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洋茉莉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茉莉,丙醛,氧化酶,过氧化氢,焦糖,表征,废水处理。
洋茉莉醛论文文献综述
崔新强,李新志,张彬,孔祥雨,于治见[1](2019)在《洋茉莉醛的合成工艺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改进洋茉莉醛的合成工艺。方法以胡椒环、乙醛酸为原料,经缩合、氧化重结晶等反应制得洋茉莉醛。结果洋茉莉醛合成总收率50%,纯度99%。所得产品经熔点、质谱(MS)和核磁共振氢谱(~1H NMR)等方法确证。结论改进后的工艺操作简单,适合工业化生产。(本文来源于《食品与药品》期刊2019年04期)
刘思琴,郑璞,陈鹏程,邓志敏,邢晨光[2](2018)在《合成洋茉莉醛重组菌株的构建与产物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将一种源于假单胞菌的目的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pET-22b(+),构建重组质粒pET-22b(+)-tao,并转入到大肠杆菌E.coli BL21(DE3)中进行诱导表达。获得的E.coli BL21(DE3)(tao)于37℃培养70~90 min后,加入终浓度为0.4 mmol/L的异丙荃硫代半乳糖苷(isopropylβ-D-thiogalactoside,IPTG),20℃诱导6 h,黄素单加氧酶(trans-anethole oxygenase,TAO)酶活可达35 U/g。在pH值为8、反应温度为30℃的条件下,重组菌全细胞转化黄樟油素生成洋茉莉醛的质量浓度可达9.15 g/L。反应液经乙酸乙酯萃取、浓缩及干燥处理后得到产物晶体,红外色谱以及核磁共振分析证实其为洋茉莉醛,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其纯度为97%以上。(本文来源于《食品与发酵工业》期刊2018年06期)
赵明涛[3](2017)在《微生物合成洋茉莉醛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洋茉莉醛作为世界上最主要且最吸引人的香料之一,广泛地应用于食品、医药、农业和化妆品等行业中。目前,洋茉莉醛的生产主要是靠化学合成。随着人们对绿色健康产品的追求,生物法制备洋茉莉醛的研究倍受关注。本文从产洋茉莉醛菌株的筛选、菌株合成洋茉莉醛的机理以及培养基、培养条件优化和目的蛋白初步纯化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具体如下:(1)产洋茉莉醛菌株的筛选以及菌种鉴定。对采集的25份土壤样品进行处理,通过富集培养,挑选到1004株菌,采用基于2,4-二硝基苯肼显色的24孔板高通量筛选方法,获得一株产洋茉莉醛最多的菌株ZMT-1,经气质联用分析确定发酵液中存在洋茉莉醛,并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洋茉莉醛产量为49.8 mg·L-1。对菌株ZMT-1进行形态学、生理生化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液化沙雷氏菌(Serratia liquefaciens),并已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16170。(2)合成洋茉莉醛的酶在细胞的存在位置考察。分别提取ZMT-1细胞内酶、膜周质酶以及细胞外酶的粗酶液,测定这叁种粗酶液转化底物(处理后的黄樟油素料液)合成洋茉莉醛的能力,发现够降解底物生成洋茉莉醛的酶属于胞外酶。(3)对菌株ZMT-1产酶发酵培养基以及摇瓶发酵条件的优化。通过培养基成分单因素优化确定了所用碳源为葡萄糖,所用氮源为酵母膏与NH_4NO_3,金属离子为Mg~(2+);通过Plackett-Burman实验确定了培养基中的关键因素为NH_4NO_3和K_2HPO_4·3H_2O,结合响应面设计实验确定了最终培养基组分:葡萄糖10 g·L-1,酵母膏0.75 g·L-1,NH_4NO_3 1.41g·L-1,MgSO4·7H_2O 1 g·L-1,KH_2PO_4 2 g·L-1,K_2HPO_4·3H_2O 0.5 g·L-1,NaCl 0.25 g·L-1。摇瓶发酵最适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H 7.0,装液量150 mL/500 mL,接种量5%~8%,培养温度30°C,接种种龄10 h~12 h,发酵时长20 h~24 h。优化后酶活为4.4 U·m L-1,较优化前(0.17 U·mL-1)提高了25.8倍。3 L发酵罐罐上发酵48 h,最终酶活为5.1 U·m L-1,较摇瓶发酵提高了1.13倍。(4)产洋茉莉醛的酶酶学性质考察以及目的蛋白的初步纯化。研究得出粗酶最适反应温度为30°C,最适反应pH 5.0。目的蛋白通过硫酸铵沉淀、HiPrepTM 26/10脱盐柱脱盐以及HiTrapTM Q HP阴离子交换色谱得到初步纯化,结合SDS-PAGE分析,推测目的蛋白大小在50 kDa左右,并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串联飞行时间质谱仪(MALDI-TOF/TOF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TOF MS)进行鉴定,发现该蛋白只是与假单胞菌(Pseudomonas)中的翻译延伸因子肽匹配率最高,但也只有8%,推测该蛋白可能是一种未知蛋白。(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7-05-01)
