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古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论文文献综述)
王佳[1](2021)在《小学低年段古诗教学与儿童审美情趣培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古诗是我国宝贵的文化资源,在语文教材中一直占有一席之地,它贯穿整个语文教材体系的始终。一二年级统编本语文教材当中就选取了27首古诗供低年段小学生学习。古诗之所以能够经久流传,为人们所喜爱,离不开诗歌本身的美感。古诗当中蕴含着丰富的审美教育资源,从内容到艺术形式再到诗歌的精神内涵,每一个方面都有其动人之处。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教育领域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关注度越来越高,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的养成是中国学生发展的素养性要求、是语文课程标准给出的教学方向之一。小学低年段的学生处于审美的萌芽与前艺术阶段,在此阶段重视审美情趣的培养,将会为孩子的一生打下良好的底色。但是,当前的古诗教学与儿童审美情趣的培养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低年段小学生审美情趣培养的态度、培养方式、效果等有必要进一步的改变,与此同时,也会提高了古诗教学的质量。本研究致力于小学低年段古诗教学与儿童审美情趣培养的研究,以当前小学低年段古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通过文献、资料、实践调查等方式,从理论层面与现实层面对古诗审美教育的特征与古诗教学中儿童审美情趣培养的实践原则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低年段小学古诗教学中儿童审美情趣培养的策略。本研究最重要的实用价值是为一线小学语文教师提供审美情趣培养的教学指导,使老师有所启发,有所改变,有所突破,有所作为。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为引言,第二部分为小学低年段古诗教学与儿童审美情趣培养的基本概念、内涵、特点以及相关理论的概述。通过前期调查,结合理论与实践,试图将审美情趣的内涵定位为审美情感、审美体验、审美能力三方面。第三部分从调查研究出发分析低年段小学古诗教学与儿童审美情趣培养的现状,发现问题,探寻问题出现原因。第四部分是古诗教学中儿童审美情趣培养的具体策略,通过对儿童审美心理的掌握了解,通过游戏教学激发情趣、主题教学导引情趣、艺术融合升华情趣,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方法的指导和借鉴。并且努力探索审美情趣培养的评价标准。
王婧[2](2020)在《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设计研究》文中提出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设计符合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古诗的要求,顺应了我国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思想。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是确保教学有条不紊顺利展开的基础,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方面的提高。然而,在实习期间,笔者发现部分教师在进行古诗教学设计时难以把握古诗设计的深度,容易出现把小学古诗课堂变为诗词翻译课或诗文赏析课的现象。本研究从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设计出发,综述了国内外核心素养的研究现状、国内外教学设计研究现状及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设计研究现状,发现古诗的教学受到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的重视,但针对小学古诗教学设计的研究较少。伴随着我国核心素养理论的不断发展,核心素养如何引导古诗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如何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值得探索与研究的问题。本研究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运用文献分析法对建构主义理论、体验学习理论和逆向设计模式进行简单介绍。结合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特点和一般方法,理清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设计的整体步骤。第二部分:选取K小学四年级4个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目前K小学四年级学生古诗学习情况;选取该年级9名教师进行教师访谈,了解目前小学古诗教学设计的现状。通过统计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教师对核心素养理念的认识不够充分;第二,古诗教学必须进行预习阶段设计;第三,古诗教学设计中缺少较为直观的教学评价;第四,教学活动的设计应贴近学生的已有认知。第三部分: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设计的模式分为五个步骤:第一步,根据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古进行古诗分析,结合现有古诗分类和小学阶段统编版古诗特点将小学阶段古诗分为画面类、情感类、节令类和说理类;第二步,从一般特征分析、课堂教学现实起点分析和课堂教学可能起点分析三个角度进行学情分析;第三步,从语文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分析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目标;第四步,依据逆向设计模式确定评价方式,并根据GRASPS架构设计评价任务和评价标准;第五步,按照课前阶段、课中阶段、课后阶段的顺序,根据四种不同类型古诗的特点、教学偏重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第四部分:以《宿新市徐公店》和《四时田园杂兴(梅子金黄杏子肥)》两诗为例,进行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设计并实施。分析教学实施的效果可以发现,基于核心素养的的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设计具有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显着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更为丰富,学生表达美、鉴赏美的能力有所提升,学生学习古诗更为积极,掌握更为牢固的特点。同时,根据在教学实施中发现的问题,提出评测表中的自评和他评应变调整至课后,巩固阶段进行和评价任务设计要适当简化,教学过程需根据学生具体表现适当调整的实施建议。目前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设计的研究不多,本论文将核心素养作为确定教学目标和确定评价标准的依据,提出基于核心素养的的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设计模式,对丰富核心素养理论和提高小学古诗教学质量有一定借鉴意义。
