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物流产业发展研究

西部物流产业发展研究

李增生[1]2003年在《西部物流产业发展研究》文中认为物流一词最早是由美国的阿奇·萧(Arch Shaw)提出。随着物流实践的发展,物流概念、基本理论经历了由PD(Physical Distribution)到Logistics的发展过程。由于各国经济发展环境和物流实践的基础不同,各国学者、物流协会对物流概念的理解也并不统一。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于2001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其中对物流的定义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物流是生产社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技术的进步,流通过程中商流、物流、信息流职能的独立化,使物流产业成为一种专门的流通产业形式,特别是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电子商务浪潮的推动,现代物流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并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可以加快资本周转,有效降低流通成本,提高资本运行质量,有利于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在我国西部地区,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对于优化地区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降低社会综合成本,提高地区经济的竞争力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出及其逐步实施,为西部物流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然而,西部物流发展的现状与西部经济发展不相适应。西部物流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物流基础设施薄弱;管理体制陈旧,条块分割;物流企业服务层次低,规模小;物流观念滞后、人才缺乏,另外还有部分地区存在生态环境恶化、交通不发达等制约因素。另一方面,西部物流的发展也具有东部物流所不具有的优势,包括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后发优势,即将建成的铁路、公路联运和通江达海联运大通道也给西部物流的大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针对西部物流发展的现状和实际存在的问题,结合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西部物流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基本要求,应该遵循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物流服务为依托,最大限度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业的效率,不断拓展物流业自身发展的空间,以此促进和带动西部经济的快速增长。西部物流的发展不能照搬发达国家和东部物流的模式,而应根据自身特点,建设独具特色适合西部的物流业。其发展思路和主要内容拟包括:一、政府部门统筹规划,制定规范的物流产业政策,进行体制创新,为西部物流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二、加快流通体制改革和市场机制建设,改革传统储运业,积极建设现代西部物流企业;叁、建设跨地域的物流体系,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加强物流基地和城市物流中心的建设;四、加强西部物流发展的理论研究,培养、引进物流专门人才,建设西部绿色物流。

范晓林[2]2011年在《中国西部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研究》文中指出物流业作为一个集商流、资金流、信息流为一体的新兴产业,在国民经济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西部地区独特的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以及区位优势,决定了其强大的物流需求及广阔的物流发展空间,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将为推进西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最合理的综合服务,从而对西部地区和谐社会构建产生深远的影响。西部地区发展现代物流业的主要优势依托资源优势,西部地区具有较强大的物流需求。近年来,依托丰富的绿色农畜产品和煤炭、电力、绒毛、稀土、石油化工、有色金属等资源,借助西部地区一批有实力的大中型企业集团和上市公司走出去,请进来,积极参与国际国内的竞争与合作,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良好。经济的持续高涨带动了消费品流通市场的大发展和逐年庞大的外需贸易,形成了强大的物流需求。由于外生环境的不断变化和企业自身经营管理素质的提高,使得企业对物流环境的改善变得尤为迫切,现代物流业发展已经提上议程。专业的第叁方物流服务己是其必然选择,这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以及中国加入WTO为西部地区物流业的发展奠定了政策基础和发展规则。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国家加大了对西部地区生态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使通讯、交通、城市基础设施等硬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特别是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条件。利用外资的渠道也逐步拓宽。国家在投资项目、税收政策和财政转移支付等方面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逐步建立起长期稳定的西部开发资金渠道,建设了若于各具特色的经济区和经济带,引导外资和国内资本参与西部开发。随着这些优惠政策的贯彻落实,都为西部地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带来大好机遇。目前,中国学界对国内物流业研究较多,成果也很多。特别是2009年3月国务院发布《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正式把物流业列入调整和振兴十大产业后,中国物流业发展面临着新的历史机遇,同时对中国现代物流理论与实践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理论与应用研究必须有新突破和提升。中国西部地区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但由于受历史、地理区位、基础设施、市场发育程度、体制机制等方面因素的制约,现代物流发展一直比较滞后,理论研究成果也较为零散,对西部区域物流研究成果也较为鲜见。本论文研究将弥补学界对西部地区物流研究之不足,具有一定的理论。本论文从区域物流视角切入,以可持续发展理论、精益物流和准时制理论、产业结构理论等为基础,在梳理学界已有研究成果和西部地区现代物流发展状况基础上,分析了西部地区发展现代物流业的优劣势条件及面临着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及西部大开发新10年西部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思路、原则、战略定位及基本构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西部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架构体系和政策体系。论文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一是理论基础系统完整;二是目标定位明确,有一定的战略前瞻性;叁是物流架构体系比较独特;四是论文部分内容在相关研究领域属首次提出。论文的不足体现在:一是对现代物流的相关政策解读不够,导致论文中缺少深入的理论分析;二是第一手实证资料较少,文献资料较多,故使该论文对整个西部地区现代物流发展的微观研究不够;叁是由于目前西部地区现代物流发展在中国尚属初阶段,论文有些观点会存在一定的偏差。

