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同轴式喷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喷嘴,同轴,特性,流量,系数,液氧,火箭发动机。
同轴式喷嘴论文文献综述
刘阳阳,何国强,魏祥庚,石磊[1](2016)在《内直外旋气液同轴式喷嘴流量及雾化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气体中心直流、液体涡流器离心式内缩进气液同轴喷嘴,采用高速摄影和PDPA测量了其流量和雾化特性。发现在常温常压下,喷嘴流量近似与喷注压降的0.477次方成正比。喷嘴喷雾场为空心锥形,雾化角约为110°,随液体压降增加,雾化锥角增大。液体压降不变,雾化锥角受中心气体卷吸作用随气体压降增加而减小。液膜破碎距离与雾化锥角有关,雾化锥角越大,液膜破碎距离越短,反之亦然。随径向距离增加,雾化液滴轴向速度、径向速度减小,SMD先增大然后略有减小,沿径向呈"马鞍"状双峰分布;随轴向距离增加,粒子轴向速度减小,SMD减小。(本文来源于《推进技术》期刊2016年07期)
洪流,Oschwald,M,仲伟聪[2](2008)在《剪切同轴式喷嘴中心管壁厚对火焰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剪切同轴式喷嘴中心管壁厚度对火焰的影响,针对LOX/CH4火焰,采用数值方法计算了叁种不同喷嘴中心管壁厚的长方体形燃烧室内的燃烧过程,计算表明,对于较大的管壁厚度,在紧贴管壁下游的区域将形成较大的回流区,有利于火焰稳定在喷嘴出口处,还给出了采用相同几何结构燃烧室的LOX/CH4燃烧试验结果,试验也得出了同样的趋势,随着中心管壁厚度的增加,火焰中心明显前移。(本文来源于《推进技术》期刊2008年03期)
田章福,吴继平,陶玉静,周进,王振国[3](2006)在《气液同轴式喷嘴雾化特性的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试验研究气液同轴直流式和气液同轴离心式喷嘴的雾化性能。研究表明:喷嘴出口扩张时可以改善喷嘴的雾化性能;气液同轴直流式和气液同轴离心式喷嘴都存在一个合适的缩进长度,在改善喷嘴雾化特性的同时对总流量影响较小;在相同条件下,气液同轴离心式喷嘴的喷雾性能要优于气液同轴直流式喷嘴的喷雾性能。(本文来源于《国防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06年04期)
孙纪国[4](2005)在《氢氧同轴式喷嘴流量特性试验和理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氢氧直流同轴式喷嘴结构参数对流量特性的影响的热试验研究结果,并采用一维数值分析模型计算了结构参数对喷嘴流量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计算结果与热试数据相吻合。喷嘴结构参数变化将引起喷嘴压力损失变化,并导致喷嘴流量特性发生变化;氢氧喷嘴流量系数随缩进深度增大而减小;氢喷嘴流量系数随环形间隙增大而减小,氧喷嘴流量系数则反之。(本文来源于《航空动力学报》期刊2005年04期)
孙纪国[5](2005)在《氢氧同轴式喷嘴燃烧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氢氧直流同轴式喷嘴的结构参数和工作参数对燃烧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热试验和分析,并拟合出了喷嘴缩进深度、速度比和动量比与燃烧效率的关系。研究表明:氧喷嘴缩进深度、氢氧喷射速度比和动量比等是影响氢氧同轴式喷嘴燃烧性能的主要因素,其中喷嘴缩进深度的影响最为显着。(本文来源于《火箭推进》期刊2005年03期)
李龙飞,陈建华,周立新,孙宏明[6](2004)在《补燃循环火箭发动机气液同轴式喷嘴声学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经典声学和振动理论,运用流体动力学基本方程描述燃气通道内气体的波动现象,建立了双组元同轴直流离心式气液喷嘴声学特性分析的物理、数学模型,采用四端网络方法进行了计算。对单喷嘴声学模拟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建声学特性分析模型用于分析喷嘴波动过程是可行的;合适的通道长度和节流嘴直径对液氧/煤油补燃循环发动机高频燃烧不稳定性有明显的阻尼作用。(本文来源于《火箭推进》期刊2004年06期)