彭美会[3](2020)在《小学古诗情境教学现状与策略研究 ——以岳阳市岳阳楼区B和D小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古诗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古诗教学成为小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小学语文教师对小学古诗教学仍然存在困惑,因此,本研究在小学语文古诗情境教学的理论认知、现状问题、原因分析以及改进策略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的探索,以期为一线小学语文教师的古诗情境教学提供教学参考。本研究在探讨古诗情境教学的适切性和应用原则的基础上,选取岳阳市岳阳楼区两所大规模小学为研究对象,以其古诗情境教学现状为调查内容,对教师的古诗情境教学以及学生在古诗情境教学法下的古诗情境学习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并重点访谈了教师对古诗情境教学的认知与应用状况。调研发现,古诗情境教学法受到学生们的热切期待以及教师们的广大认可。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教师对古诗情境教学理论认知不够深入;教师对古诗情境创设与运用缺乏系统认知;古诗情境教学资源获取较局限;学生在情境中运用古诗能力欠缺等问题。调研结果显示,上述问题的形成是教师对古诗情境教学意义的缺乏有效认知;古诗情境创设与运用水平有欠缺;古诗情境教学资源开发利用率低以及古诗情境教学综合能力有待提高等因素造成的。基于教学现状的问题,本研究主要提出正确认识古诗情境教学特点;灵活运用丰富的古诗情境创设途径;因地制宜开发古诗情境教学资源;自觉提升古诗情境教学综合能力等策略,从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师对古诗情境教学方法的认知与应用能力,激发学生古诗学习兴趣,优化古诗教学方法。
施晓艺[4](2020)在《朱光潜《诗论》在初中古代诗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古代诗歌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是千百年来文人墨客智慧的结晶,也是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教育工作者为了提高古代诗歌的课堂教学质量,提出了多种教学方法,付出了很大的努力。然而当前的初中古代诗歌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我们不能停下探索的脚步。《诗论》是朱光潜有独到见解的诗学着作,凝聚了他对于诗歌研究的精华,书中的观点在一定理论高度上,能够为古代诗歌教学提供恰当的方法和途径。充分发挥它的价值,既有助于养成学生的诗歌鉴赏力,又能强化学生的文学修养,同时可以让教师和学生进一步的识诗性,懂诗法,真正发挥古代诗歌的魅力。本文概括了朱光潜《诗论》中“情趣”、“意象”、“诗境”、“音律”四个主要诗学观点,论述了其运用于初中古代诗歌教学的现实意义,即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趣味;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增加诗歌鉴赏课堂的深度和广度;以诗境来促进诗歌美育的发展。并以此为指导,在借鉴前人古代诗歌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其运用的启示,阐述了普遍适用于初中古代诗歌教学的有效策略:通过知人论世、比较鉴赏等方法,多维度解读再现古代诗歌的情趣;充分调动联想与想象,积累常见的意象,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的语言和意象之美;教师要进行情景设计营造诗境,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并鼓励学生进行诗境的仿写;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消除与文本的隔阂,掌握诗歌的音律。朱光潜《诗论》中的诗学观点能够丰富已有的古代诗歌教学研究成果并为教师提供一些适用于初中古代诗歌教学的新方法和新理念,对探究初中阶段的古代诗歌教学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欧阳铃[5](2020)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将高尚的审美情趣列为中国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之一。小学阶段是学生审美情趣形成的重要阶段。语文学科在促进学生审美发展过程中有着特殊的功能。审美的语文课堂才、情、思、趣和谐统一,学生置身于春风化雨之中,怡情养性,储善求真,享受成长的快乐。古诗是小学语文课程中的重要内容。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古诗篇目大幅增加,约占课文总数的百分之三十。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情感,富有个性化和原创性艺术技巧的古诗,具有持续可读性,不论是思想内涵还是表现形式,古诗有其独特的深刻性和复杂性,是快餐读物无法媲美的。古诗教学不能仅满足字词、诗文大意的讲解,更要带领学生领略文学经典的美,培养其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但在小学古诗的实际教学中,对学生审美情趣培养的情况并不乐观。学生的审美情趣还有待进一步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本文结合美学、教育学等相关研究,认为教师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可以从审美兴趣、审美知识、审美感受力、审美创造力四个要素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并结合小学语文教材古诗选编情况和古诗教学中学生审美情趣培养的现状,提出古诗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策略:巧设导入来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以古诗蕴含的艺术知识来引导学生学习审美知识;抓住古诗审美内容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力;在古诗教学中设计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表达与创造力;改变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审美情趣养成以及提升教师美育素养。
