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功能基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骨架,基团,功能,质子,石墨,金属,基材。
功能基团论文文献综述
黄君本,郭思茹,张志忠,杨志华,潘世烈[1](2019)在《基于氟化功能基团的d~0过渡金属氟氧化物中红外非线性光学材料设计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红外非线性光学晶体在光电器件、资源勘探和长距离激光通讯等领域具有极其重要的应用,因此探索性能优异的新型红外非线性光学晶体材料已成为该领域的一个重要方向.当前,该领域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是如何实现宽带隙和大倍频效应之间的平衡.本文中,我们提出一种设计策略,即引入d~0过渡金属的氟化功能基团作为活性基元,设计中红外非线性光学晶体材料.通过对含d~0过渡金属氟氧化物的系统研究,我们探索了这类氟化功能基团对带隙和倍频响应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d~0过渡金属的氟化功能基团有利于产生较大的带隙.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我们分析了碱金属/碱土金属d~0过渡金属氟氧化物的光学性能,它们具有宽的带隙(>3.0 e V)和大的双折射率(>0.07),其中2个分别含W和Mo的氟氧化物也呈现了较强的倍频效应.此外,我们对比分析了其他氟化功能基团,发现在基本构筑基元中引入氟离子有利于光学性能的提升.由此说明,这种具有优异氟化功能基团的d~0过渡金属氟氧化物,可以作为探索新型中红外非线性光学的潜在体系.(本文来源于《Science China Materials》期刊2019年12期)
杨愉乐[2](2019)在《二氧化硅微粒的表面功能基团和尺寸对其在菜籽油中的摩擦学性能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纳米微粒作为润滑油添加剂表现出了优异的润滑性能。由于纳米微粒的物质结构、形貌、粒径分布、以及表面修饰基团的多样性,导致纳米添加剂的机制研究结果相互矛盾,难以统一。为此本论文以二氧化硅微粒作为润滑油添加剂,利用菜籽油优异的抗氧、减摩、可降解的优势,以及其对二氧化硅优异的分散性,系统研究了不同表面修饰基团,和一系列不同粒径的二氧化硅微球在菜籽油中的摩擦学性能,系统研究纳米添加剂的表面性能和粒径对其在不同润滑区间润滑性能的影响机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不同功能基团改性的二氧化硅纳米微粒在菜籽油中的摩擦学性能研究采用具有不同表面功能基团的商用二氧化硅纳米微粒作为菜籽油的润滑添加剂,利用四球摩擦测试方法研究了表面分别为甲基、乙烯基和环氧基团的二氧化硅纳米微粒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在最佳添加含量时,粒径相同的表面分别为甲基、乙烯基和环氧基的叁种二氧化硅,可分别使摩擦系数降低33.5%、12.97%、9.01%,使磨斑直径分别降低17.23%、8.67%、5.75%,而粒径较大的含甲基的DNS-2型二氧化硅可使菜籽油的磨斑直径降低29.5%。同时利用石英晶体微天平(QCM)研究了表面功能基团对其在金属表面的吸附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粒径相同的表面含甲基、乙烯基和环氧基团的二氧化硅纳米微粒的平衡吸附质量依次增大。表面基团相同时,粒径为24nm的DNS-2型二氧化硅平衡吸附质量大于粒径为9nm的DNS-3型二氧化硅,对比不同功能基团的二氧化硅纳米微粒的摩擦学性能和其在金属表面的平衡吸附质量,发现其平衡吸附质量和摩擦学性能的正比关系。(2)不同粒径的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及其在菜籽油中的摩擦学性能研究采用溶胶凝胶法通过调节反应参数、加入电解质及利用种子生长法,制备了粒径从30 nm-3.6μm的宽尺度范围、成球性好、粒径均匀的二氧化硅微球。选取五种大跨度范围粒径(100 nm,400 nm,600 nm,1μm,3μm)的二氧化硅微球分散到菜籽油中。