人群中发生频率极低,不属于多态性改变。HGMD和ESP致病突变数据库均无该突变致病性报道,为新突变。GERP++RS预测该突变位点具有高度保守性,Human Splicer Finder和NetGene2预测该突变发生mRNA剪接改变。4.HE染色示肌纤维大小不等,肌细胞核数量明显增加,伴结缔组织增生,轻度肌营养不良表现;腓肠肌免疫组化结果示Lamin A蛋白表达正常。5.转录组测序结果示患儿肌肉mRNA存在两种序列,一种为正常序列,占92.2%;另一种为部分4号内含子保留,占7.8%。皮肤原代成纤维细胞呈梭形,胞体狭长,胞浆丰富。免疫组化结果示Lamin A蛋白在患儿皮肤成纤维细胞中表达缺失。皮肤成纤维细胞cDNA行RT-PCR结果示患儿LMNA基因中mRNA表达量较正常对照明显减少。结论1.首次报道LMNA基因c.810+2T>C剪接杂合突变为LGMD1B的致病性突变。2.LMNA基因c.810+2T>C剪接杂合突变的致病机理为突变导致替代性的剪接供体位点激活,形成异常剪接变体,进而形成截短蛋白。3.在研究剪接位点突变对mRNA剪接的影响时,转录组测序简单、有效,同时能确定异常剪接变体的比例。(本文来源于《广西医科大学》期刊2019-05-01)

苏秋云[5](2018)在《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剪接突变筛查及其功能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FH,OMIM#143890)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常染色体显性单基因遗传性疾病,以血浆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升高、皮肤黄色瘤、早发冠心病为主要特征。FH是一种遗传异质性很高的疾病,基于家系样本的致病基因定位策略已发现13个基因与胆固醇代谢紊乱有关,包括LDLR、apoB-100、PCSK9、ABCG5和ABCG8等。传统的研究认为,FH主要的发病机制是致病基因蛋白质编码区的相关突变引起蛋白结构或功能改变,如LDLR基因突变,引起细胞膜表面的LDLR缺如或结构功能异常,导致全身组织对血循环低密度脂蛋白利用障碍并在组织内过度淤积。近年来的研究提示,蛋白质编码区的相关突变并不能说明FH全部的发病原因。因此,需要更深入的研究。RNA剪接(RNA splicing)是真核生物转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它将基因序列中的非编码部分(内含子)从序列中剪除,将编码部分(外显子)连接起来得到前体m RNA。异常剪接也会引起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改变,是疾病发生的一个常见原因。有相当一部分突变位于非蛋白质编码区的内含子区域,可能通过影响剪接模式而导致疾病的发生。目前推测,在单基因遗传病中,大约1/3的变异会引起mRNA的异常剪接。因此,异常剪接是单基因遗传病另一个重要的发病机制,需要一个系统的方案对异常剪接进行筛查。RNA剪接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面对巨大而复杂的基因组数据,仅利用传统的实验方法还不能满足剪接位点的研究需要,这就迫切要求一种能精确计算预测剪接位点的生物信息学方法来指导实验的顺利进行。常用的剪接位点的预测方法有MaxEntScan,NNSPLICE和Net Gene2等。但是,这些方法对预测结果的解释还没有达成共识,对于剪接位点评分解释一致的截止值尚未确定,此外,对分析的序列长度有一定限制。本研究采用gkm-SVM方法对FH致病基因的剪接突变进行筛查,评估这些突变是否会影响剪接。通过生物信息学理论方法筛查FH相关致病基因的剪接突变,将大大缩小实验范围,为探索剪接机制提供了指导方向。目的:1.建立基于gkm-SVM剪接突变预测的方案。2.系统的筛查FH相关剪接突变。3.在细胞水平验证剪接突变对FH发生的作用。方法:1.从HS3D数据库中获得真实剪接位点和虚假剪接位点序列,按照一定的长度截取序列组成新的数据集。利用正集训练集和负集训练集对gkm-SVM模型进行训练。利用测试集数据来检验所建模型的正确性。从HGMD专业数据库获得78个致病的剪接突变,从ClinVar和1000基因组获得53个良性多态性,用于评估gkm-SVM方法对剪接突变的预测效果,并与其它方法进行比较。2.使用R语言中一个名为Shiny的R包,基于Shiny框架建立用户可视化界面,方便用户对剪接突变进行预测。3.针对已有FH致病基因的突变筛查在剪接位点附近的剪接突变,利用gkm-SVM模型对FH相关剪接突变进行预测。4.采用minigene技术对FH相关剪接突变进行功能验证:构建ABCG5基因的一个突变点IVS7+2 G>A野生型和突变型质粒,转染HepG2细胞,并提取细胞总RNA,进行RT-PCR分析和测序。通过RT-PCR产物的电泳条带以及测序鉴别其剪接结果。结果:1.建立了gkm-SVM剪接突变预测模型,对于供体位点,正样本识别率和负数样本识别率分别达95.9%和89.9%,相关系数为0.8286;对于受体位点,正样本识别率和负数样本识别率分别达86.6%和82.7%,相关系数为0.6653,说明gkm-SVM模型达到了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所建立的gkm-SVM模型进行评估,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供体位点还是受体位点,gkm-SVM方法都表现出了较好的预测性能。2.基于Shiny框架成功建立了预测剪接突变的可视化界面,方便用户对感兴趣的剪接突变进行分析,评估突变对剪接的是否会产生影响。3.筛查FH相关剪接突变:筛选出LDLR基因剪接突变有108种,其它FH相关基因(apoB-100、PCSK9、ABCG5和ABCG8)的剪接突变总共有14种。4.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野生型质粒所得的RT-PCR产物正常,条带大小为295bp,而突变型没有正常条带,取而代之的是81bp的条带。经测序后证实突变型的目的条带为81bp,成熟mRNA将整个外显子8剪切掉,造成突变型质粒所得的RT-PCR产物缩短。结论:1.本研究建立的gkm-SVM模型达到了较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无论是供体位点还是受体位点,gkm-SVM与其它方法比较都表现出了较好的预测性能。2.根据gkm-SVM的预测方案,对于供体位点,84.1%的LDLR剪接突变可能对剪接造成影响,对于受体位点,86.7%的LDLR剪接突变可能对剪接造成影响。3.采用minigene技术,验证了ABCG5基因突变点IVS7+2 G>A确实发生异常剪接,致使外显子8缺失,进而导致蛋白质结构和功能异常。(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8-05-01)