阳旦[6](2020)在《核心素养视阈下高中古诗教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14年3月份,教育部在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初次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在核心素养这个大的背景下,衍生出各个学科的核心素养,如语文素养。而在高中语文课程当中,古诗的教学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语文核心素养”旗帜的引领下,怎样丰富语用知识,提升运用能力;怎样促进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怎样提高审美情趣,加强人文素;如何弘扬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是高中语文教师在教授古诗的环节中必须探讨的问题。“语文核心素养”作为“核心素养”的分支,近些年来掀起的“核心素养”热潮,对其理论的诠释,国内外的研究意境颇有建树,但是,在实际古诗课堂当中,如何找到高中古诗教学与语文核心素养的连结点,即以核心素养为领导的教学目标应该如何具体实施分布在高中古诗教学课堂当中,显得尤为重要。古诗的教学应应该紧紧围绕“语文核心素养”这几个字,抓住四个基本点,即丰富语用知识、培养创造性思维、提升审美情趣、弘扬传统文化。结合当前课堂实践的共性,在教学现状调查分析的同时,依据语文“核心素养”观念,发现了目前古诗教学的不足,即“语文核心素养”缺失的表现,在应试教育、灌输式教学的当下古诗课堂,教师与学生对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明显不够重视,从教师方面、学生方面、其他方面均可总结归纳了高中古诗教学核心素养缺失的根本原因。那么,如何回归到语文教育的根本问题上来,根据调查现状与问题归因,进行“对症下药”,如何将“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带到古诗据课堂教学中来,刻不容缓。本文以解决高中古诗教学语文核心素养缺失的问题为研究重点,核心素养视阈下的高中语文古诗教学实施策略是主要应该探讨的问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内涵要求,分别从四个大方向个点进行了策略研究,这四点分别是:立足文本,扎根“语言“的基础土壤;浸润诗意的潮汐,提升审美创造力;浸润诗意的潮汐,提升审美创造力;熏陶感染,共筑精神文化家园。具研究内容除了理论支撑外,还将融入教学实践当中,以期对当前的高中古诗教学有所帮助。
高文静[7](2020)在《中学古诗整体阅读教学研究》文中认为当前,传统文化日夜受到社会大众的重视,中国古代诗歌教学作为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其教学方法和手段也在不断探索前进。古诗整体阅读教学是一种力求改善肢解式的教学方式,注重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既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赏析方法,又重视学生熏陶感染,吸收传统文化精髓,丰富文学素养,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传统优秀文化。本论文主要运用文献法、调查法和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本论题进行研究。论文前有引言与文献综述,主要探讨古诗整体阅读教学的研究意义,梳理古诗教学与整体阅读教学的研究现状,发现整体阅读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现代文阅读,针对具体诗歌阅读整体性把握的相关研究还较少。论文正文由四个部分组成:一是对古诗整体阅读教学的概述。主要包括:明确什么是古诗教学与整体阅读教学,进而阐明古诗整体阅读教学的含义;从新课程标准、赏析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改变“肢解式”教学现象四个方面来分析古诗整体阅读教学的意义;对运用古诗整体阅读教学的理论依据进行阐释,从而为古诗整体阅读教学提供依据。二是古诗整体阅读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主要分析了古诗阅读教学缺乏整体教学指导的现状,并据此揭示实际教学中的问题和产生问题的原因。三是古诗整体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分别从古诗教学目标、古诗教学内容、古诗教学方式、古诗教学效果评价四个方面提出古诗整体阅读教学的策略。四是古诗整体阅读教学的案例分析与案例反思。在古诗整体阅读教学中既要进行有效的教学实践,又要从实践中分析、总结,以获得教学启示。
高慧[8](2020)在《小学升初中古诗衔接性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1世纪以来,教育衔接问题受到了各国的关注,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注意到了语文教学的衔接。尤其是自《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颁布以来,课标中提出九年一贯的整体教学思想,语文教学衔接问题也由此进入到了研究领域。古诗词历史悠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熠熠生辉的一颗明珠。古诗词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在研究相关衔接教学理论的基础上,通过调查法,厘清小学高学段与初中的古诗教学现状,认为目前小学升初中的古诗教学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断裂,并进一步分析了小学升初中古诗教学出现脱节的原因。本文将针对具体脱节的原因提出构建小学升初中古诗衔接教学的对策,以期为小学升初中古诗衔接性教学做出一份力所能及的贡献。论文的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小学升初中古诗衔接教学的研究背景和意义,通过进行文献整理,分析前人对古诗衔接教学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明确自己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一章对小学升初中古诗衔接教学进行概述。本章首先对古诗、语文衔接教学、小学升初中古诗衔接教学进行概念界定,其次,通过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解读,分析课程标准对小学高学段与初中两个学段古诗教学的不同要求;再次,通过对小学高学段与初中语文教材中古诗选编情况进行统计并分析;最后,对小学高学段和初中两个学段学生心理变化进行分析,提出小学升初中古诗衔接教学的现实基础。