研究了添加剂微粒粒径对其在菜籽油中不同润滑区间润滑性能的影响机制。添加不同粒径二氧化硅的菜籽油的Stribeck润滑曲线结果表明,在弹流区,二氧化硅则表现出了突出的减摩性能,使摩擦系数比菜籽油下降了5.58%-13.6%。不同粒径二氧化硅在菜籽油中的流变性能表明,降粘作用存在一个最佳粒径,在最佳浓度时,粒径越大的二氧化硅对菜籽油具有更明显的降粘作用。因此在弹流润滑区,粒径越大的二氧化硅的减摩性能越好。在边界区二氧化硅普遍表现出了突出的抗磨性能,比菜籽油的磨损体积降低了28.3%-37.55%,磨损表面分析结果表明,粒径越小的二氧化硅越容易进入摩擦副表面生成摩擦膜的能力越强,抗磨效果越好。(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9-06-01)
任小蕊,刘超,李欢欢,杨景帅,何荣桓[3](2019)在《硅氧烷交联的咪唑基团功能化聚苯醚/聚四氟乙烯耐高温质子交换膜》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聚苯醚(PPO)为基体材料,通过溴甲基化及咪唑基团功能化,与聚四氟乙烯(PTFE)复合、硅氧烷基团水解交联及磷酸掺杂,制备了兼具高磷酸掺杂含量、高质子电导率和良好机械性能的高温质子交换膜材料.以甲基咪唑(MeIm)和咪唑基硅氧烷化合物(Si Im)为功能化试剂(其中咪唑基团提供了磷酸作用位点,同时Si Im中的硅氧烷基团水解后得到Si—O—Si交联网络结构),提高了膜材料的机械稳定性.与PTFE的复合进一步增强了膜材料的机械强度.结果表明,复合膜具有较高的电导率和一定的机械强度.当磷酸掺杂质量分数为242. 5%时,PPO-50%Si Im-50%MeIm/PTFE复合膜在160℃不加湿条件下的电导率为0. 09S/cm,室温下的断裂拉伸强度为3. 6 MPa.(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吴思[4](2019)在《基于含双键及偶氮基团羧酸类配体的功能化铀酰配合物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核能由于其高效、清洁的特点而成为非常具有发展前景的能源,而在此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放射性固体废物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铀作为核废料中的关键对象,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对铀元素配位化学的研究,可以使我们对铀元素有进一步的了解,在乏燃料后处理和循环利用等方面起到理论性的指导作用,从而更好地推动核能事业的发展。基于之前对铀酰配合物结构的大量工作,本论文致力于制备功能化的铀酰有机配合物,我们以铀酰离子(UO_2~(2+))为金属中心,采用功能导向的含双键的单羧酸配体和偶氮多羧酸配体来合成制备具有潜在应用性能的铀酰配位聚合物。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采用3-吡啶丙烯酸或4-吡啶丙烯酸为配体,1,10-邻菲罗啉为辅助配体,通过水热反应,制备了5种铀酰有机配合物。配体中芳环和乙烯基团的共轭结构,使得配合物中出现了大量的π-π相互作用,此外配合物中还含有很多的氢键N-H…O,这些弱相互作用增强了配合物分子的结合力,形成了化合物1-5的假叁维结构。比较5种配合物的结构,我们选取了化合物1和3,进行了光诱导实验的探究,结果表明化合物1和3具有光诱导荧光减弱的性质,其机理很可能是由于,紫外灯辐照使得碳碳双键吸收能量,引发了碳碳双键一端吡啶环的旋转,使得能量以非辐射的形式散失,最终导致配合物的荧光减弱,这类铀酰配合物的制备为铀酰配合物作为光学材料提供了一定的参考。(2)采用3,3′,5,5′-偶氮苯四羧酸与铀酰在DMF和水的混合溶剂热条件下合成了具有叁维框架结构的铀酰配合物-化合物6。由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我们发现,在配合物的孔道中存在着大量的二甲氨根离子,可作为离子交换的位点。我们选择了Am~(3+)的相似物Eu~(3+)来进行离子交换的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6对Eu~(3+)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并且其离子交换机理通过~1H-NMR进行了验证。(本文来源于《南华大学》期刊2019-05-01)