孙晓利[6](2014)在《特异性U1snRNA和Morpholino对SCN1A基因剪接突变的修复机理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选取热性惊厥相关性癫痫患者SCN1A基因突变,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其对剪切的影响,构建mini-gene,进行体外剪接分析;并探讨特异性U1snRNA及Morpholino修复异常剪接的机理。【对象和方法】选取本实验室筛查出的热性惊厥相关性癫痫患者SCN1A基因突变(c.473+5G>A,c.909A>G, c.3705+1G>T)为研究对象,用Human Splicing Finder2.4软件进行预测c.473+5G>A和c.909A>G突变体的异常剪接情况(其中c.3705+1G>T的异常剪接情况在本课题组既往研究已明确)。构建mini-gene(pTARGET-Exon2-3-4-5,pTARGET-Exon5-6-7-8)转染HEK293细胞,提取总RNA,进行RT-PCR,分析异常剪接的情况。根据上述叁个突变位点设计与剪接供体位点完全互补或与其附近内含子区,外显子区多个靶位点互补的特异性U1snRNA表达载体;与野生型或突变型mini-gene(1:1)共转染HEK293细胞,提取总RNA,进行RT-PCR,分析正常与异常转录本比例,比较特异性U1snRNA修复异常剪接的效果。同时对突变c.909A>G设计与其新激活的剪接供体位点互补的Morpholino寡核苷酸,分析对异常剪接的修复效果,并与其U1snRNA靶向修复的效果对比。每组实验重复叁次,获得均值,计量资料是由均数±标准差(X±S)表示,使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以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 SCN1A基因突变体外剪切分析结果PEFS+患者c.473+5G>A突变体异常转录本较正常的缺少98bp碱基,即SCN1A基因的2号外显子5'端8bp碱基和全3号外显子的缺失。FS+患者c.909A>G突变体异常转录本较正常的缺少60bp碱基,即6号外显子5'端60bp碱基缺失。两种异常剪切结果与软件预测结果一致。2.特异性U1snRNA修复异常剪切的效果(1) c.473+5G>A的mini-gene突变体,表达正常转录本占总转录本(异常转录本和正常转录本的和)的比例为35.37%±3.29%。与特异性U1snRNA(E3Mu,E3+1, E3+9, E3+16)共转染后,正常转录本比例增加至59.88%±4.46%,54.94%±1.97%,100%,100%。它们与单纯突变体转染时正常转录本比例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2)c.909A>G的mini-gene突变体,表达正常转录本占总转录本比例为30.34%±2.71%。与特异性U1snRNA(E6+1, E6+9, E6+16, E6-9, E6-18)共转染后,正常转录本比例分别为92.85%±2.08%,100%,100%,27.47%±1.80%,29.83%±3.54%。与单纯突变体的正常转录本比例相比,E6+1, E6+9, E6+16有统计学差异(p<0.05);E6-9, E6-18无统计学差异(p>0.05)。(3)c.3705+1G>T的突变体mini-gene(产生两个异常转录本,即SCN1A基因的18号外显子5'端缺失49bp碱基或者18号内含子5'端保留20bp碱基),表达大片段异常转录本占总转录本的比例为37.53%±2.27%。与特异性U1snRNA(E18Mu, E18+1, E18+9, E18+16)共转染后,表达大片段异常转录本比例分别为55.49%±1.38%,64.66%±3.64%,46.39%±2.14%,80.29%±3.51%,与单纯突变体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无正常转录本的表达。3. Morpholino寡核苷酸的修复异常剪切的效果c.909A>G的mini-gene突变体,表达正常转录本占总转录本比例为30.75%±2.25%,与Morpholino(终浓度分别为10uM,50uM)共转染后,正常转录本比例分别为41.64%±1.94%,64.54%±2.47%,27.24%±2.72%;与单纯突变体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SCN1A基因c.437+5G>A和c.909A>G突变,可能通过影响剪切与疾病的发生相关。2.特异性U1snRNA对不同位置的突变修复效果不一样,其中剪接供体位点高度保守区+1位置的突变修复效果最差;结合于不同靶位点的特异性U1snRNA修复效果不同,结合于内含子区的修复效果较好。3.特异性U1snRNA和Morpholino对异常剪切都有修复作用,但U1snRNA的修复效果较好。(本文来源于《广州医科大学》期刊2014-05-01)