第二章是小学升初中古诗衔接性教学的现状及析因。本章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两个方面展开调查,并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最终分析出小学升初中古诗教学脱节的表现及其原因。第三章是笔者对小学升初中古诗衔接教学提出一些建议,此部分是本篇论文的重要部分。主要针对小学高学段与初中古诗衔接教学目前存在的脱节情况,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四个方面提出具体的衔接建议。在教学目标上,提出聚焦语文核心素养进行教学目标的衔接。在教学内容上,建议在古诗背景、意象、知识、主题等方面进行衔接。在教学方法上,古诗衔接教学的方法可以不再局限于诵读法、情境创设法,还可以灵活采用批注法、体悟法等进行衔接教学。在教学评价上,要注重评价目标的一体化,遵循评价内容的一贯制,实现评价方式的连续化。通过教学评价的衔接,更好地实现小学升初中古诗教学的衔接。第四章是基于第三章中提出的教学建议,以《望岳》为教学文本做出的教学设计。继而在衔接目标、内容、学生能力的提升等方面进行反思。最后一部分是结语,总结本文的基本观点,反思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以期小学升初中的古诗教学能够顺利衔接。
魏芳[9](2020)在《基于课堂观察的古诗体悟教学优化研究》文中提出当下,随着中小学统编本教材的投入使用,比较明显的特点是古诗词的数量、比例增加和提高,关于古诗教学的研究层出不穷,而且更多地把关注点从分析古诗字词含义,转移到关注古诗中蕴含的传统文化、意境以及人文精神上。但从目前的研究状况来看,语文古诗“体悟”教学研究少之又少,体悟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其背后包含了博大精深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值得我们重视和利用,学生在学习古诗时,也需要教师指导学生进入古诗体悟式学习,体验情境,感悟情感,感受诗人的言行、性格、情感,生成个体生命意义。本论文采用课堂观察法,选择针对性的观察点,深入课堂观察,收集数据和信息,对课堂进行科学观察记录,课后整理分析观察数据,力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分析不同视角下的古诗体悟教学,对其有全面整体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策略并提供案例设计,实现追求素质教育和传承中国传统的民族文化的教学,对古诗体悟教学有一定启发性。引言部分主要阐述了论文选题背景、选题意义、文献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案。正文第一章是古诗体悟教学相关概念的界定,对“古诗教学”、“体悟思维”、“古诗体悟教学”等相关概念进行了详述,以及古诗体悟教学的价值意义和理论依据,为本文的写作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第二章通过课堂观察法,采用LICC课堂观察范式,从不同维度和视角,选择针对性的观察点,再深入古诗课堂观察,收集数据和信息,整理汇总后展现出古诗体悟教学中的现状,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学效果四个方面思考存在的问题。第三章是在课堂观察的基础上,提出古诗体悟教学的优化改进策略,鼓励学生采用体验、感悟、想象联想等的方式,领会古诗的情感,不要教师一腔热情的“满堂灌”,要学生主动的感悟和实践,才能形成古诗素养,力求在各方面彰显体悟教学理念。第四章初步尝试古诗体悟教学的设计并进行简单评析,选择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张继的《枫桥夜泊》两首诗,指导学生调动自己的体验、感受,引发与诗人共鸣的思想和情感,力求把学生生命经验和古诗内容结合起来,使学生对古诗有深刻的个人领悟,优化古诗体悟教学的现有模式。
沈千一[10](2020)在《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第一学段古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优秀的古诗作品是中华经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备受语文教材编写者的青睐,最新推行的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课文的比重明显上升,教学任务也随之加重。古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如何引导学生学好诗词语言,促进儿童对经典的传承,深化情感和智力发展。一直以来是语文教学的难点。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的情境教学法契合了古诗教学要求,被广泛应用到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本研究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出发,对当前情境教学法在北京市海淀区N小学第一学段的应用现状进行了调查。笔者采用了观察法与访谈法两种调查研究方法,依据观察量表对该小学第一学段古诗教学进行了课堂观察,并针对教师的情境教学理论认知和情境教学的课前准备以及课堂现状对该校第一学段的10位语文教师进行了访谈。通过教学观察和教师访谈分析,发现情境式古诗教学使小学语文古诗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日常古诗教学中使用频率极高。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日常教学中情境教学应用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笔者依据现状调查,针对教师理论认知、课前教学准备和课堂教学实践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教学优化策略,旨在更好的让情境教学法服务于古诗教学,使古诗课堂焕发生机与活力。为今后其他教师开展情境古诗教学提供教学参考。
二、在古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在古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论文提纲范文)
(1)小学低年段古诗教学与儿童审美情趣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小学低年段古诗中的美育资源与儿童审美情趣培养 |
(一)审美情趣概述 |
1.审美情趣的内涵 |
2.儿童审美情趣培养的依据 |
(二)小学低年段古诗中的美育资源 |
1.内容生动形象 |
2.语言活泼律动 |
3.情感明朗愉悦 |
二、小学低年段古诗教学中儿童审美情趣培养现状 |
(一)教师层面 |
1.审美态度不够积极 |