李科[5](2019)在《磺酸基团功能化MOFs的设计合成,晶体结构及质子传导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环境污染及能源短缺的大背景下,开发清洁能源得到了广泛的关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因其具有比能量高、低污染、低噪音的优点,被认为是最有希望得到广泛应用的能源转换器件之一。其中质子交换膜是重要组成部分。质子传导膜性能的优劣直接关系着PEMFC的效率,所以对质子导电的机理研究变得十分重要,因为这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质子传导过程,指导实际应用中质子传导性能的优化。Nafion作为一种高分子材料,无定型的结构使其难以作为模型来认识研究质子传导过程,所以我们选择了晶态的金属有机骨架(MOFs)材料对质子传导的机理进行理解与研究。我们使用3,3’-二磺酸基-4,4’联苯二甲酸(简称BPDSDC)配体与铜离子形成具有磺酸基团修饰的一维孔道的MOF材料:化合物1:H_2[CuK_4(BPDSDC)_2]·x(solvent)。值得注意的是联苯配体配位过程中由于位阻效应发生了旋转,配体两侧的磺酸基团旋转到了同侧,使得配体内磺酸基团可以克服联苯配体的阻碍而发生相互作用,与吸附的溶剂水分子形成连续的氢键网络,从而得到高的质子传导性能,在45~oC及97%相对湿度的条件下达到了1.13×10~(-2) S cm~(-1)。同时25~oC水蒸气吸附测试及增湿降湿过程质子传导性能测试表明化合物1具有较强的保水能力,在环境湿度大幅下降时仍保有一定的质子传导性能。我们使用2-磺酸基对苯二甲酸(L1)以及哌嗪(L2)与铜配位合成了一例新颖的混合配体MOF,化合物2:[Cu_2(μ_3-O)(HL1)(L2)(H_2O)](DMF)(H_2O)_(0.5)(DMF=N,N’-二甲基甲酰胺),该MOF沿c轴方向具有磺酸基团修饰的一维孔道,但并未表现出较高的质子传导性能,我们认为可能是孔道中磺酸基团排布稀疏,磺酸基团难以与水分子形成连续氢键网络所致。而MOFs材料不仅可以官能化,同时也可以容纳大量的客体分子。为了提升该MOF的质子传导性能,我们向其中蒸入了质子载体咪唑(Im),测试结果表明蒸入咪唑后材料的质子传导性能提高了接近2个数量级,在60~oC及97%相对湿度下,复合材料的质子传导性能达到了2.66×10~-33 S·cm~(-1)。(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吴娜[6](2019)在《顶空气相色谱技术在几种生物质基材料功能基团检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质基材料具有清洁可再生以及可生物降解等特性,使其成为石油基材料的优良替代品。以木材、竹材、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壳聚糖、淀粉及其衍生物为代表的生物质基材料,含有相当数量的活性基团(羧基、羟基、氨基、乙酰基等),这些基团的含量不仅影响着材料本身的结构和性能,还决定着其进一步改性制备新型功能材料的潜力。因此建立适用于生物质基材料的功能基团的检测方法对更好地开发利用生物质能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以纳米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壳聚糖、竹材为研究对象,选择合适的预处理方式,基于顶空气相色谱法建立了测定羧基、氨基、乙酰基含量的方法。建立了一种测定纳米纤维素羧基含量的顶空气相色谱法:采用离子交换树脂法代替传统的酸化法对纳米纤维素悬浮液进行预处理,避免了纳米纤维素的凝胶化,成功地将纳米纤维素中的羧基转化为-COOH的形式。通过顶空气相色谱检测碳酸氢钠溶液与-COOH反应释放的CO_2含量,计算出纳米纤维素中的羧基含量。结果表明:该方法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3.7%,定量检测限为0.1mmol/g,与电导滴定法之间的相对偏差在15%以内,灵敏度高,结果可靠。