唐亮[7](2004)在《火箭发动机同轴式喷嘴雾化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叁组元喷嘴是叁组元液体火箭发动机的重要部件,也是叁组元发动机研究的重点之一。本文进行了叁组元喷嘴冷态试验研究,主要包括叁个方面的内容:流量特性试验、雾化特性试验、反压对离心喷嘴雾化锥角的影响试验。 首先对冷态试验系统进行了改造并设计了几种冷试模型喷嘴。分析了喷前压力、反压等控制参数及测量位置等对喷嘴流量特性和雾化特性的影响规律。 流量特性试验表明:直流式喷嘴在液体喷注压降较高时流量系数基本不变,稳定在0.76左右;离心式喷嘴在液体喷注压降较高时,流量系数基本不变,稳定在0.23左右。长宽比大于10的环缝流量系数在0.4~0.65之间,比一般直流孔的流量系数略小。 雾化特性试验表明:对于研究的喷嘴,在距离喷嘴出口一定的位置SMD(索太尔平均直径)有一个阶跃;在一定反压的条件下,对于同一个轴向位置的SMD测量值来讲,液体压降和气体压降的增加均使得雾化变差,但作用机理有所不同。在叁组元喷嘴的两组元工况下和叁组元工况下,当喷注压降相同的时候,高反压下的SMD远远大于常压下的SMD;同时,由于煤油的流量很小,使得不同的反压下叁组元工况和两组元工况的SMD的区别很小。 离心式喷嘴雾化锥角有随喷注压降增加而增加的趋势,但是增加过程中锥角有所波动;而随着反压的增加,雾化锥角会逐渐减小;同时,有喷嘴气体射流时的雾化锥角比没有喷嘴气体射流时的雾化锥角要小得多。(本文来源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04-11-01)
孙纪国,庄逢辰,王珏[8](2003)在《缩进深度对同轴式喷嘴流量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同轴式喷嘴缩进深度对喷嘴流量和燃烧性能的影响,研究了缩进区内的流动、蒸发和燃烧过程,并建立了理论分析模型。对某同轴式喷嘴的计算表明,计算结果与热试数据相吻合。喷嘴缩进区内液氧蒸发量不超过1 5%。但缩进深度将引入不可忽略的缩进压力损失(本算例混合比为1时,缩进压力损失约为0 6MPa),并导致喷嘴流量特性发生变化:氢氧喷嘴流量系数随缩进深度增大而减小;氢喷嘴流量系数随混合比增大而减小,氧喷嘴流量系数则反之。缩进区能显着改善气液速度比和动量比,因而有利于雾化、混合和燃烧效率的提高。(本文来源于《推进技术》期刊2003年05期)
周进,童荣瑜,沈赤兵,黎勤武,王振国[9](1999)在《不同结构形式气液同轴式喷嘴的流量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实验方法对两种不同结构形式的气液同轴式喷嘴流量特性进行了研究,重点考察了喷嘴内气液相互作用和环境反压的变化对喷嘴流量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同轴离心式喷嘴内气液相互作用比同轴直流式喷嘴内气液相互作用要强。对于这两种喷嘴,反压的变化对气相流量的影响规律相同,而对液相流量的影响规律却不同(本文来源于《国防科技大学学报》期刊1999年05期)
罗宇虹[10](1998)在《凹进和非凹进旋流同轴式喷嘴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评定了液氧/氢旋流同轴式喷嘴的燃烧性能。水/氮气的冷流试验发现液氧出口凹进的旋流同轴式喷嘴的流动具有自身脉动的特征。在2.6和3.5MPa 室压、850和500N 推力、4.0~8.0混合比的条件下进行单喷嘴燃烧室的燃烧试验。试验中测量、分析了每种喷嘴燃烧室壁的燃烧性能、室压分布及热载荷。结果表明:对于直流同轴式喷嘴,燃烧性能主要受蒸发效率所控制;对于旋流同轴式喷嘴,燃烧性能主要受混合效率所控制。已发现凹进旋流同轴式喷嘴的燃烧室壁的热负荷明显地增加了,并且在某些状态下还出现了不稳定燃烧。(本文来源于《火箭推进》期刊1998年06期)
同轴式喷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研究剪切同轴式喷嘴中心管壁厚度对火焰的影响,针对LOX/CH4火焰,采用数值方法计算了叁种不同喷嘴中心管壁厚的长方体形燃烧室内的燃烧过程,计算表明,对于较大的管壁厚度,在紧贴管壁下游的区域将形成较大的回流区,有利于火焰稳定在喷嘴出口处,还给出了采用相同几何结构燃烧室的LOX/CH4燃烧试验结果,试验也得出了同样的趋势,随着中心管壁厚度的增加,火焰中心明显前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同轴式喷嘴论文参考文献
[1].刘阳阳,何国强,魏祥庚,石磊.内直外旋气液同轴式喷嘴流量及雾化特性[J].推进技术.2016
[2].洪流,Oschwald,M,仲伟聪.剪切同轴式喷嘴中心管壁厚对火焰的影响[J].推进技术.2008
[3].田章福,吴继平,陶玉静,周进,王振国.气液同轴式喷嘴雾化特性的试验[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06
[4].孙纪国.氢氧同轴式喷嘴流量特性试验和理论分析[J].航空动力学报.2005
[5].孙纪国.氢氧同轴式喷嘴燃烧性能试验研究[J].火箭推进.2005
[6].李龙飞,陈建华,周立新,孙宏明.补燃循环火箭发动机气液同轴式喷嘴声学特性研究[J].火箭推进.2004
[7].唐亮.火箭发动机同轴式喷嘴雾化特性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
[8].孙纪国,庄逢辰,王珏.缩进深度对同轴式喷嘴流量特性的影响[J].推进技术.2003
[9].周进,童荣瑜,沈赤兵,黎勤武,王振国.不同结构形式气液同轴式喷嘴的流量特性[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1999
[10].罗宇虹.凹进和非凹进旋流同轴式喷嘴的比较研究[J].火箭推进.1998