2.古诗教学方式缺乏创新 |
3.忽视儿童审美心理特征 |
(二)学生层面 |
1.对古诗文体喜爱度偏低 |
2.审美能力较薄弱 |
(三)社会层面 |
1.重分数评价的传统 |
2.审美情趣的评价缺乏统一标准 |
三、小学低年段古诗教学中儿童审美情趣培养的教学策略 |
(一)根据小学生审美心理创新教学方式 |
1.游戏教学激发兴趣 |
2.主题教学导引情趣 |
3.艺术融合拓展情趣 |
(二)古诗审美情趣培养的成效及实践前后对比 |
1.教师的实践反馈 |
2.学生的学习反馈 |
3.研究困惑与愿景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一)顺应核心素养的时代要求 |
(二)改变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设计的现状 |
(三)本人的研究兴趣 |
二、文献评析 |
(一)国外相关文献研究 |
(二)国内相关文献研究 |
三、核心概念界定 |
(一)核心素养 |
(二)教学设计 |
(三)古诗教学设计 |
四、研究目的及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五、研究思路及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思路 |
第一章 理论基础 |
第一节 建构主义理论 |
第二节 体验学习理论 |
第三节 逆向设计模式 |
第二章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设计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一节 调查设计 |
一、访谈设计 |
二、问卷设计 |
(一)确定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目的及主要内容 |
(二)设计问卷问题 |
第二节 调查分析 |
一、访谈结果分析 |
(一)教师古诗教学设计现状 |
(二)教师在古诗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
(三)教师对核心素养或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认识 |
(四)教师对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古诗教学设计的态度 |
二、问卷结果分析 |
(一)学生对古诗及古诗课堂学习的态度和倾向 |
(二)学生古诗学习现状 |
第三节 调查结论 |
一、教师古诗教学设计中的可取之处 |
(一)教师的古诗教学设计有理可循 |
(二)教师的古诗教学设计重点鲜明、结构清晰 |
二、教师古诗教学设计中的不足之处 |
(一)教师对核心素养理念的认识不够充分 |
(二)教师对古诗教学预习阶段的设计不够重视 |
(三)教师在古诗教学设计中缺少对预期教学效果的评价设计 |
(四)教师的教学活动设计与学生认知存在偏差 |
第三章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设计 |
第一节 教材古诗分析 |
一、统编版教材编排特点 |
二、统编版教材古诗选文统计及分类 |
第二节 学生学情分析 |
一、学生的一般特征分析 |
二、课堂教学现实起点分析 |
三、课堂教学可能起点分析 |
第三节 古诗教学目标确立 |
一、基于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教学目标 |
二、基于思维发展与提升的教学目标 |
三、基于审美鉴赏与创造的教学目标 |
四、基于文化传承与理解的教学目标 |
第四节 古诗教学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确定 |
一、基于逆向设计的评价方式 |
二、古诗教学评价任务设计 |
(一)学生核心素养的综合性评价任务设计 |
(二)学生核心素养的针对性评价任务设计 |
三、古诗教学评价标准设计 |
第五节 古诗教学过程设计 |
一、课前阶段设计 |
(一)课前预习设计 |
(二)课堂评价标准设计 |
二、课中阶段设计 |
(一)画面类古诗教学设计 |
(二)情感类古诗教学设计 |
(三)节令类古诗教学设计 |
(四)说理类古诗教学设计 |
三、课后阶段设计 |
(一)基于学生的课后阶段设计 |
(二)基于教师的课后阶段设计 |
第四章 实践研究: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设计——以《宿新市徐公店》《四时田园杂兴(梅子金黄杏子肥)》为例 |
第一节 学生学情分析 |
一、学生一般特征分析 |
二、课堂教学现实起点分析 |
(一)学生的认知准备 |
(二)学生的心理准备 |
三、课堂教学可能起点分析 |
第二节 《宿新市徐公店》《四时田园杂兴(梅子金黄杏子肥)》的教学目标确立 |
一、文本分析 |
(一)《宿新市徐公店》文本分析 |
(二)《四时田园杂兴(梅子金黄杏子肥)》文本分析 |
(三)《宿新市徐公店》《四时田园杂兴(梅子金黄杏子肥)》对比分析 |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
第三节 《宿新市徐公店》《四时田园杂兴(梅子金黄杏子肥)》的教学评价设计 |
一、设计评价任务 |
二、确定非重点教学目的评价标准 |
第四节 《宿新市徐公店》《四时田园杂兴(梅子金黄杏子肥)》的教学过程设计 |
一、课前阶段教学设计 |
(一)课前预习单 |
(二)课堂评价标准 |
二、课中阶段教学设计 |
(一)激趣导入,巩固拓展 |
(二)情境创设,引导感悟 |
(三)创设情境,自主感悟 |
(四)两诗对比,加深感悟 |
三、课后阶段教学设计 |
(一)学生的课后阶段设计 |
(二)教师的课后阶段设计 |
第五节 《宿新市徐公店》《四时田园杂兴(梅子金黄杏子肥)》的教学实施 |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设计实施效果 |
(一)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显着提高 |
(二)学生的想象力更为丰富 |
(三)学生表达美、鉴赏美的能力有所提升 |
(四)学生学习古诗更为积极,掌握更为牢固 |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设计实施建议 |
(一)评测表中的自评与他评可于课后巩固阶段进行 |
(二)评价任务设计要适当简化 |
(三)教学过程需根据学生具体表现适当调整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设计现状调查老师访谈提纲 |
附录二 (学生问卷)小学语文古诗学习情况调查 |
附录三 《宿新市徐公店》《四时田园杂兴(梅子金黄杏子肥)》课堂实录 |
致谢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3)小学古诗情境教学现状与策略研究 ——以岳阳市岳阳楼区B和D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缘由 |
1.1.1 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 |
1.1.2 古诗在语文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
1.1.3 当前教师对古诗教学仍然存在困惑 |
1.2 选题意义 |