建立了一种测定羧甲基纤维素取代度的顶空气相色谱法:通过对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进行阳离子树脂交换预处理,使CMC-Na转化为CMC-H的形式,碳酸氢钠溶液和CMC-H的羧酸基团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然后利用顶空气相色谱检测到的二氧化碳信号来计算羧甲基纤维素钠的取代度。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检测精度高(RSD<4%),与传统方法相比,检测结果的相对误差小于7%,具有操作简单、效率高、准确性高等优点,为羧甲基纤维素钠取代度的检测提供了一种快速、可靠的方法。建立了一种测定壳聚糖乙酰基的顶空气相色谱法:利用壳聚糖可在碳酸氢钠溶液中发生溶胀,其氨基呈碱性抑制碳酸氢钠降解的现象,对不同脱乙酰度的壳聚糖进行测定。该方法可以就脱乙酰度这一指标快速地对壳聚糖进行评价。建立了一种测定生物质基材料乙酰基含量的顶空气相色谱法:通过对水热预处理后的竹材和水解液进行草酸预处理,将样品中的乙酰基转化为乙酸,利用顶空气相色谱法对乙酸进行定量,进而得出样品中乙酰基的含量。结果表明:本方法具有良好的测量精度(液体样品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09%,固体样品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83%)和准确度(乙酰基定量的回收率为96.2-104%)。对于生物质液体样品,该方法的定量限为163mg/L,对于生物质固体样品,定量限为0.11%。(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9-04-10)
王丽丽,黄庆利[7](2019)在《不同功能基团对氧化石墨烯生物相容性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别以3-氨丙基叁乙氧基硅烷、氨基-β-环糊精、牛血清白蛋白作为修饰剂,通过水热法合成了3种不同修饰分子的石墨烯材料。然后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表面电势等手段对其结构和功能进行表征,并且通过CCK-8实验对其体外细胞相容性进行了探究。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功能基团修饰的石墨烯材料对Hela细胞和MDA-MB-231细胞具有不同的生物相容性。其中GO-APS生物相容性较差,GO-BSA生物相容性最好,该研究为后续进一步功能化修饰及其成为理想的药物载体打下基础。(本文来源于《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兰东辉,唐婷,代威力,谭年元,伍水生[8](2019)在《多基团功能化氧化石墨烯协同催化CO_2环加成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氢键给体、阴离子和胺协同催化CO_2环加成反应的设计思想,以廉价、无毒、富含叁级胺的六次甲基四胺为前驱体,采用原位固载的方法制得了硅羟基、季铵盐和叁级胺功能化的氧化石墨烯(GO)。随后,利用正溴丁烷进一步季铵化合成多阳离子季铵盐功能化的GO(F-GO)无金属多相催化剂。采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光电子能谱分析了催化剂表面的组成和含量,证明多阳离子化的策略有利于提高GO表面离子液体的固载量,所制备的F-GO表面季铵盐和叁级胺负载量分别为2.23和2.49mmol·g~(-1)。F-GO在无溶剂和无助剂条件下可高效催化CO_2和环氧丙烷环加成反应,碳酸丙烯酯收率可达99.2%(100℃,2 MPa,4 h)。此外,F-GO材料具有较好的耐水性和稳定性,循环6次后活性几乎不变。(本文来源于《无机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李秀媛[9](2019)在《功能基团修饰的苯羧酸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的组装及其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MOFs)是一种由单个金属离子或金属簇通过多齿有机配体连接形成的具有高度有序结构的晶态材料。