谢坤领[7](2014)在《剪接突变体MUC4/Y在胰腺癌细胞株MIApaca-2中的抗凋亡作用及可能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胰腺癌起病隐匿,被称为“沉默杀手”,难以早期确诊,手术切除率低。多数病理类型恶性度高,对放化疗的敏感性也很差,胰腺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率也高达百分之九十以上,其五年生存率很低,中位生存时间仅在4到5个月。目前临床上仍缺乏有效的干预治疗措施,胰腺癌的一线化疗药物吉西他滨,也只能延长患者中位生存期数月。因此,进一步明确胰腺癌发病发展的细胞分子生物学机制,并且从细胞分子水平寻找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和靶向治疗措施是目前的研究热点。研究发现胰腺癌相关分子人黏蛋白4(MUC4)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和演进,其在正常胰腺组织中不表达,在胰腺癌中呈现异常表达。然而人黏蛋白4的研究瓶颈是其分子量超大(基因片段>30KB),难以克隆及在真核细胞株中过表达,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生物学行为中基因功能和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然而MUC4分子有着自身的特点,第一,MUC4有多达24个转录本,且只存在于胰腺癌而非正常胰腺和胰腺炎组织中,第二,从进化的角度来看,其独有的结构域(AMOP, NIDO, vWD, EGF-like和TR结构域)来自于不同的祖先蛋白,这些结构域在进化过程中各自保守,尤其串联重复序列区(也即TR结构域)与其他结构域在蛋白结构上有着明显的独立性。MUC4/Y是MUC4众多天然转录本中的一个,与MUC4全长转录本(sv0-MUC4)相比,其缺少了外显子2编码区,也即是缺少了串联重复序列TR区,但同时保留了其他结构功能区,分子量明显减重,利用慢病毒载体系统可以直接在细胞株中过表达,本研究拟从转录本MUC4/Y入手,研究其在胰腺癌细胞株MIApaca-2中的抗凋亡作用及可能机制。在此基础上以MUC4/Y为对照分子,利用结构域基因缺失突变技术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MUC4分子,希望本研究可以为更深入的理解MUC4以及其特征性结构域参与胰腺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提供一定基础。目的明确MUC4/Y在胰腺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定位,重点探讨其对胰腺癌细胞株增殖、凋亡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机制,为转录本MUC4/Y的存在意义提供证据,也为更加深入的研究MUC4独有结构域提供参照基础。方法1、荧光定量PCR检测8种胰腺癌细胞株中MUC4/Y的表达水平,构建MUC4/Y过表达慢病毒表达系统,收获重组慢病毒。感染胰腺癌细胞株以构建MUC4/Y上调细胞株模型。2、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细胞免疫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明确MUC4/Y在胰腺癌细胞株MIApaca-2中的过表达和定位,利用CCK-8和流式细胞仪检测MUC4/Y对胰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能力的影响。3、通过裸鼠皮下成瘤实验在体内进一步验证MUC4/Y对胰腺癌细胞株MIApaca-2增殖和凋亡的影响。4、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信号通路蛋白,探讨MUC4/Y参与胰腺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分子机制。结果1、在8种胰腺癌细胞株株中,MIApaca-2和Panc-1细胞株中MUC4/Y呈现低表达,成功构建了过表达MUC4/Y的重组慢病毒载体,并建立了稳定过表达MUC4/Y的细胞株模型。2、在MIApaca-2中过表达MUC4/Y后,MUC4/Y可以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细胞膜,细胞形态发生改变,线粒体明显增多,细胞周期发生改变,细胞的增殖能力增强,凋亡能力减弱。3、动物体内实验进一步验证了MUC4/Y的促增殖和抗凋亡能力。4、MUC4/Y上调后,HER2的表达和磷酸化水平上升不明显,AKT和JNK相关信号通路被激活。结论1、MUC4/Y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膜,并能对细胞的宏观形态和亚细胞结构产生影响。2、MUC4/Y能够促进胰腺癌细胞株MIApaca-2的增殖和抗凋亡能力,并影响其细胞周期。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AKT和JNK相关信号通路。3、MUC4/Y的研究提示:MUC4转录本的存在有着重要意义,另外在MUC4/Y分子的基础上通过缺失突变可以进一步研究MUC4分子特有结构域的功能。(本文来源于《南京医科大学》期刊2014-05-01)