1.3 核心概念界定 |
1.3.1 情境教学 |
1.3.2 古诗 |
1.3.3 小学古诗情境教学 |
1.4 研究综述 |
1.4.1 国内外情境教学研究 |
1.4.2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研究现状 |
1.4.3 小学古诗情境教学研究现状 |
1.5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1.5.1 研究目标 |
1.5.2 研究内容 |
1.6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1.6.1 研究方法 |
1.6.2 研究思路 |
第2章 小学古诗情境教学的适切性和应用原则 |
2.1 小学古诗情境教学的适切性 |
2.1.1 古诗情境教学适于新课标相关要求 |
2.1.2 古诗情境教学适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 |
2.1.3 古诗情境教学适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
2.2 古诗情境教学的应用原则 |
2.2.1 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相结合的原则 |
2.2.2 适度性和适宜性相结合的原则 |
2.2.3 趣味性和有效性相结合的原则 |
第3章 小学古诗情境教学现状分析 |
3.1 调查设计与实施 |
3.1.1 调查的步骤程序 |
3.1.2 调查对象的选择 |
3.1.3 调查工具的研制 |
3.2 教师调查数据与分析:小学古诗情境教学效果及问题分析 |
3.2.1 古诗情境教学方法认可度较高 |
3.2.2 古诗情境教学理论认知不够深入 |
3.2.3 古诗情境创设与运用缺乏系统认知 |
3.2.4 古诗情境教学资源获取较局限 |
3.3 学生调查数据与分析:小学古诗情境学习效果及问题分析 |
3.3.1 学生对古诗情境学习充满兴趣 |
3.3.2 学生在情境中运用古诗能力欠缺 |
第4章 小学古诗情境教学问题的原因分析 |
4.1 教师对古诗情境教学意义缺乏有效认知 |
4.1.1 情境教学理论知识储备不足 |
4.1.2 古诗教学方法呈现模式化 |
4.2 古诗情境创设与运用水平欠缺 |
4.2.1 情境创设途径形式单一 |
4.2.2 情境创设目标指向不够明确 |
4.3 古诗情境教学资源开发利用率较低 |
4.3.1 网络资源平台建设不足 |
4.3.2 地域资源开发利用较少 |
4.3.3 古诗教研学习资源短缺 |
4.4 古诗情境教学综合能力有待提高 |
4.4.1 信息技术教学能力不足 |
4.4.2 古诗教学理念存在偏差 |
4.4.3 古典诗歌理论素养不高 |
第5章 小学古诗情境教学的优化策略 |
5.1 正确认识古诗情境教学特点 |
5.1.1 形真——意象逼真 |
5.1.2 情切——诗情真切 |
5.1.3 意远——意境深远 |
5.1.4 理寓其中——理寓诗中 |
5.2 灵活运用丰富的古诗情境创设途径 |
5.2.1 图画呈现,再现情境 |
5.2.2 音乐生情,渲染情境 |
5.2.3 角色体验,融入情境 |
5.2.4 生活拓展,亲临情境 |
5.2.5 语言描绘,品读诗境 |
5.3 因地制宜开发古诗情境教学资源 |
5.3.1 搭建专业平台,开发优质网络资源 |
5.3.2 拓展教学基地,开发地域课程资源 |
5.3.3 加强教研培训,挖掘利用教学资源 |
5.4 自觉提升古诗情境教学综合能力 |
5.4.1 加强信息技术教学能力 |
5.4.2 确立科学的古诗教学理念 |
5.4.3 提高古典诗歌理论素养 |
结语 |
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小学生对古诗情境教学的体验情况调查问卷(学生问卷) |
附录二 :小学语文古诗情境教学现状的调查问卷(教师问卷) |
附录三 :教师对古诗情境教学认知和应用现状(访谈提纲) |
附录四 :教师对古诗情境教学认知和应用现状(访谈摘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科研成果清单 |
致谢 |
(4)朱光潜《诗论》在初中古代诗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的缘起及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
一、朱光潜《诗论》的主要观点 |
(一)读者对诗歌的再创造需蕴含“情趣” |
(二)诗歌意象世界的生成就是一种创造 |
(三)理想的“诗境”是情趣与意象的完美融合 |
(四)诗的生命形式在于音律 |
二、《诗论》在初中语文古代诗歌教学中的价值 |
(一)以诗境促进诗歌美育发展的整体水平 |
(二)借用《诗论》观点提高教师自身的诗歌理论素养 |
(三)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及文学趣味 |
三、《诗论》主要观点在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
(一)多维度解读诗歌以培养学生“情趣” |
(二)通过意象的把握深入体会诗歌 |
(三)在抓住教学关键点的基础上把握“诗境” |
(四)以诵读教学为核心把握诗歌音律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以及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选题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一)关于语文以及古诗审美教育研究 |
(二)关于语文以及古诗审美素养培养研究 |
(三)关于语文以及古诗审美能力培养研究 |
(四)关于语文以及古诗审美情趣培养研究 |
(五)研究述评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思路 |
第1章 审美情趣与小学语文古诗教学 |
1.1 审美情趣内涵与要素 |
1.1.1 审美兴趣 |
1.1.2 审美知识 |
1.1.3 审美感受力 |
1.1.4 审美表达与创造力 |
1.2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 |
1.2.1 小学语文古诗 |
1.2.2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 |
1.2.3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培养审美情趣的独特价值 |
第2章 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选文的具体解读 |
2.1 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选编情况分析 |
2.1.1 古诗朝代分析 |
2.1.2 古诗作者分析 |
2.1.3 古诗体裁分析 |
2.1.4 编排形式分析 |
2.1.5 古诗数量分布情况 |
2.1.6 古诗题材分析 |
2.2 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的审美特征 |
2.2.1 明快悦耳—言美 |
2.2.2 栩栩如生—景美 |
2.2.3 难舍难分—情美 |
2.2.4 赤子之心—人美 |
2.2.5 如珠妙语—理美 |