其结构具有高度的可调性,即通过改变或修饰金属离子和/或有机配体,就可以合成出含有不同结构和性质的MOFs,并且其在能源、环境、生物医药等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前景。MOFs材料的功能化是改变客体和MOFs框架之间的相互作用/亲和力的最重要且有效的方式,为此,利用预功能化的有机配体来组装MOFs材料,是一种被较少采用然而很有效的办法。本论文选用草酰胺和叁氮唑修饰的苯羧酸配体与稀土、碱土及Zn~(2+)离子构筑了6例MOFs,并对其结构及性质,如荧光、气体吸附分离、CO_2催化转化进行了深入研究。全文分为五章:第一章为引言,作者对MOFs进行了概述,并对MOFs的修饰及应用进行了简单介绍,提出了本论文的选题思路且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进展。第二章,作者设计了一个草酰胺修饰的配体,N,N'-双(间苯二甲酸)-草酰胺(H_4BDPO),并用其构建了叁例稀土MOFs,{[Ln_2(BDPO)_(1.5)(DMA)_3(H_2O)]·5H_2O}_n(1-3,Ln=Eu,Gd与Tb)。由于配体的草酰胺基团与苯环及羧基基本共平面,所以形成大的离域π电子共轭体系。作者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和TD-DFT方法计算了H_4BDPO配体的基态和激发态的几何构型、前线分子轨道、单重态和叁重态能级。这叁例Ln-MOFs以双核簇单元和平面BDPO连接子为模块形成了叁节点(4,4,6)-连接网络。通过配体和金属离子的叁重态激发能级的比较可以证明发生了由BDPO向金属中心的高效能量转移,所以化合物1和3分别表现Eu~(3+)和Tb~(3+)离子的典型红光和绿光发射。另外,通过掺杂不同浓度的Eu~(3+)和Tb~(3+)离子,作者制备了一系列双金属掺杂的MOFs,Eu_xTb_(1-x),它们呈现出有趣的从绿色、黄色、橙色到红色之间连续的发光颜色变化。同时,叁金属掺杂的Eu_(0.0855)Gd_(0.6285)Tb_(0.2860)具有纯白色发光,色温为5129 K,绝对量子产率为22.4%。第叁章,使用H_4BDPO配体,采用在MOFs中引入路易斯酸性位点和极性官能团的策略,实现了C_2H_6吸附和CO_2的捕获及催化转化。H_4BDPO与碱土Sr~(2+)离子溶剂热反应制备了一例新颖的Sr-MOF,{[Sr(BDPO)_(0.5)(H_2O)]·2H_2O}_n(4),其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活化后的框架呈现出嵌有高密度的开放路易斯酸性金属中心和碱性草酰胺基团的极性管状通道,这不仅导致了高的CO_2和C_2H_6吸附能力及对CH_4的选择性、CO_2对CO的选择性,而且使该MOF作为非均相催化剂在常温常压下可以尺寸选择性催化转化CO_2与环氧化合物生成环状碳酸酯。另外,作者用巨正则蒙特卡罗(GCMC)方法研究了该框架与CO_2或环氧丙烷的相互作用机理。第四章,使用H_4BDPO配体,运用在MOFs中引入棒状次级构筑单元和极性官能团的策略,实现CO_2和C_2烃与CH_4的分离以及CO_2化学固定。H_4BDPO与碱土Ba~(2+)离子溶剂热反应生成具有蜂窝状结构的Ba-MOF,{[Ba_2(BDPO)(H_2O)]·DMA}_n(5)。由于路易斯碱性草酰胺基团和不饱和路易斯酸性金属中心的存在,活化的MOF不仅具有较高的C_2H_6、C_2H_4和CO_2的吸附容量以及对CH_4的优良的选择性捕获能力,而且作为一种可循环的非均相催化剂能高效地催化CO_2化学固定。此外,作者结合GCMC模拟研究了C_2H_6-CH_4和C_2H_4-CH_4混合物的吸附选择性以及框架与环氧化合物的相互作用机理。第五章,为了比较分析微孔环境对MOFs的气体吸附影响,作者基于咪唑修饰的MOF,{[Zn(imtp)]·DMA·1.5H_2O}_n(6-im,H_2imtp=2-(咪唑-1-基)对苯二甲酸),使用叁氮唑基团取代咪唑,合成了一例同构的MOF,{[Zn(tztp)]·DMA}_n(6-tz,H_2tztp=2-(1氢-1,2,4-叁氮唑-1-基)对苯二甲酸)。这两种MOFs为含有一维孔道的同构框架,但它们具有不同的微孔环境。在298 K和1 atm温度下,6-tz中开放N供体位点修饰的孔道使C_2H_6(76.5 cm~3 g~(-1))和C_2H_4(73.1 cm~3 g~(-1))的吸附量显着增强,是孔道中没有裸露的N原子的6-im的吸附量的5倍。同时,6-tz对C_2H_6和C_2H_4在CH_4上的吸附选择性也较高。最后,作者使用GCMC模拟进一步揭示了裸露的N原子对于提高C_2H_6和C_2H_4吸附量起到关键作用。(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9-03-01)