李天泉[3]2008年在《基于大物流观的重庆西部现代物流产业园区发展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传统储运业向市场化及现代物流业方向的发展转变,物流园区已成为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新趋势,积极规划建设现代物流园区成为推进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重要主题。在全国“物流热”的大环境下,各地物流园区建设可谓空前高涨。但是,据统计我国物流园区空置率达60%左右,其原因就在于未能有效合理地定位物流园区的发展模式。因此,对物流园区发展模式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大物流观为理论基础,从界定现代物流概念入手,研究物流园区相关理论,分析国内外物流产业发展现状,探讨国外先进物流园区发展经验及我国物流园区发展模式,并对重庆西部现代物流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进行了实证分析,旨在为科学界定现代物流概念、明确物流园区发展模式、促进现代物流产业,特别是重庆市现代物流产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帮助。本文研究内容的重点有叁个:①在对国外物流产业发展历程进行全面回顾的基础之上,通过对物流概念演进的梳理,综合对比了国内对“现代物流”的不同定义,重点介绍了徐寿波院士提出的“大物流论”;②根据现代物流学、增长级理论以及产业布局理论,阐述了物流园区的定义和分类,描述现阶段我国物流园区的发展状况,重点分析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还总结了日本、德国在物流园区发展模式方面的经验;③在给出重庆西部现代物流产业园区概括基础上,着重分析了西部现代物流园区的功能定位、运营模式,以期为园区下一步发展明确思路。

尚盈盈[4]2016年在《我国西部物流发展问题及对策》文中认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物流业在国民经济运行中的作用越发重要。物流业也已成为西部地区的新兴产业,是西部经济发展重要的组成部分,积极发展西部物流业,对推动西部经济发展,缩小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起到积极的作用。西部地区独特的资源优势、产业特点和地缘优势,使得西部物流业有着广泛的市场和发展空间。自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国家加大了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和范围,使西部的硬件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为西部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性保障。但受历史、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西部物流尚处于发展阶段,存在着市场集中度偏低,信息化水平不高,物流人才缺乏等问题。“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无疑是对西部经济提升的又一加速器,也为西部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难得的机会。本文主要以区域物流为切入点,以西部物流的发展为研究方向,通过梳理现有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对西部物流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出西部物流发展遇到的问题,结合“一带一路”战略对西部发展的影响,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对西部物流的发展提出对策。目标定位明确,将“一带一路”战略和西部物流发展相结合为论文的创新之处。

黄浩[5]2010年在《成都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现代物流业是复合型现代服务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地区投资环境好坏、综合实力强弱的重要标志。成都市地处内陆,加快发展与壮大现代物流业,抢先一步建成西部地区重要的现代物流中心,对于改善投资环境,增强产业吸纳能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巩固和提升成都作为西南地区科技中心、金融中心、商贸中心、交通枢纽、通信枢纽的中心城市地位,促进成都经济实现追赶型跨越式发展,从而推动成都市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具有深远意义。基于此,本文首先对物流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简要说明了现代物流主要代表性理论及现代物流新理论,并概括介绍了国际、国内现代物流业发展概况。运用文献检索、实地调研、比较分析、数据研究等多种方法,通过概述成都市物流业的发展历史,分析成都市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现状,指出成都市在快速物流通道构建、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引进、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等多个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成都市现代物流业在新时代迎来了迅速起步的良好开局。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具体分析指出了成都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主要特征:一是迅速发展壮大的现代物流业规模;二是显着提高的现代物流业发展水平;叁是不断完善的现代物流基础设施条件;四是持续优化的现代物流业发展环境。随后,本文用较重的笔墨较为详细地分析并提出了成都市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叁个有利因素,包括有利的体制政策环境、有利的经济环境(需求空间巨大)、现代物流相关产业及现有物流企业发展势头良好。同时也分析指出了当前成都市现代物流业发展所面临的叁个不利因素,包括地理区位劣势明显、信息化程度较低及物流标准化基础薄弱。结合对国际、国内现代物流业发展新趋势新特点的分析,本文对成都市现代物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主要包括叁个方面:一是现代物流需求巨大,现代物流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二是物流快速通道建设不断完善,将推动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叁是国际物流和保税物流建设提速,国际化水平将显着提高。通过前文的详尽分析和展望,本文在最后部分提出了加快发展与壮大成都市现代物流业的四条主要思路及应采取的具体措施:一是优化整合现代物流园区、建设区域现代物流新格局;二是提升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水平;叁是加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与物流标准化建设;四是建立与完善现代物流信用体系。笔者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分析,为进一步推动成都市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进言献策。

