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青年马克思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马克思,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费尔巴哈,高校,新时代,思政。
青年马克思论文文献综述
甘海霞[1](2019)在《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机制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新成果,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敢于担当并拥有较强专业技能的青年群体。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主要途径,然而当前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面临新媒体、意识形态多元化、经济转型带来的挑战,培养的难度加大。基于此,构建科学选拔、系统培育、理论与实践结合、规范管理机制是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目标的基本理路。(本文来源于《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期刊2019年24期)
李鹏[2](2019)在《青年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共产主义的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费尔巴哈共产主义的根据在于人类力量是属于人类的力量;青年马克思共产主义的根据在于人类力量是属于人类的力量,社会力量是属于社会的力量。《德意志意识形态》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差别在于对市民社会的认知不一样,前者通过工厂内部分工规定市民社会,后者通过普遍交换和分工规定市民社会,因此对社会的理解不一样。(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本报记者,陈蔚林,通讯员,王晓灵[3](2019)在《海经贸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吴海翠:在思政课堂聆听“花开的声音”》一文中研究指出她的课堂不仅在教室里,也在社团、在红色教育基地;她的教案不仅来自几本课本,也来自微电影、微信公众号……这是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90后”教师吴海翠的教学日常。以“让学生入耳、入脑、入心、入行,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为目标讲好思政课(本文来源于《海南日报》期刊2019-12-20)
郭志宏,陈丽瑶,王丽娟[4](2019)在《新时代高等学校培养和造就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新时代高等学校培养和造就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一项重大课题,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的薪火相传,后继有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是新时代的深切召唤,是新思想的题中之义,是新矛盾的必然要求。经调查,当前大学生具有思想活跃、敢于创新,受多种价值观影响的新特点,他们学习的内容要凸显时代性,这对高等学校教育方式提出了新要求。新时代高等学校培养和造就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要在培养广度上下功夫,要树立全员"大思政"意识,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夯实党团工作基础;要在培养深度上做文章,要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作用,建好建强马克思主义学科;要在培养效度上出实招,探索以建立理论社团,依托新媒体和组织社会实践等方式,引导大学生学习、理解和践行马克思主义。(本文来源于《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张艳涛,钟文静[5](2019)在《青年马克思的能力思想及其当代中国意义——基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蕴涵的能力思想,构成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人的解放和发展的重要思想资源。青年马克思将人的类能力和需要能力看作本质力量的重要构成部分,批判了异化劳动造成的人的类能力异化和人的尊严丧失,进而考察了资本增殖带来的需要能力异化和人与人的对立。透过资本与劳动的关系,马克思揭示出现代社会财富积累在人的发展问题中的悖论。他提出通过共产主义运动,实现人对自身能力的全面占有和日益丰富,从而富人不是占有财富的人,而是具有内在丰富性的人。青年马克思的能力思想启示我们: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社会和谐有赖于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能力建设;在大国迈向强国关键期,改革开放应在更高水平上深化和扩展;只有把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才能有效摆脱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陈发扬[6](2019)在《青年马克思思想变化对新疆高校宣传无神论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青年马克思的思想经历了从敬畏上帝到戏谑上帝再到诅咒上帝、从相信上帝万能到质疑上帝万能再到否定上帝万能、从依赖上帝到与上帝抗争再到完全否定上帝的存在、从相信天堂到否定天堂这样一个渐进的嬗变过程。马克思的思想嬗变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外部原因包括益友的推动、良师的促进、名城名校的影响;其内部原因则是马克思的勤奋好学、善于思考。青年马克思的思想转变对新疆高校宣传无神论的启示如下:在提供好的外部环境方面应坚持"叁全育人"原则、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各种学生社团;在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方面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利用好马克思、恩格斯等伟人在信仰转变方面的示范作用。(本文来源于《科学与无神论》期刊2019年06期)
关巍[7](2019)在《民办高校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路径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如今时代不断发展与变迁的背景下,我们要用马克思主义着力武装青年一代,让青年一代点燃祖国未来的希望。因此,我们要着力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培养路径的深入研究,继续继承过去的培养方式,且积极探索并合理利用适应当下的培养路径[1],努力保持培养方式的时代性与特征性,也将努力实现马克思主义普遍化和专业化的目标。(本文来源于《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期刊2019年11期)
王晓方,黎懿萱[8](2019)在《高校青年学生执政党认同教育问题研究——基于马克思交往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世界正逢"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外环境日趋复杂多变。国际上一些势力利用民主、人权和宗教等问题"抹黑"甚至妖魔化中国共产党,千方百计地消解高校青年学生对执政党的认同感。同时,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执政环境亦发生很大变化,高校青年学生执政党认同教育面临着严峻挑战。如何引导高校青年学生坚信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时代课题。基于马克思交往理论,通过对执政党认同教育传统模式的反思,探索高校青年学生和执政党"主体间性"范式,构建高校青年学生(主体)—执政党(主体)自主、平等的交往关系,确立高校青年学生和执政党相互信任、理解和支持的合理交往范式,可使高校青年学生成为执政党长期执政的重要力量。(本文来源于《理论导刊》期刊2019年11期)
薛小平[9](2019)在《青年马克思世界观转变研究以考察大学学习阶段至《德法年鉴》时期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青年马克思世界观转变对于把握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历程和真正理解其思想的变革意义具有重要价值。按照"理论研究—社会实践—理论再研究—社会再实践"式的演进线索,青年马克思世界观转变的演进历程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在大学学习和博士论文写作阶段走向黑格尔主义;在《莱茵报》实践阶段现实斗争和物质利益冲击青年马克思的哲学信念;在克罗茨纳赫哲学和历史学研究阶段演绎作别黑格尔主义的前奏;在《德法年鉴》实践阶段转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马克思在大学学习阶段至《德法年鉴》时期世界观的转变为其科学世界观的创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来源于《实事求是》期刊2019年06期)
黄伟忠[10](2019)在《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机制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是加强马克思主义工程建设的重要工程,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和推进,马克思主义者作为加强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要高校人才队伍,对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存在不少机制和效果上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对其进行了分析研究并给出了相关建议。(本文来源于《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青年马克思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费尔巴哈共产主义的根据在于人类力量是属于人类的力量;青年马克思共产主义的根据在于人类力量是属于人类的力量,社会力量是属于社会的力量。《德意志意识形态》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差别在于对市民社会的认知不一样,前者通过工厂内部分工规定市民社会,后者通过普遍交换和分工规定市民社会,因此对社会的理解不一样。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青年马克思论文参考文献
[1].甘海霞.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机制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
[2].李鹏.青年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共产主义的发展[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9
[3].本报记者,陈蔚林,通讯员,王晓灵.海经贸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吴海翠:在思政课堂聆听“花开的声音”[N].海南日报.2019
[4].郭志宏,陈丽瑶,王丽娟.新时代高等学校培养和造就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思考[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5].张艳涛,钟文静.青年马克思的能力思想及其当代中国意义——基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分析[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6].陈发扬.青年马克思思想变化对新疆高校宣传无神论的启示[J].科学与无神论.2019
[7].关巍.民办高校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路径探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9
[8].王晓方,黎懿萱.高校青年学生执政党认同教育问题研究——基于马克思交往理论[J].理论导刊.2019
[9].薛小平.青年马克思世界观转变研究以考察大学学习阶段至《德法年鉴》时期为中心[J].实事求是.2019
[10].黄伟忠.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机制探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