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瑞芳, 宋均芬[1]2006年在《郑珍《说文新附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郑珍的《说文新附考》是清代“说文学”研究的学术成果之一,它是我们探讨古文字、研究《说文》新附字的重要参考着作。但长期以来,人们对郑珍《说文新附考》进行研究的专着和论文极少,未对其作全面论述和探讨,对其价值也未给予充分的肯定。本文试图从五个方面对郑珍《说文新附考》作较为全面的分析和公允的评价。
杨瑞芳, 宋均芬[2]2006年在《郑珍《说文新附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郑珍的《说文新附考》是清代“说文学”研究的学术成果之一,它是我们探讨古文字、研究《说文》新附字的重要参考着作。但长期以来,人们对郑珍《说文新附考》进行研究的专着和论文极少,未对其作全面论述和探讨,对其价值也未给予充分的肯定。本文试图从五个方面对郑珍《说文新附考》作较为全面的分析和公允的评价。
杨瑞芳[3]2003年在《郑珍《说文新附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郑珍《说文新附考》是清代“说文学”研究的学术成果之一,它是我们探讨古文字、研究《说文》新附字的重要参考着作,对我国的“说文学”研究和发展做出了贡献。但长期以来,人们对郑珍《说文新附考》进行研究的专着和论文极少,篇幅也较小,未对其作全面地论述和探讨,对其价值也未给予充分地肯定。本文试图从五个方面对郑珍《说文新附考》作较为全面地分析和公允地评价。 在“引言”中,我们将简要介绍郑珍的生平、学术成就、后人对其学术成就的评价以及《说文新附考》的版本。在第二章“编撰的目的和动机”中,我们认为,郑珍编撰《说文新附考》的主要目的是希望能够“以字通经”,恢复汉代解经的朴实学风,宏扬许郑儒学。此外,校勘《说文》,恢复许书原貌,探讨许慎作《说文》的真实意图和《说文》的真实性质;纠正钮树玉《说文新附考》中不当之处也是其重要原因。着述体例是我们研究古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说解体例”一章中,我们从《说文新附考》总的说解体例和说解中所用术语两方面来介绍。“说解内容”一章是本文重点。我们从辨明《说文》中的逸字、考订《说文》中逸收的先秦古文、指出《说文》中未收的记录方言及怪异名物的字、判断新附字出现的年代、矫正大徐注义的错误、纠正钮氏《说文新附考》中不当之处等六个方面作全面深入地探讨。最后,我们将讨论郑珍《说文新附考》对“说文学”的贡献:实践上,郑珍《说文新附考》博徵详辨,为后继学者研究《说文》、探讨新附字提供了丰富翔实的文字考据资料;理论上,郑珍对“说文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他科学阐释新附字的性质及重视方言古字和俗字;方法上,郑珍继承了乾嘉学派实事求是、无徵不信的求证方法并将其发扬光大,为后继学者研究《说文》提供了科学的方法指导。 在文章结尾处,我们认为,郑珍《说文新附考》尚存在一些不足,比如过于“墨守许学”、“泥于音韵”等,但这并不影响着作整体的学术价值。由于郑珍所处时代和地理环境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在考辨新附字的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是难免的,我们对此不应有过多的苛责。
杨瑞芳, 宋均芬[4]2006年在《郑珍《说文新附考》研究》文中提出郑珍的《说文新附考》是清代“说文学”研究的学术成果之一,它是我们探讨古文字、研究《说文》新附字的重要参考着作。但长期以来,人们对郑珍《说文新附考》进行研究的专着和论文极少,未对其作全面论述和探讨,对其价值也未给予充分的肯定。本文试图从五个方面对郑珍《说文新附考》作较为全面的分析和公允的评价。
花友娟[5]2016年在《郑珍《汗简笺正》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殷商金文的搜集研究大盛,和清代《说文》之学的风行,以《汗简》为代表的“古文”,被认为上不合于商周,下有悖于《说文》,受到不应有的蔑视,学界鲜有对其作专门研究者。加之郑珍为古篆籀之学,恒奉《说文》为圭臬,又诬惑于溷乱许学而伪托古文者,遂积数十年之功对《汗简》“古文”追穷根株,精加研核,着成《汗简笺正》,在《汗简》研究史乃至“古文”研究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与其他治“古文”者相比,郑珍的“古文”研究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价值,但目前学界对其作系统研究者还很缺乏。鉴于此,本文拟对《汗简笺正》的内容作全面的爬疏整理,通过与《汗简注释》的比较,借助《说文》、段注、《古文四声韵》和中国古籍数据库等文献资料,以及相关期刊文章,探讨郑珍治小学乃至古文字学的学术理念和训释方法,发现其在《汗简》乃至“古文”方面的研究价值,以期对郑珍学术研究起到直接的推动作用。按研究内容,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一、绪论:主要介绍郑珍生平、着述、《汗简》和《汗简笺正》的成书、版本、编排体例以及相关研究概述和本文的选题。二、训释体例及内容:首先分析归纳笺正体例,然后从书目笺正、甄别字形、鉴订释文、考证出处和考释注音几个方面对全书内容作爬疏整理研究。叁、研究方法:通过分析归纳各条笺语,探寻其研究方法,比如外部求证法,字形考订与字音、字义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四、学术特色:主要是郑珍明于“正”、“俗”之义,严于“古文”、“奇字”之辨的学术思想,以及质实严谨的治学态度在训诂实践中的运用。五、成就与不足:首先分别从对《汗简》研究的贡献,对他书研究的价值,《汗简笺正》自身的语言学价值几个方面归纳其成就,然后对其释错部分乃至未释部分做分析,评价其不足。六、点校本《汗简笺正》校勘:包括不同版本之间的对勘、引文校勘和标点、正文、排印格式的订正讹脱,厘定错简。