殷加辉[6]2012年在《沙坪坝区西部新城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沙坪坝区西部新城是重庆统筹城乡总体规划确定的六大副中心之一。经过“十一五”期间的建设与发展,西部新城已经成为重庆主城“北上西进”的主要承接地,已经形成以IT集成电路为主的高端制造业集群,以高校学生、产业工人为主的十几万消费群体,客观上对现代服务业提出日益增强的配套需求。目前西部新城金融、创意设计、IT资讯、市场开拓、形象设计、服务外包、娱乐、休闲等生产性服务业、科技服务业、新兴服务业严重滞后。本课题正是基于这种特殊背景而展开的对西部新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系统构建。以求合理引导生产性服务业、新兴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的发展方向和规划布局,促使西部新城既能满足落户企业的生产配套需求,又能满足高校师生和产业工人的生活配套需求。同时,也能为类似新兴城区发展现代服务业提供借鉴。本文以基于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理论、资源禀赋理论、产业梯度转移理论为基础,立足于沙坪坝区西部新城实际,运用SWOT分析法,采取规范分析与对策分析、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理论性分析和描述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西部新城发展现代服务业进行了全面系统研究。首先,对沙坪坝区西部新城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分析;其次,重点从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培育发展新兴服务业、做大做强科技服务业叁个方面,提出沙坪坝区西部新城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路径;最后,提出组织机构推动、加强政策扶持、“产学研”机制保障、完善发展环境等对策建议。本论文针对目前西部新城“有大学无城”、“有园区无城”的突出问题,从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培育发展新兴服务业、做大做强科技服务业叁个方面提出了沙坪坝区西部新城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路径,对西部新城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有创新的现实意义。但论文当中还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如更多的是偏向应用、学术浓度不够、分析还不够透彻、文字还不够精炼等。

赵莉[7]2013年在《中国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物流产业作为一种融运输、装卸、搬运、包装、货代、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在内的新兴复合型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全球新的经济增长点,对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世界各国物流产业的实践历史表明,现代物流与区域经济之间存在着深刻的联系,两者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破坏了它们之间的平衡,都将对其中一方产生抑制作用。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各项利好政策及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逐步实施,我国的物流产业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仍存在总体规模偏小、运作模式落后,物流供给与物流需求失衡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的不协调发展。目前,关于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关系的研究成果较多,大多集中在二者相互作用机理、物流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等方面,而对于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机制、如何协调,以及各地区协调性差异研究还较为鲜见。因此,系统地研究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机制,分析各区域的协调性差异,从区域一体化的角度对现代物流产业进行统筹规划和分类指导,对于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区域物流服务能力,推动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实现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在借鉴物流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区域经济理论、产业经济理论以及系统科学等相关学科成果的基础上,采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等方法,以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为借鉴,分析了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现状及特点,同时对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了深入剖析,进一步探讨了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并从系统科学的视角构建了二者协调发展的理论框架。同时在理论框架的指导下,通过构建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及测度模型对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区域的协调度及发展度进行测度和综合评价,进而提出促进我国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总体思路和政策建议,旨在为我国区域物流产业的发展提供政策参考和决策依据。首先,论文通过分析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国内外发展物流产业的成功经验及启示,确定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可行性。其次,论文分别从定性定量的角度对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的相互促进作用进行深入剖析。在对二者相关性进行定量评价时突破了以往的研究视角和思路,从物流产业贸易效应的角度验证二者的相关关系,运用我国2011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物流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分析模型,采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对其进行实证检验,通过分析物流产业发展与省际贸易壁垒的关系,剖析物流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和支持效应。同时,文章以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协整分析方法实证分析了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的长期均衡关系。再次,论文以系统科学理论的思想与方法为基础,构建了物流产业——区域经济的复合系统,界定和分析其内涵和特征,并利用Logistic曲线剖析了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复合系统的演化机理,并提出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理想目标模式。同时,运用协同学和耗散结构理论对二者协调发展机理进行深入探究,指出协同效应是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内在动因,负熵流入是二者协调发展的外部条件。基于物流产业—区域经济复合系统的特征及二者的协调发展机制,论文尝试建立了一套科学、严密的、便于操作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对以往各领域协调度评价模型的梳理,以复杂系统理论为指导,应用协同学中的序参量、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灰色关联度及回归分析法构建出适合于我国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复合系统协调发展的测度模型,并对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区域物流产业子系统、区域经济子系统以及二者之间协调度进行实证分析测算;同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各区域的协调发展度进行综合评价,得出叁大梯队的基本判断。最后,论文提出了发展我国区域物流产业的总体思路及各区域物流产业的发展路径,并从深化物流体制改革,完善物流市场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物流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加强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以及加强物流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为促进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决策借鉴。