张启东[10](2019)在《基于9,10-二苯乙烯基蒽功能基团框架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与共价有机骨架材料(COFs)具有较大的孔道和表面积,可控制的合成设计以及在不对称催化、气体存储、荧光探针和传感等方向具有潜在的应用,逐渐成为近几年较为热门的多孔材料。在本论文中,我们基于9,10-二苯乙烯基蒽(DSA)设计合成了具有聚集诱导发光效应(AIE)的DSA衍生物,并参与金属有机骨架和共价有机骨架的构筑。利用其荧光、具有较大的孔道等特点,我们将其用于对硝基爆炸物、工业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检测以及氢气的存储。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1.在DSA基础上引入两个羧酸基团,合成具有强烈AIE效应的配体H_2DSA,并将该配体与4-叔丁基磺酰杯[4]芳烃(H_4TBSC)和Zn(Ⅱ)配位,得到了一个具有强烈荧光的二维金属有机骨架[Zn_4(OH)_4(DSA)_2]。我们对该配合物进行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其结构,又对其进行热稳定性、气体吸脱附和荧光等性能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具有非常好的热稳定性,且对N_2的吸附能力为0.58 cm~3/g,量子产率为68.3%,远高于H_2DSA的荧光量子产率26.3%。在荧光性能的研究中发现,当添加重铬酸根离子浓度到112.5 ppm的时候,荧光达到90%以上的猝灭,说明该配合物对重铬酸根离子具有非常好的选择性。2.在DSA基础上引入两个醛基,合成具有强烈AIE效应的CHO-DSA,并将该二醛与四(4-氨基苯基)甲烷反应,得到了一个具有强烈荧光的叁维共价有机骨架DSA-COFs I。我们对DSA-COFs I进行XRD粉末衍射,红外光谱、热稳定性、气体吸脱附和荧光等性能的研究。研究表明该DSA-COFs I具有非常好的热稳定性,且对N_2的吸附能力为0.7 cm~3/g。合成的DSA-COFs荧光量子产率为35.8%,分别对4-硝基苯胺、二硝托胺和2,4-二硝基苯胺进行荧光滴定,发现当滴加2,4-二硝基苯胺为26.8 ppm的时候,荧光达到90%以上的猝灭,说明DSA-COFs I对2,4-二硝基苯胺具有高效的灵敏性和选择性。3.在DSA基础上引入两个氰基,合成了一种同样具有AIE效应的CN-DSA。通过适当条件,使CN-DSA发生氰基聚合反应,生成二维多孔的嗪类共价有机骨架CN-COFs Ⅱ。我们对CN-COFs Ⅱ进行XRD粉末衍射,红外光谱、热稳定性、气体吸脱附和荧光等性能的研究。研究表明该CN-COFs Ⅱ具有非常好的热稳定性,且对N_2的吸附能力为0.75 cm~3/g。对该CN-COFs Ⅱ又对其进行了H_2、CO_2和CH_4的测试,吸附能力分别为101.43 cm~3/g,38.76 cm~3/g,17.35 cm~3/g,这一点恰好说明了CN-COFs Ⅱ在氢气的存储和运输中的优势。(本文来源于《杭州师范大学》期刊2019-03-01)