第3章 小学古诗教学审美情趣培养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3.1 小学古诗教学中审美情趣培养存在的问题 |
3.1.1 忽视学生审美兴趣激发 |
3.1.2 弱化情感体验的审美知识教学方式 |
3.1.3 忽略学生审美感受力培养 |
3.1.4 缺乏审美表达及创造力的训练 |
3.2 小学古诗教学审美情趣培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3.2.1 教师审美修养不够 |
3.2.2 教学方法单一 |
3.2.3 评价方式存在一定误区 |
3.2.4 学生审美心理发展限制 |
第4章 小学古诗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策略 |
4.1 优化教学设计 |
4.1.1 巧设导入激发审美兴趣 |
4.1.2 改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审美知识 |
4.1.3 抓住古诗审美内容培养学生审美感受力 |
4.1.4 设计活动培养学生审美表达及创造力 |
4.2 转变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审美情趣养成 |
4.2.1 评价语言个性化 |
4.2.2 评价内容全面化 |
4.3 教师美育修养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条件 |
4.3.1 加强美育理论的学习 |
4.3.2 加强对审美心理学理论的学习 |
4.3.3 深化对古诗中的审美特征的认识 |
4.3.4 教学手段审美化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小学语文教材古诗选编情况 |
附录 B 教师访谈提纲 |
致谢 |
(6)核心素养视阈下高中古诗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缘起 |
1.2 研究价值 |
1.3 研究现状 |
1.4 概念界定 |
1.5 研究方法 |
1.6 创新之处 |
第2章 核心素养视阈下高中古诗教学课堂现状调查分析 |
2.1 研究对象的界定 |
2.2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古诗的比重及分布情况 |
2.3 高中古诗教学现状调查与数据统计分析 |
2.3.1 调查设计说明 |
2.3.2 学生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
2.3.3 教师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
2.4 现实映射——高中古诗教学语文核心素养缺失的表现 |
2.4.1 语言的建构与运用能力的缺失 |
2.4.2 思维的发展与提升能力的缺失 |
2.4.3 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的缺失 |
2.4.4 文化理解与传承能力的缺失 |
2.5 问题解剖——高中古诗教学语文核心素养缺失的原因 |
2.5.1 教师层面 |
2.5.2 学生层面 |
2.5.3 其他层面 |
第3章 核心素养视阈下高中古诗教学策略 |
3.1 立足文本,扎根“语言“的基础土壤 |
3.1.1 培育语感,建立声情相依的感性体认 |
3.1.2 咀嚼炼字,培养厚实的语用知识储备 |
3.2 打破思维的樊笼,放飞想象力的翅膀 |
3.2.1 启发式教学,打开积极活跃的思维空间 |
3.2.2 转变思维方式,拓展想象力的空间 |
3.3 浸润诗意的潮汐,提升审美创造力 |
3.3.1 立足文本,揣摩文辞的古典美 |
3.3.2 推敲涵泳古诗,提升审美品质 |
3.3.3 诗意延伸,在创作中沉淀审美 |
3.4 熏陶感染,共筑精神文化家园 |
3.4.1 重人文内涵,汲取精神的养料 |
3.4.2 文化苏醒式教学 |
3.4.3 “永州八记”等地方文化资源的运用 |
第4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A:高中生学习古诗情况问卷调查(学生卷) |
附录 B:永州市三中高中古诗教学现状教师访谈提纲 |
致谢 |
(7)中学古诗整体阅读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与文献综述 |
0.1 选题缘起 |
0.2 研究意义 |
0.3 研究现状 |
0.4 研究方法 |
第1章 中学古诗整体阅读教学概述 |
1.1 古诗整体阅读教学概念界定 |
1.2 古诗整体阅读教学的意义 |
1.3 古诗整体阅读教学的理论依据 |
第2章 中学古诗整体阅读教学现状研究 |
2.1 中学古诗整体阅读教学现状调查 |
2.2 中学古诗整体阅读教学问题分析 |
第3章 中学古诗整体阅读教学策略 |
3.1 古诗教学目标的整体确定策略 |
3.2 古诗教学内容的整体认知策略 |
3.3 古诗教学方式的整体促进策略 |
3.4 古诗教学效果的整体评价策略 |
第4章 中学古诗整体阅读教学案例 |
4.1 单篇古诗整体教学示例分析 |
4.2 单元整体教学案例分析 |
4.3 教学案例反思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中学古诗阅读教学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2 学生访谈提纲 |
附录3 教师访谈提纲 |
致谢 |
(8)小学升初中古诗衔接性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与文献综述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四、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小学升初中古诗衔接性教学概述 |
第一节 概念界定 |
一、古诗 |
二、语文衔接教学 |
三、小学升初中古诗衔接性教学 |
第二节 小学升初中古诗衔接性教学的依据 |
一、新课标对古诗教学的梯度要求 |
二、统编教材古诗选编的层级性 |
三、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性 |
第二章 小学升初中古诗衔接性教学现状及析因 |
第一节 小学升初中古诗衔接性教学问卷调查 |
一、问卷调查的设计 |
二、问卷调查的实施 |
第二节 小学升初中古诗衔接性教学现状分析 |
一、基本情况 |
二、主要问题 |
第三节 小学升初中古诗衔接性教学困境析因 |
一、教师衔接意识淡薄 |
二、教师衔接能力有限 |
三、教师教学功利化 |
第三章 小学升初中古诗衔接性教学策略探析 |
第一节 聚焦核心素养,加强目标的衔接 |
一、由易到难,建构语用能力 |
二、由一到多,培养思维能力 |
三、由外到内,提高审美能力 |
四、由浅入深,传承传统文化 |
第二节 巧设教学角度,凸显内容的衔接 |
一、古诗背景勾连 |
二、古诗意象对比 |
三、古诗知识衔接 |
四、古诗主题融通 |
第三节 丰富教学形式,讲究方法的衔接 |
一、相通之法,同中求异 |
二、创新之法,逐步升格 |
第四节 完善评价体系,注重评价的衔接 |
一、评价目标一体化 |
二、评价内容一贯制 |
三、评价方式连续化 |
第四章 《望岳》教学设计与反思 |
第一节 《望岳》教学设计 |
第二节 教学反思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Ⅰ |