王海燕[8]2014年在《中国西部中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文中指出人类疾病谱和健康保健需求的变化,推动中医药产业以其独特优势成为极具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中国西部是中医药的发源地,拥有丰富的中医药资源,具有发展壮大中医药产业的天然优势。研究西部中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对欠发达地区创新产业发展路径、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推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现实意义重大,战略意义深远。本文围绕西部中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主题,构建了西部中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理论框架,研究分析了西部中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动力投入系统、研发创新系统、政策支撑系统、循环交换系统(即IRPE系统)现状,系统地提出了西部中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政策建议。论文的主要创新如下:以系统论视角,创造性地构建了西部中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IRPE系统,提出了西部中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理论框架;首次对西部中医药产业进行全面评价,提出了西部中医药产业系统化重构的可持续发展路径;首次对西部中医药产业系统发展能力进行定量分析,构建了西部中医药产业以市场为基础的渐进式非均衡协调发展模式;系统地对西部中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政策制度进行集成,构建了西部中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政策体系,提出了将中医药产业打造成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新引擎的构想;通过重构中医药产业系统,分析西部中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演进规律及其与外部环境的互动,探索宏观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内微观产业间的内在联系及其作用机制,丰富了区域经济理论、产业经济理论研究内容和视野。

杨昕, 杨菲[9]2013年在《西部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文中指出从西部地区物流现状分析入手,对西部物流与区域经济两者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得出西部物流发展能够支持区域经济发展,西部经济发展可以促进西部物流发展,在此基础上,指出了促进西部物流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与措施。

于玲玲[10]2013年在《广西绿色物流产业发展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广西现代物流产业的迅速发展,物流产业已经成为广西区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但是,物流产业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传统的物流产业在各个环节中都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如何促进物流产业的绿色化是广西当前发展现代物流产业面临的主要课题,这将关系到广西物流产业能否持续、快速和健康的发展。本文基于绿色物流的相关理论,首先介绍广西物流产业的发展规模以及广西发展绿色物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对绿色物流概念做进一步阐述。在借鉴国内外其他国家和城市发展绿色物流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严重制约广西发展绿色物流的因素,包括物流基础设施落后、物流技术不先进、缺乏绿色物流专业人才等。提出建设广西物流系统、树立绿色物流概念、完善政策制度和改革物流企业等对策发展广西绿色物流。指出通过大力宣传绿色物流理念、改变传统的物流经营模式、加大对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优化物流产业布局以及充分发挥政府在物流活动中的监督作用等途径来促进广西绿色物流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广西交通运输和仓储业、邮电业占广西区国内生产总值、物流产业服务、外贸进出口总额等数据进行数量及图表分析,探讨广西物流产业发展规模及广西在绿色物流发展的进程中存在基础设施绿化水平低、物流运作技术落后,物流企业规模小且实力弱等制约因素,对广西绿色物流产业的发展提出构建绿色物流系统、树立绿色物流理念等实质性建议,希望能够将这些建议应用到实践中。

参考文献:

[1]. 西部物流产业发展研究[D]. 李增生. 华东师范大学. 2003

[2]. 中国西部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研究[D]. 范晓林. 中央民族大学. 2011

[3]. 基于大物流观的重庆西部现代物流产业园区发展模式研究[D]. 李天泉. 重庆大学. 2008

[4]. 我国西部物流发展问题及对策[D]. 尚盈盈.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6

[5]. 成都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研究[D]. 黄浩. 西南财经大学. 2010

[6]. 沙坪坝区西部新城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D]. 殷加辉. 重庆师范大学. 2012

[7]. 中国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 赵莉.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13

[8]. 中国西部中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 王海燕. 天津大学. 2014

[9]. 西部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J]. 杨昕, 杨菲. 物流技术. 2013

[10]. 广西绿色物流产业发展研究[D]. 于玲玲. 广西大学. 2013

标签:;  ;  ;  ;  ;  ;  ;  ;  

西部物流产业发展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