王小明[4](2016)在《新洋茉莉醛的合成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洋茉莉醛是一种全球广泛应用的香料,有温柔的兔耳草似的花香香气,在化妆品、皂用香精的配方中,用量在20%之内,使用量大并且价格高,故研究新洋茉莉醛的合成有重要意义。论文以洋茉莉醛为原料,先采用分步法合成新洋茉莉醛,第一步合成亚胡椒基丙醛,通过单因素法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为:洋茉莉醛100g,甲醇100g,丙醛40g,氢氧化钾3g,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1.5h,收率为71.4%。第二步亚胡椒基丙醛加氢合成新洋茉莉醛,采用单因素法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为:亚胡椒基丙醛100g,甲醇100g,5%钯-碳催化剂5g,加氢釜绝压300KPa,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3h,收率为93.1%。两步总收率66.5%。对两步反应的结构产物进行了表征。然后尝试采用一锅法合成新洋茉莉醛,即将合成和加氢两步反应在一个加氢釜内完成。用正交法探索得到最佳反应条件为:洋茉莉醛100g,甲醇100g,丙醛40g,5%钯-碳催化剂5g,氢氧化钾3g,加氢釜绝压300KPa,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3h,收率64.8%。比较两种合成方法,分步法中亚胡椒基丙醛需要蒸馏提纯,工业生产需将固体烘化溶解,过程繁琐,但是反应易控制,一锅法反应减少中间过程,缩短操作时间,但是影响反应因素多,是探索合成新洋茉莉醛的一个方向。(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6-05-01)
[5](2015)在《香料解析(五十):洋茉莉醛在食品香精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洋茉莉醛(FEMA#2911,CAS#120-57-0)也被称为胡椒醛,在自然界它只是一个小小的参与者,但在食品香精行业,它却有着领导地位。这种热门的物质的特征香类似于香水草花朵。它也有点象干草和香荚兰,还有着明显的花香、粉香。即使洋茉莉醛的香气与香豆素家族成员的香气并不非常接近,但是其有着非常重要的粉香特征,因此它们两者都有很多共同点。历史上,这种共通性令洋茉莉(本文来源于《国内外香化信息》期刊2015年12期)
[6](2015)在《嘉源香料厂产年300吨洋茉莉醛生产线技改项目》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满足市场消费需求及公司发展规划要求,贵州省凯里市嘉源香料厂现投资88万元,在凯里市炉山工业园区公司原有土地内对原有项目进行技术改造,目的为完成"年产300吨洋茉莉醛生产线及相关附属设施"内容的技改工作。技改完成后项目占地面积10 048平方米,建筑(本文来源于《国内外香化信息》期刊2015年12期)
张伟[7](2015)在《Pd/C催化氢化合成新洋茉莉醛》一文中研究指出新洋茉莉醛是一种花香调的合成香料,广泛应用于各种化妆品香精的配制。新洋茉莉醛的合成一般是通过对亚胡椒基丙醛进行选择性催化加氢来完成的。目前,国内在该反应中是用到的催化剂基本为高负载量的Pd/C催化剂,存在着成本高、选择性差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论文以制备低成本,高性能的催化剂为重点,并将其应用在亚胡椒基丙醛选择性催化加氢合成新洋茉莉醛的反应中,在此基础上还对催化剂的稳定性和选择性进行了研究。在选择性加氢合成新洋茉莉醛的实验过程中,考察了多种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发现质量分数为3%K_2CO_3改性处理过的Pd负载量为1%的Pd/C催化剂表现出优良的稳定性和选择性。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选择性加氢反应的最佳反应条件:亚胡椒基丙醛4 g,溶剂乙酸乙酯200 ml,催化剂使用量为0.2 g,反应温度为150℃,反应氢气压力为0.5 MPa,反应时间为4小时,搅拌速度为1000 r/min。在此反应条件下,新洋茉莉醛的收率为94-96%。并对催化剂进行了稳定性评价,催化剂经过简单处理后可以套用20次左右。催化剂在经过K_2CO_3处理后,反应的选择性和收率都得到了提高。通过扫描电镜(SEM)和BET对经过K_2CO_3处理前后的催化剂分别进行了表征,可以看出:催化剂在经过K_2CO_3改性处理后,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副反应的发生。(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期刊2015-11-01)
张影,周元祥,李连营[8](2014)在《Fenton法氧化降解新洋茉莉醛生产废水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洋茉莉醛生产废水高COD、高甲醛,是典型的难降解有机废水,生物抑制性强,传统的水处理技术对该种废水的处理能力有限,文章对新洋茉莉醛生产废水采用Fenton氧化实验,确定最佳条件为:pH=3,H2O2与Fe2+最佳摩尔比为5∶1,H2O2最佳投加量为22.5 mL/200 mL废水,反应60 min调为碱性静置40 min后,甲醛去除率达到99%以上,COD去除率达到52.66%,对COD和甲醛都有较好处理效果,有效地提高了废水可生化性,是废水处理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4年07期)
