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人民解放军91422部队;2.中国人民解放军32134部队)
摘要:目的了解特定年份某地区部队伤病残发生的原因,提出预防策略。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形式,对2016年该地区部队全体伤病残人员的数据进行统计汇总,就伤病残部位,人员类别,残疾等级等资料进行分析,从而能够有针对性的提出防护策略,降低伤病残发生率。结果伤残占评残总人数的66.4%,病残占33.6%;伤残诊断以骨关节疾病为主,比例为49.4%;伤残部位以下肢为主,比例为53.0%;伤残等级以10级为主,比例为83.1%,人员类别以义务兵为主,比例为35.2%。结论根据各单位疾病特点,科学制定训练计划,优化改进训练办法,做好演训场伤后救护,切实保障官兵身体健康,减少非战斗性减员,提升部队战斗力。
关键词:伤残;部队;预防
进入新世纪以来,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对我国国防与军队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更好的为官兵提供医疗服务,减少训练伤病,避免无必要的非战斗性减员,现将某地区部队2016年伤病残情况做以调查分析,发现导致伤病残发生的根本原因并提出防护对策。
1.临床资料
1.1一般情况
选取某地区2016年评残的官兵,共125人,其中伤残83人,病残42人,年龄(26.12±8.23)岁,军龄(8.23±7.87)年,致残原因包括军事训练、执行任务,劳动或其他意外因素等。
1.2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统计分析每名伤残人员资料,并进行整理,其中残疾等级按照《军人残疾等级评定标准》进行评定。
1.3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中非参数检验的Kruskal-wallsH检验方法进行数据处理,以P<0.05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伤病残人员类别及比例
2016年度评残人员共125人,其中伤残83人(66.4%),团以下干部(包括团级干部)6人(4.8%),士官33人(26.4%),义务兵44人(35.2%);病残为42人(33.6%),团以下干部(包括团级干部)7人(5.6%);士官14人(11.2%),义务兵21人(16.8%)。团以下干部为13人(10.4%);士官为47人(37.6%);义兵为65人(52.0%)。见表1。
3.讨论
通过此次数据的归纳总结可以得出,表1伤残人群比例上,义务兵和士官占据绝大部分,这个数据结果与既往文献相符[1],可能与其作为军事演训及其他行动任务的重点群体有关。义务兵所占比例最高,考虑与其入伍年龄短,经验积累不足,身体素质欠佳有关。表2中分布在10级的比例最高,其中也是以骨关节疾病与骨创伤为主,这与军事训练的性质有关。表3数据可以看出,伤残部位以四肢为主,其中下肢占比例最高,达到53.0%,上肢比例为18.1%,考虑为训练科目、个人身体结构、训练器材特点及训练方法等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2]。
通过调查分析,基层部队训练伤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自我防护意识差。少数官兵缺乏训练的自我保护意识,不严格遵守训练规范,不认真装戴防护器材[3]。(2)心理素质不过关。部分战士训练过程中思想过度紧张,恐惧,对难度高的训练项目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3)组织实施不科学。少数干部骨干不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擅自延长训练时间,增加训练难度,加重损伤。(4)基层部队卫生资源不足。基层部队多缺乏重要的检查仪器,官兵出现前兆训练损伤时不能够及时检查诊断和有效治疗,间接导致伤病累积。
针对以上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统一思想认识,切实加强领导。各级机关和干部骨干要统一思想认识,强化观念,应建立军事训练伤防护工作领导小组,进行军事训练伤预防的指导监督,严格按照《军事训练健康保护规定》相关内容,抓好预防工作落实。科学调控训练科目和强度。针对新兵体力适应能力特点,科学调控新兵的训练科目和强度,根据训练伤发生的时间分布高峰,首先应该在第6-10周调整训练强度,在第2-3周初步接触训练科目时,要做好保护措施和动作要领的讲解[5]。加强社会支持心理干预。各级领导要恪尽职责,密切关注,重视从医学角度对官兵加强心理干预辅导,有目的的培养官兵良好的心理素质,使之较好适应部队生活特点,适应军事训练要求,可降低训练伤的发生[5]。
当前,为了更好的建设一直“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切实保障军队战斗力稳步提升,要求我们一线带兵人要不断观察思考,始终认真负责,坚持科学原则,完成战备目的。
参考文献
[1]李进,周传华.某部120名官兵评残情况调查[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3,21(3):196-197
[2]孙利忠,袁功智,张淑琴,等.新兵基础训练期间下肢军事训练伤的调查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07,35(5):775-776.
[3]赵召辉,刘秋明.某部军事训练伤发生原因分析及其对策[J].解放军预防医学志,2012.30(6):455-456.
[4]赵法东.某炮兵部队军事训练伤调查[J].实用医药杂志,2012,29(2):156-157
[5]刘淑红,谢荣厚.某部新兵新训期间伤病发生情况的研究[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8.3(12):744-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