程冰[8](2013)在《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新剪接突变体Beclin1 v在线粒体自噬调控中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众所周知,线粒体是细胞的能量工厂,它可以通过氧化呼吸链来为细胞提供生存所需的能量和代谢中间产物,而在线粒体产能的同时也会产生副产物如ROS,ROS的异常积累会引起线粒体损伤,从而导致促凋亡蛋白如细胞色素C的释放,引起一系列级联放大反应激活下游Caspase而导致细胞凋亡。因此为了维持细胞正常生存状态,这些受损伤的线粒体需要被及时清除掉,细胞可以通过自噬途径选择性清除这些受损线粒体,这一过程即被我们成为线粒体自噬。同时也有研究表明在一些重要的生理进程中,线粒体自噬发挥着重要功能,例如在网织红细胞发育成成熟的红细胞过程中,不再被需要的线粒体需要通过线粒体自噬来清除。另外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线粒体自噬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密切相关,在帕金森症患者中,编码Pink1和Parkin蛋白的两个基因经常会发生突变,从而抑制了Pink1/Parkin这条通路在线粒体自噬过程中发挥作用,导致线粒体自噬缺陷,从而引起帕金森症。目前关于线粒体自噬调控的机制研究还不是很多,已知参与哺乳动物细胞线粒体自噬调控的机制主要有叁种:(一)Pink1/Parkin依赖的线粒体自噬,(二)NIX依赖的线粒体自噬(叁)低氧条件下FUNDC1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因此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阐明线粒体被选择性通过自噬降解的具体机制。而我们的工作则是首次发现了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的一个新剪接突变体,并且命名为Beclinl v。Beclinlv和Beclinl相比C端缺少了9,10,11叁个外显子,共70个氨基酸,外显子8和12直接相连接。Beclinl v存在于不同细胞系中,主要定位于线粒体外膜。它和Beclin1不同,在饥饿条件引起的非特异性自噬过程中不是必须的。但是当在细胞中过表达Beclin1 v,它却可以特异的引起线粒体聚集以及进一步的被降解,并且这种降解是通过自噬途径,即线粒体自噬。而过表达Beclinl则对线粒体没有明显影响。同时我们也进一步发现在敲低内源Beclinl v时,由于饥饿条件引起的线粒体自噬或者模拟生理条件下线粒体膜电位受损的药物CCCP引起的线粒体自噬都会受到明显抑制,而敲低内源Beclinl则对这一过程没有明显影响。以上结果说明Beclinl v能够特异参与到线粒体自噬调控中,而Beclinl本身则更倾向于在非选择性自噬过程中发挥功能。基于Beclinl v特异的线粒体定位,我们有理由猜想它可能同之前报道的参与线粒体自噬调控的线粒体蛋白一样也是作为线粒体上的接头蛋白,特异的将线粒体募集至自噬小体使其被降解,目前我们的实验结果发现Beclinl v并不是通过其C端第300~304位(W300-I304)典型的LC3 interaction region(LIR)-W/YXXL/I结合LC3UBL家族蛋白而引起线粒体自噬,同时过表达Beclinl v引起的线粒体自噬也不依赖于p62,因此夫十Beclinl v如何引起线粒体自噬的具体机制?为什么Beclinl在被选择性剪切掉外显子9,10,11后就可以特异的定位到线粒体上?这些问题目前对于我们而言仍然是一个谜团,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研究来阐明。(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3-04-30)