张影[9](2014)在《新洋茉莉醛生产废水预处理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洋茉莉醛生产废水具有高COD,高甲醛含量、成分复杂的特点,其生物抑制性很强,直接进行生化处理效率很低,本文对某香料有限公司该废水进行研究,开发高效预处理技术,从而达到提高废水可生化性,有利于后续生化处理的目的。实验研究得出:(1)石灰-硫酸亚铁法在pH=9,投加量为Ca(OH)215g/L、硫酸亚铁15g/L,反应20min,沉降45min的条件下,COD去除率为28.88%,甲醛去除率为43.79%;FeCl3混凝在pH=4,投加量为FeCl31.75g/L、PAM0.01g/L,沉降30min的条件下,COD去除率为19.59%,甲醛去除率为21.38%。(2)碱式过氧化氢与Fenton试剂氧化法对废水中甲醛均有很高的去除效率,碱式过氧化氢法最佳反应条件为:投加量为NaOH12.5mL/L、H2O215mL/L,反应5min,30℃,COD去除率为14.55%,甲醛去除率为99.73%,处理后甲醛含量为9.93mg/L;Fenton氧化法最佳反应条件为:pH=3,H2O2与硫酸亚铁投加摩尔比=5:1,投加量:H2O2为112.5mL/L、硫酸亚铁61.25g/L,反应60min,沉降40min;COD去除率为52.66%,甲醛去除率为99.40%,处理后甲醛含量为3.74mg/L。(3)单独使用微电解,反应前后废水COD浓度及甲醛均无明显变化,但投加H2O2后,微电解过程中电离出的Fe2+与H2O2构成芬顿体系,对COD及甲醛分别有32.98%,90.07%的去除率。预处理之后废水的生化实验证明:(1)碱式过氧化氢法和Fenton法预处理显着降低了废水的生物抑制性,可生化性得到大幅度提高,可以满足生化处理的要求;(2)厌氧+物化+好氧与厌氧+好氧处理的最终处理结果虽有一些差异,但两种方法均能满足达标排放要求。经实际工程运行验证:碱式过氧化氢法虽然对COD去除率略低,但反应过程比较容易控制,反应前无需对pH进行调节,操作简单,反应迅速,此方法作为实用预处理技术,大幅度提高了生化处理系统的处理效率,完全可以满足废水一级排放标准。因此,新洋茉莉醛生产废水的最佳预处理技术为碱式过氧化氢法。(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4-04-01)
徐淑飞,贺丽娜,王兰花,荆甫宽,张雪[10](2013)在《食用香料洋茉莉醛的合成新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邻苯二酚为原料经环化、缩合、氧化脱羧反应制得洋茉莉醛并表征了其结构,其中在氧化脱羧阶段,使用了自制的新型高效过氧化物/金属盐复合催化剂,优化后的工艺总收率为84.8%。此工艺与已有文献报道相比,具有原料易得、工艺简单、反应迅速、产率高等优势,有良好的工业化前景。(本文来源于《食品研究与开发》期刊2013年23期)
洋茉莉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将一种源于假单胞菌的目的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pET-22b(+),构建重组质粒pET-22b(+)-tao,并转入到大肠杆菌E.coli BL21(DE3)中进行诱导表达。获得的E.coli BL21(DE3)(tao)于37℃培养70~90 min后,加入终浓度为0.4 mmol/L的异丙荃硫代半乳糖苷(isopropylβ-D-thiogalactoside,IPTG),20℃诱导6 h,黄素单加氧酶(trans-anethole oxygenase,TAO)酶活可达35 U/g。在pH值为8、反应温度为30℃的条件下,重组菌全细胞转化黄樟油素生成洋茉莉醛的质量浓度可达9.15 g/L。反应液经乙酸乙酯萃取、浓缩及干燥处理后得到产物晶体,红外色谱以及核磁共振分析证实其为洋茉莉醛,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其纯度为97%以上。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洋茉莉醛论文参考文献
[1].崔新强,李新志,张彬,孔祥雨,于治见.洋茉莉醛的合成工艺改进[J].食品与药品.2019
[2].刘思琴,郑璞,陈鹏程,邓志敏,邢晨光.合成洋茉莉醛重组菌株的构建与产物鉴定[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8
[3].赵明涛.微生物合成洋茉莉醛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7
[4].王小明.新洋茉莉醛的合成工艺研究[D].浙江大学.2016
[5]..香料解析(五十):洋茉莉醛在食品香精中的应用[J].国内外香化信息.2015
[6]..嘉源香料厂产年300吨洋茉莉醛生产线技改项目[J].国内外香化信息.2015
[7].张伟.Pd/C催化氢化合成新洋茉莉醛[D].浙江工业大学.2015
[8].张影,周元祥,李连营.Fenton法氧化降解新洋茉莉醛生产废水的研究[J].广东化工.2014
[9].张影.新洋茉莉醛生产废水预处理技术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4
[10].徐淑飞,贺丽娜,王兰花,荆甫宽,张雪.食用香料洋茉莉醛的合成新工艺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