杨瑞芳[6]2003年在《郑珍《说文新附考》初探》文中研究说明《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是我国乃至世界上第一部有系统的文字学字典。古今中外 ,研究《说文》的论着汗牛充栋 ,与之相比 ,专论新附字的着作则较少。其中清代钮树玉《说文新附考》和郑珍《说文新附考》最为着名。《说文新附考》是郑珍年轻时所作 ,晚年与子郑
袁本良[7]2002年在《郑珍《说文新附考》论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考察晚清贵州籍着名学者郑珍的重要着作《说文新附考》。文章对该书的内容进行全面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作者的学术思想、研究方法、治学态度以及郑氏父子在《说文》新附字研究上的贡献试作评论。
史光辉, Peng, Ping[8]2018年在《绝代经巢第一流:西南大儒郑珍的小学研究》文中指出西南大儒郑珍在《说文》学、古文字学、近代汉字学和训诂学等传统小学研究领域成果丰硕。他善于综合形、音、义来考释文字,长于利用文献体例内外部求证来校勘古籍,通过典籍之间的渊源关系来梳理《说文》版本的流传,详考逸字和新附字来源,廓清逸字范围,严于"古文""奇字"之辨,沟通正俗异体关系,揭示汉字的俗写规律,阐述历代宗族亲属称谓,考证其源流演变。郑珍继承和发展了清儒朴学治学传统,自成一家,对晚清学术转变产生了积极影响,推动了"黔学"纳入主流学术史,开启了清代朴学的黔派范式。
窦属东[9]2014年在《郑珍《亲属记》研究》文中认为郑珍(1806-1864),贵州遵义人,是晚清道光咸丰年间着名的学者和文学家。郑珍精于文字、音韵、训诂,又博通古礼,为后人留下了一批足以代表贵州古代最高学术水平的着作。其生平见于《清史稿·儒林》,与独山莫友芝并称“西南大师”。《亲属记》二卷(1886年刊行),是郑珍“阐述礼经记载中历代宗族亲属称谓”,并“考证其源流演变”的着作。是书“考礼征俗”,补正了前代学者在训释《尔雅·释亲》及考证历代亲属称谓时的疏漏得失,弥补了传统小学在亲属称谓研究方面的空白,与同时问世的《称谓录》(清梁章钜着)既并称于世,又补其不足。《亲属记》系统收录古今汉语亲属称谓共106大类,辖词约606条,仿《尔雅》条例编排,是一部富有特色的称谓辞书。在亲属称谓及其相关语言文化问题的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学术贡献和学术价值。但目前学界的相关研究还很缺乏,本文通过全面解读《亲属记》,对其进行专题性和系统性的研究。本文的研究主要分为五个部分:一、介绍郑珍其人,《亲属记》的写作与版本,郑珍与《亲属记》的研究现状,本文的研究方法。二、分析《亲属记》的内容和体例,并以此阐述《亲属记》的辞书性质。叁、从语言学、文化史和辞书学叁个角度讨论《亲属记》的学术价值。四、从词汇系统、词汇分析和历史文化等角度,讨论《亲属记》及其汉语亲属称谓的相关问题。五、《亲属记》称谓词语例释。主要结合文献材料,以及相关研究成果,对《亲属记》部分亲属称谓词语作一个溯源讨流的工作。
姚权贵, 史光辉[10]2016年在《《说文》新附俗写源流考辨——基于郑珍的《说文新附考》》文中认为《说文》新附字大多是汉魏以来产生的俗字,也有少量《说文》失收的古文,其中不少字近代以来成了常用字,它们的源流演变值得关注和研究。在郑珍《说文新附考》的基础上,利用俗字理论和俗写变异规律,可以进一步辨明新附字的源流演变。
参考文献:
[1]. 郑珍《说文新附考》研究[J]. 杨瑞芳, 宋均芬.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 2006
[2]. 郑珍《说文新附考》研究[J]. 杨瑞芳, 宋均芬.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 2006
[3]. 郑珍《说文新附考》研究[D]. 杨瑞芳. 首都师范大学. 2003
[4]. 郑珍《说文新附考》研究[J]. 杨瑞芳, 宋均芬.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 2006
[5]. 郑珍《汗简笺正》研究[D]. 花友娟. 贵州师范大学. 2016
[6]. 郑珍《说文新附考》初探[J]. 杨瑞芳. 汉字文化. 2003
[7]. 郑珍《说文新附考》论略[J]. 袁本良. 古汉语研究. 2002
[8]. 绝代经巢第一流:西南大儒郑珍的小学研究[J]. 史光辉, Peng, Ping. 孔学堂. 2018
[9]. 郑珍《亲属记》研究[D]. 窦属东. 贵州师范大学. 2014
[10]. 《说文》新附俗写源流考辨——基于郑珍的《说文新附考》[J]. 姚权贵, 史光辉.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