罗春艳[9](2012)在《新埃利伟氏综合征致病基因EVC剪接突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Weyers颅面骨发育不全(Weyers Arcrofacial Dysostosis WAD MIM193530)即Curry-Hall综合征,是一种以肢端骨骼与颅颌面部骨骼,及牙齿发育异常为主要表现的罕见遗传病。埃利伟氏综合征(Ellis-van Creveld Syndrome,EvC MIM225500)是一种与WAD表型类似的遗传病,在缺乏家族史以及全面临床检查的情况下两种疾病几乎无法分辨,极易混淆。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1)WAD为显性遗传而EvC综合征为隐性遗传;(2)EvC患者常常伴有先天性心脏病,且躯干骨骼尤其是肋骨往往存在发育异常并导致身材矮小。而WAD综合征患者目前尚未见伴发先天性心脏病的报道。就表型而言,WAD临床症状较EvC为轻,这与隐性遗传疾病致病基因两个等位基因均发生变化时对基因功能的影响更大有关。WAD与EvC的致病基因EVC、EVC2均定位于相同的染色体区域4p16,因此,这两种疾病可能具有相同的致病基因,只是由于杂合或纯合突变的区别导致疾病表型产生差异。在本研究中,我们对一个EvC小家系中的3个成员的候选致病基因EVC和EVC2进行测序分析,结果在一个患者中发现2个新的EVC剪接突变:IVS3+5G>G/C与IVS10-1G>G/A。随后,我们对这2个剪接突变分别构建minigene载体并对其功能进行研究,结果显示:IVS3+5G>G/C可激活隐蔽剪接位点,导致外显子部分跳跃,剪接突变位点后的一个外显子被部分剪接,引起了mRNA异常剪接,使基因剪接产物mRNA比正常的剪接产物短了一部分,从而引起蛋白质的结构异常;IVS10-1G>G/A的剪接方式和效应则与IVS3+5G>G/C不同,IVS10-1G>G/A导致突变位点后的内含子部分滞留,保留了剪接位点后部分内含子序列并引起了mRNA的剪接异常,使基因剪接产物mRNA较正常的剪接产物长,导致蛋白质结构和功能异常。各种剪接突变产生的效应,最终都会改变选择性剪接构型的最终平衡性,从而产生由剪接突变所引起的各种疾病的表型。(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2-01-01)