功能基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纳米微粒作为润滑油添加剂表现出了优异的润滑性能。由于纳米微粒的物质结构、形貌、粒径分布、以及表面修饰基团的多样性,导致纳米添加剂的机制研究结果相互矛盾,难以统一。为此本论文以二氧化硅微粒作为润滑油添加剂,利用菜籽油优异的抗氧、减摩、可降解的优势,以及其对二氧化硅优异的分散性,系统研究了不同表面修饰基团,和一系列不同粒径的二氧化硅微球在菜籽油中的摩擦学性能,系统研究纳米添加剂的表面性能和粒径对其在不同润滑区间润滑性能的影响机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不同功能基团改性的二氧化硅纳米微粒在菜籽油中的摩擦学性能研究采用具有不同表面功能基团的商用二氧化硅纳米微粒作为菜籽油的润滑添加剂,利用四球摩擦测试方法研究了表面分别为甲基、乙烯基和环氧基团的二氧化硅纳米微粒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在最佳添加含量时,粒径相同的表面分别为甲基、乙烯基和环氧基的叁种二氧化硅,可分别使摩擦系数降低33.5%、12.97%、9.01%,使磨斑直径分别降低17.23%、8.67%、5.75%,而粒径较大的含甲基的DNS-2型二氧化硅可使菜籽油的磨斑直径降低29.5%。同时利用石英晶体微天平(QCM)研究了表面功能基团对其在金属表面的吸附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粒径相同的表面含甲基、乙烯基和环氧基团的二氧化硅纳米微粒的平衡吸附质量依次增大。表面基团相同时,粒径为24nm的DNS-2型二氧化硅平衡吸附质量大于粒径为9nm的DNS-3型二氧化硅,对比不同功能基团的二氧化硅纳米微粒的摩擦学性能和其在金属表面的平衡吸附质量,发现其平衡吸附质量和摩擦学性能的正比关系。(2)不同粒径的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及其在菜籽油中的摩擦学性能研究采用溶胶凝胶法通过调节反应参数、加入电解质及利用种子生长法,制备了粒径从30 nm-3.6μm的宽尺度范围、成球性好、粒径均匀的二氧化硅微球。选取五种大跨度范围粒径(100 nm,400 nm,600 nm,1μm,3μm)的二氧化硅微球分散到菜籽油中。研究了添加剂微粒粒径对其在菜籽油中不同润滑区间润滑性能的影响机制。添加不同粒径二氧化硅的菜籽油的Stribeck润滑曲线结果表明,在弹流区,二氧化硅则表现出了突出的减摩性能,使摩擦系数比菜籽油下降了5.58%-13.6%。不同粒径二氧化硅在菜籽油中的流变性能表明,降粘作用存在一个最佳粒径,在最佳浓度时,粒径越大的二氧化硅对菜籽油具有更明显的降粘作用。因此在弹流润滑区,粒径越大的二氧化硅的减摩性能越好。在边界区二氧化硅普遍表现出了突出的抗磨性能,比菜籽油的磨损体积降低了28.3%-37.55%,磨损表面分析结果表明,粒径越小的二氧化硅越容易进入摩擦副表面生成摩擦膜的能力越强,抗磨效果越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功能基团论文参考文献
[1].黄君本,郭思茹,张志忠,杨志华,潘世烈.基于氟化功能基团的d~0过渡金属氟氧化物中红外非线性光学材料设计研究(英文)[J].ScienceChinaMaterials.2019
[2].杨愉乐.二氧化硅微粒的表面功能基团和尺寸对其在菜籽油中的摩擦学性能影响研究[D].河南大学.2019
[3].任小蕊,刘超,李欢欢,杨景帅,何荣桓.硅氧烷交联的咪唑基团功能化聚苯醚/聚四氟乙烯耐高温质子交换膜[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9
[4].吴思.基于含双键及偶氮基团羧酸类配体的功能化铀酰配合物的研究[D].南华大学.2019
[5].李科.磺酸基团功能化MOFs的设计合成,晶体结构及质子传导性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
[6].吴娜.顶空气相色谱技术在几种生物质基材料功能基团检测中的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9
[7].王丽丽,黄庆利.不同功能基团对氧化石墨烯生物相容性影响的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研究.2019
[8].兰东辉,唐婷,代威力,谭年元,伍水生.多基团功能化氧化石墨烯协同催化CO_2环加成反应[J].无机化学学报.2019
[9].李秀媛.功能基团修饰的苯羧酸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的组装及其性质研究[D].西北大学.2019
[10].张启东.基于9,10-二苯乙烯基蒽功能基团框架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