附录Ⅱ |
致谢 |
(9)基于课堂观察的古诗体悟教学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与文献综述 |
第一章 古诗体悟教学的相关概述 |
第一节 古诗体悟教学的概念界定 |
一、古诗教学 |
二、体悟教学 |
三、古诗体悟教学 |
第二节 古诗体悟教学的理论依据 |
一、语文课程标准理念 |
二、默会知识理论 |
三、文学阅读理论 |
第三节 古诗体悟教学的价值 |
一、学习热情的激发——身心投入、联想想象 |
二、情感态度的补充——熏陶感染、感受美好 |
三、精神世界的构建——唤醒生命、关注体验 |
四、思维品质的提升——学会学习、善于思考 |
第二章 古诗体悟教学的现状 |
第一节 课堂观察的量表设计及观察过程 |
一、课堂观察量表的设计 |
二、课堂观察过程 |
第二节 课堂观察的数据汇总及分析 |
一、观察数据整理 |
二、观察数据分析 |
第三节 古诗体悟教学现状的思考 |
一、教学目标表述不当 |
二、教学方法流于形式 |
三、教学评价无生命性 |
四、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
第三章 古诗体悟教学的优化改进策略 |
第一节 尊重学生主体,明确教学目标 |
一、关注学生,树立学生主体观念 |
二、立足诗句,注重学生投入体验 |
三、结合学段,符合学生心理特点 |
四、师生配合,增强目标监控力度 |
第二节 重视融入体验,丰富教学形式 |
一、巧设情境,激发体悟兴趣 |
二、加强诵读,促进整体体悟 |
三、品析词句,加深情感体悟 |
四、激活想象,促进形象体悟 |
第三节 营造民主课堂,实现有效评价 |
一、平等对话,调动师生交流积极性 |
二、合作互研,增强体悟性探究能力 |
三、关注过程,注重教学评价情境性 |
四、自主创新,落实评价方式多样化 |
第四节 拓展活动空间,优化教学效果 |
一、多元促写,凸显学生独特个性 |
二、诗画结合,品味古诗意境之美 |
三、比较阅读,增强资源整合意识 |
四、内外结合,拓宽师生教学空间 |
第四章 古诗体悟教学的教学设计尝试 |
第一节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学设计及评析 |
一、《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学设计 |
二、教学设计评析 |
第二节 张继《枫桥夜泊》教学设计及评析 |
一、《枫桥夜泊》教学设计 |
二、教学设计评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第一学段古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源起 |
一、古诗教学在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性 |
二、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迫切需要 |
三、情境教学法对古诗教学的促进作用 |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三节 概念界定 |
一、情境教学法 |
二、第一学段 |
三、古诗 |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文献综述 |
一、研究方法 |
(一) 访谈法 |
(二) 观察法 |
二、文献综述 |
(一) 关于情境教学法的相关研究 |
(二) 关于小学古诗教学的相关研究 |
第二章 古诗情教境学概述 |
第一节 古诗情境教学理论依据 |
一、语文学科规律 |
二、李吉林情境教学理论 |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二节 古诗情境教学的原则 |
一、适度性与适宜性相结合原则 |
二、目的性与实践性相结合原则 |
三、互动性与启发性相结合原则 |
第三章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第一学段古诗教学的现状调查及问题分析 |
第一节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第一学段古诗教学的现状调查 |
一、教材分析及学情分析 |
二、调查内容及调查结果 |
第二节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第一学段古诗教学应用中的问题分析 |
一、理论认知方面 |
二、课前教学准备 |
三、课堂教学实践 |
第四章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第一学段古诗教学应用中的教学优化略 |
一、情境教学的认知方面 |
(一) 教师要有意识的进行情境理论学习 |
(二) 学校应当开展丰富的理论学习途径 |
二、情境教学的备课方面 |
(一) 内化教材与课标学习 |
(二) 优化教学情境设计 |
三、情境教学的教学方面 |
(一) 丰富创设手段 |
(二) 优化教学方法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教师访谈 |
附录2 小学第一学段古诗情境教学的观察记录表 |
附录3 小学第一学段古诗情境教学观察表(细化表) |
致谢 |
四、在古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学低年段古诗教学与儿童审美情趣培养研究[D]. 王佳.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2]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设计研究[D]. 王婧. 喀什大学, 2020(07)
- [3]小学古诗情境教学现状与策略研究 ——以岳阳市岳阳楼区B和D小学为例[D]. 彭美会. 湖南理工学院, 2020(02)
- [4]朱光潜《诗论》在初中古代诗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施晓艺.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5]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策略研究[D]. 欧阳铃. 湖南科技大学, 2020(06)
- [6]核心素养视阈下高中古诗教学研究[D]. 阳旦. 湖南科技大学, 2020(06)
- [7]中学古诗整体阅读教学研究[D]. 高文静.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2)
- [8]小学升初中古诗衔接性教学研究[D]. 高慧.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9]基于课堂观察的古诗体悟教学优化研究[D]. 魏芳.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10]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第一学段古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沈千一. 中央民族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