孙忠辉,李明,张国龙[10](2010)在《毛囊角化病一家系中ATP2A2基因新的剪接突变》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检测毛囊角化病一家系中ATP2A2基因新的剪接突变。方法: 提取家系中2例患者和2名正常人外周血DNA,采取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ATP2A2基因进行扩增,并对其产物进行测序,以100名正常人作对照。结果:该家系中患者ATP2A2基因的第13号内含子第1761+2位碱基由胸腺嘧啶(T)转化为胞嘧啶(C)。结论: 该家系发病可能是由ATP2A2基因发生剪接突变所致。(本文来源于《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期刊2010年11期)

剪接突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对一个中国Alport综合征家系进行基因变异检测,并对发现的基因变异进行致病性分析。方法采用目标序列捕获芯片联合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先证者进行基因变异检测,应用Sanger测序技术对可疑位点进行家系验证,通过体外Mini基因实验分析基因变异对pre-mRNA剪接过程的影响。结果先证者COL4A5基因32号外显子发现一杂合变异c.2767G>T(p.Gly923Cys),为新发现的变异。Sanger测序验证此变异在家系中与疾病呈现共分离。体外Minigene实验表明,c.2767G>T突变可造成COL4A5基因32号外显子缺失。结论通过目标序列捕获芯片联合高通量测序技术发现一个新的COL4A5基因突变,丰富了Alport综合征突变谱;通过体外Minigene实验证实c.2767G>T突变为一剪接突变,促进了对Alport综合征分子发病机制的理解。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剪接突变论文参考文献

[1].Yan-mei,YANG,Kai,YAN,Bei,LIU,Min,CHEN,Li-ya,WANG.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DMD/BMD)遗传学诊断及剪接突变的致病性分析(英文)[J].JournalofZhejiangUniversity-ScienceB(Biomedicine&Biotechnology).2019

[2].吕幸,吴维青,崔英霞,陈芳芳,孙宁.一个中国Alport综合征家系中剪接突变及致病性分析[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9

[3].高月.SDHB基因新发剪接突变导致下腔静脉旁副神经节瘤临床分析[D].郑州大学.2019

[4].余欣秀.肢带型肌营养不良1B型LMNA基因新剪接突变致病性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9

[5].苏秋云.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剪接突变筛查及其功能学研究[D].南昌大学.2018

[6].孙晓利.特异性U1snRNA和Morpholino对SCN1A基因剪接突变的修复机理探讨[D].广州医科大学.2014

[7].谢坤领.剪接突变体MUC4/Y在胰腺癌细胞株MIApaca-2中的抗凋亡作用及可能机制[D].南京医科大学.2014

[8].程冰.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新剪接突变体Beclin1v在线粒体自噬调控中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

[9].罗春艳.新埃利伟氏综合征致病基因EVC剪接突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

[10].孙忠辉,李明,张国龙.毛囊角化病一家系中ATP2A2基因新的剪接突变[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0

论文知识图

质粒图谱患者MLPA检测出2号内含子的剪接突变一6影响左丑I基因剪接的突变检测结果一,线虫BK通道上剪接突变体位置...患者2剪接突变体外功能验证结果:患儿家系图

标签:;  ;  ;  ;  ;  ;  ;  

剪接突变论文_Yan-mei,YANG,Kai,YAN,Bei,LIU,Min,CHEN,Li-ya,WANG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